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瓷窑遗址的发现不仅延长了山西的烧窑历史,同时其选址的特殊性也对研究古陶瓷具有独特价值。山西晋阳古城建立于春秋时期,后于979年被夷为平地。也就是说,该遗址所属年代是春秋到五代这段时期。晋阳古城遗址最初被发现于1955年,后于1960年展开考古工作。晋阳古城遗址因为埋葬厚的缘故,整体保存得比较好。再加上晋阳古城的地理特殊性,该遗址拥有非常高的考古价值。
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考古人员在晋阳古城遗址内曾陆陆续续发现过些许瓷片和窑具。不过直至数日之前,考古人员才真正在此处遗址内发现瓷窑遗址。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展开,晋阳古城遗址被划分为了1号、2号以及3号建筑基址,其中新发现的瓷窑遗址位于2号与3号之间。根据目前的考古分析结果,新发现的瓷窑遗址所在位置属于宫城区,共包含3处瓷窑炉遗迹。
就地理选址来说,这处瓷窑遗址与其余大多数瓷窑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也意味着此处瓷窑存有独特的研究意义。此外有关此次瓷窑遗址的所属时间,考古人员根据瓷窑中所发现的遗迹以及瓷片等遗物分析得出该瓷窑应是隋唐时期的。如此一来,这处瓷窑遗址便成为了目前山西省内历史最为久远的瓷窑遗址,山西的烧窑历史也因此得到延长。
话说,考古人员在新发现的这处瓷窑遗址中共出土了近万件瓷片,其类型主要是青瓷与白瓷,器形则包含碗、盆、瓶、罐、杯等多种样式。再有就是,此次瓷窑的使用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烧制技术却是比较高的。随着后续研究的展开,这座隋唐时期的瓷窑遗址应该会带来更多的信息,而这对于古陶瓷研究来说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的。
动人的高山
2025-08-17 22:42:58
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在这长河中得到了积累和沉淀,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精华和艺术的莫过于文物了。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裘家坞村一处古窑址,初步推测是春秋时期的古窑,在这个古窑发现了内有印纹硬陶坛和大量原始瓷片。看来这个古窑址对研究萧山地区商周时期窑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陶瓷的重要产地是进化镇,目前被发现的窑址有茅湾里窑址、纱帽山窑遗址、安山窑址等20余处,裘家坞村窑址的发现,更加丰富了进化镇的窑址资料,也让现在的人们能更进一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发展水平和相关信息,更能通过这些瓷器推测和猜想当时朝代的生活水平和活动习俗。这个古窑长约5米,文化堆积层厚约40至50厘米,出土有印纹硬陶片、原始瓷片及红烧土,这次古物的出土让考古学家们欣喜异常,这些在平常人看来陈旧而普通的物品,在考古学家眼中却是不可复制的珍品,它们都具有唯一性,都是纯手工制作的,与现代生产线量产的产品不可同日而语。
根据进化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虽然目前部分窑址已经被破坏,但是从现场的土层来看,泥土中陶片堆积非常密集,不少陶片上都印有整齐的纹饰。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杨金东的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的印纹硬陶坛具有时代特征,上面是米筛纹,下半部分是网格纹。该古窑址内的瓷器就有这样的特征。“并且这里烧制出来的瓷器陶器主要是供给越国民众使用的。
古物是珍贵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的悠久,也展示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相关风俗。
谦让的煎蛋
2025-08-17 22:42:58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长期以来,杜甫诗中的“大邑烧瓷”一直被认为是四川大邑烧制的白瓷,然而千百年来,四川地区唐代墓葬中却鲜有大邑白瓷出土,大邑白瓷窑址更是一直无迹可寻。前日,大邑县新场古镇施工时意外发现的大规模唐宋遗址立刻引起了考古人员的高度重视,因为在遗址中发现了窑址遗迹,并出土了大量“轻且坚”的白色陶片,一直困惑众人的“大邑烧瓷”之谜说不定就此真相大白。
方圆25万平方米 唐宋遗址堆积丰厚
该唐宋遗址位于大邑县新场古镇的石虎村,昨日记者赶到时,现场已经被工作人员用警戒线隔离开来。“大可惜了,露出的遗迹表层已经被挖掘机挖得几乎没有发掘价值了。”大邑县文管所所长廖学兵痛心地告诉记者,工地在动工前没有进行任何文物勘探工作,“考古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刻赶过来,可惜现场已经成了这样,现在只能抓紧抢救发掘。”记者在现场看到,路边的封土堆已经被挖出了一条宽约4米、长约100米的深沟,沟内磁片、瓦片、青砖等建筑构件随处可见,现场一片狼籍。
石虎村位于邛崃和大邑交界之地,是茶马古道所经之地。施工时意外发现唐宋遗址后,考古人员立刻进行勘探,令人惊讶的是该处唐宋遗址一直沿地表的农田绵延,整个面积竟达到25万平方米。昨日的抢救性发掘中,考古人员在松散的泥土中发现了墓葬、房屋和排水管道等遗迹,并清理出大量板瓦、白瓷、青瓷和黑瓷。其中一件高脚的瓷斗笠碗保存完整,从瓷质上看应该是景德镇的瓷器。“虽然局部遭到了破坏,但就整体情况看,此遗址保存较好且堆积相当丰厚,器物数量庞大,是不可多得的唐宋时期资料。”廖学兵表示,该处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大邑乃至成都地区的唐宋经济、文化、商业具有重要的价值。
大量瓷片出土 “大邑烧瓷”之谜有望告破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 急送茅斋也可怜。”长期以来,杜甫诗中的“大邑烧瓷”一直被认为是四川大邑县烧制的白瓷,但是1000多年过去了,大邑境内浩大的挖掘工程中却始终没有发现大邑白瓷窑址,所以偶尔有符合“大邑烧瓷”特点瓷器出土,也因一直未见窑址而不敢妄下定论。而在这次出土的唐宋遗址中,“大邑烧瓷”之谜说不定就将破解。
据了解,在被挖掘机翻出的土层中发现了三处窑址和大量白瓷片,让考古人员激动的是,这些白瓷胎质略微泛黄,且质地晶莹通透,不像北方定窑所生产。“毫无疑问,这些窑址对于研究大邑窑的历史将具有重大意义,说不定这些白瓷和窑址还和大邑白瓷有关,真是那样,千古之谜就有望解开了。”单是一条长约百米的深沟内便有窑址和瓷片相继出土,25万平方米的整个遗址自然让考古人员对接下来的抢救性发掘充满了期待。
忧伤的冬日
2025-08-17 22:42:58
收集古陶瓷片标本,主要是练眼力,我对瓷片认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向专家学者当面请教;瓷友雅聚共同切磋;古陶瓷标本与专业书谱对照;参考本地博物馆馆藏品;瓷友从窑址拾得的标本赠品。瓷片主要来源:到古玩摊寻觅,向藏友购买;与人交换等。开始主要是跑地摊摊亲自捡,历时几年。初识瓷片后,向爱好收藏瓷片的藏友购买。等辨识瓷片后,偶尔在古玩市场向摆瓷片的摊主购买,同时辨识混杂其间的鱼目。真心感悟收、藏古陶瓷。专业书要看,但收集瓷片标本这条路一定要走。
我捡瓷片的感悟,其中有精细之分,很多从土里出来的瓷片,放入水中清理时,有一种滑腻腻的感觉,像上了猪油一样。可是,没有过多少年,新仿的也有这种滑腻腻的感觉,可见,作伪者也是与时俱进。如果固守原来的认识,不仔细细究,就免不了要打眼了。
说了一大堆废话,见笑了,这是在下自己的感悟,不见得正确,每个藏友都有自我的收藏领悟,在下姑妄言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灵巧的保温杯
2025-08-17 22:42:58
这些鲁山窑瓷片标本,有的较为少见

霸道历史总裁
2022-07-16 18:45
关注
鲁山县城西北15 公里处是段店古窑址,它地处南北主要干道,是古代南方通往西北,洛阳、西安的必经之路,并盛产煤、高岭土,独具得天独厚的烧瓷条件。因此,在唐代段店一带就有“窑火照天红,窑烟遮敞日”之说。

故宫博物院藏鲁山窑瓷器标本

▶鲁山花鼓是鲁山窑的明星产品,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鲁山窑瓷器标本

故宫博物院藏鲁山窑瓷器标本

▶ 白地黑花、珍珠地、三彩, 故宫博物院藏
鲁山窑主要烧制黑釉,也有在黑釉上施以蓝斑或月白斑彩釉。五代烧制茶叶末釉与青釉,到了宋代除了青釉,还烧制出绿彩、白地黑花、剔花、钧瓷、宋三彩、白瓷、黑瓷、酱色瓷、黑瓷白色(红色)线条瓷等品种。宋代是段店窑最为昌盛时期,唐代段店窑烧制的腰鼓就供朝廷所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花瓷”也叫“唐钧”腰鼓,就是段店窑所烧制。

唐初段店花瓷不规则,釉厚,堆积痕迹严重。盛唐时程块状斑彩,不飘逸,到唐晚期,斑彩釉面蓝中闪白,白中带青,丝雨状自然窑变十分飘逸灵动,这也为宋钧窑变之美开启了先河,故也称之为“唐钧”也。
鲁山段店窑烧制的珍珠地刻花也独具特色,不同于其他窑口,它白中闪黄,釉色十分光亮,温润、开片较多,图案有人物和文字单字吉祥语。其他窑口所不多见。段店窑烧制的茶叶末釉及青釉器物,釉色匀净滋润、厚重大方,造型也十分奇特,五代烧茶叶末釉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