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为什么能价值过亿

魁梧的绿茶
激动的酸奶
2023-05-01 22:38:12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为什么能价值过亿?

最佳答案
大力的电源
复杂的电脑
2025-08-30 18:45:09

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确实挺好看的,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是明朝的瓷器。回顾中国陶瓷历史,明朝的瓷器属于一个巅峰时期,在宋朝跟元朝的基础上,明朝的烧窑技术可以说得上是炉火纯青,当时流星的是青花瓷器,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代表。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上面的绘画,也真的是很符合那个年代的审美,花瓣多为半圆的状态,以叶子为主且呈现的是修长的状态。不过这个真品在世界上大概还有12只,但是在苏富比竟然拍卖出上亿的价格还是令人诧异,要知道之前成华瓷器的价格多为千万,这算是首次破亿了。

那就换个思路,可能是因为有钱人容易被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背后的故事感动?确实,这个碗的背后有一段令人回味的爱情故事。明宪宗也就是成化皇帝,虽然是帝王之子,不过经历还是颇为坎坷的。“土木堡”之变,让两岁的明宪宗成为太子,为了保护明宪宗能够顺利长大成人,孙太后派遣已经十八岁的万贞儿去照顾明宪宗。在后面,明宪宗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阶段,太子之位被废除了,当时除了万贞儿,应该没有人愿意理他。

就这样,万贞儿跟明宪宗相依为命,两个人的感情也不是一句话可以形容的。后面明宪宗被重新立为太子,随后继位。明宪宗想要封万贞儿当皇后,但是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不妨碍明宪宗对万贞儿的喜爱。在成化二年,万贞儿生下皇长子,可惜不到一岁就去世了。明宪宗为了哄万贞儿开心就造了很多碗。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也是那时候被生产的,寓意是多子多福。

万贞儿过世不久之后,明宪宗也过世了。足以看出两个人感情深厚。真的是令人感慨。

最新回答
高高的网络
文艺的乌冬面
2025-08-30 18:45:09

一般讲来,古青花瓷年龄越大,皮壳越厚,老化特征或熟光特征的度越高,越好鉴定,越好学,与仿品的差距越大。只要抓住古青花瓷的本质特征,并按它作为鉴定新老的标准,那么就不会吃仿品漏真品。
只要抓住古青花瓷的本质特征,并按它作为鉴定新老的标准,那么你的藏品越多越富有,档次越高越富有,收藏时间越长越富有,在行家圈子里可随时流通。

此件成化青花是传世,微偏玻璃光,比较熟,高档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此件万历款青花是传世,微偏玻璃光,比较熟,高档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图1、由于每个字上的包浆不一样,它们皮壳所表现的本质特征是有差异的,本质特征的开门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反映在老光上是变化的,不像仿品是统一的新光。
图2、从有些部位青花的小块面反射光看:内敛、硬亮、出油、出水、起冻、微厚带韧性变化的莹润光泽。总之、皮壳表现的熟光特征十分明显。
图3、仿品。从青花部位小块面的反射光看:散而不内敛,不硬亮,不出油,不出水,不起冻,没有微厚带韧性变化的莹润光泽等。
图4、从上端年和化两个字的青花部位反射光看:青花皮壳所表现的熟光特征十分明显。
图5、仿品。“德和制”的青花反射光很像不开门的古瓷,但仔细看点和小块面的反射光,它们没有古青花皮壳所产生的老化特征或熟光特征。
图6、从下端“制”的青花部位小块面反射光看:皮壳产生的无法可仿熟光特征十分明显。
图7、仿品。从青花部位小块面的反射光看:没有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图8、从下端“成和制”青花部位小块面的反射光看:古瓷皮壳产生的无法可仿熟光特征十分明显。
图9、仿品。从青花部位点和小块面的反射光看:没有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图10、六个字的青花各方面特征和综合特征随着包浆的变化而变化,呈现活的老光,不像仿品是没有变化统一的新光。
图11、从“大”的青花小块面反射光看:古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比较明显。
图12、仿品。从青花部位反射光看:无古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图13、从“万和制”青花部位小块面的反射光看: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比较明显。
图14、仿品。从青花部位点和小块面的反射光看:没有古瓷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图15、从有些青花部位小块面的反射光看: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比较明显。
图16、仿品。从青花部位小块面的反射光看:无青花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图17、从“年”的青花部位小块面反射光看: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十分明显。
图18、仿品。从青花部位点和小块面的反射光看:无古瓷皮壳产生的熟光特征。

甜蜜的音响
深情的花瓣
2025-08-30 18:45:09

瓷器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宋瓷,历来都是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藏项之一,也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一个划时代的贡献,瓷器的好处有很多。明代成化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期,古玩界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得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瓷器当中是最拔尖的。28亿港元天价鸡缸杯的各种事件和热议随著时间流逝趋于平淡,而成化斗彩瓷器则一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实际上,人们对于成化斗彩瓷器的热衷与追捧,并非仅仅只是停留在天价成交所带来的震撼,更多的还是对于成化斗彩瓷器本身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成化瓷器的精美,与明代朱深皇帝有关。或许正是由于成化皇帝性格懦弱,导致那个时代的官窑瓷器有一种独特的淡雅之感,这种特殊的美学品位已经逐步被后世所认同。因而在去年成化斗彩鸡缸杯特展上,也出了一ü有趣的名称——“朱见深的世界,一位中国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

成化瓷器胎质在精细程度上不仅超越了元代,也超过了永乐、宣德时期,器物的胎壁也比除永乐以外的任何时期都要薄一些。器型惟重纤巧,大器较少,其碗、把杯、天字罐类,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成化瓷器上的彩色仍然以青花为主,并有少量的酱彩,在青花矾红彩绘的基础上,又继续烧造出了釉上与釉下相结合的斗彩,而以往使用的釉里红器物尚未见到。成化瓷器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后代彩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明代瓷器拍卖成交价TOP10榜单中,青花包揽了七席,其中三件出自成化年。成化瓷器在2011年、2013年相继拍出高价,究其原因,明成化在我国历史上仅存在了二十几年,瓷器产量本来就不多,加之工艺严格,能够流传下来的更是难得的精品。另外御窑景德镇在这个时候恢复生产,这段时间也就成为我国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的青花也就成了明代青花瓷艺术的代表。除了刚刚拍出14亿港元的明成化青花宫碗,另外两件成化拍品,一件青花瓷供瓶,一件斗彩高足杯,也都以过千万的价格成功易主。

成化青花瓷器特点

1、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用手抚摸有玉质感。

2、釉色有偏青及偏白两种,无论何种釉色,其器物外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一致,是成化官窑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3、青花瓷除早期用苏麻离青,呈色浓翠外,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4、成化官窑款,迄今已发现的仅为“大明成化年制”及“大明成化年造”六字楷书款。凡“成化年制”四字及“成化”两字款者大多为伪作。特别像“成化年制”的黑地绿款则成化朝根本无此制作。

5、斗彩的色彩鲜艳,其中姹紫色泽,为成化朝朝所创制,亦仅为成化瓷所成功的应用。

6、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兰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成化青花部分成交价格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成交价:RMB111,438,360时间:2013-10-08

明成化青花瓜瓞绵绵纹宫成交价:RMB54,199,400时间:2016-04-06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成交价:RMB44,390,920时间:2014-10-08

明成化青花内梵文海石榴纹卧足碗成交价:RMB51,175,000时间:2011-12-06

明成化青花折枝花卉纹卧足杯成交价:RMB30,160,350时间:2017-04-05

明成化青花仙鹤祥云纹高足杯成交价:RMB27,241,200时间:2016-06-12

唠叨的学姐
机智的火车
2025-08-30 18:45:09
明代青花瓷品种丰富,器型形体丰满,线形柔和圆润,风格浑厚古朴、庄重。早期永乐青花瓷优美俊秀、厚薄适度、器型较小。宣德青花瓷敦厚凝重、制作精致、器型较大。中期成化青花瓷少大件,多是极其规整精细、灵巧秀美的小件。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

专一的大雁
大意的月饼
2025-08-30 18:45:09
看盘了的胎可能是老的,但青花发色可不是成化年的那种淡雅柔和,缥缈脱俗的风格,也不是清后期仿品,因为发色并不飘浮我看可能是清三代仿的东西成化年的底款是比较潦草写"大明成化年制:,用15倍的放大镜看,里面有密积的气泡,像蒙蒙的云雾这是成化年的特点

火星上的冰棍
昏睡的航空
2025-08-30 18:45:09
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所谓的盛世阶段。这个阶段出产的民窑青花瓷器,不论从造型和外观的描绘上,与当时的官窑青花瓷器来说也不逊色多少,特别是康熙前期的民窑青花瓷器,完美的做到了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这在我所收藏的康熙年间民窑所造的一个茶杯,就可清晰地看到这种追求极致的工艺之美。
外观为云龙纹装饰的瓷杯

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个皇帝,他励精图治,不仅平定了“三藩之乱”,和当时的沙俄签订了一个相对平等的“尼布楚条约”,使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版图由抽象转为具体。

当然,康熙在位时期,派大将施琅率军横渡台湾海峡,收复台湾,再次让孤悬海外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大家庭。

正是得益于外无战事,海内承平,整个社会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无疑给青花瓷器的创作,还是烧制水平上,都带来了飞速的提升。
这件青花瓷(器)片的残杯底足

还因为当时条件下,在给青花釉色的来源,不仅仅有产自国内的苏泥麻青,也有来自海外的比如伊朗境内的苏泥麻青,极大地增加了景德镇的匠人,应该说是艺人们在根据不同的器皿和造型,以及绘画展现的内容上,以进口的苏泥麻青,还是国产的苏泥麻青进行上釉处理多了很大的回旋余地,也使得着色后的青花瓷器更加传神,更能做到美轮美奂。

在收藏界有个约定俗成的行话,叫做“成化无大器,康熙民窑赛官窑”之说。意思就是,明朝成化年间即明宪宗朱见深于公元1464年至公元1487年在位期间,景德镇烧制的瓷器主要以小型瓷器为主,可谓是把小型青花瓷器做到了极致之美,后人无论怎样模仿都无法望其项背。
不亚于官窑的福寿图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今在香港包括国内各大拍卖市场成化年间的官窑瓷器,无论是青花瓷器,还是粉彩之类都是让我们为之瞠目结舌的价格,可以说成化年间的一个小碗,菜碟之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够在二三线城市买上几栋楼。

当然,清朝的康熙年代,即公元1662年至公元1722年出产的民窑青花瓷器,是无法达到明朝成化青花瓷器的高峰的。

但是,康熙年代,特别是康熙前期由景德镇生产的民窑青花瓷器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瓷器表面的绘画都达到了民窑瓷器的巅峰,可以说自此后,烧制的民窑青花瓷器,再也无法跨越这样的高度,这决不是信口雌黄,而是由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器物作为佐证的。
漂亮的芭蕉叶

就拿我收藏的这个康熙年间的青花瓷片茶(残)杯来说吧,釉面肥润,呈现进口苏泥麻青特有的青白色。当然,既然是民窑,在细节的处理上还是逊色于官窑的,突出表现在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和不光滑的现象,底足内似乎还能看到放射状的跳刀痕。

但整个器物的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胎釉结合还是非常紧密的,茶杯的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底足平切,切削整齐。虽然,她是一件残缺不全的瓷杯,但她颜色非常亮丽,鲜蓝青翠,画面气势磅礴,毫不拖泥带水。

只见,点缀其间的祥云,极富美感,画有象征福气的,带有抽象意味的蝙蝠振翅欲飞,好像要不顾一切的扑出来。动感十足的画面,似乎也昭示着“康乾盛世”的王气和霸气。
三朵美丽的小花

这里还要郑重其事的把鉴别康熙民窑青花瓷器的关键点告诉大家:康熙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鲜(浅)蓝颜色,康熙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鲜(浅)蓝颜色,康熙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是鲜(浅)蓝颜色,重要的不同之处,我说了三遍。这是康熙民窑青花瓷器完全区别于明朝民窑青花瓷器,以及后续的雍正、乾隆民窑青花瓷器根本不同之处。有鉴于此,这也是康熙民窑青花瓷器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康熙之后的雍正、乾隆民窑青花瓷器,想达到前人这样的境界,只是,就像一句广告词说的那样“始终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无论后人花多少时间,哪怕是自称顶级的烧制瓷器的“艺人”怎么用心烧制,不是色泽趋于淡雅,也是浓淡不一。

无怪乎,很多堪称专家的权威人士说“清三代”之后的民窑青花瓷器,只能作为实用工具,根本不要奢望去超越前人的,康熙民窑青花瓷器已经成为绝响了的极端言论。
层次分明

因为手头有了这个残缺的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茶杯,便不由自主的涉猎到关于康熙青花瓷器的烧制,包括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上。知道了康熙青花瓷器,不仅千姿百态,还有其独特的仿古创新。

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并了解到如养观赏鱼的鱼缸,种植树木花盆等大件器物,在康熙年间的景德镇的民窑都有烧制,市场决定需求是不是。
茁壮生长的小草

虽然烧制那些大型青花物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现如今许多反映清朝的电视连续剧中的那些大瓷缸,应该就是自康熙年间为开端,直至日益兴盛起来的产物。

康熙年间能把那些大家伙烧制的这么漂亮不变形,更何况烧制那些中小件器物更不在话下了,那就更富有独创性,更严谨大方,因为找不到比“更”,更好的汉语词汇来形容康熙年间民窑青花瓷器之美了。
怒放的菊花

再说到我收藏的这个瓷(残)杯吧,真的是非常工整,所绘青花图案,虽然着笔较多,但构思非常巧妙,把那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如东海,紫气东来”意境的巨浪气息,活跃于瓷(残)杯杯之上,给人极其振奋和愉悦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