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中国古代四大民窑是什么

内向的板栗
无奈的大船
2023-05-04 07:11:41

中国古代四大民窑是什么

最佳答案
奋斗的黄蜂
魁梧的老虎
2025-08-14 10:29:11

中国古代四大民窑分别是汝窑、官窑、钧窑、定窑。

汝窑: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

官窑: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窑址在今江苏扬州。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禹州、钧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后世至今无人能仿造;

定窑: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最新回答
缓慢的寒风
危机的太阳
2025-08-14 10:29:11

汝窑的官窑瓷器实际上已经超过了65件。民间收藏的有记录的汝窑就有150件左右,包括新加坡的、美国等地藏家都有,按照最新统计,目前存世的汝瓷应该在300-500件之间,这个存世量放在20年的烧造历史中,完全是不多的。很多人受之前65件这个数字的约束,不敢突破,其实现在不管是博物馆还是民间新出土的,一定早就突破这个数字了。

最近这几年又新出土了一些东西,很多东西因为过去的书本上没有,专家根本不敢认。现在一些人说存问世的汝窑瓷器,除了那60几件以外的,都是答民窑,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汝窑的烧造时间的确很短暂,但也不至于存世只有60几件,真正的存世量应该还是蛮大的。但问题是,现在的鉴定界比较混乱,没有鉴定的标准,也没有权威的组织,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不管社会上怎么说,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民间的收藏还是会得到认可的,因为这是客观事实。我们也要保护藏家的积极性,但真正的存世量到底有多少,这个数字还有待今后的考察认证。

标致的硬币
风趣的皮带
2025-08-14 10:29:11

由于汝窑瓷器存世量只有67件半,在拍卖市场上价格相当不菲,一片小小的瓷片也要百万有余。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10家。1992年一件直径8厘米的汝窑小盘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成交。之后,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更是创下5000万港元的天价。

汝窑的过人之处:

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百度百科--汝窑

无情的铅笔
辛勤的星星
2025-08-14 10:29:11
汝窑是中国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南宋人叶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说明在宋代时,就有“汝窑为魁”的说法。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段话说明,汝窑作为宫廷控制的窑口,禁止其他民窑仿烧。汝官瓷,做工精细,讲究质量,不计成本。在当时已经是很难得到的宝贝了。

虚幻的果汁
漂亮的雪碧
2025-08-14 10:29:11

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上,宋代的汝窑文化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中国古代文化从古至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因为有着其精湛的工艺,蕴润的釉面以及造型非常秀美,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风格,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那么你知道古代瓷器烧窑分官窑民窑,汝窑属于哪一种?我认为一部分属于官窑,一部分属于民窑。

从“宫廷有命则烧,无命则止”以及“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可以从中知道汝窑的性质,它属于官窑,认为汝窑是属于专门烧制宫廷所用的官窑。还有一种观点是北宋宫廷时期,根本就没有在今河南开封县内设置过官办瓷窑。后来在清凉寺汝窑遗址中,发现了为北宋朝廷时期烧制汝窑的窑口,这件东西的发现使得乳摇结束了,只属于民窑的历史,可能又属于官窑。

关于存不存在官窑和汝窑并行的情况,这个问题是一定的,在后面的寻找汝窑的遗址中发现,汝窑曾经在许多县内大量出售,比如鲁山,宝丰,兴安等十多个县,这些瓷器主要属于民窑,所以并没有达到上面所说的,只有宫廷命令可以烧制下面的人才可以进行烧制汝窑,并不是除了献给朝廷的贡品以外,其他的要经过允许才能出卖的地步,且汝窑的烧制难度大,上的要求特别的高,只有民间的烧制技术才能不断烧制。并且它一部分是官窖一部分是民窖。

虽然汝窑有着二十几年的辉煌时间,但是流传至今的数量十分有限,元明清三朝曾经想过仿制汝窑,但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长曾经说过“汝窑因难度太大,而不容易仿制,所以传世的真品也没有可以以假乱真的效果”,随着近几年国力的逐渐提升,以及工艺条件的不断完善,汝窑的制作才得以传承下来。至于汝窑是属于官窑还是民窑,这个问题是不能肯定的,两者都有。

单纯的奇迹
留胡子的小蚂蚁
2025-08-14 10:29:11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的基本鉴别方法,从传世品看,主要有五大特征。 汝窑从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从蟒川坡上的严和店到东南的罗圈、桃沟、清凉寺直到鲁山段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激发了汝州制陶艺人们的聪慧技能,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使这一发现愈来愈成熟。
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7件半,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烧造青瓷中心
汝窑北宋时期,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官窑
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汝窑”出现的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技艺渐渐失传
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赞语。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汉族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1938-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汝窑遗址
汝官窑址是一大谜题。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为寻找汝官窑遗址,曾在汝州市、联郏县、鲁山、宝丰、宜阳、新安等10多个县市,发现多处窑址,均属于民窑系统。
汝窑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窑址附近盛产玛瑙石,是汝窑特殊色泽的釉料。所烧青瓷,色泽莹润,并有美丽的开片。宋哲宗元祜年间,在青岭镇设巡检司,专管坑治。试掘中,出土20多件宫廷御用汝瓷,有鹅颈瓶、折肩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盂、茶盘托、器盖等。这一考古新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之魁的汝窑遗址。
汝州与宝丰之间就是汝瓷的遗址!
汝州市的名片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

丰富的楼房
美满的裙子
2025-08-14 10:29:11

“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宋朝时期的汝瓷生产数量有65件。

汝瓷文化产业园由汝州市与香港凯德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以政府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以文化为平台。日常运营由汝州凯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汝州文化产业园占地300多亩,是汝瓷最大的产业基地和汝瓷的产品交易中心。它还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宋朝统治者的影响和倡导下,进一步推动了汝瓷的发展,产生了后来的北宋五大名窑。汝窑生产的汝瓷,以其造型古朴典雅、外观典雅、线条流畅、造型优美、釉色如玉,位列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到了宋代,汝窑瓷器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而且是数一数二。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瓷器的制造达到了顶峰。汝窑与同时期的官窑(河南开封)、哥窑(浙江龙泉)、钧窑(河南蔚县)、定窑(河北曲阳)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上,汝瓷已经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北宋时期,作为官窑,汝窑烧制的汝瓷非常珍贵,可想而知,普通人连见汝瓷的机会都没有。毕竟,汝瓷本身就是被皇室所利用的。因此,汝瓷具有观赏、游玩和收藏的功能。汝窑是接受朝廷的任务,烧你的官窑,让北方青瓷的技术达到全国最高。在制瓷过程中创造了香灰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制过程中,采用全釉和支持烧制方法烧制的支钉印记,其小巧规整的程度是独一无二的。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的少量铁在还原气氛中烧制出纯净的天蓝色,使得汝窑釉面上的裂片成为一种装饰,导致烧制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与釉的膨胀系数不一致。以上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