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的介绍?
名称:平遥古城 位置: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省城太原100公里 平遥古城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县境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其文物古迹之多,价值之高,内容之丰富,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在这座古城的珍贵文物中,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镇国寺万佛殿;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的双林寺;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的清虚观;有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文庙大成殿;也有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济桥。 平遥称古陶地,是帝尧的封地。平遥古城原为夯土城垣,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也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西周旧城埂的基础上扩建为今天的砖石城墙。 平遥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且城。它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由于县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遥古城内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日升昌”的创立,在中国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性质的新型金融业,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和金融肌体中然生成。 迄今为止,这座城市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同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 平遥县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 一座城城墙。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城墙上原有料敌台楼九 十西座,城门上原建城楼,四角处还有角楼,已大多残坏,唯城墙依然如故。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还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 的实物资料。位于太原市西南的平遥县是全国仅存的4座完整古城之一。该景点完整无损,并于墙内建筑浑于一体,具有旅游和鉴赏价值。古城南与介休市 接壤,北于祁县相邻,是大运公路必经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古城内各种服务齐备,各种名吃、店铺独具特色,城外宾馆、酒家、商场一应具全。 平遥牛肉以其纯、真、鲜美名扬神洲。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报告以对平遥古城的评语为: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去平遥一般在明清街、西大街(日晟昌)一带,这里比较商业化,旅游的痕迹重。其实古城的东门附近更为安静,也更接近古城里平遥人自己的生活,一路走过去,有在自家门口下象棋的,有拉着煤车的,东门登上古城墙也没什么人,从上面的视野非常好,可以俯瞰城里东北部分,院子里的人啊、狗啊,大杨树啊,零星的话语声,杂声蔓延到城墙上来,如此地象我们曾经有过的生活。东门往南一点平行的城隍庙街街头,是平遥中学,中学门口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天主堂,星期天的早晨可以看人们在那里弥撒,一个典型的中国城墙脚下,一群虔诚的天主教徒,如此大的文化反差,在这里却又如此的和谐。平遥古城,不可不去的宁静的一隅。平遥古城 游览票价:120元/人 双 林 寺 游览票价: 25元/人 镇 国 寺 游览票价: 20元/人 学生、残疾人可购半价优惠票;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70岁以上老年人免票优惠
镇国寺、清虚观、城隍庙、平遥九龙壁、平遥古城墙等。
1、镇国寺:原名京城寺,座落于平遥古城东北12千米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一城两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殿“万佛殿”保存了五代时期的建筑风貌,是全国罕见的五代建筑。五代为时短暂,文物建筑遗存甚少,殿内的五代彩塑尤为奇缺。万佛殿建筑与殿内彩塑为研究中国建筑史和美术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
2、清虚观:现为平遥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东大街。始建于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现存建筑为元明所建,其龙虎殿之悬梁吊栋结构,奇特别致。中轴线上道教遗存,立体地展示中国道教文化;东西厢房展示的文化珍品,异彩纷呈,呈现了平遥从远古洪荒时代开始的悠悠历史、灿烂文明;内藏大量的道教史迹和书法艺术的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唐宋铁佛与元代彩塑龙虎二将为国内罕见珍品。是平遥现存最人的道观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城隍庙:位于平遥城隍庙街,初建于北宋年间,后来屡有修葺,是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同平遥县衙东西相对称,城隍庙居上首,由山门而入,过前院,灶君庙和财神庙分置于东西两侧,左右互通,庙宇相连,组合成“诸神共居一庙,连袂同受香火”的奇特景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满布殿宇屋顶的琉璃艺术以蓝、绿为主,相间组成的青冷色调,渲染了神秘的意境,其仙人走兽、龙吻脊刹,造型精美,色泽如初,是清代琉璃工艺杰出的范例。
4、平遥九龙壁:位于平遥古城城隍庙街平遥文庙东侧,建于明朝初期,是原太子寺的照壁。1977年毁于洪水,后修复。平遥九龙壁系明代早期遗物,原为太子寺山门照壁,该寺(已毁)奉祀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任迦毗罗卫国净梵王太子的塑像。壁通高4米,宽约20米,下筑青砖须弥座,顶部灰瓦覆盖,饰五脊六兽。平遥九龙壁的建筑结构,颇具艺术魅力,以泥陶为胎,裹以黄绿蓝紫黑白等多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整个壁身,以青绿色的汹涌波涛、蓝色的云雾、的流云等作衬底。堪称古代壁塑之极品。
5、平遥古城墙: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县级城池之一,至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重筑,并逐步完善成为砖石城墙。以后至清末共进行过26次修缮、补建。现存的平遥城墙,平面略呈方形,周长62千米。整座城墙由墙身、马面、挡马墙、垛口、城门以及瓮城构成。墙身高平均为10米,底宽8—12米,顶宽25—6米。城门六道,南北各一,东西各二,环城共有72座敌楼,垛口3000个。平遥城墙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在古代军事防御和建筑技术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文组织正式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首先平遥地区是有山地,有丘陵,有平原相结合的一个地带,这里的小米非常出名,小米粥更是被誉为养胃的佳品,山西人大多数都有喝粥的习惯,在平遥地区更可以说是无小米粥不欢。来到这里,大家可以带些小米回去。
山西老陈醋,在整个山西地区都是十分出名的,这里的人们不光喜欢喝小米粥,还喜欢吃面食,而搭配面食的最佳搭档大概就是老陈醋,放少了,他们还觉得没味道。在平遥的旅游景区内有众多的特产店,都可以买到正宗的老陈醋,但是价格是有点高的。
平遥的漆器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漆器看形状应该是作为首饰盒子使用的,古代的大家闺秀放置一些贵重的首饰,漆器做工细致,大部分都是长方体的形状,外面有各种图案,看上去高雅大气,喜欢的朋友可以带些回去。
平遥孟山地区的沙棘汁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农产品,沙棘是一种长在山上的果子,俗称醋柳,用沙棘制作的沙棘汁,口感酸甜,富含维C,是非常适合佐餐的一款饮料。
平遥地区还有一款我们很少听闻的特产:平遥槟干,这是使用当地一款槟果制作的食品,槟果类似于山楂的长相,平遥的槟果具有养颜润肤,消食解乏的功效,远销海内外。
平遥地区出产的长山药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是滋补的佳品,这种山药虽然吃的时候应该用削皮器将外皮清理干净,否则吃到嘴里会有麻麻的感觉。使用这种山药煮粥,很容易就熟了,用来做菜也是百搭,直接蒸着吃,就是大人小孩儿都喜欢的健康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