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型的四合院有多大?
一、四合院有多大
四合院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居建筑。它是一个四面都建有房屋的院子,通常由正房(北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四面合拢,方方正正,所以称为“四合院”。
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四合院通常只有一进,它独门独户,拥有正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南房4间,加上大门洞、垂花门共有17间。四面房屋各自独立,中间的院落开阔舒展,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就在这大约200平米左右的空间内。
严格来说,三进院落的四合院才是最完整的四合院,它的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正房、厢房和厅堂,第三进院为私室或闺房。在整个院落中,长辈住正房,长子住东厢房,次子住西厢房,女儿住后院,相互之间互不影响。
这种稳妥而熨帖的安排,包含着尊敬长辈、男外女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四、五进甚至更多院落的四合院也有,一些奢华的院落甚至还带有花园。这些规模很大的四合院虽然组合方式较复杂,但它们的形制还是符合四合院的大体样式的。
二、四合院的特点北京四合院和北京城的历史一样久远,元朝的大都建成,四合院就与大都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兴起。四合院都为砖木结构,墙用砖砌成,檩、柱、大梁、槛、椽、门窗等则均为木制。
它有着统一的样式,坐北朝南,多为单层房屋,各房屋完全独立,以走廊相连,院落接近正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上。几百年来,北京四合院一直大体遵守着这个格局。
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根据房屋主人家中人口多少、财力大小,四合院小可以有一进,呈“口”字形;大可以到二进或三进,呈“日”字形和“目”字形;还可以建成带有跨院的四合院,呈现出更复杂的组合。
摘 要随着近年国学热的出现,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古代各个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再一次对现代生活形成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仿古建筑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人们的重新审视,仿古建筑不单单是使得我们建筑形式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所以仿古建筑设计逐渐成为了当下整个建筑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亦将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仿古建筑;设计;轴线;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99-01
中国具有悠久且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以土、木为主要结构材质的中国传统建筑不论结构方式还是整体造型与西方都有着巨大差异,现代建筑起源于西方,于是中国在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建筑特色,当你置身于上海、北京、香港时,但从建筑物来看,你几乎不知道这些地方和纽约、东京有何区别。随着近年国学热的出现,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古代各个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再一次对现代生活形成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仿古建筑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人们的重新审视,仿古建筑不单单是使得我们建筑形式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所以仿古建筑设计逐渐成为了当下整个建筑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仿古建筑的设计并没有一个严格而系统的规定,因为它本身只是一种设计理念而不是一种单独分类的建筑形式,所以在设计中基本还是遵循普通设计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仿古建筑的自身特点,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整体设计
建筑布局是仿古建筑整体设计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可以采取轴线布局和园林布局两种方式。
1)轴线布局是参照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准设计形式――轴线对称,在建筑物的中间用道路或是建筑形成一条中轴线,在轴线周围依次布置相关建筑。这是仿古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故宫、十三陵、太庙等诸多建筑都是采用了这一布局形式,上海世博的一轴四馆也是借鉴了这种设计理念,而新圆明园、大观园、横店影视城等现代仿古建筑区都是采用的轴线布局设计,游客置身其中,有很强的返古感。
2)园林布局。园林布局是仿古建筑中另一重要设计形式,中国传统建筑对山水有很强的依赖性,园林布局有绕山绕水和穿山穿水两种。绕山绕水是将山水作为建筑布局设计的中心,建筑物环绕在山水的周围,这种设计的典型便是颐和园,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整个建筑群依靠山和水得到有机联系,游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眺望到景观的中心,南充著名的北湖公园便是采用了这种仿古形式,建成以来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图1)。
图1南充北湖公园
2细部设计
在建筑基本布局完成之后便要开始建筑的细部设计,细部设计是仿古设计的灵魂,可以让整个建筑形象丰满,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形式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分类十分明显,主要有塔、亭、殿、院等,建筑形式设计步骤主要便是参照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来进行仿古建筑的细部构造设计,其核心便是将各种传统设计元素有机整合,确立一种主要设计形式,再在当中加载其他元素。例如,我们可以确定以“四合院”作为建筑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设计中就将以院落作为建筑的构成子单元,而在各个子单元中加入殿、亭等其他元素,这样的设计使我们的建筑既显得丰富,又有一个核心。如四川某市根据民间传说修建的玉香楼便是采用了这一模式(图2)。整个设计明显地分为两个四合院落,而在各个院落中设计布置了大殿、牌坊、亭台等元素,整个设计方案显示十分大气而又不散乱。
图2玉香楼设计示意图
2)加强仿古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仿古建筑毕竟不是古代建筑,古代建筑在现代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现在很多的仿古建筑实际是在现代建筑中加载仿古元素,北京西站便是这方面的例子。北京西站完全是现代建筑,但是去独具匠心的对建筑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琉璃瓦和亭台处理,于是使得北京西站成为了现代元素和仿古元素完美融合的典型事例(图3)。
图3雄伟的北京西站
与此同时,也可以在装饰装修中加入仿古元素,采用雕花、镂空、厅堂布局等形式来体现仿古形式,同时又具备了现代装饰的奢华,视觉效果十分震撼。
3)仿古建筑材料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砖木结构,这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耐火耐腐能力差,使用年限不长,安全隐患大。另一方面,现代木材资源紧张,大规模地使用木料既不经济也不环保,所以材料的设计也是仿古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可以用现浇混凝土做柱,其外包裹木工板,再打磨上漆,这样既满足了木柱的视觉效果,又节约了木材,增强了强度。而大型塔式、殿式仿古建筑则完全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形成建筑物主体,其外采用清水混凝土勾缝或是采用仿古砖贴面(图5)来实现古色古香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室内细节来加强仿古设计,这主要是对牌匾、厅廊、中式家具等古代元素的运用,在设计中可以按照传统建筑中厅、堂、房的格局来拜访深具传统意味的细节家具和装饰,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仿古建筑的细节效果(图6)。
图6古色古香的传统装饰
仿古建筑是建筑形式的一个重要分类,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和发散传统建筑设计的精华,同时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加以表现,那么我们的仿古设计能力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叶小明仿古元素在现代建筑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7,7
[2]程宜康仿古建筑的探索及思考[J]筑韵,2006,9
[3]管平仿古建筑漫谈[J]建筑世界,2009,10
[4]程宜康现代仿古建筑[J]建筑世界,2008,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一种方法是西安灞桥唐语景观所采用的,其制作流程介绍:雕塑师用泥坯或石膏绘图塑型→制模工房制作模具→精选硫铝岩+高温膨化页岩+天然石墨+碳纤维料+自制改良剂→装模振捣抽真空→高温蒸养→包装入库。
第二种是机器雕刻,就是机雕,适合浅浮雕的仿古砖雕。
第三种是手工雕刻,雕刻出来的十分有古代砖雕的韵味,但由于价格太贵,往往被当成工艺品观赏而不是用在建筑上。
玻璃幕墙主要用于皇宫和寺庙建筑,以紫禁城和北海的九龙壁为代表。众所周知,在古代,四合院是用青砖建造的。古代烧制的青砖必须与现在的建筑材料不同。如今,人们住在由混凝土和钢筋制成的房子里,不再使用青砖。
砖雕影子墙是中国传统影子墙的主要形式,出现在大量流行建筑中。其中一些是用石头雕刻的,但它们非常罕见。在古代,绿色的砖块被用来建造庭院。古代烧制的青砖必须与现在的建筑材料不同。如今,人们居住在混凝土和钢筋建筑中,不再使用青砖。砖瓦结构或土坯结构,墙体完全覆盖着麻灰,光滑的表面是彩色的,有些还雕刻着嵌入的砖块图案或文字。没有像影子墙那样的墙。
约书亚烧绿砖有两种材料:矿物土和粘土。然而,传统的绿色砖是由粘土制成的。从粘土中扔出的青砖重量太大,这有一定的缺点。由矿物土壤制成的绿色砖块非常轻,质量很差,可以打碎。并做好模具的配合,直接压印成型。这样不仅解决了生产成本和效率问题,而且提高了砖雕的耐久性。例如,地板是用现代的旧砖雕铺成的,这些砖雕耐磨、抗压,而且汽车在过去不会损坏。经过很长时间,它会形成一层包装纸,变得更简单,更持久!
它通常出现在圣公楼和平民住宅中。由于其制作材料容易获取,图案造型的方便性和普遍性,以及最重要的是,贵宾和普通人都可以使用的功能,这种类型的院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用于烧砖的土壤是从地表以下两英尺的旧土壤中提取出来的。这层土壤的颜色比表层土壤的颜色略深。它形成于大约8万到12万年前。当时,地球气候温暖湿润,丰富的生物效应使土壤形成于这一柔软而粘稠的时期。它是烧砖瓦的好材料。
1、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2、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扩展资料:
1、正式的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家中人数的多少来建造,小到可以只有一进,大可以到三进或四进,还可以建成两个四合院宽的带跨院的。小者,房间为13间;一院或二院者,房间为25间到40间。厢房的后墙为院墙,拐角处再砌砖墙。大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墙壁高大,不开窗户,以显示其隐秘性。从制式上来说,许多王府和寺庙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进行设计和建造的。
2、四合院是一种四面为屋子、中间是院子的住房建筑,它是我国北方住宅建筑中的一种传统形式。目前在北京地区 有 少此种居民住宅形式。院落是中国建筑的传统方法,既符合卫生和市容观瞻,又方便人民生活。据考,这种形式的住房起源于12世纪元大都建设时期。当时规定,街巷之间要留有半公顷多的建设住宅基地,在此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经济条件来建设。
3、四合院的一般格局是街门开在整组院落的左前角,第一道小院内有两门,门内是正房和东、西厢房。规模大的四合院还有二院和三院,全在院落的中轴线上。有的四合院还有左、右跨院,甚至建有花园,称作宅园,是四合院中的典型式样。目前四合院保存较好的地区为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以西、锣鼓巷左右一带的胡同内。但随着现代城市人口的发展,居民生活和居住条件的改变,四合院逐渐被以楼群建筑为主的居民小区所代替。
北京四合院简介
北京四合院,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特点
1、依东西向而坐北朝南。
2、一户一住或多户合住。
3、砖木结构建筑。
4、雕饰以吉祥图案为主,体现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
5、中小型的为居民所住,大型的是府邸、官衙用房。
扩展资料
1、名称由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2、规模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3、文化内涵
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四合院 (北京传统合院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