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清三代民窑落款是怎样的

还单身的黑猫
超帅的枫叶
2023-05-03 16:16:44

清三代民窑落款是怎样的

最佳答案
刻苦的学姐
落后的八宝粥
2025-08-22 21:43:55

清三代名窑落款各自都不同的:

1,康熙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写款——因为怕打碎,不吉利,不让写;后期呢,就会落款是前面朝代的“入大明成化年制”可以看出康熙还真怕反清复明呢!

2,雍正  雍正正官窑瓷器底款的篆书年号,《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分三行,每行两字——此种篆体六字款有青花、刻印和金彩三种,字体皆方整,外无双框。

3,乾隆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

其中,乾隆朝代的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我最喜欢!

此外,外销瓷一般都不落年号款。

最新回答
标致的果汁
要减肥的仙人掌
2025-08-22 21:43:55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作为明代瓷器看成化,作为清代瓷器看雍正,这是一个大家业内所公认的事实,作为清代雍正时期的瓷器瓷胎厚重高岭土含量较高,釉面莹润,纹饰清晰,爽朗绘画,明快有力。尤其雍正时期的龙纹苍劲有力。四爪龙表现了,明天对于龙这一图腾的向往和追求。雍正时期的青花罐。大多会有龙纹或者是莲花纹。或者是缠枝莲。八宝文等等。目前来说,民间的存世量是比较大的一件30公分,大小的雍正时期的民窑青花瓷罐完完整整的。没有冲线没有磕碰。拍卖市场价值大概是在2万元左右,祝您心想事成,开心每一天,每一生。

勤奋的睫毛
迅速的未来
2025-08-22 21:43:55
康熙时期: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雍正时期: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乾隆时期: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总的来说,康熙朝厚重古朴、雍正朝精致清雅、乾隆朝新颖丰富。

据曾波强介绍,康熙朝的瓷器胎体密度大、分量重;釉面相对较薄,玻璃化程度高,胎釉结合紧密;而器形则相对厚重、古朴,有明朝遗风,没有雍正时期俊秀;就彩绘而言,此时彩绘材料的提炼没那么精致,所以彩绘效果没雍正、乾隆时期细腻,没那么清秀的感觉。

雍正时期的瓷器可以说是这三代中的顶尖之作,精致、秀巧著称于世。此时的瓷器胎体洁白、精致,且胎薄,没康熙时厚重;施釉厚薄适中,釉面更加柔和、润泽,犹如玉的感觉:而彩绘也更加精致,构图留白多,柔和、疏朗;器形多小巧、精致。

到了乾隆年间,瓷器胎体相对变粗;釉面因与胎结合得不够紧密,有波浪釉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瓷器表面不够光滑,釉面细看呈波浪状;同时乾隆追求满工,瓷器的图案多繁缛、艳丽,有的用金较多,感觉金碧辉煌。描绘的图案西洋风景、西洋人物等亦较多出现;乾隆朝的器形比前两代明显增多,开发了转心瓶等很多新式器形。总的说来,乾隆一代的瓷器,从造型、色彩、图案都更加丰富,这和当时自康熙22年开海禁,乾隆时“一口通商”,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盛有关。

缥缈的月饼
老实的含羞草
2025-08-22 21:43:55

雍正官窑瓷器款识,由专人负责书写,字体基本一致。青花楷书款与篆书款同时并用,有六字款、四字款(即“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

官窑年款较多见的是“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两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的,款外有双圈或方框,业内将雍正官款分为无圈、有圈和方圈等,用以区别。

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官窑款“大清雍正年制”,为早期流行的款式,字体柔弱、略草。 雍正晚期官窑款,多为宋椠体的正宗小楷,工整秀丽。青花色调大多纯正,也有少数深浅不一的。篆书款书体变化较多,有的方正规矩,有的草率不恭,有的笔路圆润。

“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圆圈官窑款,主要用在青花和粉彩瓷器上。“正”字的、四和五笔书写平正,这是雍正楷书官窑款的一个特点。“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官窑款,多用于颜色釉瓷器上。“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官窑款,多用于仿钧釉、炉均釉, 或茶叶末釉瓷器上。“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官窑款与“雍正年制”四字楷书堆料,只用于珐琅彩瓷。

“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圈款

“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

“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

雍正一朝制瓷的能力在清朝是第一的,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仿制。雍正时期的官窑瓷器可以说是这三代中的顶尖之作,精致、秀巧著称于世。此时的瓷器胎体洁白、精致,且胎薄,没康熙时厚重;施釉厚薄适中,釉面更加柔和、润泽,犹如玉的感觉;而彩绘也更加精致,构图留白多,柔和、疏朗;器形多小巧、精致。清三代瓷器艺术代表着中国瓷器制造历史上的高峰,那么在这三代中,从瓷器的艺术成就来说,雍正一代的瓷器则代表着高峰中的高峰,所以雍正朝瓷器价格拍卖最贵。尤其是雍正的珐琅彩瓷器更是不可多得,在拍卖场偶尔现身,瓷器价格拍卖价格以千万、亿计。

参考资料:

故宫博物院—陶瓷

清三代官窑瓷器鉴赏方法

平淡的大炮
如意的煎饼
2025-08-22 21:43:55
辨别清代钧红窑变釉瓷器,要把握三个时期特征:

1、清中早期(雍、乾时期)钧红:雍、乾时期窑变钧釉变化大,釉面蓝色面积大于红色的面积,蓝色呈大块火焰状,叫“火焰青”,红色叫“火焰红”。乾隆中后期演变为蓝红相等或红大于蓝的面积,红釉里面有很多蓝色丝絮状或线状的垂流感,垂流感越强越多,色泽富于变化的时代就越早,也就是说蓝色垂流感越多,时代越早。通俗讲,钧红釉是红釉瓷器里边流淌最严重的。真品钧红这个蓝色线条,非常纤毫的向下垂流状态,像女人长长的蓝色披肩发那样垂流飘逸的感觉。仿品:有点类似于女人蓝色卷发那种感觉,凡是卷发流淌的釉面就是仿品。所以说,直发是真的,卷发是新的。雍乾官窑钧红釉瓷器,胎骨坚密精细,胎色洁白,大型器物的胎骨较薄,不显厚重感。圈足多为“泥鳅背”,底部施深浅不均匀的芝麻酱釉,有浓有淡,看上去疙疙瘩瘩的。釉下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和“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很规矩的暗刻款,这是官窑的制作方法。这种刻款非常规整,线条非常流畅。民窑底足有明显的旋痕,多施黄褐色釉,无款识。雍乾官窑器型丰富,大型陈设器居多,如:瓶、尊、壶、花觚、花盆及佛造像等,体型较小的有花浇、各式洗等文房用品。
2、清中晚期(嘉、道时期)钧红:乾隆晚期至嘉庆、道光时期,蓝色垂流感越来越少,咸丰以后基本上就没有蓝色垂流了。这个时期钧红釉面流淌感不强,蓝色丝状越来越少,部分器物呈现蓝、紫、红、草绿、月白等多种颜色融合绞织的效果。胎骨稍显粗松,洁白也差。底部的芝麻酱釉色浅,呈淡**,很均匀。少数器底露胎无釉,器底垂釉现象特别严重,采用后修胎的方法,底足普遍出现缺胎少釉现象,俗称“狗啃底”。釉下有刻款“大清嘉庆年制”、“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道光时期有部分六字楷书款,线条流畅规整。民窑胎质较为粗糙,无款识,底足缺胎少釉“狗啃底”现象明显。嘉、道时期器型减少,有瓶、尊和动物造像等。
3、清晚期(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钧红:釉面垂流感不强,窑变釉蓝色几乎不见,变为全红色,有部分仅在口沿内部留有不规则的蓝色或紫色窑变痕迹。到光绪和宣统时期,喜欢用黑釉刷流淌感,红釉与黑釉无渗透,不相融。胎骨粗松,器壁厚重,有些官窑底足呈现淡淡的“火石红”斑。这个时期垂釉严重,都是后修胎,普遍出现缺胎少釉的“狗啃底”现象。底部多是细砂底,不施釉,刻六字楷书款,有些同治、光绪官窑器物,足圈上刷有一层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