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在何处?代表作是什么?
概述: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窑址:定窑窑址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窑场,分布在今曲阳县涧磁村北一带,这里有十几处高大的堆积,最高的15米,堆积着众多的瓷片、窑具、炉渣、瓷土等。从遗址地层叠压关系看,遗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个时期,198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到20世纪70年代,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进入了复苏期。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历尽艰辛,通过上百次研究实验,在仿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成功了仿古、美术、日常三大系列工艺产品200多种,产品在国内展出屡屡获奖,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品种: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器形:定窑生产规模宏大,品种繁多。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数量极少,主要是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儿枕”,是定窑瓷器的代表作之一。釉质与胎质: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独特技术:宋代瓷窑装烧技术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定窑就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体。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对促进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装饰纹样:定窑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和堆花手法,秀丽典雅。印花图案,自然形态经巧妙变形,构成严谨;刻划花,较印花更活泼生动,别具一格。划花: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协调,这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刻花: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生动自然,有较强的立体感,通常是对称的。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的立体感。印花: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形态经巧妙变形,繁而不乱,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艺术水平很高。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里外都有纹饰的器物极为少见。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梅等,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有的碗、盘口沿作花瓣式,碗内印一盛开的花朵,同时在外壁刻上花蒂与花瓣轮廓线。这种把印、刻手法并用于一件器物,里外装饰统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浑如一体,十分精美。其次,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主要有牛、鹿、鸳鸯、麒麟、龙凤、狮子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的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影响:由于定窑的风靡与流行,其造型、装饰、烧造方法为各地瓷窑所仿效,北宋年间各地纷纷仿制定窑。这就诞生了“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仿器。许多地区的产品质量不逊于河北曲阳。定窑对我国后世的制瓷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名扬天下的景德镇深受其影响,北京龙泉务窑、山西平定等形成了定窑系;埃及、欧洲、东南亚的文物遗址中都有定瓷的遗物。
1,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宋瓷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以成为风靡世界的名牌商品宋瓷有民窑、官窑之分、有南北地域之分
所谓官窑,就是国家中央 办的窑,专门为皇宫,王室生产的用瓷;所谓民窑,就是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瓷官窑瓷器,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传世瓷器多是稀世珍品而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要考虑成本,工料就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但并非没有精美的艺术产品,纵览两宋瓷坛,民窑异彩纷呈,与官窑交相辉映,蔚为奇观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哥窑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
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2,明式家具十六品
第一组包括 1)简练 2)淳朴 3)厚拙 4)凝重 5)雄伟 6)圆浑 7)沉穆 等七品
明式家具的主要神态是简练朴素,静穆大方,这是它的主流以上七品可说同 属这一类型它们大都朴质无文,或有亦不多也正因如此,被选为简练的实 例每兼有淳朴之趣,被选作淳朴的实例或颇具沉穆之神不过如仔细分辨,还 是能看出它们所具的神态以何为主,并依其主要的来定品
第二组包括 8)穠华 9)文绮 10)妍秀 三品
简练朴素,静穆大方,只是明式家具神态的主要一面,但决不能说是它的全貌 有的明式家具有精美而繁缛的雕刻花纹这三品属於装饰性较强的一组,与 第一组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组有 11)劲挺 12)柔婉 两品
二品神态迥别,刚健婀娜,各臻其极,但互呈妙趣,异曲同工有一点二者却 又相同,即整体各个构件都比较细言其细,主要是造得细,不是下料细劲 挺和柔婉,尤其是后者,必须用很大的料才能造出来若就其细而言,它们和 构件比较粗的淳朴和厚拙两品又形成对比
第四组有 13)空灵 14)玲珑 两品
二品彷佛相近,实不相同空灵靠间架空间处理得当才能取得效果,玲珑则仗 各个部位的透空雕刻予人灵巧剔透之感玲珑必然有著高度而精美的雕饰,若 就此而言,它又和第二组属於同一类型
第五组有 15)典雅 16)清新 两品
典雅言其有来历而不庸俗,清新言其大胆创新,悉摈陈腐二者乍看似乎大相 迳庭,实则也有一致的一面,即都要有超然脱俗的面目才能入品如果有来历 而只是墨守成规,平淡无奇,那麼可称典雅的家具未免太多了它必须是确有 来历但又罕经人道,真正做到了推陈出新如果说大胆创新,悉摈陈腐,但却 是故弄新奇,矫揉造作,那又安得入清新之品,只不过罹怪诞之病而已
§明式家具八病
家具的某一病往往是某一品的反面,但又不得与另一品彷佛有些相近而混淆起来,它们之间是有明确分界的例如:
繁琐和赘复都是简练的反面,但它们不得与穠华相混
臃肿乃是劲挺的反面,滞郁乃是空灵的反面,但不得与厚拙相混
纤巧是淳朴、凝重的反面,但不得与构件比较细的劲挺、柔婉相混
悖谬、失位的病源每出於标新立异,逞怪炫奇
俚俗一般是不成功的来自某一地区的乡土制品它们常使用南榆、柞木等较软木材,制作手法,别成体系,与习见的黄花梨、紫檀器等风格不同民间家具有的非常淳朴,即使粗糙一些,也稚拙可喜俚俗只是这类家具中的下下品而已
3文物(wén wù ): 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墓葬、建筑和碑刻;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以及生活用品;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4,有关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
5,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6玉,在我国是美石的同义语古人视玉为宝,今人又把珍贵的玉石称为宝玉我国是一
个玉石之国,但目前国内的珠宝界、考古界和地质界对玉、玉石和宝石的定义是有区别
的目前国际上统称的玉专指软玉和硬玉(翡翠),其它玉雕石料统称为玉石宝石是
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 体,绝大多数都是某种矿物的单晶体
,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碧玺、紫牙乌等
一、硬玉
19世纪后半叶,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将中国的“玉”分为软玉和硬玉(见地质情报
所:《翡翠冲的《国外地质科技》,1981年第2期)两类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
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矿石)还是“籽料”(次生矿石),主要是由硬玉矿物
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翡翠
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紧密的纤维状结构,使翡翠具有细腻和坚韧的特点
硬玉是由一种钢和铝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纯净者无色或白色其块体的化学成分为
:二氧化硅占5828%,氧化钠占1394%,氧化钙占162%,氧化镁占O91%,三氧化
二铁占O64%,此外还含有微量的铬、镍等其中,铬是使翡翠具有翠绿色的主要因素
通常翡翠含氧化铬O2~O5%,个别达2~375%以上
翡翠硬度为7,比重333矿物折光率:Ng=1667,Np=1654;重折率0012
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
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
、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
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翡翠在我国明确地称为硬玉,可能始于宋代而汉代张衡的《西京赋》、班固的《
西都赋》以及六朝徐陵的《玉台新咏诗序》提到的翡翠都有可能指软玉中的碧玉,而非
硬玉正因为硬玉在唐代已不可考,故李善注《文选》、颜师古往《汉书》均未尝及之
近来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称:在18世纪以前,中国人
并不知道硬玉这种东西以后,硬玉才从缅甸产地经云南输入中国前不久,苏联地质
学家基也夫林科也指出,缅甸度冒、缅冒、潘冒和南奈冒的次生翡翠矿发现于1871年,
至今已开采了一百多年,仍未采空缅甸乌龙江河谷的原生翡翠早在13世纪(宋末至元
初)已经采矿(见《国外地质科技》)而我国目前从宫廷珍藏和出土文物中尚未发现
明朝以前的翡翠因此,中国人何时称硬玉为翡翠,缅甸翡翠何时输入中国,一直是未
弄清楚的历史之谜我们期待考古工作者能有新的发现,来解决这一历史悬案
二、软玉
软玉是我国矿物学家对英文Nephrite的译名这一英文名称源于希腊语,有“肾脏
”之意这是因为古代洲认为将这种玉石佩挂在腰部可以治愈肾病(久术武夫:《宝石
贵金属辞典》)看来,古欧洲人和我国古代人一样,都迷信于玉中国古人不仅认为
饰用这种玉可以辟邪,而且认为饮用玉粉可以治病然而不论欧洲人也好,喜欢玉器的
墨西哥和新西兰人也好,都没有中国人使用软玉的历史悠久中国在世界上有“玉石之
国”之称,这同发现和使用软玉的悠久历史有关
软玉在我国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它们与硬玉不同,是由角闪
石族矿物中透闪石阳起石矿物(以透闪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软
玉同硬玉一样也呈纤维状结构这种由透闪石或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结构,是软玉具有
细腻和坚韧性质的主要原因透闪石是一种含水和氟的钙镁硅酸盐,其成分中常含有4%
以下的铁,当铁含量超过4%时即过渡为阳起石我国新疆软玉块体的化学分析结果是:
二氧化硅占576O%,氧化铝025%,三氧化二铁066%,氧化锰016%,氧化镁2561
%,氧化钙268%,其它杂质274%硬度6~65比重296~317矿物折光率:透
闪石为Np=1599~1619,Nm=1612~1630,Ng=1622~1640,重折率0O21~0023;
阳起石为Np=1619~1688,Nm=1630~1697,Ng=1640~1705,重折率0021~002
7
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
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
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至暗
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
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皮壳,现有人称其为
“糖玉”白色略带粉红色者有人称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目前所知,国内除台湾丰田地区产软玉外(包括透闪石猫眼石),主要产地在新疆
新疆和田玉的悠久历史,在《史记》、《汉书》、《魏书》、《隋书》、《旧唐书》
、《新唐书》、《五代史》等古书中,均有记载不过,西汉以前,史籍所载新疆产软
玉的情况常夹带着不少神话故事从《史记》中记载的《李斯谏逐客书》和《苏厉给赵
惠文王书》中的几句话(“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此数宝者秦不生焉
”“代马胡犬不东下,昆仑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
至秦统一六国时,新疆的软玉已从昆仑山北麓和田诸地源源不断地输向内地尤其是密
尔岱所产的软玉块度较大,常有上万斤者清时在乌沙克塔克台地区有密尔岱产的弃玉
三块,大者万斤,次者八千斤,又次者重达三千斤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珍藏的“大禹治
水玉山”原重一万零七百多斤,这一迄今为止的最大玉件,即产自密尔岱
三、岫岩玉,简称岫玉,因产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这种玉石的主要品种表面看来,同
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组成的矿物和硬度则不同组成岫玉的主要矿物是蛇纹
石成分中常含有二价铁、三价铁,还混有锰、铝、镍、钴等杂质,这些混入物使岫岩
玉具有各种颜色岫玉的颜色有白、黄、淡黄、粉红、浅绿、绿、翠绿、暗绿、褐绿及
其它杂色其中常以绿色调为主,颜色介于青玉和碧玉之间组成岫玉的蛇纹石矿物,
通常占85%以上,常见少量方解石、透闪石等其它矿物透闪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
硬度
岫玉的五质非常细腻,半透明至不透明,蜡状至油脂光泽硬度25~55,比重2
5~28蛇纹石矿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蛇纹石是镁质碳酸盐岩、镁质基性宕、
超基性岩的交代蚀变矿物,也可与滑石、绿泥石等共生
岫玉玉质同翡翠和软玉极易区分,主要是光泽(老带油脂光泽)和硬度的不同
岫玉广泛产生接触变质的镁质大理岩中,我国很多地区具备这种地质环境,所以其
产地相当广泛目前已知有下述不同产地和以产地为名所划分的品种:
岫玉绿色,半透明至不透明,产地在辽宁省岫岩县瓦沟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43
80%,氧化镁4210%,氧化钙056%,氧化铝0006%,三氧化二铁064%,水1181
%,杂质1285%硬度48~55,比重261产于古老地层白云石大理岩中
在我国江苏、浙江一带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中,经鉴定发现其中有岫玉(郑
建:《江苏省吴县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古玉研究》)殷墟妇好墓中有四十余件玉器,“
其中多数与现在辽宁岫岩玉接近,少数与河南南阳玉接近,极个别与新疆和阗(田)玉
相似”(夏湘蓉、李仲均、王根元:《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第428页)由此可见岫
玉的开采史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了
南方玉开采史不详,因产于广东省信宜县泗流地区,故又称“信宜玉”玉质大多
数由蛇纹石组成,并含有少量金云母、滑石、方解石、透闪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因
含杂质多,颜色常与岫玉不同,色调暗绿至褐绿同时产出的地质条件与岫玉也有差别
,它产于云母片岩和条带状混合片麻岩组成的地层中,玉石矿体下面常有02~55米厚
的滑石层
祁连玉产祁连山,玉色暗绿,带有较多的黑色脏点,岫玉和南方玉没有这一特点
京黄玉淡,也由蛇纹石组成,因产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触变质大理岩中而得名
本世纪60年代发现,历史上是否开采过,情况不明因产量过少,现已停采
安绿石也是蛇纹石玉质,因首次发现于吉林集安县的绿水河而得名产于蛇纹石化
大理岩古老的地层中玉质较纯,细腻光洁,苹果绿至墨绿色,微透明至半透明
与岫玉相似的蛇纹石玉石还有不少产地和品种因此,当我们鉴别新石器时代以来
属于这类玉质的玉器时,切不可轻易断定玉质的来源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吴县
草鞋山、张陵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经鉴定有一件玉管为蛇纹石玉石,就不是
辽宁产生的岫玉,玉料可能是江苏镇江的产物
四、蓝田玉
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
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
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
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
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莱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
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
蓝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寻找珠玉原料的地质界
重视,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展出了上述蓝田
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质从外观上看
,有、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
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所以古人有可能采用做为
装饰品在汉代玉器中有两件很像现今的蓝田玉,一件是在陕西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
大型玉铺首嵌在古墓门上;另一件是故宫博物院藏的汉代玉佩从这两件玉器玉质和色
泽上看,很多地质学者都认为同现今的蓝田玉相似但它是否真是古代的蓝田玉,则需
加以进一步的考查
五、南阳玉
南阳玉因产河南省南阳而得名,又因矿区在南阳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
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
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据
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
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
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
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
、黄等色
南阳玉硬度6~65有玻璃光泽,多数不透明,少数微透明化学分析的结果是:
二氧化硅41~45%,氧化铝3071~3414%,氧化镁028~173%,氧化钾002~264
%,三氧化二铁0~08%,氧化亚铁027~088%,氧化锰002~01%,三氧化二铬0
01~034%,结晶水023~074%,二氧化碳006~052%南阳玉的微量元素分析结
果是:铬001~05%,镍小于01%,钒0001~01%,锰001~005%,钛0001~0
5%
据文字记载,南阳玉在汉代已开采是无疑问的近来考古出土的资料将南阳玉的开
采推到商晚期以前1952年李济在《殷墟有刃石器图说》中指出,殷墟有刃石器凡四百
四十四件,其中有玉器七件,而这七件玉器的质料全是南阳玉《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
掘报告》中也指出,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七百余件玉器,其中四十余件标本经初步鉴定
,“其多数与现代辽宁岫岩玉接近,少数与河南南阳玉接近,极个别的与新疆和阗(田
)玉相似”(《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而1983年10月在四川成都“宝石讲座和学术
交流会”上,河南省地质局在宣读关于南阳玉的一篇论文中说,在南阳县黄山出土一件
南阳玉玉铲,经鉴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距今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可知南阳玉早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被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