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为什么能价值过亿?
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确实挺好看的,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是明朝的瓷器。回顾中国陶瓷历史,明朝的瓷器属于一个巅峰时期,在宋朝跟元朝的基础上,明朝的烧窑技术可以说得上是炉火纯青,当时流星的是青花瓷器,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代表。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上面的绘画,也真的是很符合那个年代的审美,花瓣多为半圆的状态,以叶子为主且呈现的是修长的状态。不过这个真品在世界上大概还有12只,但是在苏富比竟然拍卖出上亿的价格还是令人诧异,要知道之前成华瓷器的价格多为千万,这算是首次破亿了。
那就换个思路,可能是因为有钱人容易被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背后的故事感动?确实,这个碗的背后有一段令人回味的爱情故事。明宪宗也就是成化皇帝,虽然是帝王之子,不过经历还是颇为坎坷的。“土木堡”之变,让两岁的明宪宗成为太子,为了保护明宪宗能够顺利长大成人,孙太后派遣已经十八岁的万贞儿去照顾明宪宗。在后面,明宪宗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阶段,太子之位被废除了,当时除了万贞儿,应该没有人愿意理他。
就这样,万贞儿跟明宪宗相依为命,两个人的感情也不是一句话可以形容的。后面明宪宗被重新立为太子,随后继位。明宪宗想要封万贞儿当皇后,但是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不妨碍明宪宗对万贞儿的喜爱。在成化二年,万贞儿生下皇长子,可惜不到一岁就去世了。明宪宗为了哄万贞儿开心就造了很多碗。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也是那时候被生产的,寓意是多子多福。
万贞儿过世不久之后,明宪宗也过世了。足以看出两个人感情深厚。真的是令人感慨。
一般讲来,古青花瓷年龄越大,皮壳越厚,老化特征或熟光特征的度越高,越好鉴定,越好学,与仿品的差距越大。只要抓住古青花瓷的本质特征,并按它作为鉴定新老的标准,那么就不会吃仿品漏真品。
只要抓住古青花瓷的本质特征,并按它作为鉴定新老的标准,那么你的藏品越多越富有,档次越高越富有,收藏时间越长越富有,在行家圈子里可随时流通。
此件成化青花是传世,微偏玻璃光,比较熟,高档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此件万历款青花是传世,微偏玻璃光,比较熟,高档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图1、由于每个字上的包浆不一样,它们皮壳所表现的本质特征是有差异的,本质特征的开门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反映在老光上是变化的,不像仿品是统一的新光。
图2、从有些部位青花的小块面反射光看:内敛、硬亮、出油、出水、起冻、微厚带韧性变化的莹润光泽。总之、皮壳表现的熟光特征十分明显。
图3、仿品。从青花部位小块面的反射光看:散而不内敛,不硬亮,不出油,不出水,不起冻,没有微厚带韧性变化的莹润光泽等。
图4、从上端年和化两个字的青花部位反射光看:青花皮壳所表现的熟光特征十分明显。
图5、仿品。“德和制”的青花反射光很像不开门的古瓷,但仔细看点和小块面的反射光,它们没有古青花皮壳所产生的老化特征或熟光特征。
图6、从下端“制”的青花部位小块面反射光看:皮壳产生的无法可仿熟光特征十分明显。
图7、仿品。从青花部位小块面的反射光看:没有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图8、从下端“成和制”青花部位小块面的反射光看:古瓷皮壳产生的无法可仿熟光特征十分明显。
图9、仿品。从青花部位点和小块面的反射光看:没有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图10、六个字的青花各方面特征和综合特征随着包浆的变化而变化,呈现活的老光,不像仿品是没有变化统一的新光。
图11、从“大”的青花小块面反射光看:古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比较明显。
图12、仿品。从青花部位反射光看:无古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图13、从“万和制”青花部位小块面的反射光看: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比较明显。
图14、仿品。从青花部位点和小块面的反射光看:没有古瓷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图15、从有些青花部位小块面的反射光看: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比较明显。
图16、仿品。从青花部位小块面的反射光看:无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图17、从“年”的青花部位小块面反射光看: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十分明显。
图18、仿品。从青花部位点和小块面的反射光看:无古瓷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瓷器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宋瓷,历来都是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藏项之一,也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一个划时代的贡献,瓷器的好处有很多。明代成化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期,古玩界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得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瓷器当中是最拔尖的。28亿港元天价鸡缸杯的各种事件和热议随著时间流逝趋于平淡,而成化斗彩瓷器则一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实际上,人们对于成化斗彩瓷器的热衷与追捧,并非仅仅只是停留在天价成交所带来的震撼,更多的还是对于成化斗彩瓷器本身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成化瓷器的精美,与明代朱深皇帝有关。或许正是由于成化皇帝性格懦弱,导致那个时代的官窑瓷器有一种独特的淡雅之感,这种特殊的美学品位已经逐步被后世所认同。因而在去年成化斗彩鸡缸杯特展上,也出了一ü有趣的名称——“朱见深的世界,一位中国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
成化瓷器胎质在精细程度上不仅超越了元代,也超过了永乐、宣德时期,器物的胎壁也比除永乐以外的任何时期都要薄一些。器型惟重纤巧,大器较少,其碗、把杯、天字罐类,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成化瓷器上的彩色仍然以青花为主,并有少量的酱彩,在青花矾红彩绘的基础上,又继续烧造出了釉上与釉下相结合的斗彩,而以往使用的釉里红器物尚未见到。成化瓷器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后代彩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明代瓷器拍卖成交价TOP10榜单中,青花包揽了七席,其中三件出自成化年。成化瓷器在2011年、2013年相继拍出高价,究其原因,明成化在我国历史上仅存在了二十几年,瓷器产量本来就不多,加之工艺严格,能够流传下来的更是难得的精品。另外御窑景德镇在这个时候恢复生产,这段时间也就成为我国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的青花也就成了明代青花瓷艺术的代表。除了刚刚拍出14亿港元的明成化青花宫碗,另外两件成化拍品,一件青花瓷供瓶,一件斗彩高足杯,也都以过千万的价格成功易主。
成化青花瓷器特点
1、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用手抚摸有玉质感。
2、釉色有偏青及偏白两种,无论何种釉色,其器物外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一致,是成化官窑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3、青花瓷除早期用苏麻离青,呈色浓翠外,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4、成化官窑款,迄今已发现的仅为“大明成化年制”及“大明成化年造”六字楷书款。凡“成化年制”四字及“成化”两字款者大多为伪作。特别像“成化年制”的黑地绿款则成化朝根本无此制作。
5、斗彩的色彩鲜艳,其中姹紫色泽,为成化朝朝所创制,亦仅为成化瓷所成功的应用。
6、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兰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成化青花部分成交价格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成交价:RMB111,438,360时间:2013-10-08
明成化青花瓜瓞绵绵纹宫成交价:RMB54,199,400时间:2016-04-06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成交价:RMB44,390,920时间:2014-10-08
明成化青花内梵文海石榴纹卧足碗成交价:RMB51,175,000时间:2011-12-06
明成化青花折枝花卉纹卧足杯成交价:RMB30,160,350时间:2017-04-05
明成化青花仙鹤祥云纹高足杯成交价:RMB27,241,200时间: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