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釉面和开片来区分汝窑真品和后仿汝瓷,汝窑(汝瓷)真品的釉面光泽和开片,而仿品汝窑瓷器,以现代技术手段空值釉面开片,同时仿汝窑瓷器因时间短,釉面的开片会持续一个长久的过程。从陶土成分上区分,宋代汝窑瓷器的陶土及配方,因陶土和釉料出产地也已不同,其中的成分和含量与真品所用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1、从釉面和开片来区分汝窑真品和后仿汝瓷,汝窑(汝瓷)真品的釉面光泽和开片,是经历过时间的洗礼,釉面温润如玉的光泽和细密、古朴、自然的开片是仿品所达不到的。仿品汝窑瓷器,以现代技术手段空值釉面开片,同时仿汝窑瓷器因时间短,釉面的开片将会持续一个长久的过程。现代的仿汝窑只能采用技术手段人工调制釉色和加速釉面氧化,来追求釉面光泽接近真品。 2、从陶土成分上来说后仿汝瓷和汝窑真品,宋代汝窑瓷器的陶土及配方,因陶土和釉料出产地也已不同,其中的成分和含量与真品所用是不同的,想达到与真品完全相同,怕是古人穿越回到当今,也是很难做到的。 3、现代人即使有了与宋代真品烧造时的胎土和釉料的配比,工拉胚的技艺也未必能够达到古代工匠的熟练程度和皇室严格的要求,现代仿品多是灌浆手段, 纵然是手工制作也难以达到古代皇室对汝窑瓷器的严格要求 关于汝窑瓷器现代仿汝窑产品很多, 比如芳窑/柏等, 远在台湾光陶土上说远离汝窑原产地, 只能说是为了追求利益而延伸出的商业产品
怕孤单的果汁
2025-09-01 18:27:24
我们现在说汝窑器可分下面三个层次:
1、宋代流传下来并经鉴定为真品的汝窑器,存世量极稀少,自古即有“汝窑片瓦值千金”一说,目前已知的完整器大概是60多70件不到的样子。物以稀为贵,再加上汝窑在中国陶瓷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釉色特征至今未能完全仿制,因此基本上是天价。
2、当代以台湾一批企业为代表仿制的汝窑,釉色、造型等工艺上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其市场运作也较为成熟,是较高档的日用工艺品和收藏品。其价格以茶杯为例,按工艺水平不同,大概是几十元到1千多一只的水平。但也有观点认为台湾仿制风格取向与宋传汝窑器不尽相同。
3、以河南省宋汝窑旧址周边为主仿照的汝窑器,釉色和宋传汝窑有相近之处,和台湾仿制品有区别。但因国内市场运作不成熟,工艺普遍较粗糙,目前价格较低,只是台湾仿品的几分之一价格。另国内造假太多,市面上能买到的所谓的宋传汝窑碎片都是这种新仿器打碎做旧假冒的。
古玩和高档艺术品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价值因人而异,无法说是否相符。我在博宝商城里见过这种陶瓷,你可以去那看看
欢喜的羽毛
2025-09-01 18:27:24
1、造型方面
仿品显得呆滞,缺乏神韵。尤其是采用注浆成型者,更缺乏神韵。所仿汝窑三足弦纹樽往往胎体过厚。笔者曾问仿制者为什么不将胎体做薄些,回答说是胎体做薄了极易变形。看来还是胎体配方存在问题。另外,臆造的器型也很多,尤应引起注意。
2、釉质方面
仿品的釉质很难达到与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带有乳浊感,普遍偏向“钧釉”,釉色也多偏蓝。釉面不是无开片就是开片无不及而过之。
3、制作工艺方面
支钉痕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钉痕的颜色往往过白。
扩展资料
使用注意事项:
1、汝窑茶具在泡茶使用完之后,需及时对茶具清洗干净并晾干,避免久置产生茶渍难以洗净,避免浊色影响整体开片美感。
2、青澹汝窑胎体坚实而厚重,清洗时需握住壶身,切勿只拿手柄摇晃壶身让重力积压在壶柄处,长期如此会增加壶柄处负担。
3、使用茶具时请避免碰撞、刮蹭,轻拿轻放,避免与油污接触,品茗时需爱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窑茶具
开放的小蝴蝶
2025-09-01 18:27:24
我们现在说汝窑器可分下面三个层次:
1、宋代流传下来并经鉴定为真品的汝窑器,存世量极稀少,自古即有“汝窑片瓦值千金”一说,目前已知的完整器大概是60多70件不到的样子。物以稀为贵,再加上汝窑在中国陶瓷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釉色特征至今未能完全仿制,因此基本上是天价。
2、当代以台湾一批企业为代表仿制的汝窑,釉色、造型等工艺上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其市场运作也较为成熟,是较高档的日用工艺品和收藏品。其价格以茶杯为例,按工艺水平不同,大概是几十元到1千多一只的水平。但也有观点认为台湾仿制风格取向与宋传汝窑器不尽相同。
3、以河南省宋汝窑旧址周边为主仿照的汝窑器,釉色和宋传汝窑有相近之处,和台湾仿制品有区别。但因国内市场运作不成熟,工艺普遍较粗糙,目前价格较低,只是台湾仿品的几分之一价格。另国内造假太多,市面上能买到的所谓的宋传汝窑碎片都是这种新仿器打碎做旧假冒的。
古玩和高档艺术品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价值因人而异,无法说是否相符。
自觉的路人
2025-09-01 18:27:24
汝窑瓷器的胎都较薄,盘、碗、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等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汝窑不同。洗、碗、盘、茶盏托的圈足均向外撇,这种做法系模仿当时同式样的金银器,是受浙江越窑和陕西铜川耀州窑青瓷的启发,在其它瓷窑中比较少见。
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卷十四“论官哥窑器”曰:“汝窑,余尝见之……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对照实物看,高氏说法基本正确,只是“芝麻花”一词用得不够准确,绝大多数汝窑盘、碗、碟、洗樽、注碗等的外底均留有芝麻粒大小的、芝麻粒形状的五个或三个支钉痕,系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所致。支钉等距离栽放在圆形泥饼或圆形泥圈上。应注意的是椭圆形水仙盆例外,其椭圆形底部有六个支烧钉痕,因为不管三个还是五个支钉,在椭圆水仙盆底上都无法摆放平衡。汝窑瓷器并不都采用“裹足支烧”,其瓶、盏托、熏炉、碗等采用垫饼垫烧者,圈足底端均无釉露胎。
支钉支烧的作用无非有二,一是因汝窑瓷器施釉裹足,不可能用垫饼垫烧,否则烧成后垫饼与器物的底足会粘连在一起;而是为防止器物塌底。考古发掘证明,五代时期湖南岳州窑和陕西耀州窑已使用细小支钉支烧瓷器,汝窑可能受到它们的启发。
北宋汝窑青瓷碟底部“蔡丙”款和芝麻钉痕
在器物的凸棱、口沿或弦纹凸起处,釉层较薄,致使香灰色胎在极薄的淡天青色釉掩映下呈现肉红色。而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内气泡时,可以看到气泡大小不一,略显稀疏,所谓“寥若晨星”。有学者认为汝窑瓷器釉内气泡“如星斗有距离地分布在全品上”,且“气泡比官、哥的大,而明亮如珠”。
南宋周辉撰《清波杂志》(卷五)云:“辉出疆时,见彼中所用定器,色莹可爱……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说明汝窑瓷器釉中加有玛瑙粉末。有人将汝窑青釉中加玛瑙粉末一事看得很神秘,其实并不神秘,因为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瓷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故在釉中加入玛瑙,并不会改变釉的性质。因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窑工并不值得瓷釉和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窑工之所以要在釉中加入玛瑙,可能主要是好奇心所驱使,因使用天然矿物配成的瓷釉烧成后能呈现美丽的青色,而玛瑙属于天然美石,窑工自然会想象在釉中加入玛瑙有可能使釉变得更加美丽。
在一部分传世汝窑瓷器的外底錾刻有“奉华”、“蔡”、“寿成殿皇后阁”、“乙”、“丙”等铭文,其中“奉华”、“寿成殿皇后阁”是汝窑瓷器进入宋代宫廷后,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于器物底部。“奉华”是“奉华堂”用器的标志,“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蔡”字则是物主的姓氏,有人认为可能是当时权臣蔡京用器的标志。而“乙”、“丙”则是清代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将宫中所藏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别后,命宫廷玉作匠师将字刻于器物外底。除此之外,汝窑瓷器上几乎再无其它款字或铭文。
汝窑青瓷中有些器物属于该窑所持有,不见其它瓷窑产品,如椭圆形水仙盆、椭圆形碟、狻猊出香、腾龙出香等。有些器物造型则在宋代其它瓷窑中也有所见,体现出共同的特征,如茶盏及托、酒盏及托、罍子、玉壶春瓶、三足弦纹樽等。但没有比较久没有鉴别,总体来说,与其它瓷窑想必,汝窑制瓷工匠对器物形体、制作工艺、釉质釉色之讲究最为苛刻,可谓用尽心机,几乎达到让人无可挑剔的完美境界。
后仿汝窑(釉)瓷器的鉴定要点:
作为一代名窑,自明代以来,汝窑瓷器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一开始仿烧汝釉瓷器,清代雍正、乾隆、道光各朝也都有仿烧,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仿汝釉瓷器只是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基本不模仿造型。
真正对汝窑瓷器进行全面仿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汝州、宝丰都在仿制。但迄今为止,仿品很难达到乱真,在造型、釉质、制作工艺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
造型方面。仿品显得呆滞,缺乏神韵。尤其采用注浆成型者,更是缺乏神韵。所仿汝窑三足弦纹樽往往胎体过厚,为什么不将胎体做薄些答曰:胎体做薄了极易变形。看来还是胎的配方存在问题。另外,臆造的器型也很多,尤应引起注意。
釉质方面。仿品的釉质很难达到与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带有乳浊感,普遍偏于“钧釉”,釉色也多偏。釉面不是无开片就是开片无不及而过之。
制作工艺方面。支钉痕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钉痕的颜色往往过白。
还见有在仿品上錾刻乾隆皇帝御制诗者,只要看看真正汝窑瓷器上所錾刻乾隆御制诗,就会发现仿品上所錾刻的御制诗字体根本达不到乾隆时期刻字水平。至于在仿品包金镶银者,更是属于别出心裁之作。
越窑是我国最古老的青瓷器,制作时间很长从东汉到宋代,他以青瓷器为代表,目前见到的真品极品越窑青瓷就是西安法门寺地宫里面的秘色瓷器,但是越窑也制做了一些其他釉色的瓷器,但是品色都很差了。这一件瓷器也是青釉瓷器,但是釉色略显灰色,釉色不正,釉质很干涩,没有温润如玉的感觉,上面有刻花,工艺很差,看底足是垫烧,符合当时的工艺。但是综合来看近代制作的瓷器,工艺很差、品相不好,没有收藏价值。谢谢
平常的火车
2025-09-01 18:27:24
2017年10月份,在香港苏富比秋拍卖会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6亿港币天价成交,刷新了汝窑瓷器拍卖价的世界纪录。从那之后,汝窑这个词以更快的速度在中国传播开来,让更多人了解到汝窑的来龙去脉,民间收藏界又卷起了一阵风暴。
汝窑诞生于北宋晚期,清净无为的道教徒——宋徽宗当年立下口谕:“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倾尽宋国之财力人力物力,也要制作出烟雨初晴时的那一抹天青色。不过宋王朝随之不久就被金人所灭,汝瓷的烧制技艺也在战乱中失传。所以美如珍宝的宋代汝窑烧制技艺犹如昙花一现,短短不足二十载,现世流传的汝窑真品也不过百件。
凡是精品,必有仿制。后人都曾尝试复烧汝瓷,但是大部分制作较为粗糙,相比于北宋汝瓷真品,还有很大的差距。包括南宋的官窑、哥窑,当时对汝瓷做出仿制,但做出的汝瓷只能说形像而神不像。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也对汝瓷过分喜爱,其中雍正年间仿制的汝瓷最佳。
换句话说,北宋之后烧制的汝窑均是仿汝窑。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是体现在仿制的技艺在不断完善和提升。汝瓷的制作要经过原料采选、碾碎、过浆、磁选、澄泥、练泥、储泥、揉泥、拉胚、晾胚、修胚、擦胚、素烧、配釉、施釉、修釉、晾釉、装窑、点火、炉温的控制、烧窑燃料、火照的观察、停火、开片、出窑、拣选等几十道严密的工序。
由于烧制汝瓷所用到的泥料是天然开采,虽然有现代仪器检测,也很难保证泥料的物质成分;在不同的气候烧制,气温、空气中的水分以及微颗粒等等都是成为影响汝瓷烧制的因素;另外,烧制窑温没有严格把控好的话,对汝瓷烧成后的釉色影响也很大。
现代汝窑制作,有全新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做支撑,烧制的汝瓷珍品可以与宋代汝瓷相媲美。我们在判断一件物品有无收藏价值时,要看几个点就是“俏”、“稀”、“美”。
“俏”:入窑瓷器拍出天价,对收藏界有所影响,“俏”货价格攀升潜力大;“稀”:由于汝瓷烧制工艺复杂且困难,有众多不可控因素存在。所以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一窑能出的精品瓷器更是少之又少;“美”:汝瓷温润如玉的天青色釉、香灰色胎以及自然天成的开片。
在宋代所有瓷器当中,汝瓷最难模仿。这么如此苛刻的工艺要求,使得制造出来的汝瓷必定是珍品。时至今日,汝瓷的制作早已不是皇家贵族的特权专享。现代做汝瓷的品牌有很多,例如晓芳、青澹以及柏采等,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选择去拥有一件或一套汝窑瓷器。至于怎么对现代仿汝瓷作品的进行评判,这个就见仁见智了,要亲自见到、摸到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