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马未都讲解瓷器收藏:秘色瓷的秘是什么颜色

长情的金毛
纯真的火龙果
2023-05-02 22:53:50

马未都讲解瓷器收藏:秘色瓷的秘是什么颜色?

最佳答案
缥缈的小海豚
重要的小白菜
2025-09-05 05:11:53

马未都瓷器收藏之秘色瓷 我们在进行瓷器收藏时,对瓷器就要有很多方面的了解,比如青釉瓷器。青釉是我们瓷器的鼻祖,商代就出现了。为什麼叫原始瓷?从很多数据上说,比如说烧的温度上比较高了,硬度也比较高了,敲击的声音比较清悦了,吸水度降低了等等,就叫做原始青瓷。跟现在科学角度上对瓷器的要求是有一点差距的。 茶圣陆羽对唐代越窑青瓷的评价非常高,如冰似玉,质感非常好。越窑最终成就了秘色瓷。秘色瓷,历史上一直有记载。但看到实物是1987年的事儿,是在法门寺的偶然出土,最重要的是有一个账本,写了一十三件秘色瓷,一下子就把困扰中国上千年的问题解决了。秘色到底是什麼颜色,所谓秘色,简单来说,是一个秘密的颜色。秘色,不是一个具体的描述。这个颜色其实是青色中略带一点灰。因为唐代的青瓷,烧不了宋以後的那麼美丽。过去没有办法确认,在法门寺出土的账本上写清楚了。 这种颜色,不是当时刻意的追求,是没有办法使青色烧得更为漂亮。青色是一个主观的颜色,不是客观的颜色。当看到绿色的时候,才知道是一个客观色。宋代五大名窑,除定窑之外,剩下都属於青瓷类。其他的几个窑口,汝、官、哥,均都是都属於青瓷类。 再有就是柴窑,有记载说得很清楚,柴窑出在北地。学者们曾纷纷解释北地在哪裏,查《史记》发现,北地确有实际的地名——北地郡,就是耀州窑辖区。大致说来,柴窑应该是陕西耀州窑系,至少是这个标准。我们看到五代耀州窑的青瓷非常漂亮。最近耀州窑有一个地方出土了很多残件,不能想象一千年前的瓷器已经烧得那麼漂亮了。 北宋是越窑和龙泉窑,龙泉窑烧得很漂亮的时候,越窑就被市场淘汰了。龙泉是到了南宋以後,质量得以迅速提高的。南宋政权迁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政治中心的转移,导致了历史上科技布局的重新开始。龙泉窑迅速变得很受市场喜欢,极具生命力。我们如果看四川遂宁出土的龙泉,一定会叹为观止! 釉在当时开始革命了,北宋的釉是透亮的,南宋的时候,是不透亮的。它是包含著所在的地域特色的。耀州窑是橄榄青,龙泉是梅子青。北方人粗犷,颜色深沉,南方人细腻,颜色就柔美。一种文化的生成,背景非常重要。南方的人不欣赏很重的颜色,觉得太沉了,尽可能让这个颜色提亮,变得取悦於人。 并不讨好的酱釉,何以留到最後? 我们再看酱釉。酱釉是一种追求,它不是天然生成的颜色。严格意义上的酱釉,宋以前没有出现,宋代为什麼出现酱釉?主要跟漆器有关,漆器以前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是贵族们使用的,由於陶瓷的低廉成本和良好的实用性,漆器很难生存,宋以後减少,有的话也是其他功能,不是做餐具的。 宋代的酱釉,没有专门的窑口烧造,是其他窑口代烧。定窑烧过紫定,就是酱釉。酱色的耀州窑号称红耀州。还有杂七杂八的窑,杂窑也烧。但不作为主要的产品,是附属的产品,没有专门的窑口烧。历史上有很多的专门的窑口,定窑就是白瓷,耀州窑就是青瓷,主要窑口对著主要的瓷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酱釉一出现,明清以後,它在夹缝中生存,量不大,但是一直有。而且到了清代以後,尤其雍正、乾隆时候,酱釉的地位开始提升,到了这个时期,酱釉的名字都变了,叫紫金釉,因为当时景德镇的土都叫紫金土。 这时候文化现象就出现了。中国清代的官窑,从顺治开始,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十朝,鼎盛时期是乾隆时期,官窑高达上百个品种,各种色釉等,高峰期有上百种,此後依次递减。到了宣统一朝,清朝最後三年,陶瓷的品种就剩寥寥无几的几个,依然有紫金釉、酱釉等。我当时就想,酱釉颜色不悦目,自宋到清,也没有一个专门的窑口烧造,地位也不够高。为什麼一个看似不那麼讨好的釉色,能够留到最终?酱釉很有意思,不与其他争锋。说它浅也不算,深又深不到头,你进他退,正是这样的处世哲学,使得最後的封建王朝拉上大幕的时候,居然就剩下它了。 黄釉。隋唐时期,唐三彩非常盛行,它是低温釉。辽代的马背民族喜欢金属器,金属器本身呈,瓷器也追求黄。到明清以後,黄釉定为皇上、皇後、皇太後专用的。 绿釉跟黄釉一样,都是铅釉开始的。宋代曾有绿定。绿定的残件,五十年代就能看到了,完整的今天几乎没有人认。清代康熙,现在老说康乾盛世,康熙後期的时候,国家经济实力开始提高了。当时大量的瓷器都在烧造,郎窑红,郎窑绿。唐代的铅釉,受三彩的影响,器形非常的饱满。郎窑绿,玻璃感极强,古人称之为苍蝇翅,上面带有网状的开片,很细腻。 红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钧瓷的红颜色,一定不是主观追求的,是偶然出现的。真正纯粹意义的红色一定诞生在元朝,还有色斑状的瓷器,全红的高足杯,还有著名的牛血红。那个红颜色是极大的含蓄,是有很多想象空间的,不是一览无馀的。我们今天看到市场上有很多的中国瓷器,一点空间都不给,非常的薄,不是物理的感觉,而是内心的感受。红之刺目,让人难以忍受,今天很多红瓷就烧成这样。中国的古代红瓷不是这样的,是有很多内心感受的。所以永乐时期的鲜红,看到的时候,才知道什麼叫鲜红。 清代,在郎窑红恢复的基础上,烧到各色各样的红,颜色很多。珊瑚红、盖雪红、霁红等。元代娴熟地烧成了红釉的高足杯,非常的高,为什麼?因为要一个手转著用。我曾经问朋友一个简单的问题,去一下地中海国家,古希腊,包括古埃及,土耳其,两千年以前的酒具都是两个把拿著,中国汉以前,就是两个耳,双手持杯,为什麼今天单手持杯跟人家碰杯呢?就是因为高足杯,游牧民族要骑在马上,一手持马鞭,一手拿著杯。慢慢就学会了这个感受。我们现在基本上单手持杯,双手持杯还跟酒量有关,过去酒量比较大,因为酿造酒度数比较低,今天的白酒都是蒸馏酒,是非常晚的事情了。蒸馏酒是明代中叶,文字证明,是元代晚期。武松十八碗,喝的应该都是馊了的米汤。 郎窑红,非常漂亮,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看郎窑红的盤子,古书上记载,如初凝之牛血,如牛血刚刚凝固的样子。牛血跟人血不一样吗?牛血比较稠,人血比较稀,鸡血就更稀。

最新回答
醉熏的巨人
老实的水蜜桃
2025-09-05 05:11:53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70多年前,在江浙地区崎岖蜿蜒的乡间小路上,时常会出现一个清瘦的身影,从长相和衣着上看,他并不是当地村民,手拿肩背的工具显然也不是用来耕作的,当地人很好奇,不知这个外乡人为什么会不时出现在自家的田埂上,也不知道他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地里找什么。这位个子不高、面庞瘦削的书生,就是故宫博物院的陶瓷专家——陈万里。他来浙江,是要寻找一种传说中的神秘瓷器。

相传,在唐代,有一种叫做“秘色瓷”的瓷器,这种瓷器除了皇室成员之外,其他任何人无权享用。凡是有幸见到“秘色瓷”的人,无不为它的美仑美奂所倾倒。要烧成这种瓷器,必须使用一种秘密配方。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个秘密配方和这种神秘的瓷器就一同消失了,几百年来,再也没有人亲眼见过 “秘色瓷”。

人们只能在古人零星的诗赋中,想象它的神奇美妙。

传说中的秘色瓷和那个神秘的配方真的存在吗?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陶瓷专家,陈万里知道,要寻找秘色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它的产地,也就是窑址。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写过一首诗,其中一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的是一种颜色青绿的茶具这首诗的题目“秘色越器”一语道破了天机!如果“秘器”指的是秘色瓷,那么越窑就是这种瓷器的产地,找到了越窑,就应该能够找到秘色瓷!史籍上记载着 越窑在浙江,那里,应该就是那个传说的诞生地!可是,偌大一个浙江,倒底哪一个田间土埂或者荒野山坡会是越窑窑址呢?

靠猜是没有答案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处一处的找。陈万里已经下定决心,实地走访,为了寻找真相 宁可踏破铁鞋!

在上个世纪初年,中国的考古学还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学科,而是笼统的被称作金石学。大多数对此感兴趣的人,只是就手边玩物进行讨论琢磨,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30岁的陈万里迈出了中国田野考古的第一步。

一个时代过去了,陈万里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反复的调查、对比、走访,考古界渐渐形成了统一的看法:在浙江的余姚、上虞、慈溪一带,有一“上林湖”,那里,就是越窑的中心窑址!

这一带在战国时属越国,唐代时改为越州,“越窑”因此而得名。自此开始,无数仁人志士,追随陈万里的脚步,在上林湖越窑的遗迹废墟中,年复一年的寻找着 关于秘色瓷的蛛丝马迹。

在方圆数十公里的上林湖区域内,分布着几百处窑址遗迹,破碎的瓷片和废弃的窑具残片堆成了山岭,俯拾即是。然而,在这些碎片中,人们即没找到带有“秘色瓷”字样的残片,更找不到任何与秘密配方有关的证据。除了破碎窑具之外,只有 青瓷 碎片。

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瓷器。而这种瓷器,就是越窑创烧的!

古人诗赋里把秘色瓷比作薄冰上的青云,说明秘色瓷也是一种颜色青绿的瓷器,文献中又说秘色瓷在越窑,这是不是意味着,秘色瓷就是青瓷呢?那又为什么要给它取个秘色瓷的名字,还有秘密配方一说呢?

在找不到任何实物证据的情况下,人们开始重新解释秘色瓷。一些学者认为,秘色瓷就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一词并没有其它特别的含义,只是带文学色彩的形容词,实际就是碧色、青色的意思。

采访李纲:秘色就是神奇之色,而且秘不是禾字旁,是礻字旁,将秘念成碧,从后来的文章看,秘已经不是神奇之色了,而是更多的将它与碧玉的碧联系起来。

还有的学者认为秘色瓷作为一种青瓷中的精品,专供皇室使用,当然要与一般的青瓷区别开,因此在烧造时,就特意取了个“秘色瓷”的名字,而至于所谓的秘密配方,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采访李纲:他们都是民间文人,他们都能看到,能说是秘密的吗?各处分布的窑场,窑工也是村里人,能保住秘密吗?进贡后剩下的还能做商品出售,能说是秘密的吗?

一时间,各种观点和猜测层出不穷,秘色瓷就是青瓷?还是用不为人知的神秘配方烧造出来的特殊瓷器?抑或根本就是一个捕风捉影的传说,在中国陶瓷史上,根本就没有出过秘色瓷?层层迷雾缭绕,真相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了……

寻找传说中的神秘瓷器

在学术界此消彼长的争论声中,时光已经流逝了近半个世纪。步入80年代,中国考古学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范,考察范围触及到古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埋藏在地下的古老文明,用一个又一个奇迹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视线,曾经由秘色瓷引发的学术界大讨论,在接二连三的各种惊喜中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然而,半个世纪后,在距离浙江千里之外的陕西,一个旷世惊天的大发现 却意外的 引出了关于秘色瓷的下文。

故事还得从87年的一场地震说起。

下面太长了,附上链接吧:
newsxinhua/collection/2005-07/01/content_3161723

拼搏的大碗
文艺的哑铃
2025-09-05 05:11:53

楼上说的对,宋代汝窑瓷器是稀世之珍。

青花瓷中,目前拍卖价最高的是元青花 -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拍卖,元代“鬼谷子下山”青花瓷罐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最高拍卖纪录。

然而青瓷有价,汝窑无价。汝窑时期极短,存世瓷器甚少,曾有“宁得汝窑一片瓷,不要黄金三千两”之说。

懵懂的草丛
贪玩的蛋挞
2025-09-05 05:11:53
南宋越窑青瓷兽足香炉残片有没有收藏价值
收藏价值很不错的。有人说越窑青瓷是“母亲瓷”,但它更像是“一代宗师”,它是陶瓷的开端,更承担了引 领审美的使命。秘色瓷则是它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功成名就后,它便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留给我们那一弯澄澈绿水,那一抹叠翠山色……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越窑青瓷的优势从统治浙江地区的吴越国,以秘色瓷向北方中原政权进贡。唐代瓷器曾有南青北白之说,就是北方的邢瓷和南方越州瓷,两者都是朝廷主要贡瓷。然而到了五代由于战乱,北方白瓷衰弱,只有越窑青瓷一枝独秀了。
古人所谓“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揭示了越窑名称的由来。然而唐代以州命名窑口的习惯也使得今人在越窑的概念上产生了分歧,曾有越窑青瓷研究专家提出过越窑系的概念,即包括了越窑、瓯窑、龙泉窑、以及福建北部窑系在内作为越窑系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学者也在以州为名的指导下将越窑人为的分为了先越窑、越窑、后越窑。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作为最著 名的青瓷窑系以及“成熟青瓷”的代表,越窑在从东汉到南宋的一千多年间,其创制、发展、鼎盛时期所带来的各种技术和人才传播,为随后环浙江地区以及更广大范围内的青瓷“百花齐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基础。
对于“青瓷的母亲”越窑有没有一丝惋惜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算是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了。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宋代陶瓷市场的巨变来得那么突然而已,这一番变化,反而成就了早在市场中摸爬滚打、适应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的龙泉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