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的小鸭子
2025-09-12 01:36:23
盏行天下 认为:孙建兴大师的作品,那您朋友对您的这份情可算非常厚重,孙建新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作品去年金砖被选为国礼,产品价值飙升,孙大师的作品价格目前都在一万左右,不过不知道您的那个口径和品相,不好做更多的评价。
孙建兴大师简介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孙建兴,男,1952年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8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现为陕西科技大学)陶瓷专业,工程硕士,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鉴赏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美术陶瓷分会副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南平市建窑陶瓷研究所”所长,南平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
1972年至1975年在泉州德化红旗瓷厂,负责研究开发高白、建白、黑釉瓷配方工艺,师从洪树德教授学习雕塑并开发工艺美术瓷;1978年初参加电热隧道窑还原焰烧高档瓷科研项目,试产出高档瓷,解决了电窑不能烧还原焰等难题。1979年借调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赴建阳水吉参加恢复宋代《建窑兔毫釉》的科研项目,在负责工艺及配方研究中,解决还原烧成及工艺技艺的重要难题,烧制出失传千年的珍品—仿宋兔毫盏。
1986年至今,福建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总工程师、艺术总监,组织负责“仿宋系列建盏”科研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盏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和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获国家专利十余项,在古陶瓷科学技术国家讨论会(ISAC)上发表论文数十篇;2010年,制作的系列建盏入选上海世博会福建省展馆,10件小盏参加“一千零一个茶杯”世界巡回展。曾受邀韩国参加世界陶瓷双年展,现成展示制作技艺和作品并发表论文讲演。建盏作品在日本东京成功举办个展。陶瓷艺术创作代表作品有:兔毫、油滴、虹彩、鹧鸪斑、曜变。
40多年来,挖掘研发的兔毫、油滴、虹彩、鹧鸪斑、曜变等“建窑建盏”系列制品,获国家级颁发的金奖、银奖等多项荣誉证书及称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阔达的魔镜
2025-09-12 01:36:23
1
天目釉瓷种类较多,以油滴釉、兔毫釉、木叶天目釉较为名贵。
2
此外,还有玳瑁釉、剪纸漏花、鹧鸪斑等品种。
天目釉是日本人从浙江天目山带回的黑釉瓷器,故名。天目釉品种繁多,名贵的有油滴、兔毫、星盏、黑定盏、鹧鸪斑、玳瑁、黄天目等,为宋代铁黑结晶釉的通称。
中文名
天目釉瓷
朝代
宋朝
简介兴衰TA说
简介
施有黑褐色釉或黑褐底色上由于析晶呈现花纹的黑釉瓷器。源于中国福建省建阳水吉镇窑生产的一种饮茶用黑釉瓷碗(建盏)。宋时,这种黑釉产品销至浙江天目山庙会,由日本来中国学法禅僧带回日本,受到日本饮茶界人士广泛珍爱而获得“天目”的称谓。当时与建盏齐名的还有江西吉安永和镇窑(吉州窑)生产的天目釉瓷,并以其独特的天目釉斑纹和具有特色的工艺负有盛名。
兴衰
中国唐、宋时期饮茶已成为社会习尚。当时盛行一种半发酵的白茶,以黑盏衬托便于观察茶色,于是黑盏风靡一时。民间建起了不少专门生产黑盏的瓷窑,其中以水吉镇窑和永和镇窑著称于世。水吉镇窑烧制的部分产品底足还刻有“供御”和“进盏”字样,专供宫廷使用。这两处名窑盛于宋而衰于元末。宋末元初福建省的泉州成为中国沿海最大的商港,瓷器为当时的重要商品,因而促进了福建省瓷业的迅速发展。东南沿海一带城市几乎都建立了瓷厂,品种繁多,深受海外人士喜爱。在各类瓷器生产中,突出的就是称作建窑瓷器的黑釉瓷。建窑瓷生产至元末逐渐衰落,随之而起的是德化窑(见德化瓷)。
天目釉瓷是黑色釉瓷的一种。一般黑釉瓷采用含铁较多的粘土制成。这种原料便于取得,因此许多地区均能烧造,生产发展迅速。部分地区借助于优良的原料和先进的工艺及操作技术,创造出许多独特的产品,其中之一就是天目釉瓷。天目釉瓷种类较多,以油滴釉、兔毫釉、木叶天目釉较为名贵。此外,还有玳瑁釉、剪纸漏花、鹧鸪斑等品种。油滴釉的特征是黑釉上有赤铁矿和磁铁矿小型晶体形成的斑点,闪出金色或银色的光芒,由于其斑点在釉上分布似油滴飞溅,因而得名。流传至日本的天目油滴釉瓷碗,少数珍品釉中斑点周围显示出深蓝色辉光和金色银色的闪光,称为“曜变天目”,为日本人珍藏,仿制者甚多。兔毫釉的特征是在绀黑色釉中有带丝毛状黄褐色或银色条纹,由釉料熔融向下流动时析晶形成的似兔毫状而得名。兔毫釉以水吉镇窑产最为出名。木叶天目釉是选用树叶,通过特殊加工,在釉上烧出叶纹而得。创造于永和镇窑。
俏皮的冥王星
2025-09-12 01:36:23
陶瓷与茶 文化 有着很大的渊源,那么陶瓷与茶文化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陶瓷与茶文化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陶瓷与茶文化的关系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们不可以须臾离开的。正由于人与茶息息相关,久而久之,对于茶的品类,烹茶之水,泡茶之法, 饮茶 之具,敬茶之礼,有着许多讲究。于是,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江南人已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魏晋南北朝,士大夫中已形成饮茶之风。唐代中期,一些较大城市开始出现专营茶水的茶肆。江淮一带的茶叶,被商人车装舟载贩往各地。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浮梁即今景德镇,为当时茶叶集散地。
中国又是瓷国,陶瓷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茶文化与陶瓷文化一旦相撞击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更提高了文化品位。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是唐人陆羽的《茶经》,其中便谈到茶汤的颜色与陶瓷茶具颜色的关系。唐宋时代有斗茶的习俗,王公贵族、平民百姓,竞相以此为乐。所谓斗茶,是将茶饼置于杯中,冲以沸水,依色泽和汤花的优劣定输赢。斗茶最讲究的是茶盏,宋人多把福建建窑烧制的黑釉带有鹧鸪斑或兔毫、油滴之瓷盏视为珍品。今天,我们在南京城内的一些建筑工地上,常可拣到这类瓷片的标本,可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当时斗茶风之盛。
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的悠久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江南人已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魏晋时期,士大夫之中已形成饮茶之风。唐代中期,一些较大的城市开始出现专营茶水的茶肆。江淮一带的茶叶,被商人车装舟载销往各地。
中国又是瓷国,陶瓷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陶瓷文化与茶文化互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提高了文化品位。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是唐人陆羽的《茶经》,其中便谈到茶汤的颜色与陶瓷茶具颜色的关系。唐宋时代有斗茶的习俗,王公贵族、平民百姓,竞相以此为乐。所谓斗茶,是将茶饼置于杯中,冲以沸水,依色泽和汤花的优劣定输赢。明代以后,壶泡的散茶渐成风尚,其中小巧古朴的紫砂壶最受人们的青睐。因为紫砂壶较之银、锡、瓷壶更具优点和特点,可以说每件都是精巧的艺术品。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阳羡就是江苏宜兴。
曹雪芹是一位谙于茶道的大家,在他的《红楼梦》中,有97回写了与茶有关的情节。最为精彩的第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妙玉招待贾母等人的茶是“老君眉”,水是“旧年蠲的 雨水 ”,茶具是“成窑五彩小盖钟”、“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自是不凡,而与宝钗、黛玉吃的体己茶更是不同。茶具是王恺定制、苏轼鉴赏过的“分瓜 瓜包”、似钵而小镌着垂珠篆字的“点 犀”,水则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自然清醇无比。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贵族的气派,大约也是最高层次的茶文化了。
谈到茶具,最为珍贵者要数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了。其造型优美,纹饰清雅,钴兰纯正,极富美感。如此高贵的茶杯,专供皇宫和贵族之家享用,烧制的数量自然甚少。据载,万历时已所剩无几,尽管历代皆有仿制,但皆难以企及其艺术高度。现时,永乐压手杯世间仅存三只,当是稀世之宝;且不说原物,即便前朝仿品的残片,也难得一晤。
明代中期以后以壶泡茶渐成风尚,其中小巧古朴的紫砂壶茶壶最受称颂。因为紫砂壶壶较之银、锡、瓷壶更具优点和特点,可以说每件都是精巧的艺术品。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阳羡就是江苏宜兴。
曹雪芹是一位谙于茶道的大家,在他的《红楼梦》中,有97回写了与茶有关的情节。最为精彩的第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妙玉招待贾母等人的茶是“老君眉”,水是“旧年蠲的雨水”,茶具是“成窑五彩小盖钟”、“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自是不凡,而与宝钗、黛玉吃的体己茶更是不同。茶具是王恺定制、苏轼鉴赏过的“分瓜瓜包”、似钵而小镌着垂珠篆字的“点犀”,水则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自然清醇无比。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贵族的气派,大约也是最高层次的茶文化了。
中国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的历史渊源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们不可以须臾离开的。正由于人与茶息息相关,久而久之,对于茶的品类,烹茶之水,泡茶之法,饮茶之具,敬茶之礼,有着许多讲究。于是,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江南人已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魏晋南北朝,士大夫中已形成饮茶之风。唐代中期,一些较大城市开始出现专营茶水的茶肆。江淮一带的茶叶,被商人车装舟载贩往各地。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浮梁即今景德镇,为当时茶叶集散地。
中国又是瓷国,陶瓷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茶文化与陶瓷文化一旦相撞击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更提高了文化品位。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是唐人陆羽的《茶经》,其中便谈到茶汤的颜色与陶瓷茶具颜色的关系。
唐宋时代有斗茶的习俗,王公贵族、平民百姓,竞相以此为乐。所谓斗茶,是将茶饼置于杯中,冲以沸水,依色泽和汤花的优劣定输赢。斗茶最讲究的是茶盏,宋人多把福建建窑烧制的黑釉带有鹧鸪斑或兔毫、油滴之瓷盏视为珍品。今天,我们在南京城内的一些建筑工地上,常可拣到这类瓷片的标本,可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当时斗茶风之盛。
谈到茶具,最为珍贵者要数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了。其造型优美,纹饰清雅,钴兰纯正,极富美感。如此高贵的茶杯,专供皇宫和贵族之家享用,烧制的数量自然甚少。据载,万历时已所剩无几,尽管历代皆有仿制,但皆难以企及其艺术高度。现时,永乐压手杯世间仅存三只,当是稀世之宝;且不说原物,即便前朝仿品的残片,也难得一晤。
明代中期以后以壶泡茶渐成风尚,其中小巧古朴的紫砂茶壶最受称颂。因为紫砂壶较之银、锡、瓷壶更具优点和特点,可以说每件都是精巧的艺术品。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阳羡就是江苏宜兴。
曹雪芹是一位谙于茶道的大家,在他的《红楼梦》中,有97回写了与茶有关的情节。最为精彩的第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妙玉招待贾母等人的茶是“老君眉”,水是“旧年蠲的雨水”,茶具是“成窑五彩小盖钟”、“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自是不凡。而与宝钗、黛玉吃的体己茶更是不同。茶具是王恺定制、苏轼鉴赏过的“分瓜瓜包”,似钵而小镌着垂珠篆字的“点犀”;水则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自然清醇无比。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贵族的气派,大约也是最高层次的茶文化了。
茶与瓷的关系
壶质影响泡茶的效果,主要是就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香味比较低沉。密度与陶瓷茶具的烧结程度有关。
谈到茶与壶质的关系,壶内不上釉的,这层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但“得”、“失”就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我们使用同一把壶在同一类茶上,用久了,“茶”、“壶”间会有相辅相成的效用,使用过的茶壶比新壶泡出来的茶汤,味道要饱和些。但壶的吸水性不能太大,否则吸了满肚子的茶汤,用后陈放,容易有霉味。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使用内侧不上釉的茶壶冲泡不同风味的茶,则会有相互干扰的缺点,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壶或是吸水性大的壶。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试课上,一位同学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乌龙茶的未上釉陶壶冲泡当天的考试茶─白毫乌龙,第一泡几乎喝不出是什么茶来。如果只能有一把壶,而要冲泡各种茶类,最好使用内侧上釉的壶,每次使用后彻底洗干净,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扰下一种茶。所以评茶师用以鉴定各种茶叶的标准杯,都采用内外上釉的瓷器。
如果将茶器的质地分为瓷、火石、陶三大类,瓷质茶器的感觉是细致、高频的,与不发酵的绿茶、重发酵的白毫乌龙、全发酵红茶的感觉颇为一致。火石质茶器的感觉较为坚实阳刚,与不发酵的黄茶、微发酵的白茶、半发酵的冻顶、铁观音、水仙的感觉颇为一致。陶质茶器的感觉较为粗犷低沉,与焙重火的半发酵茶、陈年普洱茶的感觉颇为一致。
再就茶器的颜色而言,茶器的颜色包括材料本身的颜色与装饰其上的釉色或颜料。白瓷土显得亮洁精致,用以搭配绿茶、白毫乌龙与红茶颇为适合,为保持其洁白,常上层透明釉。黄泥制成的茶器显得甘饴,可配以黄茶或白茶。朱泥或灰褐系列的火石器土制成的茶器显得高香、厚实,可配以铁观音、冻顶等轻、中焙火的茶类。紫砂或较深沉陶土制成的茶器显得朴实、自然,配以稍重焙火的铁观音、水仙相当搭调。若在茶器外表施以釉药,釉色的变化又左右了茶器的感觉,如淡绿色系列的青瓷,用以冲泡绿茶、清茶,感觉上颇为协调。有种乳白色的釉彩如“凝脂”,很适合冲泡白茶与黄茶。青花、 彩绘 的茶器可以表现白毫乌龙、红茶或熏茶、调味的茶类。铁红、紫金、钧窑之类的釉色则用以搭冻顶、铁观音、水仙之属的茶叶。茶叶末、天目与咸菜色系的釉色,就用来表现黑茶。
就视觉效果而言,茶具的外形应与茶叶相搭配,如用一把紫砂松干壶泡龙井,就没有青瓷番瓜来得协调,然而紫砂松干泡起铁观音就显得非常够味。
粗心的咖啡豆
2025-09-12 01:36:23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福建省南平市的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工序繁杂,一般要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最终形成一件建窑建盏。
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88。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工艺特征
宋代至清代福建地区青釉器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陶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与瓷器不完全相同。在行业中称为原始瓷。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它的炼制,最关键的就是对火候的掌控。烧到一定的温度就开始降温,让釉液自然流淌,在温度的控制下,形成兔毫纹(曜变、金兔毫、银兔毫、油滴、鹧鸪斑等各种自然奇特的斑纹)的釉面,而这种斑纹便形成建盏窑器的艺术特征。
兴奋的溪流
2025-09-12 01:36:23
用中国福建省南平建阳地区一带含铁量较高的水吉红土为胎底,含铁量高的釉料为着色剂,其中以大梨村、后井村的泥料为最佳。经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黑釉系茶碗,这是我们对建盏的解释。
而天目釉系列茶碗,则氧化烧和还原烧并存,且含铁量也较低,从胎底能明显看出与建盏含铁量的区别。天目盏早在宋代,留学中国浙江天目山一带的日本禅僧们,就把当时的黑釉系茶碗(其中主要是来自建阳窑的建盏)当作宝贝带回国,因不明就里,他们就把这类黑釉茶碗统称为天目碗。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类茶盏的国际通用名,实则是一种讹称,建盏是黑釉系中的一个品种,也是最高端的品种,只有产自福建南平建阳地区的黑釉茶碗,才能称之为“建盏”,它与其它窑口所产的所谓天目有着本质的区别,除了产地不同,胎和釉料是根本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