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唐朝至明清中国瓷器发展特点

孤独的盼望
轻松的灰狼
2023-05-03 13:45:49

唐朝至明清中国瓷器发展特点

最佳答案
风趣的刺猬
精明的宝马
2025-08-23 13:15:40

唐朝至明清中国瓷器发展以及特点如下:唐代瓷器有了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汉文明展示的瑰宝。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制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最新回答
紧张的大雁
香蕉小懒虫
2025-08-23 13:15:40

余姚市舜得陶瓷有限公司
地址:宁波市余姚市梨州街道工业园区3-6号
B:余姚市羽盛碳素陶瓷公司
地址:宁波市余姚市北河沿路47号
C:余姚市杰森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宁波市余姚市213省道附近
D:余姚汇德隆陶瓷有限公司
地址:宁波市余姚市梁辉经济开发区海关路13

勤恳的期待
帅气的金毛
2025-08-23 13:15:40
碎瓷和开片是一样的,都指的是在烧制中开裂。
1、运用自然裂纹作为瓷器的装饰,称为碎瓷,瓷器在焙烧时,温度发生骤变,会发生釉裂的现象,主要是硅铝酸盐,多孔结构,起到催化剂、载体的作用。
2、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和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因此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

勤奋的小鸽子
无限的乌冬面
2025-08-23 13:15:40
瓷房子的碎片是从很多窑口窑址收集而来的,但是大部分还是来自天津本地。天津本地不生产瓷器,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天子渡口,紧挨着北京,以前大的窑口窑址进贡给北京皇宫的御用瓷器都需要走漕运运到天津,检验合格后再送往北京。瓷器易碎,路途漫长,路上就会碎很多,在天津把这些有瑕疵的都挑出来,整器才能进皇宫。然后有即使有微小瑕疵没能送进宫的也要被砸碎,皇家御用,碎了平民也不能拥有。砸碎的碎片沉入河底或就地掩埋,所以早期天津三岔口治理时打捞上来很多碎瓷片。而瓷房子的碎片,就是基于馆长张连志先生及其父亲对于瓷器碎片收藏的热爱,一点一点积攒下来,最后建造成为现在的瓷房子。

激动的小松鼠
合适的水蜜桃
2025-08-23 13:15:40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河北邯郸的磁县,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座规模庞大的东魏古墓。经过考证,墓主人是东魏时期的一位公主。最让考古专家们感到诧异的是,在这位公主墓中,还出土了2枚西方帝国拜占庭(即东罗马帝国)的金币。为什么在东魏的墓葬内会有拜占庭金币呢?难道墓主人是拜占庭远嫁过来的公主?面对这重重的疑问,且看我给您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事情还得从发现这座古墓开始说起。磁县的村里有一处杂草丛生的高地,似乎好多年都没人耕过,几位村民就准备将这里开垦成农田。就在挖土的过程中,陆续掘出来很多青石板,而且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启开最后一块青石板,竟然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墓洞,质朴的村民们,急忙联系当地文物局的工作人员。经过考古队的仔细勘察,专家们断定这是一处规模庞大,等级较高的东魏古墓,那么墓主人是谁呢?

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发掘,在这座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不仅有彩绘陶器、精美的瓷器,最让人觉得惊诧的是,墓室内竟然布满了华丽的壁画。壁画上,除了常见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还有大量的羽人以及凤鸟和兽首人身像等等的图案,俨然就是对墓主人升天的真实写照,甚至还有一副完整的人物出行壁画,显得十分富贵和绚丽,因此专家推测这位墓主人身份一定不低。

专家们通过对墓志铭的解读,发现墓主人竟然是个13岁的小姑娘,叫做茹茹公主。这就让专家们很纳闷了,在东魏历史上也没有哪位公主叫茹茹呀,就在人们都疑惑不解的时候,又有了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发现。

当时有一位马专家,他在清理墓室的时候发现了一件瓷器缺一块,他就重新对墓室做了一次仔细的筛查,希望可以找到缺失的碎瓷片。可瓷片没找着,却意外发现两枚拜占庭金币,这就让马专家感到十分的纳闷——东魏的墓葬怎么会有拜占庭金币呢?这金币和墓主人有什么关系吗?难道这茹茹公主是东罗马人?通过对史料的分析,终于发现了茹茹公主和拜占庭金币的关系。

茹茹公主的确不是中原人,但也不是东罗马人。根据《北史蠕蠕传》记载,茹茹即蠕蠕,系北方柔然国的公主,她5岁嫁入中原,与东魏宰相高欢之子高湛,结为娃娃之亲。可是很不幸,她在13岁的时候就因病而逝,于是便厚葬于此。这两枚拜占庭金币怎么解释呢?专家们最终在史书中找到了答案。

位于地中海的拜占庭是个千年帝国,从公元395年建立到公元1453年灭亡,共计1058年,该国对应中国历史则是东晋后期到明朝中期。而在此期间, 拜占庭帝国和中国的历朝历代也都有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唐朝时期,两国来往十分密切,在《旧唐书》,《西域传》和《北史》等史料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并且称拜占庭为拂菻国。而当时茹茹公主所在的北方柔然国,与欧洲地区的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因此拜占庭金币就流入到了柔然国,柔然人喜欢黄金,他们认为黄金有避邪祈福的作用。因此专家推测,茹茹公主自小就佩戴有拜占庭金币习俗,而且自始至终也都没有离身。

虽然谜团解开了,但这位5岁离家的茹茹公主,在中原孤独地生活了8年,最后病逝他乡,也许至死都没有能再看到父母一眼,完全可以这样说:她为自己的国家献身的精神,真的是太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