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清朝的小玩意,你知道多少呢?
鼻烟壶是盛鼻烟的器皿,明末由西方传入我国,现代所见到的明代烟壶大都是药壶。烟壶主要流行在清代,可以用玉、石、玛瑙、翡翠、料、漆、瓷、牙、珐琅、匏器、犀角、珊瑚、金属等材料制成。烟壶或运用雕刻、镶嵌、珐琅、漆品等工艺手段,或集书法、绘画于一体,有的颇具中国的民族特色,有的融中外艺术于一炉,成为一种即可实用,又具观赏、收藏价值的工艺品。自清代以来,受到众多收藏家的关注。
明碧玉双螭药壶
高5厘米,底宽32厘米。鼻烟壶是明末从西方传到我国的,但是欧美盛鼻烟的器皿是烟盒。这种烟盒,携带不便又易走味,所以许多吸烟的中国人就把中国的小药壶改作烟壶使用,大概也是受药壶的启发,人们在康熙年间就正式制作出鼻烟壶了。
清乾隆款铜胎珐琅彩鼻烟壶
高5厘米,腹宽4厘米。这是一件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作的铜胎珐琅鼻烟壶。珐琅彩鼻烟壶创造于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珐琅烟壶的式样花纹都有了变化,这件鼻烟壶就是以西洋人物入画,并融入一些西画方法,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当年中西文化的交流。
清乾隆款料胎珐琅彩花鸟鼻烟壶
高5厘米,腹宽4厘米。料胎珐琅彩是一种复合工艺,是用珐琅彩釉在玻璃料上绘制图案,经火烧而成,其中以乳白玻璃地为最佳,其洁如白纸,故在这种玻璃料上绘图效果最好,但是乳白色玻璃与珐琅釉熔点接近,故极难制成功,这件胎珐琅彩鼻咽壶金色精细、典雅,是珐琅彩鼻烟壶之精品。
玛瑙料时维扬鹰鼻烟壶
高5厘米,腹宽4厘米。这件玛瑙烟壶,用巧琢的方法利用玛瑙料自然色泽,雕刻山鹰、虎、石,反面有“时维扬鹰”4字,盖为粉红色,烟壶上雕刻的图案非常精致,为乾隆时期玛瑙烟壶精品。时维扬无考。在中国美术史上许多民间世艺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然而他们的名字都长期被淹没,这不得不说是我国美术史上一大憾事。我们应该记住这位制作玛瑙壶的大师——时维扬。
鼻烟壶为盛装鼻烟之容器。
鼻烟壶是鼻烟的容器,手柄小,携带方便。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是一种烟草产品,它是通过烘烤、去除茎干、粉末、发酵和添加香料而制成的。鼻烟在17世纪开始在欧洲流行,并在后期传入中国。中国最初没有专门的烟灰缸,自清代道光年间由皇宫中心修建而成,专门制作了鼻烟壶,瓶盖用小勺子舀着烟灰。
中国鼻烟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技艺于一身,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被爱好者视为珍贵文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中外人土珍爱收藏的对象。
艺术特色
鼻烟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内画鼻烟壶出现于嘉庆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壶内绘制而成的。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
比如:蝈蝈白菜、龙、凤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的摇磨,这样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象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茂艺术精品。
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号,鼻烟壶是从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开始,渐渐发展起来,鼻炎是一种西洋的产物,但是从欧洲传入中国之后,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于是就有很多精致的鼻烟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很少会有人使用鼻烟,但是鼻烟壶却被当做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流传在大街小巷。
一、是从明末清初时期发展起来的
鼻烟壶的制作工艺精巧卓绝,而且也被很多收藏者收藏,当作是珍贵文玩,在国内外鼻烟壶的地位也都比较高,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主要的原材料是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等等材质。不同材质的鼻烟壶价格也有所不一样,而且小小的鼻烟壶上面也运用了很多绘画技巧。例如青花,五彩,雕瓷等等,涉及到很多种绘画工艺。 这种袖珍艺术品虽然体积比较小,不过却非常精致,小可手握,便于携带。这种物质也能够体现清代美学工艺的发展,成为清代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艺术特色
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有吸鼻烟的习俗,在明末的时候鼻烟进口比较少,只有广东等地方有人使用。自从清朝康熙皇帝开放海禁之后,西方有一些人就携带了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进入中国,所以这也渐渐成为一种风尚,当时的皇帝还将这种鼻炎赏赐给王公大臣。鼻烟壶是一种传统的公平,最开始的时候始于明朝,但是在清朝的时候才开始盛行。
三、结束语
因为鼻烟壶艺术的精彩之处有很多人开始收藏,只是当做工艺品,而不是用来盛放鼻烟。皇帝的封建贵族使用的鼻烟壶,也都是采用最名贵的材料制作而成,价值不菲,上面也融入了中国绘画,书法,雕刻,镶嵌等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