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宋朝皇宫遗址会重建吗
没什么可能南宋定都杭州城近140年,对于广大杭州市民和国内外游客来说,当然希望能亲眼看看千年前气势恢弘的南宋皇城全貌。可是昨天下午,国内文物考古专家们“无情”地否决了实现这一愿望的可能性。来自中国文物学会、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们此次是受杭州市委统战部、杭州上城区人民政府等单位的邀请,专程来对南宋皇城科学复建进行可行性论证的。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10大遗址类博物馆,穿越 历史 从远古到明清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浩如星辰的文物古迹,其中一些古遗址、古建筑以其悠久的 历史 ,恢弘的气势,神秘的文化令世界叹为观止。
如果说,这些 历史 遗迹是华夏文明的“第一现场”,那么,在这些古遗址上修建起的“遗址类博物馆”则成了大家重回华夏文明的“第二现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辉煌的建筑、精美的文物、真实的场景使得大众得以和文明直面,在博物馆里面,通过观察各种文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过去华夏五千年的点点滴滴。
亮点: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人”的发祥地
史前人类是什么样的? 历史 书中的北京人头盖骨究竟有哪些故事?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会找到答案。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距北京市区约48公里。它始建于1953年,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
时光回溯到1929年,那时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 “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到目前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这些“北京人”遗骨分属40多个体,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而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位于周口店遗址南侧约500米,是展示遗址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8000余平方米,粗粝、刚毅的建筑外观源于“北京人”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工具——石器。馆藏文物7000多件,展出文物1000多件。
展厅复原了“北京人”时期用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活动等。想要一探史前人的生活面貌,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一定不能错过。
2商
殷墟博物馆
亮点:见证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
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的遗址,是中国 历史 上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1928年10月13日,安阳殷墟挖起了第一铲土,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出土了甲骨、青铜器、陶器、墓葬等大量文物,为考证 历史 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
而殷墟博物馆位于洹河西岸,宫殿宗庙遗址区中心地带,建造这座博物馆时最大限度地维持了殷墟遗址原有的面貌。
博物馆的大门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形而设计的,从大门进去就能看到一条长长的坡道,地上刻有年代标识,被称为“时间隧道”。博物馆内展品品类丰富,包括殷墟的建筑遗存、马车坑、墓葬、洹河流域的自然景观、甲骨文、玉器、陶器、青铜器、农具等文物。宫殿宗庙遗址区内还有最著名的女将军“妇好”的墓。这里的 历史 底蕴相当丰富,是来到河南不容错过的一站。
3周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亮点:“北京城之源”
北京建城起始于哪一年?这是许许多多老北京人心中的疑问。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回答了人们的疑问:大约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并封召公奭于北燕,在北方建立最大一处诸侯国燕国,故这一年大约可以作为燕国都城建城的起始。
三千年前,武王建燕,给我们今天留下了北京已知的最早的一座古城遗址。依托这座古城遗址上建立起来的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于195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这是中国迄今已知的唯一一处时代明确,城址、居住区和墓葬区都具备的西周初期的封国都城遗址。
墓葬中出土大量的遗迹遗物,特别是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和价值极高的铭文,把光辉灿烂的燕国早期 历史 展现在我们面前,该遗址的发现把北京的建城 历史 推进到3000年以前。
馆藏珍品中的堇鼎,是北京地区出士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
克盉、克罍,器盖、内壁各铸有相同的铭文43字,完整地记录和涉及了燕国的立国史以及西周早期分封制,宗法制度等许多重要的 历史 事实。
4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亮点:千人千面的陶俑,两千年来一直守卫着秦始皇
1974年3月,沉睡于地下2000多年的秦兵马俑被临潼西杨村一群掘井的农民发现而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震撼了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秦兵马俑与秦始皇陵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秦始皇陵博物馆是以兵马俑为基础,在原址上建立的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其共有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是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约有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二号坑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三号坑是军阵的指挥系统。
出土的兵马俑分为将军俑,武士俑,车士俑等。每个陶俑的五官神情各不相同。原本都有彩绘,但因火烧和浸泡,大多已掉色脱落。
铜车马展厅展出的青铜车马,使用了大量金银,制作精巧,被誉为“青铜之冠”,对秦代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兵马俑博物馆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每年的参观的观众达到200多万人,与长城、故宫、周口店猿人遗址和东皇莫高窟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划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5汉
汉阳陵博物馆
亮点:感受西汉皇帝丰富的宫廷生活
汉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总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帝陵坐西向东,被81条呈放射状的陪葬坑簇拥着,其四周则分布着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及礼制建筑遗址等;宽110米的司马道向东直通5公里之外的阳陵邑,司马道南北两侧整齐排列着王侯将相和文武百官的陪葬墓10000余座,一如当年天子临朝时大臣位列两班的威仪。
汉阳陵博物馆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 科技 与古代文明、 历史 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 旅游 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陵区内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披坚执锐、严阵以待,仕女俑宽衣博带、美目流盼,动物俑累千成万、生动异常。可以说汉阳陵是中国封建帝王“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空前盛行的真实体现,也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因而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汉代帝王陵寝制度和丧葬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6隋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亮点:生动的模拟场面,再现古运河曾经繁荣的景象
拱宸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大关桥之北,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这座具有300多年 历史 的桥梁,藏着运河百年的 历史 。
位于拱宸桥边的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用展览生动地再现了古运河曾经繁荣的景象。
运河博物馆的运河漕运展区有一件清代苏州府官斛。“斛”和“升”、“斗”一样,是我国古代称量谷物用的量具,由官府制定发放的,叫做官斛,一个斛大概可以装70斤左右的稻谷。粮食是朝廷征收的重要税赋,通过运河能将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
博物馆还收藏一张清同治丙寅年(1866年)船票,上面印有“顺风快利”四字,写明了收款项的清单。简单的一张船票上,既有表达船家希望能顺利航行、早日获得利益的愿望,又有关注乘客的利益,提醒顾客看管好行李的善意。
7唐
大明宫国家遗址博物馆
亮点:展示唐代大明宫 历史 文化,陈列唐代文物精品
大明宫建于公元634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他的父亲李渊所建,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面积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四个紫禁城,是至高无上的大唐帝国的皇宫,从唐高宗开始,有17位皇帝在这里执政,今天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展示这座宫殿昔日的辉煌,而想要深入了解它,则一定要去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大明宫国家遗址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唐代大明宫 历史 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它将古代文物精品与新型展示手法完美结合,向世人全面展示了大明宫宏大的宫城规模、精巧的宫殿建筑以及博大精深的唐代 历史 文化。馆内展出的文物共计267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9件,等级文物占全部文物展品的2/3以上,均为唐代文物精品。
8宋
南宋官窑博物馆
亮点:“瓷器迷”必到之地
1127年金兵攻占汴京,宋皇室被迫南迁,南宋王朝建立,几经周折,终于在1138年定都临安府(今杭州),杭州成为南宋的国都。美丽的湖光山色留住了中原贵族的脚步,他们在凤凰山麓营造宫室,皇城九里,构筑了南宋皇朝的核心,在稳固了对中国大部分地城的统治后,南宋宫廷开始按北宋旧制,进行宫廷礼仪、祭祀活动。
由于南宋宫廷生活礼仪渐趋考究,因而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的需要也日渐增多。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南宋朝廷按照北宋旧制重又在京城临安(今杭州)设置御用瓷窑,这就是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继承北宋官窑原有的工艺和造型风格,也吸收了南方地区的青瓷生产技术,把青瓷烧造技艺提高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两处窑址都烧制出了碧玉般精美的御窑产品。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地处西湖风景区南缘,是中国第一座在古窑址基础上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官窑的 历史 、工艺和美学价值,感受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体会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 社会 习俗的密切相关性。
9明
定陵博物馆
亮点:感受万历皇帝的传奇故事
明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与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合葬的陵寝,也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的帝陵。1955年国务院决定发掘明定陵,1956年 5月发掘工作开始。1957年打开地宫,出土文物近3000件。1959年9月30日在定陵原址建立博物馆,郭沫若同志题写馆名“定陵博物馆”,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定陵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全部都是地宫的出土文物,并举办有“定陵出土文物陈列”,用于介绍定陵的概况、地宫的发掘过程以及万历皇帝朱诩钧和他的两个皇后的随葬器物。定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陵建筑精巧雄伟,为中国历代皇陵之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瑰宝,成为举世闻名的 旅游 胜地。
10清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
亮点:清王朝康熙、乾隆、嘉庆三代皇帝处理政务场所
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是中国清代宫廷 历史 博物馆。在河北省承德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避暑山庄内。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馆内除保存细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遗物外,还收藏有历代 历史 、民族、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1994年,避暑山庄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一。同年又作为避暑山庄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列为世界 历史 文化遗产。
关注@三毛游,听更多旅行文化内容,了解文博背后故事,学习更多艺术文化知识!
不久前,快报报道了南京户部街附近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由于这里是在南唐皇宫范围内,所以,这个工地备受关注。
伴随考古的推进,这个工地的秘密也在慢慢揭开。昨天,记者发现,平整的工地上,白色粉笔把地面划成了很多块,每一块土层都不太一样。“那是宋朝的文化层,地面一块块不同颜色的泥土是磉墩。”专家透露,这些个头硕大的磉墩印证了一件事:南宋时期,这里是宋高宗赵构的行宫所在!而且,这个考古工地是一个主大殿。“这个考古发现非常重大,填补了一段重要历史空白,是新街口地段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粉笔勾勒出古代文化层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考古工地,看到探方周边都是高高的土堆。也许是为了赶进度,施工方的大型机械已经进入围挡,在考古探方不远处工作。围挡内,考古人员留下的探方平平整整,和上一次相比,这次又往下挖了不少。
只见地面上高高低低,表层都是粉笔圈出来的痕迹。细细看去,每一个圈出来的部分,泥土的颜色都不太一样。大多数泥土是黑褐色的,而圈出来的部分却是**的,而且有夯实的痕迹。
一位去了现场的专家说,别小看了这些圈圈,那些被划出来的地方,有自己的名字:磉墩。磉墩是干啥的?南京人对石柱础并不陌生,在南京明故宫一带,就有很多石柱础。而这个磉墩是放石柱础的,是为防止房子塌陷,让房子承重,特意开凿并夯实的柱坑。磉墩的大小,体现出一座建筑的气魄。因为,这是古代建筑的基址。
“一共发现了9个磉墩,每个直径在25米左右,深17米。这在宋代的文化层来说,非常罕见。”专家说,目前发掘到的部分正好是宋代的文化层,从磉墩的体积来看,宋朝时期,这里有一座等级非常高的建筑,而且是一个大殿!
这是南宋行宫的主大殿
时光倒流到南宋时期,昔日吞没南唐的那股霸气已经不复存在。南宋朝廷的日子也过得不爽,尤其是宋高宗赵构。赵构在称帝建立南宋的那一年,诏令江宁府知府修江宁城阙宫室,拟建为都。但金兵追到了江北,甚至攻到了江南,赵构躲到了杭州,于是把杭州当为国都。
南京文史学家薛冰说,宋高宗曾经三次到南京,第一次来,行宫还没有建成,第二次就已经建好了。“自建炎三年(1129)六月,高宗第一次入居行宫;到德v元年(1275)二月建康城失陷,作为宋室御用的行宫,前后存世140多年。这当中,高宗三次驻跸行宫,总共加起来不到一年半。高宗之后的100多年里,南宋皇帝再没有踏进行宫大门。除了依制的日常守视和维修之外,行宫的大门似乎一直是紧锁着。”
专家说,南宋行宫是在南唐皇宫的基础上建设的。“南宋行宫,在规模、形制上仍然沿袭南唐都城旧制。虽曾多次增修加固,但规模未改。只是其内部布局与南唐宫城已是天壤之别。”
“南宋行宫的所在应该囊括了户部街部分。”一位考古学者说,因为户部街在当年行宫范围内,而且,磉墩这种古代基址是南宋行宫所特有的,从地面分布的磉墩密度来看,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主大殿。“这么大的磉墩,只有高等级的建筑才有,而且又在南宋行宫范围内,可以断定是南宋行宫的所在地。”
行宫下还藏有南唐皇宫?
南宋行宫位置多大?一位资深考古专家说,南唐皇宫有多大,南宋行宫就有多大。大体上是北至今羊皮巷、户部街一带,南到建邺路、白下路一带,西到今张府园小区,东到今火瓦巷一线,其中轴线与南唐皇宫相一致,大概就是现在的洪武路。
当时,南宋行宫内保留了南唐皇宫的南、东、西3门;行宫内由南门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宫门、殿门、朝殿、复古殿、罗木堂。行宫内有御马院、皇城司、天章阁、御辇院、学士院、资善堂、御酒库、御醋库……
南京就是这么一座有趣的古城,会不会这个南宋行宫大殿下还藏着南唐皇宫的遗迹?专家说,宫城相互叠压,这在南京是很正常的。“最上面是行宫,中间是南唐皇宫,最下面或许还有孙权的太初宫……”
只是,目前考古发掘的部分究竟是南宋行宫的哪一个大殿?专家说,因为目前考古面积只有300平方米,加上旁边又在抢着施工,因此没有办法看清楚这块地下的“真面目”。要是能够拓宽考古面积,把旁边已经拆迁的地块也考古下来,那么就可以在地下逐渐让南唐、南宋的那个“宫”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