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17年的湖北宜昌,凝聚“巴风楚韵”的夷陵古城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西南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 。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取“宜于昌盛”之意改称“宜昌”。宜昌 历史 悠久,据史书记载,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 历史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史书上称“上通巴蜀、下引荆襄”。下面的这组老照片拍摄于1917年宜昌,通过这组老照片,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一下100多年前的宜昌的旧貌。图为1917年的宜昌,江边的帆船。宜昌是长江三峡起始地,作为川楚水路要津,宜昌自古就是繁荣的码头。 1917年的宜昌码头。宜昌在清末被辟为通商口岸之后,轮船水运迅速兴起。宜昌作为接通长江中上游的轮船运输交接点,日益显示其水运交通地位的重要。 1917年的宜昌枝江,一座宅院和宝塔。可以看到宝塔后面的院墙上写着“蜀汉中郎将董幼宰故里”几个大字,董幼宰即董和,董和是南郡枝江县(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期蜀汉官员。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取益州,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同主持自己府内的事务。 1917年,宜昌某处的农村,显得有些萧索的民居。 1917年的宜昌,街头的修鞋匠。 1917年的宜昌,街头的剃头摊,还有掏耳的人。 1917年的宜昌,街头卖菜的农夫。 1917年的宜昌,街头一个摆摊卖野生药材的老人。 1917年的宜昌码头附近,街头的食摊,看样子似乎是一个卖馄饨的小摊。 1917年的宜昌郊外,两名男子从一座桥上经过,其中一人撑着一把伞,另一人肩上挑着四袋棉花。
枝江市旅游景区
推荐一:长江沙浪奇观景区,位于长江北岸历史文化名镇董市镇。据《荆州府志》:“蜀江自此分为诸洲,自江陵而九十九洲起,此间如乔木之有条枝焉”。沙浪奇观景区为九十九洲之一,占地4000余亩,西与三峡大坝相接,顺江东下直达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南越长江直入百里清江画廊,北连长坂雄风当阳和孔明故里襄樊。三峡国际机场、焦柳铁路、汉宜城际铁路、宜万铁路、宜黄(沪蓉)高速公路、襄宜高速公路、318国道等贯穿景区,交通十分便捷。 三峡大坝建成,斩断长江天堑,江水平稳回落,在风和浪的作用下,董市沙洲呈现多种奇妙沙浪景观。有的似江心旋涡,有的似婉蜒起伏的古栈道,有的似鱼鳞,金灿灿,红彤彤,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游览沙浪奇观是您回归自然,还原生活,交流情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理想之旅,“观沙浪奇景、赏江洲风情、游水上人家、寻长江奇石”的得意之旅。 推荐二:滨江游园位于枝江市中心地区南部临江地段,全长3800余米,横跨南岗路、江汉大道、水厂路、公园路等四条街道的出口,幅宽50--70米,部面积达19万平方米。在枝江城市总体规划中,滨江游园为城区的主要风景区之一,是“滨江园林城市”的主要象征。 滨江游园的充分体现滨江园林特色和现代文化风貌的同时,以绿为主,以景托园,集开放性、观赏性、游乐性、休闲性为一体。整个游园由江面向陆上由石彻江岸、园林小品、楼台亭阁、临街透景护栏、沿江大道临街高低错落的建筑物构成为阶梯式立体画面。白天,绿意盎然,清新宁静;夜晚,灯光斑斓,倒影幢幢,繁华而又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