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瓷器落款

重要的紫菜
柔弱的睫毛
2023-05-04 00:24:40

瓷器落款

最佳答案
坦率的盼望
阳光的路人
2025-08-20 17:15:19

根据你的信息明代是不可能的,民国还有点可能,更多的应该为建国初或者80年代的仿制品。你可参考清代瓷器款识:一. 顺治时期款识特征顺治官窑器传世品很少,所见青花、黄釉、茄皮紫釉、茄皮蓝釉器,均为青花款识器。署“大清顺治年制”的,六字两行加双圈,圈栏较大;署“顺治年制”四字的,无圈栏。青花色泽深沉,字体书法有明代的遗风,似弘治款那样柔中有刚,字体工整。常见的民窑供器类,多数署下支纪年款;个别书写顺治年号的,其“顺治”二字与官窑款体式一样。干支纪年款字的青花色调,除青花深沉的一类外,也有呈迷混朦胧状的。顺治十五年“玉堂佳器”的隶书款,后来康熙初期官窑款识的字体与之颇为近似。“玉堂佳器”款,早在明代嘉靖、万历时就己出现,如“万历年制玉堂佳器”;传至清代顺治时期,此款尤为多见,有楷、隶、篆等体式。二.康熙时期款识特征康熙朝历时久长,早、中、晚三个时期瓷器的风貌,不尽相同;这三个时期瓷器上的款识,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早期:据文献记载,康熙十九年九月,才正式于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御用器,所以早期限器物多是民窑所烧,俗称“客货”,但可能有一些是官窑器,这时的瓷器,少署皇帝年号款,而多署干支纪年款、堂名斋轩记款和花押等标志,青花色浓重,字体较大;用重笔写的一类,字体特大。个别署官窑款的,字体淳朴,挺拔有力,竖写和横写的均有。最为常见有款识,有“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壬子中和堂制”与“康熙癸丑中和堂制”等,分别为康熙十年、十一年、十二年时的器物。这些器物具有早期的风格;器型笨拙,青花色调浓重,字形较大但有些精细的小件杯、碟,也署“中和堂制”款。据查,北京圆明园中的“中和堂”曾是康熙皇帝居位之所。因此,这些署“中和堂”款的器物,有可能是康熙初期官窑烧制的御用器,这同后来的“慎德堂”款器物是道光官窑所烧制的情况一样。另外,一些无款的、常用符号作标记的器物,制作也很精细,究竟是官窑器还是民窑器,仍在探讨中;它们之所以无款,与康熙早期禁写年号的告谕有关。《浮梁县志》记载:“康熙十六年,县令张斋仲,阳城人,禁止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这一类无款器是否为官窑器,尚末得到证实。中期:款式楷、草兼有,体式很多,有六字三行式、六字双行式、四字双行式;暗刻式、凸雕式、砂底不挂釉凹刻式,青花书款不罩白釉而现黑色款式;还有大量的物形、花形、秋叶和团龙、团鹤等图记款,以及“熙朝博古”、“文章山斗”等闲章款。这些款识或加饰单圈、双圈、或饰单方框、双长方框等;也有的双圈无字,或为釉里红楷书款。总之,中期款识以楷书、六字双行竖写的为主,字体渐趋秀逸,笔道有力。青花色泽纯净。鲜艳而深沉。晚期:康熙晚期,己开始专人负责写款的分工,出现了一行、或二行竖写、或三行横写的篆书六字款,及三行横写的楷书六字款(于天蓝釉与豇豆红釉器中最为多见)。这两种款式,开创了雍正横写款及以后各朝同体的篆书六字三行款式的先例。雍正时款识中流行的宋椠体式,在康熙晚期已经出现。此时有些款识,色泽碧绿,清新明快,字体工整秀丽,如康熙五十四年干支年款青花山水人物凤尾樽等;其后雍正时的款识与之十分接近,因此,这些造型与色调相类的无款器,常被当作雍正朝制品,是不足为奇。这正说明各朝瓷器款识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根据笔者长期观察,康熙官窑款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楷书;为数很少的篆书款,通常出现在金釉地蓝料彩“寿”字器上,笔道直挺,字体方正,均仅康熙晚期的款识。此时,除大量青花楷书外,珐琅彩的瓶、碗、杯中,还有用紫、黑、粉、黄、蓝等料彩署“康熙御制”楷书款的,字体运劲,围圈方框,外边线较宽。一般蓝料款,因釉料厚,色调比雍正时的深重,呈蓝黑色。宜兴紫砂胎珐琅彩器,除蓝料彩外,还有黄料彩款识。釉里红器有的署釉里红款。黄绿紫三彩器上,多见紫褐色款,偶见金彩或红彩款识。粉彩钟馗塑像及珐琅彩瓶上,有署篆刻款与楷刻款的。另外,有的胭脂水釉瓶、杯、盘类,署“又辛丑年制”干支款。凡署这种款识的器物,制作均很细致,胎体薄如蛋壳,类似外销瓷的风格,若仅观器型很像雍正时的器物,但若将“又辛丑”干支款推断,则应为康熙六十年之器(康熙建元年前为辛丑)。这一类款较为特殊,它证明康熙时己烧制胭脂水釉;但因其少有,在鉴别中往往被误认为是新仿的器物,此点应引起注意。另外,所见到的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有的在周围加“御赐纯一堂珍藏”。“纯一堂”究竟属康熙时期哪一王府,尚待考评。“大清年制”款中,较为草率的一类,为康熙早期的款识;工整的宋体,如官窑款一样的,为康熙末、雍正初之器。康熙时期瓷器上常写仿古款,除“宣和”(北宋年号)、“枢府”(元代官窑)外,多以明代为主,自洪武始至万历提款均有;其中,以仿成化、嘉靖、万历的款识为最佳,几可乱真。良康熙以后各朝瓷器上仿写的古款,其笔划都不及康熙时的仿款运劲有力。鉴别瓷器,主要是观察器物在胎釉、造型、纹饰及工艺处理上的区别,在酌以款识。由于清代官窑、民窑款识繁多,情况复杂,认真有辨别和掌握各朝早、中、晚期不同的款识特征就十分重要。但要注意,款识仅是瓷器的一个方面,不是绝对可靠的。各朝本款均各具特征。赝品的款识与真品比较,有的差之千里,有的则十分近似,极为混淆。因而,鉴别瓷器不能仅看款识定论。康熙为明、清两代中历时最久的一朝,官窑款体式多有变化,有多种书法。孙瀛洲先生对之曾作系统的总结:前朝字体宽大,笔画粗重而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渐趋清秀。三.雍正时期款识特征雍正时期,款识己定为专人书写,故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基本一致,楷款与篆款同时并用。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仅早期流行的款识,款的书法一般写得柔弱略草,也有少数款写得工整有力。六字两行围有双圈或方框竖写的,时间略晚,字体工整秀丽。青花色调大都纯正,少数也有深浅不一的。大碗及骰盔子碗横写于器口边际,高足碗的款识多横写于器足里边沿,壶类则多于足里边环行横写。珐琅彩器上的“雍正年制”与“雍正御制”四字,一般为两行竖列围有方框的楷书款,以青花和蓝料彩书写,蓝料彩色泽较康熙时的浅淡,字体也小。此时的篆书款的四字两行、六字两行或三行的体式,多数无边圈,个别的围有双环。款分青花兴镌刻,镌刻款又分覆釉与不覆釉两种形式;仿钧釉器的器底多覆酱色釉,釉色深浅不一;青花蓝釉器,器底覆釉与不覆釉的并存。青花款落款位置及书写体式也有几种:天蓝釉与青花釉里红茶托,多将六字篆书款写于器足里圈;红釉、蓝釉、天蓝釉及仿汝釉的小花盆,底部的篆款或为四字两行竖式,或为十字形,如同古钱上字体排列的形式;青花、天蓝釉四连筒瓶,篆书款四字则分别写于同一足底。雍正官窑款篆书的书法也不完全是同一书体,极方正规矩的、草率不规的与笔路圆润的同时并存。如雍正官窑的粉青釉花觚及各种小件瓶、罐类,釉面均很肥润,款识字体却刚柔参差,不尽相同。雍正时期的篆、楷款,道光、咸丰与民国时仿制得最多,但字体较大,笔划细弱无力,青花色泽过于浅淡或浓艳。雍正时期如同康熙一样,也有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各朝款识的器物。仿款字体纤细挺拔,颇具骨气。同时,器底除年款外,也有如同明代器物那样,用龙、凤、鹤、鹭鸶及人物作标志,或用鼎、爵及灵芝等花押作图记款的。乾隆一朝,仿古器曾盛行一时,从传世品中的青花篆书或金彩楷书的“乾隆仿古”与“大清乾隆仿古”等款上,也可见其仿古盛况一般。其中仿写的明代款识,以宣德、成化年号为主,多是楷书四字可六字。还有仿署元代“蒋祈”、宋代“宣和窑”、“政和窑”、“吴十九制”的款识。五.嘉庆时期款识特征嘉庆官窑款识为篆书为主,少有楷书。大体与乾隆时期类同,字体工整,结构严谨。青花、红彩、金彩篆书款体式,多为六字三行,无框栏;一行横排的,落款位置的器口外沿或中腰。楷书款为六字三行,环以双圈。白釉盘类多是楷书刻款,六字三行横列,围有双圈栏。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顶部红彩描金、底部青花“大清嘉庆年制”款的盒类,品种以斗彩和青花为主,所署描金的篆书款相当艳丽。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嘉荫堂制”款的青花缠枝莲高足盘与撇口碗、盘。嘉荫堂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清帝“东巡”时宴饮观戏的场所。嘉庆民窑的款识,楷、篆并有,六字或四字,大都草率不规,有的带有方框。与乾隆民窑一样,有的篆款中也夹有难以辨别的半边字体。民国时仿写的嘉庆篆书款,笔划纤细,多有间断;红彩款的彩色,明亮如漆。六.道光时期款识特征道光官窑款识与嘉庆时体式基本相同,多用篆书,少有楷书。篆款书体为铁线篆,行笔圆润流畅;楷书款,圆润工整,篆书款,六字三行横排的,无圈栏;六字一行横排的,多数落于器外口沿下或中腰。楷书款,多六字三行横式排列,围以双圈环,有青花、金彩、红彩款及刻款。白釉器青花款与刻款兼有,刻款为六字楷书两行竖式。窑变釉、茶叶末釉及炉钧釉器是的刻款,为篆书六字三行横式。道光御用器中的“慎德堂制”楷书款识,以侧锋书写,字体秀丽。以后的咸丰官窑,也继承了这种工艺的侧锋书体。凡署“慎德堂堂制”款的器物,均制作精湛,堪称为当时高水准的艺术品。“退思堂制”款,书法与“慎德堂制”款一样,同属官窑器,有的还于四字款前,冠以“睿府”或“睿邸”二字,证明退思堂是睿亲王端恩、仁寿的府邸堂号。“定府行有恒堂珍宝”款,是定王府定亲王奕绍、载铨订烧的器物,款字也有侧锋书写;有的不加“定府”二字,仅署“行有恒堂”,但器物制作同样精细。署“嘉庆癸酉行有恒堂制”与“咸丰元年行有恒堂制”款的,均为皇室贵族的专用器物。后世仿道光器物,除粉彩、斗彩、青花官窑器外,署“慎德堂制”款的也属有所见。光绪时仿品,款识字体用笔无力,红彩款色调红中泛黑,民国时的,反而有些相近。民国仿道光官窑款识,笔划柔腻纤细;青花漂浮晕散,笔路断断续续,并多向两边分离,形成中空的现象。七.咸丰时期款识特征咸丰时期,再次兴起以楷书署款的风气。官窑多署楷书款,侧锋运笔,字体工整清秀;排列形式,或为六字两行竖式,或为六字三行横式,均无圈栏。除青花款外,还有红彩款与刻款。红彩款识色淡鲜亮,笔划清秀;后仿的咸丰红彩款,色调则是红中泛黑,字形粗拙。刻款楷、篆皆有,以楷书为主,多刻于本朝窑变釉、白釉器与仿宣德白釉暗刻束莲纹器的砂底上。民窑器中图章式的篆书款,嘉庆、道光时始用,咸丰时十分盛行并影响到后世。这类篆款,除少数略工细者外,大多草率不规;极为潦草的一类,笔划部书写不全,同时采用盖印技法。此时仿“成化年制”与“雍正年制”的款识较多,亦有仿“天启年制”、“大明天启年制”等的;刻、写兼有,而最多用的是铁釉地的黑色刻款。八.同治时期款识特征同治时期以楷书款为主,呈六字两行或四字两行竖式排列,字体工整,布局严谨,以青花或红彩书写,青花色调浓艳。无边圈的篆书款或楷书款,用金彩书写无边框的楷书刻款,多见于窑变釉器、白釉器等。署“燕喜同和”楷书款的器物,是同治皇帝行大婚礼时烧制的。红彩款多书于白釉器底,金彩款则书于粉彩珊瑚红釉器上。署“体和殿制”款的,是慈禧太后的专用瓷。款识以青花、墨彩、赭红彩书写,也有刻款。所写篆书,字体文正,结构严谨。后仿的这类款识,书体均欠工整。民窑器多用红彩印章式篆书款,款识均草率而欠工细。九.光绪时期款识特征光绪官窑的款识,楷、篆并用,但以楷书为多;其楷书,字体修长,工整清秀,青花色泽或深或浅。金彩、红彩及刻款的体式,大体同于前朝。楷书款中,四字两行六字两行竖式,六字三行的为横式,多数不饰圈栏,署“大雅斋”款是慈禧太后专用器,三字红彩款,一行横列,字体工整。“天地一家春”红彩篆书椭圆形图章款,与“大雅斋”款相配,落款于同一器物的同一画面上(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中著名的一组建筑群。“永庆长春”与“长春同庆”红彩楷书款器,与“大雅斋”款器物一样,同属官窑。此时大量的民窑霁蓝釉方瓶、赏瓶等,制作粗糙,所署青花、金彩(洋彩)、干支纪年与龙纹图纪款也比较草率。仿前朝各款均欠规范。民国时期的仿光绪器物,款识字体柔弱,不够规整。十.宣统时期款识特征宣统时期官窑款识,有青花、红彩、赭彩与墨彩款。青花款均为楷书,字体工整清秀,色泽明快,为六字两行竖写式,无圈栏;红彩、赭彩与墨彩款则兼用篆书体式。此时官窑器稀少,但很精致。十一、民国时期款识特征洪宪瓷人都署“居仁堂制”。以青花或红彩书写,书法楷、篆兼有。落“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楷书款的,都是一九一六年至一九四零年间的赝品。但署“居仁堂制”款的,也有一定数量的仿制品;其中,红彩款的色泽或光亮如漆,或过于浅淡。“静速堂制”篆书四字款器,是徐世昌命烧的自用器,青花款识字体工整。“延庆楼制”篆书款器,是曹锟所定烧的器物;款识以青花或红彩书写,笔划圆润有力,同于“体和殿”的书体。署“郭世五”、“解斋”、“陶务监督郭葆昌制”款的器物,是袁世凯任命的陶务监督郭葆昌定烧制的款识,其篆书或楷书款识均为红彩,施彩凝厚,色泽红艳。民国时期署“静达堂制”款的器物,也有大量的仿品。因属同时代仿,真品与赝品制作工艺。原料类同,所以给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这类器物的鉴定,要细致地观察、比较其胎釉、纹饰、色彩、器足及款识之间的细微差异。其赝品较之真品,胎釉更为轻、薄,纹饰略草率,色彩也愈加浅淡。款识,在鉴定瓷器制作年代方面为重要的一环,不可忽视。认真辨别各代款识的书写格式。字形、笔划、色泽深浅,也有助于提高鉴定能力。了解仿造仿款的特点,也可为辨认款识添佐证;多将真伪作比较,断代方面不致有误。

最新回答
直率的天空
追寻的麦片
2025-08-20 17:15:19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作为康熙执政时期有61年时间,这61年时间的话,所能鼠的款书全部都是青花款书比如慎德堂博古制。康熙年制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款或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这些款书基本都是青花的,未曾见过,有红色的款书红色的,这种款式叫做矾红款,最早出现在。乾隆时期。祝您心想事成,开心每一天,美医生。

风中的睫毛膏
欢呼的枕头
2025-08-20 17:15:19
1康熙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写款。原因是康熙认为瓷器上不能写款,写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不让写。但康熙的很多瓷器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写大量的寄托款。比如写"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这三个朝代写得最多。这在我们的想象中是犯大忌的。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狱非常厉害,尤其在康熙一朝,大量汉人提出"反清复明",电视剧里常能看到。当时你要有一丝反清复明的倾向,就被杀头了。可瓷器上写的款,却都是前朝的款。如 大明成化年制 大明嘉靖年制 大明宣德年制。
雍正
正官窑瓷器底款的篆书年号,《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分三行,每行两字。此种篆体六字款有青花、刻印和金彩三种,字体皆方整,外无双框。那时官窑瓷器另有四字款《雍正年制》,除了青花,还有刻画与模印两种,分两行,每行两字。少数为四字篆书竖式款,分有框和无框。有少量四字篆书款乃分上下左右,如古钱文排列方式。其实,雍正官窑用篆书款不多,主要乃用楷书,中后期为宋体小楷。真款平整秀雅,亦圆润有力。至于行书、草书与隶书则绝少见。另有一些书《雍正御制》,也有官窑器乃依御令不书写年款。
乾隆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 乾隆青花楷书款字体端庄,落笔利落,早期款字与雍正时期如出一人之手。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青花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 “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 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 外销瓷一般都不落年号款。 乾隆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梅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糟糕的绿草
冷静的大白
2025-08-20 17:15:19
首先要掌握康熙年间瓷器底款的特点,然后对照比较,就可以分辨真仿瓷器了。康熙瓷器底款特点是康熙早期官窑器物多半没有年款,民窑有年款。至康熙十六年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在这以前,民窑瓷器上书有年款。康熙中期和晚期,使用“大清康熙年制”楷款数量较大,晚期使用少数篆款。款识有写款和刻款,多为青花料书写。排列方式以二行和三行排列为主。外或围双圈,或单圈,或双方框,或无边饰。早期官窑款识书写有晚明风格,中后期字体清秀,其结体宽博的“宋椠体”最为著名,并为以后官窑款识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民窑以干支为主,如“大清丙午年制”、“丁未年制”等。款识书不如官窑精,但:一写仍较工整,甚至有些民窑款识可与官窑款识媲美。谢谢

大意的咖啡
贤惠的黄豆
2025-08-20 17:15:19
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2 、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3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4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5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