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遗址出土了哪些文物?
耀州窑遗址位于城区黄堡镇西南。
1958年秋至1959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对黄堡、立地坡和上店村三地,进行调查和发掘。
在黄堡镇发掘出唐、宋、金、元4个朝代的瓷窑12座,砖瓦窑一座,生产作坊4间,作坊窑洞一孔,灰坑6个,出土瓷片85000多块。
器形主要有碗、盆、盅、罐、壶等生活用具,石碓、石杵等生产工具和烧制瓷器的各类匣、钵、垫饼、垫环等窑具。
后来,对耀州窑遗址又一次进行发掘,共开探方37个,面积3178平方米,首次发现制作唐三彩的作坊和烧造窑炉,以及大量的三彩标本,这是重大突破。
共清理出唐、五代、宋、金、元各代制瓷作坊10组17座,唐三彩窑炉3座,三彩釉试釉小炉一座,唐、宋窑炉12座,以及原料加工场、堆料场、晾坯场、堆货场等,出土瓷器上千件,以及低温彩釉陶、琉璃瓦和各种工具、窑具等。
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宋代六大窑系”中的一个窑系。
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开始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金代延续北宋时期继续发展,元代开始转型,走向末落,经明代、清代,终于民国。
扩展资料
耀州窑的起源
据说,耀州窑起于唐,兴于宋。在一批沙特出土的瓷片上,发现竟然是出自北宋年间的耀州窑。这说明早在当年,一带一路的陆路就是古称耀县的地方经过,而出土耀州瓷以绿色居多,也正是印证了阿拉伯国家喜爱和崇尚象征沙漠绿洲的绿色。
此外,耀州瓷上的纹饰也非常独特,它并非传统的中式纹样,而是波斯金银器上的纹饰,因此看起来尤其具有异域风情。
我们细看了耀州青瓷的一大精粹:倒流壶。这是复仿于北宋出土的稀有壶式。水由壶底倒入,倒置壶身,水不外溢,巧夺天工。
观唐工坊以内窥镜视之,观其蹊跷,得其妙义,并以青瓷匠心打造。
此外,刻花梅瓶也是北宋高古清瓷个中精品。短颈、丰肩、窄胫,外形丰腴婀娜,古代用来贮酒。我们近观一熟手师傅拉胚,泥在胚车,旋如有神,空心圆柱体渐渐高起,缓缓收拢。匀称得体,壁厚均一,至瓶口处轻轻收起,梅瓶雏形渐显,又稍修其壁,使其平滑如镜。
雕花工艺更是了得。在瓶胎半湿半干之际,在厚度仅5毫米的薄胎上,刻出25毫米厚度的繁复纹饰,雕而不透,功夫着实力透纸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耀州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耀州窑火千年不灭 丝路“青玉”重焕生机
耀州窑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
铜川在宋代时期隶属耀州,故称“耀州窑”,是宋代名窑之一。以陕西省铜川黄堡镇窑、玉华宫窑等为代表,沿漆水河号称“十里窑场”。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器产地之一, 位于今陕西铜川境内。它所烧的青瓷,釉色苍翠,深沉透亮,如冰似玉,造型古朴庄重,纹饰富丽多姿,线条粗流畅,是中国北方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自五代以来,即成为国家的“贡瓷”。
目前,耀州窑遗址已发掘的瓷窑有12座,砖瓦窑1座,生产作坊4间,作坊窑洞1座,灰坑6座,出土瓷285000余片,分属于唐、宋、金、元四个时代。这其中位于铜川市西南40公里漆水河边的黄堡镇堪称耀州窑遗址中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遗址。
中国四大名窑1、越窑:越窑分布于浙江宁绍平原。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
2、耀州窑: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黄堡镇。创烧于唐代,五代宋初受越窑影响专烧青瓷。宋金时期是极盛时期,金末走向衰落。主要特点:北宋早期,胎青灰色,釉青中闪黄。
3、龙泉窑: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始烧于五代,一直到清代才败落。五代时受越窑影响烧青瓷。瓷胎胎土致密、玻璃质感强,胎色灰白釉色水青。
4、定窑:定窑的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经五代、宋金成为庞大的白瓷体系。
耀州窑在今陕西铜川市,宋属耀州,故名。始烧于唐代,北宋中期以后达鼎盛,终于元代。烧制唐三彩、白瓷、青瓷、黑瓷和酱色釉瓷等品种,以青瓷最负盛名。耀州窑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窑场,是北方青瓷的代表,曾兼烧黑、白、褐、黄、花、酱釉瓷及唐三彩等,是古代北方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处综合性窑场。窑址以陕西铜川黄堡镇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上店、立地坡、陈炉及耀县塔坡一带。该窑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续,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末,有800多年的连续烧造史。其产品质量、数量和工艺成就均达到很高水平,成为北宋六大瓷器窑系之一。02
其青瓷产品的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胎色灰白,胎质坚硬,露胎处呈现酱。
(2)釉色青黄、深沉,釉层较厚,器物往往上部厚,下部薄,胎釉交接处呈姜。此外,青釉釉面上有的出现小的露胎褐斑,为其它青瓷所不见。
(3)器型丰富,盘、碗、杯、碟、瓶、壶、罐、炉、盒、香薰、注壶、注碗、盏、钵、灯、枕等均有,器物造型多变,有花瓣式、瓜棱式和多折式,外形美观。其中力士炉颇具特色,炉身底座四周跪有力士。
(4)唐末、五代青瓷采用划花装饰,纹饰题材多为水波与花草纹。
(5)宋代装饰技法主要是刻花、印花、划花以及模印刻划相间,以刻花、印花为主。北宋中期刻花发展成熟,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刀痕有斜度,是宋代刻花技法中最优秀者。北宋晚期的印花也很精美,布局严谨,对称匀衡。纹饰有缠枝莲、把莲、牡丹、缠枝菊、波浪、飞鹤、飞蛾、犀鹤、博古、海水游鱼、莲塘戏鸭和婴戏图案等,龙凤纹则是宫廷瓷器专用题材。水波纹外一般刻划以六角形边线,水波中三鱼多见。婴戏图案则以荡秋千为主。宋代花纹装饰特点是,早期于器面刻划简单的花瓣纹;中期则花纹满布器面;到了晚期花纹线条大多纤巧。
(6)金代产品瓷胎呈灰白色,青釉呈色偏黄。大量使用陶范印花,满布器面的花纹逐渐减少,而在盘、碗内壁,大量出现菊花、莲花、水波、鱼鸭纹等,构图简单,呈圆圈形。
(7)元代产品器外一般施半釉,挖足浅,足较宽,似玉环底足,足内心有乳状凸起。
(8)晚唐、五代盘、碗一般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足内有3个支钉痕。宋代器物足端无釉,足内有釉。金、元时期一般采用叠烧,盘、碗内有叠烧痕,也有用一钵一器装烧的,则仅足端无釉。
耀州窑的器物特点
1。多种多样的器物
北宋耀州窑青瓷刻牡丹纹
美如碧玉般的宋代耀州青瓷,使用广泛,器物种类非常齐全多样。耀州窑主要器型有盘、碗、杯、盏、钵、梅瓶、枕、炉、凤头壶、花口尊、玉壶春瓶等。凡是宋代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器物种类,在该窑的产品中应有尽有。一个窑场可以生产出如此众多的器物种类,在宋代的其他瓷窑中实属罕见。宋代耀瓷不仅器物种类繁多、用途广泛,而且造型精美多姿,丰富多样。
2。多姿多彩的釉色
五代耀州窑三足罐
北宋早期耀州窑生产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胎有两种,一为铁黑色的黑胎,一为淡灰色的白胎。北宋中期耀州窑生产的陶瓷已不见有黑胎,均为颗粒细小均匀的浅灰白胎。胎质致密,没有早期疏松和气孔的现象。其青瓷釉色的色调相当稳定,不见早期的多级色差,均呈典雅深沉的橄榄青,釉面温润。金元耀州窑瓷器胎釉粗厚,胎面不上白衣。由于烧造中采用了叠烧的工艺,一部分碗、盘内心被刮掉一圈釉,露出涩胎。
3。多形多态的造型
金耀州窑刻花碗
宋代耀瓷不仅器物种类繁多、用途广泛,而且造型精美多姿,丰富多样。以碗、盏、盘、碟之类最为普通常见的圆器为例,仅口沿的造型就有侈口、微侈口、敞口、六葵口、六菱口、六曲口、直口、敛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翻沿、包沿、折沿等。再以碗、盏中最多见的侈口翻唇圆弧腹内底下凹圈足造型观察,仅其腹部的变化又可分为圆弧腹、浅圆弧腹、瘦圆弧腹、微斜圆弧腹数种。
4。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北宋耀州窑柳斗钵
耀州窑的刻花浮雕装饰在当时独具一格,素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也正因此,耀州窑一度纳贡于朝廷,由此,形成了“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宋史·地理志》中就记录了“耀州贡瓷器”。
5。从剔花到刻花
金耀州窑刻花壶
从划花到剔花,再由剔花到刻花,最后发展到印花,其中反映出的是装饰审美风格从线性手法的平面性装饰为主向以三维的立体装饰发展,最后形成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耀州瓷独具魅力的刻花装饰风格的转换。
6。多种纹样的运用
元耀州窑刻花卉卷口盘
耀州窑的装饰纹样众多,植物类以折枝牡丹、缠枝牡丹、交枝菊、缠枝菊花、莲花、水波花草、水藻、缠枝忍冬、花叶纹为主。动物纹中有双鸭莲花、水波三鱼、龙、凤纹等,模拟自然,处于写生与图案之间。
绍耀州窑,不能不介绍2006年在蓝田县吕氏家族墓地出土的一批耀州窑精品。
吕氏家族,在北宋世居高官,在文化界影响深远,在收藏界举足轻重。
从出土瓷器来看,以青釉素瓷为主。
这批瓷器,胎体打磨之精细、釉质之纯净、釉色之精美,代表了宋代北方青瓷最高水平,可与越窑秘色瓷媲美。
很多瓷器上,还镶有金扣、银扣,可见规格之高。
青釉银扣深腹碗、青釉银扣浅腹碗
青釉银扣花口钵
青釉银扣葵口碗
青釉金扣葵口碗
青釉银扣执壶
金代耀州窑创烧了一种月白釉青瓷,是耀州窑瓷器最后一个亮点。
金代月白釉方鼎
金代月白釉刻花三足炉
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在唐宋时期,此地归耀州治理,故取名耀州窑。
古时候窑口命名多以窑场所在地命名。
耀州窑从唐开始烧制,盛于宋、终于元末明初,有700多年的历史。
下面,带领大家欣赏各地博物馆馆藏耀州窑精品瓷器:
1、五代耀州窑剔花双凤首壶
2、五代耀州窑剔花兽首壶
3、五代耀州窑剔花双流壶
4、五代耀州窑剔花壶(残)
5、五代耀州窑剔花壶
6、五代耀州窑剔花兽首倒流壶
7、辽、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
8、辽、五代耀州窑刻花莲瓣纹盖罐
9、北宋耀州窑刻花提梁兽首三足壶
10、北宋耀州窑刻花镂空三足香薰
11、北宋耀州窑刻花执壶
12、北宋耀州窑刻花梅瓶
13、北宋 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1969年陕西省耀县出土
青釉注子与注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