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人进观复博物馆,想买走全部藏品,马未都是怎么回应的?
有一次,一个美国人对马未都说,“我把你博物馆的藏品都买下来,多少钱你给出个价!”博物馆藏品估价78个亿,但是马未都却摇头说了一个理由,美国人听了竖起了大拇指。
美国人参观观复博物馆安思远,乍一听,是个中国名,可他却是个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他17岁就开始做生意,脑子极为好使。19岁那年,他遇见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古董商,爱丽丝·庞耐。随即,安思远开始在庞耐的陶瓷古董店工作,他开始认识了中国的陶瓷、家具和绘画,这为他以后走上收藏之路奠定了基础。就读耶鲁大学时,指导晚清书画研究的王方宇非常喜欢他,安思远的命名字就是王方宇起的。王方宇教会了安思远很多中国艺术知识和为人为商之道。庞耐呢?给予安思远资金和渠道支持让安思远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中国古董,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艺术。渐渐地,安思远收藏的古董越来越多,也有了“中国古董教父”之称。
意图买下马未都整体藏品由于安思远的中国艺术品收藏里,最著名的是碑帖和明清家具,因此,他又被称为“明朝之王。”马未都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美国,朋友恰好跟安思远非常熟悉,就带着他一起去拜访。进了安思远家,马未都被惊到了,虽然房间格局和装修是西式风格,但是摆放的家具、字画、瓷器等等,都是东方的东西。如果朋友不说这是安思远的家,马未都会以为他进了个博物馆。那天,马未都跟安思远聊了会儿天,但是他刚收藏不久,再加上年纪小,就没往深了聊。
1996年,马未都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一年后,博物馆开始对外开放。有一天,安思远恰好来了中国,他找到马未都,表示想参观博物馆。马未都惊喜万分,立马带着他进行参观,他讲解的很详细,安思远听的很认真。没想到,参观完,安思远突然对马未都说:“我想买走你的全部藏品”,说着,就伸出手指开了个价。马未都楞了一下,直接拒绝:“我的东西不能卖。”安思远沉思了一下:“你不卖,是因为我价钱开得不够高吗?”马未都笑了笑:“我的藏品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把它们卖到国外去。”安思远什么都没说,只是向马未都竖起了大拇指。
马未都这样回答此后,他依旧致力于收藏中国古董。2000年,当他发现自己收购的一尊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是被盗文物后,主动跟中国政府取得了联系,并随即无偿捐赠给中国。2002年,安思远又将一件西周青铜器“归父敦”送还给中国。他的行为,令人敬佩。2003年,上海博物馆花450万美元从安思远手里买下了北宋四卷淳化阁帖。安思远一生未娶,所以,在他去世后,将自己的1400件藏品进行拍卖,让他们去到有缘人的手里。
这场盛大的拍卖,吸引了很多收藏家前往,甚至于一副赝品都被拍到了300万。这幅赝品出自潘家园,安思远一直留着它,是提醒自己以后别打眼。没想到,依旧有人愿意花高价买下它,大概就是出于对安思远的尊重吧。马未都听说这件事儿后,大为震撼,深思熟虑后,他做了个伟大的决定,在自己百年前,把所有藏品捐给国家。儿子表示,希望父亲能留给他一件,有个念想。但马未都觉得,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晚年,不想为钱所累,想清清静静过日子。能有这种觉悟,马未都实在了不起。
马未都在古董行,不敢说是排名第一的大佬级人物,最起码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毕竟,人家在古董行风生水起的时候,好多人还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就错失了人生第一桶金。马未都捯饬文物的时代,恰恰是文物满大街白菜价的时代。千载难逢的时机,就这么眷顾了马未都。马未都可谓是名利双收,尤其是文物鉴定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而,马未都言其“我鉴定文物不戴手套,戴手套的多数是伪专家,忽悠外行人”,这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鉴定文物戴手套,这基本上是文物鉴定类电视剧的套路。以行文考究著称的马伯庸所著《古董局中局》的许愿,鉴定珍贵瓷器也是戴着白手套。实际上,按照马未都多年的经验,戴白手套是分场合的。换言之,鉴定文物戴手套的多数是伪专家,动机多半是为了忽悠外行人。马未都就表示,我鉴定文物就不戴白手套。马未都这么说,也不是在忽悠人。大家可以看马未都鉴定文物的视频,基本上很少戴白手套。
戴白手套这一路数,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于收藏而言,鉴定无小事。毕竟,对普通人来说,一件文物可能是身家性命担保,鉴定失误就会让人家倾家荡产。因而,文物鉴定务必是慎之又慎。马未都表示,鉴定文物过程中,尤其是鉴定表面光滑的瓷器,严格意义上是不能戴白手套的。这里头的学问大了,瓷器本身就很光滑,戴白手套就会减小瓷器表面与手套的摩擦,一不留神就咣当一下掉地上了。
所以,在古董行中,基本上所有的鉴定门类都没有硬性要求非要戴白手套。马未都据此判断,敏锐指出戴白手套进行文物鉴定的人,基本上都是伪专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忽悠外行人。马未都又指出,在古董行的文物鉴定中,通常要求鉴定字画与高古玉器戴白手套。这主要是因为字画表面历经百年甚至千年,已经变得非常脆弱。倘若不戴白手套,人手上的汗渍就会对珍贵字画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说完书画,再言高古玉器,大家估计心里头又犯嘀咕了。高古玉器在鉴定的时候,要求务必保持文物本身的基本形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求戴手套。毕竟,一件真品高古玉器价格都是数十万起步,弥足珍贵啊!马未都着重强调,两大门类要求戴白手套,其他鉴定门类,则不要求戴白手套。倘若非书画与高古玉器戴白手套鉴定,戴着白手套鉴定,就极有可能是装腔作势,就是我们所说的伪专家。
马未都言他人不敢言之言,直言了当地说出古董行中这戴白手套的潜规则。古董行真假难辨,与其说是为了鉴定而鉴定,倒不如说是鉴定人心。马未都相对于其行里人来说,还是属于那种比较有良知的鉴定家。就冲着马未都所说“我鉴定文物不戴手套,戴手套的多数是伪专家,忽悠外行人”,就当得起马先生这样的称呼。大家对于马未都所说的戴白手套,有何高见呢?
众所周知,要成为一个收藏家,门槛很高。就算是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其实门槛也不低,毕竟这确实是一个特别花钱的爱好。所以要被成为收藏“家”,至少要满足两个需求:一,有钱;二,有眼光。便如汉代魏伯阳在《参同契》中所言:“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如果没有看东西的眼光,那么即便坐拥万贯家财也不够买假货的。如果没有钱,那么别说被称之为“家”了,就连“收藏”也是不可能的。
说起收藏家,可能最为国人所熟知的就是马未都。毕竟马未都又出过书,又上过电视,还担任过央视节目《百家讲坛》的主讲人。马未都的确称得上一个真正的收藏家,收藏既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职业,他也以此来赚钱,而且赚了许多钱。社会上曾经有人对马未都的藏品估价已过100亿,而除去这些藏品的价值,马未都本人在社会上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马未都照片
01
马未都之所以能成为收藏家,与他的家庭是脱不开关系的,他从小生长在北京的空军大院。北京的大院子弟很多,但是不客气地说,这些大院也是分等级的,马未都住的那一个大院,是等级比较高的那一种。在年轻时,马未都颇有闯劲,他也曾经年少轻狂做出些荒唐离奇的事来,就算到现在马未都都有着一种不怕失败,也不怕从头再来的勇气。
在马未都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去了乡下当知青,在那段时间,马未都非常渴望学习到新的知识。在他当知青的时候,看见有一些农民会将书本拿来糊墙,他便把这些书本都要来熬夜苦读,对他来说,这样既打发时间又学习知识。在回城后,马未都还曾经在工厂里当过几年工人。
▲马未都青年照片
02
荀子在《劝学篇》中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活的积累让马未都颇有感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马未都开启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完自己的作品《今夜月儿圆》后,马未都成为了《青年文学》的编辑。在90年代初,马未都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一个影视工作室,著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便是他们的作品,据说电视里面李东宝的原型就是马未都。
从80年代到90年代,马未都除了搞文学创作,还开始收藏一些中国的古代器物。他的有一部分产品是在地摊上淘来的,眼光加上运气,令马未都得到了不少珍品。马未都对于古代器物的知识也积攒得越来越深厚,再加上他自己的专业,终于成为这一行里面的专家。
▲马未都照片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马未都的藏品已经很有规模,陶瓷、玉器、古代家具等加起来超过了上千件。从1992年开始,马未都陆陆续续地出版了一些关于收藏的著作,但是那个时候马未都只是在行业内比较有名,大部分人对于他并不熟悉。
03
马未都积攒了许多藏品以后,便有了一个想法——开设一家属于自己的博物馆。马未都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他便立即开始付诸于行动,他奔走在各部门之间,询问开办博物馆的各项事宜。最终在1996年,他的博物馆获得了批准。1997年1月18日,中国首个私立博物馆——马未都创立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
此后马未都多次与其他部门或者机构合作,举办了数次高规格的展览。在2002年和2005年,观复博物馆在杭州和厦门分别开设了分馆。2008年马未都应邀成为了《百家讲坛》的主讲之一,在节目中,马未都分别讲述了关于家具、陶瓷、玉器、漆器等收藏的相关知识。
他的讲授生动有趣,就算不是收藏界的人听起来也觉得非常长见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马未都走进了许多人的视线,不再仅仅限于在收藏界内。
▲马未都上节目照片
所以,马未都到底有多有钱呢?一路看下来,似乎马未都的财富是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了,可能对于马未都自己来说,更愿意让人家以他藏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来赞扬,而不是以自己到底有多少钱来标榜。
结语
马未都将收藏做成了一项长久的事业,作为收藏界的名人,他也不断地告诫着其他的收藏爱好者,由于文物鉴定并没有行业标准,所以在收藏时一定要谨慎,不能过分的依靠传统的鉴定方式,科学和专业的鉴定工具会会令收藏界更加规范。
马未都先生于2008年1月1日起做客央视《百家讲坛》,先后播出52讲。分别为《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共10讲)、《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共23讲)、《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共8讲)、《马未都说漆器收藏》(共3讲)和《马未都说收藏杂项》(共7讲),以及《薪火相传说收藏》。
播出目录
2008年:
1月01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一)中国收藏
1月04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四)正襟危坐
1月05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五)拍案惊奇
1月06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六)箱柜传奇
1月12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七)小家具大境界
1月13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八)软硬兼用
1月19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九)去伪存真
1月20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十)大器晚成
1月26日播出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一)曙光初现
1月27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变土为金
2月02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三)稀世珍瓷
2月03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四)皇家珍瓷
2月16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五)五彩珍瓷
2月17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六)民窑传奇(上)
2月23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七)民窑传奇(下)
2月24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八)瓷中神话:元青花
3月24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九)永宣青花
3月25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成弘青花
3月26日播出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一)嘉万青花
3月27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二)明亡清兴话青花
3月28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三)雍乾青花
3月29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四)晚清青花
7月07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五)瓷中珍品釉里红
7月08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六)颜色釉传奇(上)
7月09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七)颜色釉传奇(下)
7月10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八)光彩夺目说五彩
7月11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九)争雄斗艳说斗彩
7月14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皇家专用瓷珐琅彩
7月15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一)艳压群芳话粉彩
7月16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二)外销瓷的神话
7月17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三)陶瓷的收藏与辩伪
8月25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一)神秘的玉器童年
8月26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二)夏商周的美玉
8月27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三)新奇的德玉文化
8月28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四)鼎盛汉玉
8月29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五)隋唐辽金话美玉
9月01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六)宋元明玉器
9月02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七)巅峰时代
9月03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八)真假美玉
2009年:
2月02日播出 马未都说漆器收藏(一)早期漆器
2月03日播出 马未都说漆器收藏(二)唐宋明清的漆器
2月04日播出 马未都说漆器收藏(三)动刀的漆器
2月05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一)镶嵌艺术
2月06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二)竹雕传奇
2月09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三)名贵材料的雕刻
2月10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四)名扬天下宣德炉
2月11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五)东方奇葩景泰蓝
2月12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六)掌中乾坤鼻烟壶(上)
2月13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七)掌中乾坤鼻烟壶(下)
2月14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 薪火相传说收藏 家具篇
自序
第一讲盛世收藏——关于收藏
第二讲 床前明月——中国的坐具
第三讲 一榻清风——中国的床具
第四讲 正襟危坐——中国的椅具
第五讲 拍案惊奇——中国的承具
第六讲 藏器待时——中国的储具
第七讲 别具匠心——中国的屏、几、架
第八讲 魏紫姚黄——中国家具的用材
第九讲 博物洽闻——家具的辨伪
第十讲 随方制象——中国的明清家具
后记
陶瓷篇
出版社:中华书局
定价:32元
目录:
第一讲 陶瓷文明 曙光初现——陶器诞生
第二讲 变土为金独步天下——早期瓷器
第三讲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窑
第四讲 高山仰止 卓越千古——官窑 哥窑
第五讲 云蒸霞蔚 如冰类雪——钧窑定窑
第六讲 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宋代北方民窑
第七讲 仪态万方 分庭抗礼——宋代南方民窑
第八讲 马背驰骋 独树一帜——辽、金、西夏、元瓷器
第九讲一统江山君临天下——元青花
第十讲 苏麻离青 深入胎骨——明早期青花
第十一讲 各领风骚 谋求变化——明中期青花
第十二讲 火光炸天 四时雷电——明晚期青花
陶瓷篇(下)
出版社:中华书局
定价:32元
目录:
第十三讲 晕染江山 墨分五色——过渡期及清早期
第十四讲 规矩方圆 熟能生巧——清中期青花
第十五讲 夕阳余晖 晚霞如画——清中晚期及民国青花
第十六讲 旭日初升 渐入佳境——釉里红
第十七讲 日升月恒 皇天后土——颜色釉(上)
第十八讲 雨后霁霞 春来江水——颜色釉(下)
第十九讲 五色斑斓 多彩绚丽——五彩
第二十讲 淡雅宜人 争雄斗艳——斗彩
第二十一讲 瑰丽奇珍 皇家风范——珐琅彩
第二十二讲 疏影暗香 繁花似锦——粉彩
第二十三讲 瓷器外销 东风西渐——外销瓷
第二十四阱 窑火千年 臻于化境——陶瓷的境界
后记
玉器篇
出版社:中华书局
定价:29元
目录
第一讲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
第二讲 维天之命 玉为祥瑞——夏、商、西周玉器
第三讲 谦谦君子比德于玉——春秋、战国玉器
第四讲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汉代玉器
第五讲 隋钗唐銙 异域交流——隋唐玉器
第六讲 世俗风情 温故知新——宋代玉器
第七讲 马背民族 春水秋山——辽、金、元玉器
第八讲 良工巧匠 如意吉祥——明代玉器
第九讲 穷极工巧 风华绝代——清代玉器
第十讲 典章文物 精神力量——玉器收藏
后 记
杂项篇
内容简介
《马未都说收藏》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杂项的11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1章,详细介绍了漆器、镶嵌艺术、竹雕艺术、名贵材质雕刻、明清铜器、景泰蓝、鼻烟壶,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300幅相关,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增色不少。
目录
第一讲 漆艺之光 曲水流觞——早期漆器
第二讲 粉饰生活 千文万华——唐至清代漆器
第三讲 捉刀代笔 科罗曼多——雕刻漆器
第四讲 含英咀华 百宝争辉——镶嵌艺术
第五讲 雕镂精湛 妙趣横生——竹雕艺术
第六讲 文玩珍赏 游刃有余——名贵材质雕刻
第七讲 炉火纯青 铸造精湛——明清铜器
第八讲 掐丝填彩 繁缛华丽——景泰蓝
第九讲 方寸之间 别有洞天——鼻烟壶(上)
第十讲 秋水盈光 掌中乾坤——鼻烟壶(下)
第十一讲 文明积累 受用清福——文化的力量
《马未都说:枕上篇》
人情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论语》
事理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尚书》
文化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文心雕龙》
杂谈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文赋》
内容简介:
我是一个对各类事物都感兴趣的人,十分愿意思考其规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家熟知的文物收藏不过是我的业余爱好。早年喜欢过文学,错以为文学是一生的事业,后来发现人生有许多事情比文学还绚烂多彩,就势利地离文学远去了。走进文物领域,深知此处积淀之厚,非一世之功不可攻入,故兴趣盎然。世上凡能成事的人都要保持这种兴奋,持之以恒。王安石所以说:君子不可以不知恒。
《马未都说:车上篇》
人情:记人之善,忘人之过。——《三国志》
事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文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
杂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
内容简介
写这套丛书时马未都五十三岁,自称此套书是对前半生的一个总结,也是个人生经验的大汇集。马曰:如果我的出生是起点,如今算是一站,下半生决没有等长的时间了。所以古人常常发出哀叹,人生苦短。其实短长都罢,关键是要活得明白。这套小书理应叫“明白集”。
《马未都说》一套三本,分别用了“枕上篇”、“车上篇”“厕上篇”,每篇都按照人情、事理、文化、杂谈四个部分分类,写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的感悟,并用自己半生的经历和观察力,拨开纷纭的现象,直接探究事理的本质,而书中提出的一些关于艺术的普及和创新的观念,无不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担忧。
《马未都说:厕上篇》
人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
事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文化: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九章》
杂谈: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论衡》
《茶当酒集》
读史如品茶,涤烦疗渴,回味绵长,所以第一节为茶;收藏如饮酒,一杯可醉,五斗高谈,所以第二节为酒
作 者: 马未都 著
出 版 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1
字 数: 230000
页 数: 308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3941122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定价:4980 都嘟
《都嘟》,马未都戏言“都嘟”二字颇有卖萌嫌疑,其实,“都”为本人,“嘟”是听他嘟嘟囔囔的意思。先生谦逊幽默如此,但《都嘟》却实为一档有态度、讲道理的文化脱口秀。
《都嘟》的态度文化,还体现在这是一个可以根据网友的要求来策划选题的节目,也就是“您想听什么,我就说什么”,可谓顺应民心的诚意之作。故而马先生为自己的节目赐名《都嘟》,意为无所不谈的自说自话,其中亦有自由之意。
节目目录:
第1期方言文学的魅力
第2期高仓健,半生未娶悼前妻
第3期最牛EMBA导师
第4期中国好赌徒
第5期被玷污的艺术
第6期人在江湖飘
第7期逆天的西瓜
第8期上了鸭子的当
第9期杜甫PK废话体
第10期文化无节操 娱乐无底线
第11期你为啥还不成功
第12期方言造就首富
第13期新武侠徐克
第14期末代公主摆地摊
第15期方言造就谐星
第16期十亿人网上摆地摊
第17期厕所那些事(上)
第18期厕所那些事(下)
第19期我和我的小伙伴之王朔(上)
第20期我和我的小伙伴之王朔(下)
第21期骗你没商量
第22期我的小伙伴之冯小刚
第23期传奇背后的历史(上)
第24期传奇背后的历史(下)
第25期欠债就还钱
第26期民国老照片
第27期马末说马
第28期开门大吉
第29期北京的庙会
第30期北京的四九城
第31期爱的距离
第32期砍价的秘密
第33期古人都吃啥
第34期吃盐也上瘾
第35期毒品毁一生
第36期博物馆惊魂夜(上)
第37期博物馆惊魂夜(下)
第38期大衣哥的烦恼
第39期狼与图腾
第40期清明未解之谜
第41期我的小伙伴之海岩
第42期中国制造怎么了(上)
第43期中国制造怎么了(下)
第44期想回家的大佛
第45期奇人安思远
第46期说文解字
第47期古人都学啥(上)
第48期古人都学啥(下)
第49期喵星人
第50期汪星人
都嘟一夏特别节目
第51期路怒是种病-脱手秀:战国到西汉时期马车上的銮铃
第52期深海沉船宝藏(上)
第53期深海沉船宝藏(下)
第54期辞职走天下
第55期预言中国
第56期大院文化
第57期高考时节说科举(一)
第58期高考时节说科举(二)
第58期抄袭!抄袭!
第60期禁烟令
第61期神奇的两根棍
第62期金榜题名时
第63期落榜者的别样人生
第64期盗墓与考古(一)
第65期盗墓与考古(二)
第66期盗墓与考古(三)
第67期盗墓与考古(四)
第68期古代帝王洗澡秘闻
第69期千年不洗的欧洲
第70期日货的爱与恨
第71期马未都说中医(一)
第72期马未都说中医(二)
第73期马未都的人生信条
第74期马未都游记之意大利
第75期留学生:一代不如一代
第76期古董之调包记
第77期古董之现形记
第78期古董之变身记
第79期龙的演化
第80期马未都的销售秘诀
第81期洞房花烛夜
第82期当死亡降临时
第83期二胎,为什么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