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泡水的好还是不泡水的好?
一、不泡水的瓷砖好还是泡水的好?
瓷砖泡水的好。瓷砖泡水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吸收水泥砂浆的水分,如果不泡水就会造成瓷砖空鼓、脱落、甚至是裂纹的情况出现。
瓷砖本身是有一定孔隙的,提前泡水,是为了让它的孔隙充分吸水,这样在铺贴的时候,它的吸水率就降到最低了。
二、瓷砖泡水多久合适?
由于瓷砖的吸水率不同,因此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但是一定要让瓷砖把水“喝饱”,不再冒气泡为止。此外,还要根据天气来决定,雨季湿度大,可适当的减少时间。夏季天气干燥,要适当的增加时间。
三、哪些瓷砖需要泡水?
吸水率小于05%的瓷砖在铺贴时无须泡水,釉面砖与地砖吸水率一般大于10%,在铺贴时一定要泡水。
瓷砖按吸水率克可划分为:瓷质砖、炻瓷砖、细炻砖、炻质砖、陶质砖,具体吸水率如下:
1、陶质砖:吸水率大于10%。
2、炻质砖:吸水率大于6%小于等于10%。
3、细炻质:吸水率大于3%小于等于6%。
4、炻瓷质:吸水率大于05%小于等于3%。
5、瓷质砖:吸水率小于等于百05%。
四、瓷砖泡水要注意什么?
1、水深
首先要选择一个比较大有盆子来泡瓷砖才行,这样水才有足够多,水深不能低过盆中堆放瓷砖的高度。
2、瓷砖叠放
放进水盆的瓷砖,这边要提醒一下就是要注意釉面向上、陶面朝下。如果釉面朝下,这样就是容易出现那种瓷砖角因磕碰导致掉瓷现象发生。
泡水完毕以后记得从盆里捞出瓷砖时,一样的要把瓷砖的釉面朝上。因为如果釉面的尖角着地容易磕掉瓷。最好可以做到就是在在地面垫上包装纸箱,这样就可以将瓷砖背靠墙面放置。
3、泡水时间
不同瓷砖的吸水率不一样,所以说它的泡水时间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说像吸水率越高,泡水时间就是会相应越长。检查瓷砖是否“喝饱水”,那么就可以看一下泡的瓷砖是否还会冒泡。
4、水温
泡瓷砖的水温只要跟室温接近就可以了,要注意不能使用过低的水温,否则就是会影响瓷砖吸收水分。
5、泡水后多久能贴
瓷砖“喝饱水”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这它取出晾干,待瓷砖表面无水印时就可以将它进行铺贴。
铺贴瓷砖是装修房屋的重要一步,可以保证装修风格的统一和美观,也能保护水泥地面。我们在看装修现场的时候,会发现有的瓷砖是泡水之后才用的,但也有的瓷砖并不会泡水使用。那么什么样的瓷砖可以不泡水直接贴呢?
一、什么瓷砖不用泡水贴瓷砖是否要泡水,主要看瓷砖的吸水率。吸水率小,铺路时无需浸泡水,因为吸水率低的瓷砖基本上等于或小于05%。而具有较高吸水率的瓷砖通常需要浸泡。 例如,内墙瓷砖和小尺寸仿古砖等接近陶瓷的瓷砖是建议浸泡的。而像厨房和浴室中使用的釉面墙砖和地砖通常具有相对较大的吸水率,使用有必要泡一下再贴。
二、瓷砖浸水时间为多长瓷砖在水中的浸泡时间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瓷砖吸水率和空气湿度。吸水率决定了瓷砖的吸水能力,分瓷砖(小于05%),半瓷砖(05%〜10%)和陶砖(大于10%)。吸水率越高,浸泡在水中所需的时间越长。吸水率小于05%的瓷砖根本不需要浸在水中。空气的湿度则决定了瓷砖本身的水分含量,因为在将瓷砖浸入水中之前,瓷砖已经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所以空气湿度越高,浸泡时间越短。
具体时间很难确定,主要是因为空气湿度和吸水率变量太多。通常都会浸泡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有经验的通常通过检查水中气泡的状态来确定浸泡时间。吸水的瓷砖放在水中时会产生气泡,气泡消失,则意味着浸泡已经完成。
三、瓷砖泡水注意事项1将瓷砖放置在盆中时,釉面必须朝上,陶面应朝下。 如果釉面朝下,则瓷砖的角部会相互碰撞,瓷器很容易掉落。
2将瓷砖从盆中取出时,应在地面上先垫好包装纸箱,同样将瓷砖背靠墙上,将釉面朝上。如果放翻了,则釉面的尖角将落在地面上,因为瓷砖的角非常脆,很容易将瓷器磕掉。
一般瓷砖贴之前是一定要泡水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不需要泡水。有些瓷砖吸水率非常低,也就没有泡水的必要了。吸水率<05%的瓷质砖,抛光砖和玻化砖都属于瓷质砖,还有仿古砖的胚体也属于瓷质砖,这类瓷砖就无须泡水。
扩展资料:
瓷砖泡水,是为了防止瓷砖本身吸收水泥沙浆的水分,以免造成空鼓,脱落,甚至是裂纹等。
因为瓷砖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孔隙,铺前泡水,是为了让其孔隙充分吸水,而瓷质砖由于致密度较大,孔隙度小得多,也就使得吸水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