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分清酱色釉的年代
这个问题问得好,作为酱釉瓷器,在北宋以后大量出现,也称为柿红釉,通常来说,北宋最著名的是定窑酱釉瓷器、耀州窑酱釉瓷器、当阳峪酱釉瓷器,金代耀州窑酱釉、福建建窑酱釉盏,以及明清时期的江西景德镇酱釉瓷器,都是十分不错的酱釉瓷器。
定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
定窑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故名。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注壶、瓶类;黄釉器有碗、注壶等。),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红色者为红定珍稀传世极少。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
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汉族劳动人民的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经几代学者不懈努力,学术界认可的定窑品种:白釉、黄釉、褐釉、黑釉、紫釉、红釉、绿釉、金花、鹧鸪斑、加彩、白釉刻划印花、黑釉白花、褐釉刻印花、黑釉刻印花、白釉剔绘黄花、内外刻花、内外划花、内外印花、外刻内印花、白釉酱口、黑釉酱口、豆青地剔白花、白地绘黑釉花、唐三彩、咖啡色釉绘花、白釉剔黑花、青釉剔划白花、白釉黑花……
多年来,我在遗址考察发现的遗存还有:仿钧、绞胎、绞釉、素瓷、宋三彩陶器、仿辽三彩陶器等。
定窑生产规模宏大,品种繁多。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数量极少,主要是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儿枕”,是定窑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发展的繁荣时期,有官窑、汝窑、钧窑、定窑和哥窑。元代青花和友利宫等新产品迭出;明代继承和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产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朴,比以前略逊一筹,但胜在精致华丽,精彩纷呈,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制作的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赞叹。宋代统治者崇尚复古风格,追求造型美、线条美、简洁美。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包括北宋的官窑和南宋的官窑。北宋官窑又叫汴京官窑。南宋官窑产品以洗、碗为主,一般无装饰,多为开片,但与汝、兄纹不同。此外,还有釉面薄而厚的产品。窑址先在开封,后移至杭州。北宋官窑瓷器的釉色以粉青、月白为主。虽被称为 "汝",但也有如堆肥,红褐色或无色的釉片纹路或疏或密清晰可辨。可以看到底部的针痕。器物有各种陈设和文具。仿商、周、秦、汉的青铜器、玉器很多。官窑瓷器艺术追求素雅自然;胎骨坚细;釉色翠微鲜艳,丰润如脂;纵横交错,优雅流畅;"紫口铁足 "是其独特的珍贵之处。
继邢窑之后著名的白瓷窑场,宋代是定州,故名定窑。始于唐代,终于元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釉瓷和绿釉瓷等品种,宋代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终于在元代烧成。定窑在宋代主要烧制白瓷,也烧制绿釉、黑釉、褐釉。首创过烧法。定窑胜在装饰图案丰富多采,印花固定装置整齐、简洁而雅致,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的珍品。胎骨细腻、洁白、轻盈、美观,是定窑白瓷的一个重要特征。定窑的釉面装饰是宋代瓷器中最精彩的。
宋代早期的定窑白瓷是刻花的。后来,又出现了切花和璧照结合的装饰。到了北宋中期,定窑开始使用印花装饰。纹饰多作用于碗、盘内,布局左右两边,起伏对称,以精细、紧密为特征。与宋代的克己法相似。北宋初、中期,定窑用匣钵烧制,釉面在器物口沿,部分器物底部粘有沙粒或烧痕。到了后期,窑厂采用沿口覆盖烧制工艺,所以沿口有 "芒",但烧制的器物却很整齐。皇室使用的贡瓷,沿口覆盖金、银或铜,更显豪华高贵,所以被称为 "金定器"。除白釉外,定窑还生产黑釉、酱釉等品种,被称为黑定、酱定,价格高于白定,是难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