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高古瓷底部特征介绍
(一)古瓷釉面的变化 瓷器釉面系玻璃相,古瓷因地球引力和氧化的长期作用,釉面物质会重结晶并玻化脱变为类云母状物质,此为脱玻化现象,同具钙化迹象,釉面宝光内蕴,其状如蒙了层塑料薄膜,有种油润的玉质感,有的会象宋代哥窑釉面那样发出酥油光。积釉处会因釉层肥厚质变而呈果冻状。有的古瓷积釉处,能发出盈盈湖绿色,恬静飘逸,给人以美的享受,凡古瓷釉面用手抚之一定有种细腻软滑的质感。 古瓷釉药是由数种物质组成,古瓷在地下年代久远会发生氧化质变,尤其处潮湿、高湿或液态环境中,釉中的易中和易溶解物质也会流失,由于重结晶及重度脱玻化质变釉面会出现糠状脱玻化莹透立体状,简称糠玻透晰现象,此现象易发生于器物口沿、棱角、足底及胎釉结合处,及土壤接触面等相关部位,这种“透晰”与高古玉的通透立体现象颇相似。 古代釉药熔点低于现代釉药,在窑内煅烧时因釉药流动,古瓷釉面凸处釉薄易显现地色,既胎或化妆土之色,凹处积釉现象明显。 新瓷釉面失透,流动性差,绝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古瓷这种苍老幽深的质感状态给人以视觉上的异样感受;用十倍放大镜观察效果最好,晶莹剔透,丝状如网,有幽深玄妙之感;用显微镜观察,釉面气泡萎缩,边界粘稠不清,云蒸雾绕变幻多姿;釉层较薄的釉面显微观察虽无起伏佚荡之质感,但釉面肯定会伴有其它质变现象;新瓷显微观察质感平和单调而无变幻之美。 宋代前的古瓷多见玻璃釉者,其实是因年代久远釉面玻化透晰所至,并非制作时有玻璃釉这一品种。 古瓷有铅釉、石灰釉、干粉釉、盐釉、石灰碱釉等多种,分液态和干粉态,因原料比例熔化温度及釉层厚薄不同,玻化后透明度也不同,文博界一般认为石灰碱釉始自南宋龙泉窑,笔者认为石灰碱釉应始自北宋早期,手中有北宋官窑器物的朋友可能会支持这一观点。当然,做为新观点的确立还有要经过否定、论证、认同的过程。其他釉类自商周起一直相继沿用并不断优化改良。 瓷器是由原始瓷发展而来,自商代出现原始瓷一直到东汉才完成由原始瓷向瓷器的过渡,原始瓷釉层薄且常凝聚成芝麻点状。早期的釉色以青、青黄、青绿、黄绿、绿褐、或茶叶末等色为主,但釉色质量一直处于不断改进优化的过程中。如白釉自北朝已出现,真正烧制成功却在隋代;红釉一般认为出现较晚,古瓷中较少见,其实唐代越窑、耀州窑就有偶尔窑变而成的棕红器物;疑似五代柴窑器物中的红釉发色已很平稳,显然已受人掌控是较成熟的工艺了,但它却随着柴窑工艺失传而中断,当然这一观点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认可;总之古瓷釉面发色是由偶然向必然逐渐优化改进而来的。 釉色以纯净、悦目、细腻、均一为上,古瓷发色多为过渡色,纯正者相对较少,釉色纯净悦目器型端庄精致者定为上品。 古瓷釉面沉静深邃主要由脱玻化重结晶质变与老化萎缩纹两方面原因造成。,唐至宋代的古瓷中多有土黄釉色器物,如道观寺院之色,原料不纯不是主因,主要应与当时人们信仰有关,古代方位及五行学说,南火、北水、东木、西金,中为土、为黄,土黄代表神权,代表中央,代表集权,封建集团崇尚这种色调,直至封建社会结束。 有的器物釉面因年代久远而黄化或呈赭褐色斑等质变。此特征多数出现在器身局部,目测可见;有的显微镜下多呈不规则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 质变程度因器物所处地质环境的湿热度、酸碱度、深浅度、暴露度不同而各异,如北方干冷,部分地区酸碱度适中故出土器物多有晶莹如新者,暴露于空气中的部分釉面往往多见氧化斑类质变迹象。 有的古瓷因水土沁而失光,但未沁釉面完好有光泽,这与化学药物处理后釉膜整体破坏的失光截然不同,未做手脚的古瓷釉面清爽洁净、赏心悦目。 有的釉面老化指数高,边沿、拐角处能见自然风化脱落现象。 凡烧成温度较高者如白釉黑釉红釉等则不易质变,各窑口中以定窑釉面抗氧化沁蚀能力最强。 陶瓷器烧成温度高低、胎釉厚薄、地质环境优劣、干冷程度与抗氧化分解能力成正比;地质环境的湿热、酸碱度高低与抗氧化分解能力成反比。 地质环境是由地理方位、气侯条件、地下状况等原因决定的。 入窑烧制时由于摆放位置不同古瓷多有阴阳面,阴面釉色相对暗淡粗糙多见棕眼,而处窑腔中心受火均匀者阴阳面则不明显,且烧成器物釉面平滑成色亦好。 古瓷皆具备包浆特征, 器表氧化熟透层亦称包浆。传世品包浆滋润深遂,出土品包浆深沉自然,包浆实际是氧化质变现象,是器物抵御氧化沁蚀形成的自然保护层。古瓷表面的包浆熟透层具不同程度的松弛性,经把玩易沁入汗渍油腻,包浆更易滋润深沉。 整器无做旧痕迹,如人为酸蚀、灰糟、打磨,使用中不可能磨着的部位磨损等现象。个别器物也有因原持有人缺乏文物基本常识而随意加工者,如一件旧气开门古瓷的几个水泡眼被打磨了,看样子是想磨平,虽无大碍,却破坏了器物的原始状态。这种有意或因无知而随意加工的情况不是个例,如在器物底部或口沿磨上使用痕迹等。 尤其古瓷中釉面光洁如新者多是瓷中上品,切忌为消光随意动手弄巧成拙。为便于识别区分作旧赝品,要尽量多掌握些人工做旧的方法,并注意观察各类做旧器物的特征。凡人工做旧者干涩呆滞无灵气,毫无自然美韵,比如酸做旧过的器物釉面绝无晶莹洁净之光泽。 真正掌握了上述要领,新老器物一望便知。 (二)古瓷胎体的变化 古瓷胎釉含有可溶物质,同时所有器物经氧化沁蚀都具可损性,不管出土品还是传世品,经氧化分解潮气沁润,部分物质会中和挥发流失,胎釉定有疏松酥化趋向;年代久远后会变轻,陶器较瓷器明显;瓷器瓷化程度越高、胎釉越厚抗氧化分解能力越强。如汝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烧成温度最低,故汝窑、唐三彩及古陶真品中有的上手会有发飘的感觉,但此现象不是绝对的,地质环境、保存条件好者此现象不明显;瓷器中烧成温度较高的定窑(1320度以上)、龙泉窑(1300度以上)、钧窑(1250-1270度左右)官窑(1230-1270度左右)等窑口作品这种分量减轻的状态则不明显。 古代胎土所含成分与现代有别,如宋代官窑胎土掺有大量紫金土含铁高比重大手感也重,故在对宋代官窑器物鉴定有上手一掂分量就有八九不离十之说;元代胎土中含铁高,器物亦显厚重。 现代瓷器都是机械练泥,杂质少,气孔小,密度高,比重大,有另类死沉的坠手感。 古瓷为手工拉坯,器物多有不平整之处,为提高胎体光洁度提高施釉效果,故多有施化妆土者。 古瓷若不慎破损,瓷片易出现酥碎、酥层、掉渣状,新瓷则无此现象;破损处可见胎骨内的陈旧或水土沁程度,真品白胎也会成青白或黄白等色,一般不会等同于原色。 有的古瓷因胎体酥糠程度较高而出现酥裂现象。凡见胎体酥裂釉面晶莹如新者必为古瓷无疑。 底胎熟旧,器型古朴典雅,旧气特征明显,具备时代特征的定为古物。器物底部是雨晴表,含有较多信息,细心观察定有所发现。古瓷露胎处、釉薄处一般能见到火石红存在状态,有胎红窑红、火石红、刷红之分,此类文章较多,详见有关论述,古瓷中亦见不带火石红者;火石红形成机理就目前而言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再者主要通过胎底可看出胎体新老熟旧程度,胎釉结合处质变程度等。有的老窑器底看似新而粗糙,但细看确有种苍老熟透的质感。 古瓷底胎湿润干涩者皆有,这是由器物所处环境决定的,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绝对化。 值得研究的是,古瓷底部露胎处发色有的明显属刷上的护胎釉,但有的发出如火石红的棕红色,这种棕红应是因器物年代久远胎内铁分子析出所至,属“胎铁外析氧化现象”。 古瓷中生活用瓷的耳柄之类附件均为胎接,而陈设观赏用瓷则多有釉粘者。 闻声辨器要经常练习、揣摩,多数古瓷其声如瓦、沉闷沙哑,有的声如金石,宋代湖田窑、定窑等器物因烧成温度高且胎薄,则发音圆润,个别圆器甚至能颤音悠长。只要细心观察,时间久了自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闻声辨器的鉴别方法。 因历代工匠都有改革创新之作,器型不能作为鉴别断代的主要依据,更不能简单的将未见过的器型斥之为臆造,文物鉴别事关文物命运,要慎之又慎,要看重器物的古旧特征(旧气特征),实事求是全方位验证后方可下结论。 ( 三)釉面现老化萎缩纹 瓷器出窑时饱满而生涩,年代久远后釉面老化收缩形成细小皱皮纹,气泡收缩而形成众多凹点(小麻坑),统称萎缩纹,理同老人之面纹。萎缩纹在适度光照下晃动易见;萎缩纹是微小的皱皮状也包括包括放大十倍左右观察效果最佳,再大反而看不清。唐至五代时期器物的萎缩纹相对明显,宋代以后已呈递减之势,釉面萎缩程度因器物所处环境及抵御氧化能力强弱而异,但在宋元以后的器物上很少明显看到此纹。釉质越细腻萎缩纹越细小,有的不细心观察难以发现,萎缩纹的清晰度当与釉药品种及烧成温度保存环境有关。 古瓷釉面萎缩而滑腻,触之如婴儿肌肤,滑不留手,妙不可言;部分明器古瓷油腻湿润者除外。 (四)古瓷受水土沁或蚀蛀的形态 (1)水土沁 由于地下环境复杂,出土器物不一定有水土沁,只有部分古瓷带水土沁。水沁者有象白雾状的一层薄膜,湿水可现出器物本色,水干再现,用火烧无异味,滴硝酸冒白烟。 古瓷附土含铁量高,这与土壤中的铁沉积亲和有关,附土一般成颗粒状,器内最明显,能随手倒出的土也是颗粒或结快状,用手捻都已达到一定硬度,这应是石化或钙化趋向,新石器时代的玉石器上有的附有坚硬的土锈就是证明;但由于陶瓷出现较晚,一般锈类还达不到那种质变程度。影响美观的土锈可慢慢清除掉;器内一般倒不出土就行了。不易清除的沁土可用竹签类刮拭,一般都能刮下,再用湿布擦净既可。清除后有的会留下黄斑点,沁入裂纹内的很牢固不必清除。自然土沁者附土与器表都有一定的亲和度,手感已带沙性,用水长时间浸泡也不会松散,不易清除,往往露胎部位更难清除;作伪者既使土中添加粘和剂之类,侵泡时间一长也极易清除干净。但在中性沙质土中的古瓷附土较易清除。 有的在器表沁上不同的颜色。 釉面棕眼属薄弱部位,易被沁呈点状、放射状、扇面等形状,亦易见漫沁、流沁等状。 有的高古器物见形态不一的朱沙沁(陪葬朱沙或氧化铁沉积物,异于火石红)。 (2)古瓷水土蚀蛀的状态 部分古瓷能见水土蛀蚀斑痕,此类蛀蚀已蛀破釉面,亦称土咬,形态各异。釉面或气泡壁被蛀蚀者能见蛀斑、麻坑和死气泡坑,蛀蚀痕往往深浅不一,显微观察釉面光洁边界清晰,有的蚀痕如用木锉锉过的橡胶胎,同具萎缩状,目测即可看到。 水土碱沁重者器身往往被一层水碱锈包裹,有的已蛀破气泡壁,但未蛀釉面用显微镜观察釉面仍光洁晶莹。
1、查验标签。产品包装箱上应标注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售后服务电话、规格、数量、商标、生产日期和所执行的标准,在选购瓷质砖时,需检查是否有3C认证标志,对于室内设计装饰装修的瓷砖,宜选择放射性核素符合A类要求的产品。
2、细看外观。质量出色的瓷砖釉面应平滑、细腻,光泽釉晶莹亮泽,亚光釉柔和舒适。在充足的自然光线或日光灯照射下,将砖放于1米远处垂直观察,应看不到明显的釉面缺陷。
有花纹的瓷砖花色图案应细腻、逼真,没有明显的缺色、断线、错位等缺陷。质量上乘的陶瓷产品背面的底纹、商标等清晰、完整,基本没有有釉迹或缺损。
扩展资料:
瓷片的日常清洁:
1、瓷片日常清洗可选用洗洁精,肥皂等清洗:用肥皂加少量氨水与松节油的混合液,清洗磁砖可使磁砖更有光泽。
2、在生活中如果不小心把茶水或者其它日常生活用品附着在磁砖上面,应及时擦洗干净,必要时应用相应清洁用品清洗;抛光砖应定期对其打蜡处理,时间间隔为2~3个月为宜。
3、当砖面如出现划痕,可在划痕处涂抹牙膏,用干布擦拭可修复。砖与砖缝隙处可不定期用去污膏去污垢,再在缝隙刷一层防水剂可防霉菌生长。
墙面瓷砖和瓷片区别是什么?有些人不太清楚瓷砖和瓷砖之间的区别。他们认为瓷砖和瓷砖是用来铺地板或墙壁的。没有必要做太多的区分。我们应该知道这是一个误会。虽然陶瓷和瓷砖是常见的装饰材料,但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那么,瓷砖和瓷砖有什么区别呢?
陶瓷板和瓷砖的基本定义:墙面瓷砖和瓷片区别是什么?
1。瓷砖是家居装饰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它们可以用在墙壁或地板上。它们是难熔金属(或半金属)氧化物。它们由研磨、混合、高温压制和烧结而成。它们是耐酸碱的瓷器。例如,抛光砖和仿古砖属于一种瓷砖。抛光瓷砖更硬,更耐磨,因此适用于大多数室内空间,如阳台、外墙装饰、浴室、厨房等。仿古瓷砖是由彩色釉面砖演变而来的,这些釉面砖基本上都是上釉的瓷砖。
2。瓷片是指用于墙面的内墙砖。它是一种光亮的砖,是用研磨体表面制成的。但与体砖相比,抛光砖的表面要明亮得多。与普通釉面砖相比,瓷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釉的颜色上。技术含量较高。经1000吨以上水压机压制后,在高温下烧结而成。
什么是瓦片:墙面瓷砖和瓷片区别是什么?
瓷砖由耐高温金属材料、粘土、石英砂和其他混合物制成。它们是通过研磨和其他工艺制造出来的,用来制造耐酸耐碱的瓷砖。例如,抛光砖、仿古砖等属于瓷砖。
陶瓷片与瓷砖的区别:墙面瓷砖和瓷片区别是什么?
1。使用范围
瓷片实际上是瓷砖的一种,它表示有一个陶瓷表面,属于一层薄的贴片,适合在墙壁上使用;而瓷砖是指瓷砖,适合在地面上使用。
2。内部纹理
瓷片内部要求高,不能出现气泡,因为这种有气泡的瓷器在温差变化时容易结冰和碎裂。陶瓷砖是用粘土烧结而成,对砖的内部是否有气泡影响不大。
3,厚度
陶瓷和瓷砖表面厚度不一样,瓷砖更薄,瓷砖更厚。
4。防滑:墙面瓷砖和瓷片区别是什么?
在防滑性能方面,陶瓷板越光滑越好,而瓷砖则需要一定的防滑性能,使其安全性能更好。
5。使用寿命
陶瓷板使用寿命短,吸水率低,长期使用后易断裂,而瓷砖使用寿命长,只要没有硬物碰撞,一般不会发生断裂现象。
6、重量
瓷砖和碎片可以通过称重来区分。一般来说,碎片感觉更轻,而瓷砖感觉更重。
墙面瓷砖和瓷片区别是什么?编者小结:这里介绍了瓷砖和瓷砖的区别。我希望这对你们大家都有帮助。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很多不了解瓷片的人认为瓷片和 瓷砖 是一样的,可其实不然,两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搞不清瓷砖和瓷片的区别在装修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买错材料。那么瓷片和瓷砖的区别都有哪些呢?
瓷片
所谓瓷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而形成之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之建筑或装饰之材料,总称之为瓷砖。其原材料多由粘土、石英沙等等混合而成。抛光砖、仿古砖都属于瓷砖。
瓷片指的是墙面用的表面有次面的薄层贴片,是内墙砖的一种,表面光滑,属于通体砖瓷砖类中的抛光砖:是通体砖坯体的表面经过打磨而成的一种光亮的砖,属通体砖的一种。
相对通体砖而言,抛光砖表面要光洁得多。抛光砖坚硬耐磨,适合在除洗手间、厨房以外的多数室内空间中使用比如用于阳台,外墙装饰等。在运用渗花技术的基础上,抛光砖可以做出各种仿石、仿木效果。
与普通的釉面砖相比,其差别主要表现在釉料的色彩上面,仿古砖属于普通瓷砖,与磁片基本是相同的,所谓仿古,指的是砖的效果,应该叫仿古效果的瓷砖,仿古砖并不难清洁。不同的是在烧制过程中,仿古砖技术含量要求相对较高,数千吨液压机压制后,再经千度高温烧结,使其强度高,具有极强的耐磨性,经过精心研制的仿古砖兼具了防水、防滑、耐腐蚀的特性。
瓷片和瓷砖的区别
一:概念
瓷片指的是片,一般用来装饰墙面。但瓷片是不与墙面直接接触的,而是与墙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瓷砖虽然也可以装饰墙面,但是瓷砖是整块的砖,不是片,粘贴之后是与墙面完全贴在一起的,中间用水泥沙子固定。
二:厚度
瓷砖和瓷片虽然都有一个瓷字,但是厚度存在很大差距,瓷片的厚度比较薄,分量轻。但是瓷砖比较厚,分量比较重。这一点也决定了两者的不同用途和不同的粘贴方法。如果瓷砖用瓷片的方法粘贴,就会造成瓷砖的坠落。如果瓷片会瓷砖的方式粘贴,就显示不出好的装饰效果。
三:防滑
一般的瓷砖是用来铺 地板 的,所以必须具备一定的防滑功能,而且防滑效果越高越高,但是瓷片正好相反,瓷片是用来装饰的,因此越光滑越好。
四:归类
瓷片是属于瓷器,属于陶瓷,跟家中的花瓶或者盘子等材质是一样的,因此归类为瓷。但是瓷砖属于地板,属于砖,是烧制而成,二者的制作工艺有很大差别,使用的材料也不同,属于不同的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