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康熙一妃子死后,为何停棺37年,而每年康熙都会去看她一次

平常的书包
聪明的火
2023-05-02 00:58:15

康熙一妃子死后,为何停棺37年,而每年康熙都会去看她一次?

最佳答案
如意的宝贝
单薄的狗
2025-09-06 16:18:42

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人,但她却不是康熙的妃子,而是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后。

提起孝庄皇太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女性之一。她辅佐皇太极收服明朝大将洪承畴,安抚多尔衮十余载,为后金入关、统一天下,为清朝的兴盛和稳固奠定了基础。更为清朝培养了顺治、康熙两代杰出的帝王。那么,为什么她在康熙26年辞世,却在37年后才被葬入陵寝呢?

原来,孝庄皇太后去世的时候,皇太极已经辞世数十年。据史料记载,孝庄皇太后不忍心在先后死后这么久还要打开墓室完成合葬。而且,孝庄皇太后更希望近距离的守着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但这也给康熙留下了一个难题,面对祖制和祖母的遗愿,他难以抉择,直至自己去世都没有能够让祖母入土为安。最终在雍正三年,由康熙的儿子爱新觉罗·胤禛为孝庄皇太后修建了陵寝进行安葬。

这一波折在野史中是极具故事性的,有的人说是因为当年孝庄皇太后真的下嫁了摄政王多尔衮,死后无颜面对先皇才不愿与其合葬;还有人说,当年皇太极在世时,独宠海兰珠,对孝庄皇太后多有冷落,感情不深,所以孝庄皇太后宁愿死后和自己最喜欢的儿孙在一起,图个去世后的自在快活。

但不管怎么说,孝庄太后如今虽然一个人孤零零的被隔在清东陵的风水墙之外,但她的一生、她丰功伟绩都值得后人怀念和赞颂。

最新回答
霸气的朋友
落寞的灰狼
2025-09-06 16:18:42

得宠
康熙是一个很博爱的皇帝,我从不否认他对赫舍里的感情,但我认为这并不妨碍他在赫舍里死后继续宠别人,反正楼主问的是哪些得宠,那么不外乎如下:
①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元后,这个似乎没有什么争议,大家无论是支持康熙真爱是谁的都无法回避这对少年夫妻的感情,这里就不赘述了。
②孝懿皇后佟佳氏,其实我一直是支持孝懿的,具体理由你可以看孝懿仁皇后的百度百科,编辑的很详细。
③德妃乌雅氏,作为一个宫女出身的嫔妃,连续在十年内六次生育,而且是人才济济的康熙十六年到康熙二十八年这个阶段,后来居上跻身四大天王之一,而且在二十八年后协理后宫,其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一定也是比较重的。
④宜妃郭络罗氏,生育三次,两子成年,而且从康熙驾崩后其表现来看,应该一直到晚年依然很受宠。
⑤密嫔王氏,生育三子,前后跨越八年,期间几乎没有别人有生育,三子中十六和十八都比较受宠。大约是康熙二十八年南巡带回的江南美女,而且有康熙给高士奇看的两幅画像为证,确实在康熙中晚年受宠
⑥和妃瓜尔佳氏,大约是三十七年入宫,三十九年就封嫔,当时作为一个没有生育身世也一般的嫔妃,我们只能认为她封嫔是因为受宠(在她晋封的三十七和五十九年这两次除了她以外,贵妃佟佳氏和宣妃博尔济吉特氏是因为出身,良妃、成妃、定嫔都是因为生子,而且入宫年份都足够久了),她还和贵妃一起抚养了弘历,这明显是康熙想给年轻的妃子在新帝即位后找个靠山嘛,没有什么比养育之恩更重的了。
才华
这个从历史记载和资料来看应该是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也就是第二任皇后,从她的册文和追谥来看都是这样。
才华这个东西是要有家世作积淀的,包衣出身的肯定没条件,所以康熙的后妃里,除了晚年的江南汉妃,不是包衣出身的就是三位皇后和她们的妹妹,两个姓博尔济吉特的,加上惠妃、宜妃、和妃、安嫔、敬嫔、僖嫔,荣妃和敏妃存疑。
从册文上看而孝诚主要是结发的感情,孝懿是胜在管理后宫,孝昭据说是饱读诗书的才女。
从封号上看可能比较有才华的是惠妃和敏妃(惠在古代的含义里通慧)

糟糕的时光
俏皮的台灯
2025-09-06 16:18:42
我想知道康熙与良妃的故事,真实的哦!!!

良妃,卫氏(?——1711),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生平档案 良妃,卫氏(? ——1712),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原系辛者库之贱籍。是康熙妃子中父母地位最低的一个。入宫后,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初十生皇八子胤禩;责令由惠妃纳喇氏抚育。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三月,16岁的胤禩随父亲征葛尔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胤禩被封多罗贝勒。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二月册封卫氏良嫔,未几晋良妃。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一月二十日薨。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月十七日奉安入景陵妃园寝。 胤禩十八岁封多罗贝勒,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属理署内务府总管事。太子胤礽被废后,胤禩与诸皇子及诸大臣交结,谋夺太子的宝座,被康熙帝察觉,夺贝勒,为闲散宗室;此时为康熙四十七年,胤禩二十八岁。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复封胤禩多罗贝勒。雍正帝即位后,虽被封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终不为所容。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初十,被雍正帝历数其罪状,削爵,开除宗室,圈禁于高墙之中;同年(1726年)三月十二日,胤禩奉命自改其名“阿其那”(满语俎上之鱼),其子弘旺改“菩萨保”。同年(1726年)九月初五,胤禩病症加重不近饮食,九月初十时薨,时年四十六岁。 五十多年后的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乾隆据雍正晚年已有“复其原名,收入玉牒”之念,将胤禩复原名“允禩”收入玉牒,其子“一并叙入”。 康熙为什么恨良妃?

康熙为什么恨良妃?其实良妃此人,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康熙极其厌恶良妃,二是康熙对良妃颇为宠爱。面对这两种极端的对立想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种说法,来源于良妃的出身。

据传说,良妃之所以能成为康熙皇帝的妃子,并不是走的正常途径。在这个传说中,良妃是个辛者库出身,干杂活的姑娘,但特别的是她生的极为漂亮。辛者库是清朝安置犯人家人的地方,凡是犯了大错的人,若是不诛族,大多数族人都会被充入辛者库,做着最低贱的活计。

良妃

良妃长的很漂亮,却要整日做着脏事,而且还要受到主管的各种苛待责骂,是个人都受不了。想着自己的出色容貌,良妃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度过。她迫切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而皇宫大内最有这个能力的,便是那高高在上的帝王。因此良妃仔细谋划了一二,最后凭借自己的美貌诱惑了康熙,并最终成功进入康熙后宫。但是康熙事后反应过来自己被人算计之后,对良妃极为憎恨。《清圣祖实录》中,就记载过康熙当初在斥责皇八子胤的时候,曾经说出过“系辛者库贱妇之子”。

第二种说法,说的是良妃是受到康熙宠爱的妃子。这种说法,在史书中可以找到一二。

康熙是一个圣明你的君主,一生留下许多功绩,因此也是当时和后世都极为关注的人物。一直以来,对于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到底是谁,都颇具争议。经过一番争论,受要人选便是康熙帝的元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第二个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也就是德妃,第三个人选便是良妃卫氏。

搞了这么一个牌位,那么定是有一定依据的。而良妃能在后宫诸多女人中位列第三,那么久一定有什么地方,反应出了康熙对其的看重。

电视剧演的良妃

首先要说的是,良妃入宫之后,为康熙帝生下皇八子胤,看早些年的一些记载,胤是极受康熙帝宠爱的。当初他受封多罗贝勒,年仅十七岁,是受封之人里最年轻的一位。那么有没有可能,是爱屋及乌,无论是因为良妃而看重胤,还是因为胤而宠爱良妃,至少是有这个可能的。

另外,康熙朝册封后宫之人,大多数都是集体册封。然而良妃在晋升妃位的时候,却是康熙单独下旨册封的。得到同样待遇的,还有乌雅氏在册封德嫔之时。有了这么一个特例,那么良妃在康熙心里还是有一个地位的。

再次良妃还是康熙生前亲自册封的五位妃子(贵妃除外)之一,并且是五位妃子中,资历最浅,并且生子最晚的一个。最后,良妃还是妃子(贵妃以上除外)中,唯一一个得到康熙亲自主持二祭的嫔妃。

为什么说康熙恨良妃?这点应该是出自广大人民群众的擦测,良妃背后的秘密说起来,恐怕也就只有她的出生而已。

历史上真正的良妃,应该的确是一个漂亮的女人。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她:“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虽然传言不可尽信,但是至少有这种说法流传,才能有素材供时人发挥。

漂亮的良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良妃能成为康熙后妃,并不是如一些传说而言的刻意勾引。良妃应该是正常途径选入宫中为秀女的,不要说她是奴婢是罪人,没有资格参选。

首先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良妃根本就不是罪人,她的父亲是正五品官员。而《清宫中以宫女为主的女仆阶层》:“凡内府佐领下(即包衣佐领),内府管领下(即辛者库)女子,年至十三,该佐领、管领造册送会计司呈堂会奏,交总管太监请旨阅看。”也就是说,作为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的女儿,良妃是有资格参选的。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明时宫女至数千,脂粉钱至百万。今朕宫中计使女三百,况朕未近使之宫女,年近三十者,即出与其父母,令婚配。”从这里看,康熙的生活基本是太监打点,宫女勾引之说本就不能成立。

所以良妃,应该就是一个由秀女入宫的普通后妃,可能因为她的出身,和自己的儿子,给她带来了一点传说色彩,但说不上被康熙憎恨。

康熙到底爱良妃吗

良妃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原系辛者库之贱籍。是康熙妃子中父母地位最低的一个。

她年轻的时候应该是非常的受康熙皇帝的宠爱,也应该非常的疲劳,如果不漂亮康熙皇帝怎么回看上她 但是后来康熙不喜欢她了 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 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当时良妃都死了,康熙还这样咒骂她,说明不爱她了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132872wtp=tt

康熙良妃为何被关十年圈禁真相,康熙为什么不见良妃真

康熙对祖母发誓立皇太子,良妃是见证,可是太子实在不行准备换人,可是良妃不同意,皇帝发过誓的,于是圈禁到死

为何说康熙的良妃很受宠爱?

为何说康熙的良妃很受宠爱?

文\萧梦

(百度)

康熙的良妃卫氏,旗籍为满洲正黄旗,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女。良妃在很多影视剧中因为儿子胤的缘故不受康熙喜欢,甚至遭康熙厌恶,其实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的。历史上良妃很受康熙的宠爱,儿子胤开始也深受康熙的喜欢,至于电视剧对她的写法,应该是因为她儿子胤的缘故。

那么为何说康熙的良妃很受宠爱呢?

首先,五妃中资历最浅,生子最晚,却位尊妃位。良妃是康熙朝前中期生前获封妃位的五妃之一(贵妃除外),并且是这五位后妃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的一人。但她却成为康熙朝前中期的获封的五妃之一,可见其深受康熙的宠爱。

其次,获康熙亲自主持初满月礼祭祀典礼。良妃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一月二十日薨,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二月十九日康熙帝亲自主持良妃初满月礼祭祀典礼。

关于康熙帝为后妃主持祭祀典礼并撰写祭文(除皇后贵妃等高级别后妃外),只有慧妃和良妃,慧妃是因为她是首位移葬入康熙帝帝陵妃寝的后妃,因此皇帝将皇后和慧妃一并祭奠。与良妃的祭奠不同。由此可见,康熙帝对良妃还是极好的,不仅封妃,还在她去世后,亲自主持她的祭奠典礼。

然后,初期喜欢和重用她的儿子。康熙在早期,对良妃所生的儿子胤很是喜欢。胤自幼养在惠妃纳喇氏身边,17岁被封为贝勒,是康熙朝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皇子,康熙曾命他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在理事期间胤颇得朝野支持,加上他自己有意培养对他忠心的人,所以处处收买人心,赢得朝野不少大臣的支持,人称“八贤王”。因废太子期间,很多人举荐他为皇太子,所以遭康熙的反感,加上他支持雍正的同母弟为皇太子,与雍正结怨很深,因此雍正登基后,很多历史包括良妃都成了辛者库贱婢,这都是受儿子牵连。

关于胤不能当太子的理由就是其母出身低微,是辛者库出身,如果没有记错,雍正的生母德妃好像也是出身不高,但雍正本人的养母却是皇后,或许这是他比胤获取支持的原因之一。

关于良妃,除了雍正时期的记载外,康熙朝很少看到康熙对她厌恶或者冷落的文字记载。相反良妃在康熙朝晋升到妃位,成为五妃之一,也可以看出康熙对她的喜欢程度。

针对康熙对良妃的喜欢和宠爱,电视剧《寂寞空庭春欲晚》把良妃当成“黛玉”的原型,纳兰容若深爱的人,其实查阅良妃资料,她与纳兰家族并未交集,也没有亲戚关系,自然也就不是“黛玉”的原型。

(百度)

(此文文萧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康熙良妃的历史。

卫氏,内管领阿布鼐女,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未几晋良妃。

人物生平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初十生皇八子胤禩。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三月,16岁的胤禩随父亲出征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胤禩被封多罗贝勒。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二月册封为良嫔。 未几晋良妃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一月二十日在西六宫病逝。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月十七日奉安入景陵妃园寝。 出身考 据杨珍《康熙皇帝一家》中介绍:“《清皇室四谱》中,也说卫氏‘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特勒阿哈’的简称,意为‘管领下食口粮人’,即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代官员得罪后,他们本人及其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处。卫氏的父亲阿布鼐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才成为辛者库罪籍。 宫闱传奇 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 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惇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40岁以上。 姓名考证 查看了满族的姓氏大全,并不见“卫”这个姓氏,但良妃的确是满人。关於良妃的姓氏还有以下说法: 首先是《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载:“瑚柱,正黄旗包衣人。世居佛阿拉地方,天聪时来归。原任膳房总领。其子都楞额,原任内管领。孙都尔柏特、阿布鼐,俱原任内管领,孙他布鼐,原任膳房总领。曾孙勒柏理,原任主事。塔汉、阿林,俱原任内管领。曾孙嘎达浑,原任内务府总管。……” 查《清列代后妃传稿》载:“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按八旗通志,满洲正黄旗包衣第三参领所属第七管领,系康熙二年分立。初令通易管理,传至硕通务,病故,以包衣大阿布管理。阿布故,以他汉管理。”这里提到良妃父阿布鼐系正黄旗包衣,曾任内管领;阿布死后由他(塔)汉继任内管领。这与《氏族通谱》中觉禅氏瑚柱之孙阿布鼐、曾孙塔汉相继任内管领的情况相符,旗籍亦相符,似可以证明良妃确系出自觉禅氏。 另据《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第62条“正黄旗都统马尔萨奏请廉王舅舅等族抬旗各按管领编制折”,廉王母舅嘎达浑等族于雍正元年被抬出辛者库,我猜可能是被移至满洲正蓝旗下(因为四年再被划归包衣时是正蓝旗都统具奏的,详见下文)。此折亦证明嘎达浑族确系正黄旗。 再看一条雍正帝上谕: “雍正四年十月十六日,正蓝旗满洲都统公殷德等将阿其那之母舅噶达浑之族人拟入包衣佐领具奏。奉上谕:噶达浑原系包衣佐领下微贱奴才,朕施恩由包衣佐领下撤出移于旗下,用至内务府总管,此恩伊等岂不知之?”据洗桐女史考证,噶达浑后具奏“全族愿意入辛者库”。 这条上谕中说嘎达浑曾被用为内务府总管,与《氏族通谱》中所载觉禅氏嘎达浑曾任内务府总管相符合。 综上,良妃父兄的姓名、旗籍、履历均与《氏族通谱》中的觉禅氏一致,则良妃确系满族人,姓觉禅氏。 总结 良妃卫氏原姓觉禅氏,该族的大体情况是这样的:他们世代居住于佛阿拉地方(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地区),皇太极天聪年间投靠成为包衣,世代任膳房总管以及内管领之职。康熙二年正式划入满洲正黄旗包衣第三参领所属第七管领,因犯罪被降入辛者库罪籍,雍正元年因胤禩之故曾被抬入旗分佐领(因人少按半个佐领编制),四年复入辛者库。 至于为何觉禅氏被称为卫氏,待考。 良嫔册文 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同时册封佟氏为贵妃,瓜尔佳氏为和嫔,卫氏为良嫔。 关于三人的册文,《清实录》记载如下,其中和嫔与良嫔的册文是相同的: ○ 乙亥。遣大学士伊桑阿、持节册封佟氏为贵妃。册文曰、朕惟化理始自壸仪、端重温恭之选。德教彰于妇顺、实资赞翼之功。爰锡丝纶用昭典制尔佟氏诞育名门夙标令问。柔嘉中节。敬慎含章、诗礼之风、克播清芬于彤管。协珩璜之度、宜加宠锡于褕衣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尔其益懋恪勤、率嫔嫱而敷内治。长怀谦谨、顾典册以答新恩钦哉。 ○ 遣大学士马齐持节册封瓜尔佳氏为和嫔。 册文曰、朕惟协赞坤仪、用备宫闱之职佐宣内治、尤资端淑之贤爰考旧章、式隆新秩尔瓜尔佳氏、德蕴温柔。性娴礼教。位在掖庭之列。克著音徽礼昭典册之荣、宜加宠锡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尔为和嫔。尔其益修妇德、矢勤慎以翼宫闱。永佩纶言、副恩光而绵庆祉钦哉。 ○ 遣内阁学士席哈纳持节册封卫氏为良嫔册文同。 相关小说 《寂寞空庭春欲晚》作者:匪我思存 《玄世今生——良妃》作者:秋麒麟草 《又待红蕖香:良妃》作者:布喜雅玛拉 《穿越之我是良妃》作者:美丽的猫儿 《归来(带着空间归来的良妃和重生的胤禩)》作者:月清颜 《良人在水一方:康熙良妃传》作者:晨晓晨 相关影视 《青天衙门》秦岚饰演 良妃 《寂寞空庭春欲晚》佟丽娅饰演 良妃(卫琳琅) 《宫锁心玉》邵美琪饰演 良妃 《步步惊心》刘洁饰演 良妃 宫中康熙与良妃到底什么故事

有很多人以为清朝出身辛者库的后妃只有良妃一人,且是清朝出身最低的后妃。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辛者库是包衣的一种,有些辛者库是罪籍,而有些辛者库则是正常的包衣籍。正常的不是罪籍的辛者库人是由于家里人少,被编成半个包衣佐领,所以就成了辛者库人(辛者库又叫浑托和,浑托和就是半个佐领的意思)。而辛者库出身的后妃,多是正常的半个佐领出身的辛者库。良妃家里是天聪来归,这已经说明了她家是清初投靠清 后被正常编入浑托和(辛者库),并非缘罪入。所以,和包衣佐领出身的后妃一样,辛者库也是皇帝纳妃的一个正常途径。康熙朝包衣出身的后妃除了良妃,还有德妃,敏妃,定嫔,勤嫔等。另外,很多皇子也有从府属管领(下五旗辛者库)选 的侧妃庶妃等。

历史上的良妃到底为什么进冷宫

历史上的良妃并没有进入冷宫,而且还备受康熙帝的宠爱。

良妃,姓卫,真实姓名已经不可考,满洲正黄旗人。是内管领阿布鼐的女儿。良妃出身卑微,原来是辛者库的宫女。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康熙皇帝见识到她的美貌,便将她召入宫中,封为了良贵人。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良贵人生下康熙的八皇子胤禩。胤禩小的时候,由惠妃娘娘抚养。在康熙三十五年,远征噶尔丹的战争中,胤禩两次跟随康熙皇帝出征,倍获殊荣。

康熙三十九年,良贵人被封为良嫔,此时她已经病重,康熙皇帝十分焦急,于是又册封她为良妃。良妃是康熙五妃之一,也是康熙朝入宫时间最晚、资历最浅的一个妃子。

康熙五十年,良妃病逝。康熙皇帝悲痛万分,特意给她写了两篇追悼文,对她的祭祀仪式也由康熙皇帝亲自主持。两年后,良妃娘娘的遗体被安葬于景陵中的妃园。

可以说,真实历史上的良妃经历,和电视剧中还是有着一些区别的。电视剧中良妃最后穿越回到了现代,那就是没有尸体存在了,又何来安葬景陵呢?其次,《宫》中的良妃一直居住在冷宫,有着和康熙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但实际上,良妃并没有进入冷宫,而且还备受康熙帝的宠爱。要不然,何以用两篇祭文祭祀她?这在康熙那么多妃子里可是很罕见的啊。

我想(9)康熙(139)

知性的蜻蜓
风趣的舞蹈
2025-09-06 16:18:42
后妃
初婚:11岁
皇后(4位)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
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世袭一等公索额图的亲侄女,康熙首辅索尼的孙女。生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未序齿)承祜(早殇);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皇七子(序齿皇次子)胤礽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葬清东陵之景陵。初谥“仁孝皇后”,雍正元年改谥“孝诚”,全部谥号: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1653年-1678年3月18日)
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生于顺治十年。初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薨。葬清东陵之景陵。初谥“孝昭皇后”,后雍正、乾隆、嘉庆累加谥,全部谥号: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1689年8月24日)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嫡亲侄女,康熙帝的表妹。生年不详。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早殇)。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葬清东陵之景陵。初谥“孝懿皇后”,后雍正、乾隆、嘉庆累加谥,全部谥号: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1660年-1723年6月25日)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生于顺治十七年。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殇;二十二年生皇九女温宪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殇;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祯。雍正帝即位后,尊为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薨,享年64岁。葬清东陵之景陵。全部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皇贵妃(3位)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后又生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追封敏妃。雍正初年,雍正帝因为胤祥的缘故,追封章佳氏为皇考敬敏皇贵妃,并祔葬景陵,开了清朝皇贵妃陪葬的先例。章佳氏是唯一一个陪葬康熙的妃子。
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
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仁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贵妃(1位)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妃(11位)
顺懿密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褆。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宣妃,博尔济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慧妃,博尔济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初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良妃(1665——1711),卫氏,内管领阿布鼐女,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四十三年册封为良妃。成为清朝历史上母家身份最低的妃子。
嫔(10位)
熙嫔(1670年——1736年)陈氏,陈玉卿之女,康熙九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郡王胤禧,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皇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尊为皇祖熙嫔,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二薨。
僖嫔,赫舍里氏 (?——1702),赉(lai)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嫔,李氏,李永芳孙女,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二子,允禝、胤祎,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二子,皇三十四子(序齿)二十四子胤袐、皇三十五子胤褑。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一女,固伦纯悫公主。
谨嫔,色赫图氏(?——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祜。
贵人(6位)
郭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皇 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详。
易贵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约70多岁。
贵人,纳喇氏。骁骑校昭格之女,生万黼、胤禶,二子皆早夭,未序齿。
贵人,纳喇氏,那丹珠之女。
布贵人兆佳氏,兆佳氏(即布贵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 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九女和硕悫靖公主。
庶妃(4位)
庶妃,钮祜禄氏,满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早夭)。卒年不详。
庶妃,张氏,汉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长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均殇)。卒年不详。
庶妃,王氏,汉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早夭)。卒年不详。
庶妃,刘氏,汉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早夭),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