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民国仿哥窑有价值吗

老迟到的信封
灵巧的星星
2023-05-04 06:46:08

民国仿哥窑有价值吗

最佳答案
善良的哈密瓜,数据线
如意的招牌
2025-08-16 06:21:23

有价值。民国仿哥窑 清末民初,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大肆收罗中国瓷器,由于传世品和出土品较少,致使专门生产和销售假古董的行业应运而生。从1912年到1930年间,仿古能手相继涌现。其数量之多,品种之齐全,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大量仿品流到国外,上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国外出版的陶瓷图录中,几乎每本书中都有这个时期生产的被当作古瓷的瓷器。这个时期的瓷器鉴定很难,很多研究者把那些即不能断定为古瓷,又不能断定为现代瓷的瓷器,划归到这个时期。其实,这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办法,但是,目前也只能如此。这正像不能确定病因就归结为“上火”的郎中的诊断一样。故宫博物馆已经收了大量这个时期的仿古瓷器,试图研究出其中的规律,但是,目前可信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出来。 这个时期的仿哥窑,釉色基本上是粉青色和月白色,没有“紫口铁足”特征,需要涂抹酱紫釉、酱黄釉冒充。

最新回答
细腻的树叶
魁梧的小懒猪
2025-08-16 06:21:23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由于缺乏宋代的文献记载,后代的文献记载又常是零零碎碎,甚至还互相矛盾,目前仍无法揭开其面纱。虽然数十年来与哥窑相关的考古实物资料不断增多,并且也依据这些实物资料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在还没有正式发现宋代哥窑的确切的烧造窑址之前,很多观点都不能作为研究哥窑的证据,只能是推敲和设想而已。不过,两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却为我们研究哥窑带来一些方便。

哥窑瓷器的陶制工艺


哥窑的烧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满釉支烧工艺,这种工艺与汝窑的满釉支烧相同,不过由于哥瓷的胎体比汝瓷厚重,所以其支钉痕也要比汝瓷的粗壮。一种是满釉垫烧工艺,这种工艺在哥瓷中比较常见。

哥瓷的装饰工艺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紫口铁足”现象,这个情况出现于青黑色胎体的哥瓷中;一种是只有铁足,没有“紫口”现象(台北故宫很多哥瓷均为这种现象);一种是口沿和脊棱边缘处用染料涂抹而出现的紫口现象。以上的三种情况的铁足呈像,都是在器物的底足处涂铁褐色护胎釉的结果,而并不是胎体的颜色。

“紫口铁足”是宋代官瓷和哥瓷的一个特征。很多人认为:其瓷胎是黑色的,在烧造时釉汁流动,使得口沿处变薄,露出黑色的胎体而形成了紫口的现象,这个情况只是在一小部分青灰色胎体的官瓷和哥瓷中出现的现象。通过观察两宫传世哥瓷我们发现,哥瓷中的紫口现象不是在烧造过程中因为釉汁的流动使胎体变薄形成的,而是一种装饰效果。做法是:在哥瓷胎体的底足处先涂上铁褐色的护胎汁,然后整体内外施釉,釉汁晾干以后,用笔在器物的口沿处和棱脊边沿处涂上紫黑色的染料,然后在罩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而成。出窑以后,哥瓷就会出现这种“紫口铁足”的效果。宋代人追求的官、哥瓷器,不但是釉面温润如玉,胎体也是要给人一种“铜胎铁骨”的感觉,好像是铜器上施以釉汁做成的,这样的搭配,把哥瓷的美发挥到了极致。

哥窑瓷器的釉面温润如玉,这个现象与汝瓷不同,汝瓷是追求亚光的效果,而哥瓷更是追求一种温和的玉质感。这种现象的产生就是在哥瓷的釉层外端,再施一层透明釉。有了这层透明釉,加上烧造温度的合理控制,哥瓷的釉面就会变得更加温润。很多人认为,透明釉的使用应该是出现在元代的青花瓷器上,实际上,北宋的官、哥瓷器早已经使用了这种工艺。这种透明釉的使用,可以增强瓷器表面的玉质感和耐磨性,更有利于观赏和把玩。在出土的瓷器中,汝瓷很多都是表面被沁入,而官瓷和哥瓷就很少有这样的现象。正是因为有了这层透明釉的保护,使得很多官哥瓷器依然是灿然若新。

哥窑瓷器的真假辨伪

哥窑瓷器在胎骨、瓷釉、造型等方面均似宋官窑,所以历来有官哥不分之说。哥窑瓷器的三个特征不能仿制。一是瓷器釉面的玉质感,抚之滑润应手。这种当时用天然的矿物制作的釉料,其色泽、光润度以及烧造工艺,至今无法破解。二是瓷器上的“金丝铁线”现象,它们各自形成一个个网,相互交错又纹理自然,交相辉映。这种只有真品哥瓷经过千年时间沉淀形成的开片和光泽,让我们叹为观止。三是器物的造型庄重古朴。很多都是来自于商周青铜器的造型,加上宋代人根据自己的爱好所创制的独有的器形,我们难以理解他们的意境和用途。

而现代仿品,器形失去古拙和庄重感,比列失调;釉色光亮,一些不明亮的则多是酸蚀做旧;开片纹基本为黑色,没有金丝纹;釉面没有玉质感,且胎体过轻或过重。

哥窑的仿品历来不断,最早的记载是始于永乐末年。据《皇明纪略》记载:明仁宗当太子时,曾令人成功地仿成哥窑器,但至今未能找到传世品。台湾故宫藏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青花瓷款的哥窑盘和碗,但是否为明仿尚有争议。属成化款的仿哥窑器在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均有收藏,其胎质细洁、白净致密,釉色有粉青和米黄两种,釉色滑润,光泽度很强,开片整齐。成化以后,明代仿哥窑器精品不多。清雍正唐英时,又有仿哥窑生产,制作精良,既有大小纹片错落有致的“金丝铁线”,也有单纯的大纹片或小纹片,釉色以深浅灰青居多,部分有“紫口铁足”,其胎质较厚。与宋代真品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乾隆以后继续仿烧,官窑多书本朝款。

哥窑瓷器的价值


哥窑瓷器存量稀少是事实,但不至于少到只有百十件的地步。这个数据只是目前馆藏的数量,在世界各大藏家的手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哥瓷不为外界所知,不可能有准确的统计。而且,近些年出土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199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一件哥窑八方贯耳瓶,以1000多万港币的价格成交;2004年12月,一件哥窑瓷器在河南郑州拍卖,最终以1000多万的价格被一位民间藏家购得,这件官窑双耳瓶呈米釉,紫口铁足,历经千年,更加光泽莹润;2010年5月苏富比在伦敦拍过一件哥窑瓷器,100万英磅;同年秋天苏富比在纽约拍的另外一件哥窑瓷器是176万美元,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是 300多万美元。由于哥瓷的釉面温润如玉,造型精美别致,且胎体厚重,更有利于观赏和把玩,所以开始受到很多藏家的关注和追捧。但是,目前国内受拍卖法的限制,价格还不是很高,转让和交易都是私人之间进行。将来哥瓷一定会有更大的升值空间。

哥窑瓷器闻名海内外,其烧制工艺在中国瓷器史上谓之一绝,历代虽然仿制品很多,但是在制作工艺上都远不如哥窑瓷器。哥窑瓷器现存世量稀少,在市面上非常珍贵,造假者甚多,藏家在购买时一定要谨慎。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当然是元青花了,全世界完整地瓷器也就是有十来件 市场价最少的也得过亿元,就是平常的一个手掌大小的瓷片都得卖几万元,但现在市场上见到的99%的元青花都是假的,就连拍卖会见到的大多数都是真的与假的拼凑的,也属于高仿,你要是在这方面不是太懂局的话建议你不要参与,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高兴的自行车
顺利的画笔
2025-08-16 06:21:23

北宋真品哥窑瓷器没有见到,见到的都是传世哥窑,这些传世哥窑瓷器都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有人统计过,不足60件,后来的仿哥釉瓷器就很多了,没有准确数字。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哥窑本没什么大器,存世下来的多藏于故宫,民间罕见。全世界的宋代哥窑瓷器也没有几件,且多数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瓷器只要被鉴定为宋哥窑,就非常珍贵。因为存世量稀少,一些搞瓷器研究的专业人士也看不到。宋以后历代都烧制哥窑瓷,但其价值与宋哥窑已经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