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瓷器的落款:“乾隆年制”和“大清乾隆年制”有什么区别?谢谢
“乾隆年制”和“大清乾隆年制”的区别在于款识外观不同,现有官窑瓷器数量也不同。
1、“乾隆年制”早期篆书款,多作四字两行,运笔转折处圆滑。款字一般以青花写款为主,四字双方匡形,但有些抹红器、珐琅彩器或少数粉彩器上用蓝料写款。
2、“大清乾隆年制”是中晚期流行的格式,楷书与篆书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有的作六字双行竖写,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篆书款的字体工整。
在白瓷、茶叶末、仿竹器等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刻款,乾隆粉彩的官窑器大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3、官窑瓷器数量不同,“乾隆年制”篆书款和楷书款非常少见;“大清乾隆年制”的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比较常见。
扩展资料:
乾隆一朝60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见有三种写法
乾隆官窑款以青花款为主,色调深沉,也有抹红和珐琅料,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总之,乾隆青花款大都字体工整,青花深沉,个别有字体偏斜草率、连笔书写和青花深浅不一的极少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清乾隆年制
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都是世界文化中非常独特的一部分,现在中国很多的文物流失在海外,很多的都是被珍藏,有不少还成为许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本人比较喜欢去不同的城市,而到了一个地方除了去看一些古墓,最喜欢的就是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
在去天津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了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没错就是清朝乾隆时期的瓷器。中国最出名的就是瓷器,相信大家都知道最昂贵的瓷器是青花瓷,曾经一个“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瓶”拍出过8亿港元的高价,可以说简直就是疯狂。元代青花瓷确实是享誉中外,青花瓷的制作还有存世量导致了现在元青花瓷的恐怖价格。清朝时期最出名、价格最高的瓷器却不是青花瓷,而是珐琅瓷。
珐琅瓷相信有些人不是很清楚,还有一个名字应该有人知道“景泰蓝”,珐琅瓷是由景泰蓝发展过来的,最开始的景泰蓝是在铜胎上釉珐琅。珐琅瓷最先是在康熙时期开始,到了雍正时期非常的盛行,康雍乾三朝皇帝特别喜欢珐琅瓷。珐琅瓷的做法是:由景德镇烧制好上好的素白瓷器,然后送进宫里在宫中画上珐琅在烧制。珐琅瓷的做法相当的严格,所以它的成品都是非常的精美的。
珐琅瓷是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的,本来这个珐琅瓷就是皇宫的专供品,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一旦出现一点瑕疵就要被打回重做,乾隆皇帝独爱这种瓷器,所以在他时期的珐琅瓷制作的数量非常的多。我们现在在拍卖会中看到清朝最贵的瓷器应该是在2005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名为“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的珐琅瓷器,拍到了115亿港币。但是在天津博物馆的这件“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它却是无价之宝,该瓶的制作非常的精美,几乎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不用听介绍都会在这里看上好久,因为它实在是太惊艳了。
其实乾隆喜欢珐琅瓷,不过他还有一个非常恐怖的做法,因为珐琅瓷本身是皇家专属的,而乾隆要的珐琅瓷是千里挑一,他要求在景德镇做一千个上等的素白瓷器,这一定要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按照不同的需要要做出不同的形状。然后他会派人去将这些运进宫里,不过在这之前需要从这一千个瓷器中挑出一百个,也就是说只有这一百个才能被送进宫,而剩下的九百个都要被砸掉。接着送进宫进行珐琅绘制工作,这一百个完成的珐琅瓷里面只能留下一个,其他的九十九个有一点不顺就要被砸掉,这就是为了防止珐琅瓷流出皇宫,这就是独一无二的皇权。
这就是乾隆制作这种国宝的方式,也就是乾隆皇帝有这个财力,不过乾隆晚期已经没有盛世一说了,最后白莲教起义清朝由盛转衰,不知道乾隆还做了多少个这样的珐琅瓷,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乾隆时期的珐琅瓷才能这么精美,国宝乾隆做了很多,也毁了很多。
1、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2、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3、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
4、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5、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
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6、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7、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
扩展资料绘画
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珐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终究逃不过同时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绘画却有他独特酌一面。
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意大利西洋画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等。
这些名画家的画稿被画工精心地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各具不同的风采。
珐琅彩绘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构图上是讲究对称的规矩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缺乏生气。
这时彩色质地的衬托就显得非常有用,质地有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但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
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画”的工笔画在整个社会流行开来,很得雍正皇帝的赏识。
珐琅彩瓷器的画工们迎合皇帝的好恶,在珐琅彩瓷器上以 “院画”为底稿,开始“勾、画、皱、染”,这也是珐琅彩瓷器独有的。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
因为雍正本人喜欢水墨及设色山水,所以这些画中就有用赫,墨、蓝单色或两种颜色画的,极为淡雅清丽。“团蝶图”则是集所有颜色于一身,据说有36种颜色之多。终究是纸绢画做底稿,这些画有直接在洁白如雪的瓷器上画的,有在设色上画的,但设计都很精巧。
此时的器物身上仍多数是里不画,有少许里画的则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时也偶见“锦灰堆”画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胎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