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的出土文物

寒冷的心锁
秀丽的河马
2023-05-02 14:21:50

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的出土文物

最佳答案
爱撒娇的西装
美丽的缘分
2025-09-12 15:25:09

大量(匽)燕侯铭文青铜器的出土,充分证明这里就是燕国的始封都邑。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十一年(前1045)克商封召公于燕。而我们今天的首都北京,是和琉璃河董家林的燕都古城一脉相承的,于是北京建都建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国,由此,此遗址被称为“北京城的发源地”。遗址包括古城遗址、生活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其中,古城遗址约为南北向方形或长方形,北城墙全长829米,东、西城墙仅存300米左右。城外有深约2米的护城壕。宫殿区位于城址的北中部,附近有祭祀和生活遗址。 墓葬区位于城址的东南,被京广铁路分割为Ⅰ区、Ⅱ区。Ⅰ区为中、小型墓葬,随葬品少,多殉人、殉狗,是商遗墓地;Ⅱ区多大、中型墓,随葬品丰富、规格高,但极少见殉人、殉狗现象,可能是周人墓地。两区中的大、中型墓葬多陪葬有车马,最大的车马坑陪葬有42匹马。出土文物数千件,以陶器、青铜器为主,还有原始瓷器、铅器、玉器、石器、玛瑙器、角器、骨器、牙器、蚌器、漆器、木器以及蚌壳等。陶器有壶、鬲、鼎、簋、罐等明器或实用器。青铜器包括礼器、容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等类别。其中青铜礼器有鼎、簋、爵等,兵器有戈、矛、匕首等。1995年8月21日在遗址上建成了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馆内陈列有西周时期各类器物等300余件,这些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北京作为都城3000多年前的建城史及其灿烂的古燕都文化,更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及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墓葬:遗址保留的2座燕国贵族墓葬,其中有陪葬的燕国贵族使用的文物珍品和2处陪葬的车马坑等。漆器:出土了罍、觚、盾等成组的漆器,并且大部分能够复原,在商周考古中尚不多见。青铜器:遗址中出土了数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通高062米,重415公斤的堇鼎,是北京地区出土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最新回答
快乐的舞蹈
帅气的荷花
2025-09-12 15:25:09

古瓷片价值昂贵,成为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新宠,那么你知道瓷片有哪些收藏的价值吗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瓷片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瓷片收藏




瓷片收藏价值

古瓷片有传世完整器所不具备的优势:凡历史上生产过的瓷器,都会因最终破碎而产生瓷片,而传世完整瓷器因为改朝换代、兵荒马乱,有些器皿已不存世。如景德镇前些年在施工中,掘出了大量的官窑瓷片。因当时是集中掩埋,今日拼出器型后,发现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发色,仍发现很多迄今为止,世人所从未见过的东西,甚至,有的制瓷技艺早已失传。如以往一直认为孔雀绿釉制品以明宣德朝为早,近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元代遗址中发现了基本可复原的元代孔雀绿地青花研盒等古残片,证实了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中部出土的孔雀绿釉玉壶春瓶是元代制品的推断确实可信。而2005年北京西城区毛家湾1号发掘出全国最大瓷器坑,瓷器残片近百万片。瓷片显示当时有些器皿采用不施釉手法,此种技术目前已失传。

故此,古瓷片有作为历史“标本”的意义。初学者拾捡不同年代、窑口、图案纹饰等的古瓷片,通过观察、对比,再结合《中国陶瓷》等理论书籍,学习瓷器鉴定长进就会很快。一些资深瓷器藏家,多年来也是“瓷片不离手”。北京藏家白明,收集的古瓷片不仅量多且来自全国不同的窑口,还建起了“睦明堂瓷片标本博物馆”。其中有些珍稀的瓷片,当初得来的价格,皆高于一般完整器。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个人或群体古瓷片展览也不时举办。如,今年2月20日,湖州8位藏家联合展出了他们收藏的500余件精美古瓷片,既有“瓷之源”的德清窑原始青瓷,也有唐代长沙窑,五代越窑,宋代的定窑、汝窑、官窑等“五大名窑”以及明代的青花等。一枚枚“文明的碎片”,带有先民使用的“文化体温”,闪耀着作为原始瓷发祥地之一的湖州及国内各地民窑先民的智慧和创造,也以独特的载体传播着中国的瓷器文明。5月10日,“积微居”收藏明清青花古瓷片也在湖州衣裳街古城区展出。

古瓷片收藏在近年来的一个“命运转机”,不仅是收藏群体扩大而带来的标本之需,更在于它因为精致小巧,蕴含货真价实的文化价值,从而被制成时尚的“工艺品”。

最早是在2010年以前,笔者就曾在江苏扬州文物商店内,看到了诸多晚清浅绛或民国新粉彩的人物瓷片,被机器切割、打磨出更完满的“画片”,通过包银制成种种挂件或饰品,既可佩在胸前,又可挂钥匙串。如此,这种古瓷片饰品,很好地诠释了“传统与现代”完美而经典的结合。而其时的售价,也只在数百元之内。

事实上,以古瓷片做饰品,很多年前就在日本风行。佩戴它,不但风雅、时尚,而且也很有“文化”。日本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包括陶瓷很推崇,宋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片,本身很珍贵,“输入”日本的就更少。他们以金银包裹镶嵌,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而在更早的清代、民国,以钧窑、汝窑瓷片嵌入黄花梨或酸枝木内之挂屏,也时有所见。玩家马未都称其第一件上档次的藏品,就是一组钧窑瓷片挂屏。

近一两年,笔者在长三角很多城市的古玩店、文物商店,开始更多地发现此类古瓷片“工艺品”的显现。一些高古瓷如宋五大名窑或龙泉窑等,瓷片按原来“出土”的模样见售;明清有文字、图案的青花粉彩或单色釉的瓶底碗底盘底,被打磨后售卖;一些人物、山水、花鸟的瓷片,尽可能地“撷取”完整图案而制成挂件、饰品;硕大的残件被镶框做成更大的上墙悬挂“工艺品”……古瓷片获得了“新的生机”。来来去去的购置顾客,不仅有收藏爱好者,也有时尚的年轻男女。

在保证具文物级价值的古瓷片发现后,能上交国家的前提下,古瓷片制成“工艺品”的潜力很大。相对于一般的创意产品、现代文化产品,具有资源不可再生、积淀深厚历史文化信息特性的古瓷片“工艺品”,还有待更深入广泛的开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着国民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加深入,此类古瓷片“工艺品”必将在市场上“更红”,更时尚、风雅、体面。而散落街巷、乡野的古瓷片,必会有更多人在业余时间去搜罗、找寻。古瓷片的春天,会因此而更灿烂,散发出浓郁、盎然而深远的文化馨香。

瓷片收藏的现状

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

紧张的季节
雪白的心情
2025-09-12 15:25:09

兴安盟境内已发现的辽金时代古城遗址近50处,其中科尔沁右翼前旗分布较多。这些古城遗址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和环圆形,一般都有马面和角楼,城墙夯土修筑,少数较大的古城多为东西或南北两座。比较典型的古城遗址有以下几座
吐列毛都1、2号城址
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巴彦呼舒镇西北100公里的吐列毛都镇内,坐落在霍林河谷北侧。城后有山,城西北是金界壕。山东有一小溪从北边的哈日木流来,经过古城东侧汇入霍林河。古城分东西两座,相距160米。编号为1号、2号城址,1号城址在西,2号城址在东。
1号城址,近似长方形,东南西北墙长度分别为703、504、682、493米,周长2382米。东墙和南墙的中部各开一门,门前皆有半圆形瓮城。瓮城直径均为192米。城门都朝东南开,残存城墙高3—4米,底宽35米,用土夯筑,夯层厚约10厘米。古城四角有角楼。城墙上面筑有马面31个,直径最大的12米,最小为8米,间距在43—83米。城内现已辟为耕地。南部有一处建筑只存台基,残存的台基高05米,底宽38米。台基周围发现大量残存瓦片,西北角发现水井一眼。在城西南角清理过一座房址,发现大量布纹瓦、铁环、铁钉,出土“元丰通宝”一枚。1号城里发现大量的铁锄、铁铧犁、马蹬、石臼、石杵、定瓦片、釉陶缸片、大卷沿夹砂灰陶片、铁刀、铁锏、铁矛等生产生活用具和兵器,另外还出土了“开元通宝”、“熙宁通宝”、“崇宁通宝”等大量铜钱。
2号城址,在1号城址东侧,长方形。城东西墙各长320米,南北墙各长385米,周长1410米。2号城四隅皆为直角,十分规整。残存城墙高08米,底宽45米。北墙偏东开一门,门宽为8米。门前亦有瓮城,为长方形,东西长50米,南北宽24米。城外有护城河。2号城发现少量陶片。研究结果表明,2号城当年使用的陶器与1号城的相同,只是使用时间短些。
经考证,1、2号古城建于金代,元代废弃,所处地址属金泰州。1、2号古城是乌古敌烈统军司的治所。
双城子城址
位于突泉县突泉镇西北约60公里的宝石镇境内。从古城城址向北走5公里左右,便到达了蛟流河的上游。由古城城址向西走500米,眼前便是蛟流河。河岸上散布着辽金时代的陶瓷片、石臼等。双城系指有南北两座城。南城小,为外城。北城大,为内城。两城中间有一道墙,把内城与外城隔开。墙上只有一道门与内外城相通。外城和内城皆为正方形,外城边长252米,内城边长336米。城墙高4米,建有角楼四座。两城外有护城墙,每隔约80米有一个镝楼。城内曾出土铁刀、铁蒺藜、青瓷碟、白瓷碗等兵器和生活用具。据考证,双城子为辽代的春州城。
公主陵古城遗址
前公主陵1、2号城址
位于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前公主陵村。北面靠山,东面有洮儿河,西有111国道,南面为开阔地。共有两座城址,一座位于村北,编号为1号城址;一座位于村东,编号为2号城址。两城相距150米。
1号城址,近似长方形,夯土板筑。城址南北东西长度分别为666米、650米、255米、258米。城墙基宽10米左右。残墙高1—3米,夯层厚约01米。城门在南墙偏东部,宽23米。城门前有瓮城,城墙四角有角楼。城墙四周有马面15个,其中北墙6个、南墙5个、东墙2个、西墙2个。角楼、马面均高于残墙,呈半圆形突出于城墙。马面之间相距15-90米不等。城内东北隅有一内城,为夯土板筑,南北长180米,东西长208米。内外城共用一面北墙。内城东墙距外城东墙68米。墙宽约3米,为夯土板筑。内城南墙偏东侧有一城门,门宽15米。门外两侧各有一个建筑基址,呈方形、长方形两种。城内建筑基址分布规整。在城内发现许多残存的布纹灰瓦、陶片,还有少量的灰色兽面瓦当。
2号城,呈正方形,四周残存的城墙边长675米。墙基宽15米,残墙高1-2米。城墙四角有角楼。四周城墙有马面,间距50-70米。角楼与马面均高于城墙,呈半圆形突出于城墙。城墙为夯土板筑,夯层厚01米。城内西北角有一处窑址,呈圆形,周围残存有布纹板瓦、碎砖、窑具等。城北面中部有一处建筑基址。
在1、2号城址内采集到的有陶片、板瓦瓦当、粗瓷片、白瓷片等。陶瓷片为泥质灰陶,轮制,素面,鼓腹,有卷沿器口。灰色兽面瓦当主题纹饰为怪兽,四周辅以乳钉纹。板瓦为灰色布纹,粗瓷片为缸胎酱釉色,白瓷片微黄无开片。
根据1、2号城址的特点与采集的标本特点推断,1号城为辽金时代古城,2号城为辽代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