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北宋汝窑的窑口分布及各个主要特点,你了解多少

繁荣的巨人
复杂的哈密瓜
2023-05-02 03:30:25

北宋汝窑的窑口分布及各个主要特点,你了解多少

最佳答案
闪闪的镜子
兴奋的彩虹
2025-09-09 13:37:15

汝窑,广义上讲,即原古汝州所辖的临汝、宝丰、郏县、鲁山等县所烧制的青瓷器物的统称,从狭义的角度,指朝廷派官专门监造供御青瓷的官窑器物。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我国古陶瓷研究界及文物考古工作者三代人的密切合作,通过全面考古调查与重点挖掘,以及对采集到的汝瓷标本进行科学检测,终于在1987年通过考古钻探与试掘的方式,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找到了汝官窑窑口,从而揭开了汝官窑神秘的面纱。经全面钻探,窑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后经发掘和密集钻探获知,锁定在清凉寺村内4800平方米的范围内,为汝官窑专业烧造区,专烧汝瓷御用品。在这个区域发掘出土的碎片标本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汝窑传世品完全一致,证明了汝官窑窑口的确切位置,从而正式破解了汝窑近千年的历史之谜。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内部)

同时,对各地博物馆收藏及流散在各地的汝窑民窑青瓷,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与重点发掘,并对不同窑口的烧造历史和产品特征,及其与汝官窑的区分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汝窑除宝丰清凉寺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而荣膺榜首,备受宫廷青睐,而汝窑之民窑也由于造型丰富,工艺讲究,釉层光滑,富于装饰,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独特风格,根据现有实物标本和考古资料,大致可以分为鲁山段店窑、临汝窑、汝州文庙窑、张公巷窑与东沟窑五种不同的类型,其窑口分布与产品特征如下:

1鲁山段店窑:位于鲁山县城东北段店村,据考古调查,窑址规模约在50万平方米以上,文化层的堆积厚达2-3米,最厚达4-5米,创烧历史悠久,产品丰富,延续时间长而盛烧不衰,其中汝瓷更具特色。晚唐、五代茶叶末釉的烧制成功,对宋代汝瓷的烧制有较大影响,而北宋早期豆青釉平沿折腹盘的出现,更为后来的汝瓷发展及工艺技术的娴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段店窑的品种多样,为汝瓷的全面发展,开创了先河。其主要特点:造型多样,工艺讲究,支烧、垫烧兼用,釉层光润,胎体灰白,有的火候欠佳,釉色浅淡,有的器底刻有纪念款识。釉下气泡模糊,形成与其它窑口的显著差别。

2临汝窑:除遍布汝州四乡,而临近汝州地区也到处有烧制,最远波及豫北地区的安阳、鹤壁,其周边的内乡大窑店、宝丰、禹州、许昌、宜阳、新安等,也设窑烧制与临汝窑相同风格的同类产品:造型讲究,制作精良,产品丰富,装饰性强。刻印花卉,线条流畅,坚固耐用,美观大方。有的在碗、盘内底刻、印有姓氏的招牌或吉祥语以招徕顾客,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当时社会的不同需求,其作品流散各地,并传世至今,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

汝州文庙窑遗址

3汝州文庙窑:也是近年来河南陶瓷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该窑位于汝州市中心,原文庙旧址附近,经钻探了解,该窑址范围不大,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进行了小规模的考古发掘,从发掘出土的残片,结合当地博物馆的官藏,以及流散在民间的传世品,可谓造型讲究,工艺精细,釉层匀净,胎坚致密,胎体灰白,支钉多为圆形米粒状,全满釉支烧,釉色多豆青、粉青与天青,也有少数豌豆青色。从造型艺术、工艺特征等与宝丰清凉寺汝窑有些雷同,显然是与清凉寺窑一脉相承,但其胎体结构,釉料配方及支烧方法,均与清凉寺汝窑有明显差异,更无玛瑙釉,与其它窑口也不尽相同,具有文庙窑自身的独特风格。

4张公巷窑:在汝州市区中大街与张公巷交汇处,经初步探查,窑址中心面积为3600平方米。该窑址2000年发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先后三次进行了小规模发掘,除发现有各种重要遗迹,还出土了一大批完整器和可以复原的瓷器及窑具。其特征仍属于汝窑系列,胎质灰白,粉白,洁白和少量浅灰,胎质细腻,薄胎薄釉,釉面玻璃质感强,釉层细润,釉色有淡青、青绿、灰青、卵青和极少天青色,但最典型的为豌豆青。这与上述窑口迥然不同。造型丰富,工艺精细,少数平底,多为直圈足,底有小米粒状支钉烧痕,釉下气泡小而密集,独具风采。

北宋汝窑奉华纸槌瓶

至于该窑口的属性、定位各有不同的见解:一曰北宋汴京官窑系列。根据现有出土的实物标本,确与北宋汴京官窑造型庄重、釉层厚润、紫口铁足、大而稀疏的开片,釉色月白、大绿差异较大,况且地理位置相差甚远,更无法得到印证;一曰为汝窑系列,系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停烧之后又一处重要窑口。总之,目前发掘面积不大,资料不足,连发掘者也说不出更多的依据来判定,是官非官有待进一步探讨。

5东沟窑:位于汝州寄料村东,窑址规模不大,属于北宋晚期——金元时期的窑址。器型有碗、盘、尊、瓶、三角炉、板沿洗、孩儿枕、香薰炉等。学术界曾有钧汝不分之说,实际两窑口地理位置相邻,又同属于青瓷系列,在胎土用料、窑炉结构上也很近似,在制作工艺上也有不少共同点。结合初步发掘获得的瓷片标本及在民间的传世品,其主要特点是:造型多样,工艺讲究,器施满釉,垫饼烧制。釉色主要有豆青、粉青、天青、月白,还有少量豆绿,其作品既有汝瓷釉层细润之特点,又在圈足底刷钧瓷常用的酱色护胎釉之特征,釉下气泡小而密集,显然与钧瓷汝瓷均不相同,它具有汝州东沟窑的“汝钧”风格,从而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品种。东沟窑的考古发掘与发现,为我们破解了神秘传说中“汝钧不分”的真相,并找到了“汝钧”的确切窑口和产地。

最新回答
暴躁的金鱼
饱满的篮球
2025-09-09 13:37:15

中国古代有五大名窑,包括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著名的窑口还有耀州窑、磁州窑和景德镇窑等等。

中国五大名窑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事实上,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是与瓷器不同的种类,所以说,五大名窑的到来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一、钧窑

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钧窑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它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二、汝窑

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三、官窑

北宋官瓷是宋徽宗引入汝窑及开封东窑等窑口制作精华创制的青瓷巅峰之作。作为国仪之用,北宋官瓷造型古朴、典雅,釉质淳厚、匀润,釉色温润如玉,纹片如宝石冰裂,器口微微泛紫,底足褐色如铁,其清籁幽韵、趣雅拨俗的艺术风格和追求,是其他瓷种所望尘莫及的。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

四、定窑

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

印花以花卉为主,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讲究对称,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五、哥窑

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

六、磁州窑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耀州窑

耀州窑瓷以刀代笔的刻花装饰最为精湛,运刀挥洒如行云,刀下线条如流水,讲究一气呵成,刻成后纹饰奔放遒劲,线条活泼流畅,立体感极强,再施以透明的青绿色釉,烧成后更显器物淡雅秀丽,格调高峻。装饰技法以刻、印、划、雕、堆、镂空为主。

八、景德窑

景德镇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创造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玲珑、高温色釉等精巧绝伦的名瓷。

扩展资料

“五大名窑”收藏价值

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其珍贵与稀有使得世界各大博物馆及顶级私人藏家都以拥有五大名窑瓷器来论英雄。而由于其传世精品主要保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尤以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为主。

专家指出,能够流通于收藏市场上的五大名窑瓷器便是凤毛麟角。每每出现,必会惊起顶级藏家的一番“厮杀”。

汝、官、哥、钧、定”,从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的传世器极为稀少。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冯小琦告诉记者,五大名窑传世珍品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国外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集美博物馆等也有所收藏。其中,汝窑瓷器存世量最少。

尽管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这几家博物馆的馆藏汝窑传世物总计为67件,也有说法认为不足百件。台北故宫是汝窑瓷器最集中的地方,现有21件,其余则存于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

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汝窑瓷器价格更是扶摇直上。不过,尽管价格不菲,在拍卖市场上能够流通的汝窑瓷器,甚至包括其他五大名窑瓷器都是凤毛麟角。

优雅的白开水
大力的自行车
2025-09-09 13:37:15
岭南窑火,源于秦汉,兴于唐末五代,宋代时达到辉煌之巅。岭南窑火最兴盛时期当数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地区,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走进岭南,沿着洛清江与北流江等河流盘桓,就会发现很多古窑遗址,如严关窑、永岁窑、田岭窑、中和窑、垌窑、红渡古窑、九龙窑、笔架山窑等,这些古窑,按形态有马蹄窑、葫芦窑、馒头窑、龙窑,废窑累累,星罗棋布,遗址上散布的无数的制瓷窑具、旋转模具、圆器、琢器,碎落的隔代瓷片洒了一地,一脚就能踩踏几个朝代,自将磨洗认前朝,那些窑火映红脸膛的匠人像刚刚从这里撤走似的,附近还在隐隐地散发出瓷土的温润气息。
岭南烧制陶瓷,古已有之。从秦代开始,秦始皇开灵渠,中原瓷器匠人渡过灵渠,穿过蛮烟瘴雨,到岭南发展、寓居,给岭南带来制作陶瓷的新工艺。古代制瓷是烧柴,岭南的森林密布,保证了制瓷的燃料供应。岭南的天然瓷土资源,保证了制瓷的原料和釉料供应。
从1107到1224年的百余年间,就建有几百座瓷窑,以烧青瓷、月白、黑釉等瓷种,烧得多是日用品如碗、盏、碟、壶、瓶、钵、炉等,纹饰的图案多以富贵平安、寿山福海、双鱼戏水、婴戏图、姊妹花等内容为题材。窑火烈焰,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固在瓷品上。一时间,窑火相望,蔚为壮观。两宋时期,岭南窑火,持续辉煌。
元代,曾一度“禁商泛海”,海上贸易走下坡路,岭南瓷器的海外贸易中断。加之元代贵族崇尚白色,此时,岭北的白瓷业日益崛起。而岭南瓷窑以生产传统青瓷为主,市场份额占有量剧减,自然败下阵来。岭南瓷业经过这一次重大冲击,一蹶不振,岭南窑火渐渐地暗淡下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