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老瓷器
鉴别老瓷器方法一要看胎质;二要看施釉;三要看彩料;四要看有没有真正的老旧之气。1,中国瓷器的胎质构成,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是不一样的。识别元青花,除了看其施釉较厚,釉面有堆脂感;彩料使用“苏麻离青”,色泽浓翠,有铁斑等等的特点外,在胎质上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般元青花瓷胎体都较为厚重,大器烧成后底部常有开裂。胎质细白坚致,胎釉结合处常有淡红色火石红形成,这种火石红,在器身的白釉较薄之处也会泛出一种肉红色来。2,是看釉面。瓷器的施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着。北宋之前,所用的釉是石灰釉。这种釉与胎面的粘着力不强,因此,施釉较薄,有流淌,还易剥落,这也是鉴识的一个要点。像鉴识唐代的彩釉器,一是看釉色有否流淌,看色与色之间是否有因为流淌而产生的交融,二是要注意晚唐以前的彩釉器常会出现的釉面的剥落和开裂。3,是看彩料。不同的时代,所用的彩料都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古代瓷器所用的都是矿物料,而现代仿品则常用化工料来替代,因此,凡见用化工料的,就可以在鉴识时加以剔除。而矿物料在各个时期也都是不一样的。 4,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器物上看到真正的老气。传世品上应有使用和存放的痕迹,应有因岁月而留下的痕迹;出土器上应有土气侵入的痕迹。这些痕迹,表现在器物上,一个就是因为空气的氧化和长期存放在空间而形成的包浆。有包浆的器物上面,就会有一层类似涂了薄油一样的温润的油光。年代越久,油光就越强。如果是青花器,那么,包浆下的青花,应是下沉的,犹如上面有一层水一样,俗称“水头”。
明代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制作的一个高峰时期,其中一些瓷器被认为是极具收藏价值的文物。明代的瓷器图案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人物、花鸟等。就动物图案而言,最受欢迎和珍贵的可能是龙、麒麟、凤凰和牡丹鸟等传统吉祥图案。
其中,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视为吉祥、权力、神圣的象征。明代瓷器上的龙纹是大量出现的,通常绘有神态自若、身姿威武的龙。以龙纹装饰的明代瓷器因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备受收藏家青睐。
除了龙之外,麒麟、凤凰和牡丹鸟等动物也是明代瓷器上常见的图案,这些图案被认为是吉祥幸福、祥瑞美好的象征。因此,这些动物纹样的明代瓷器也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当然,具体哪一种动物瓷片图案最值钱,还需要考虑到其流传和保留情况、品相、器型等因素,需要专业的鉴定机构或人员来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