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始瓷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原始瓷器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这个时期的瓷器被称作原始青瓷,是指这个时期胎色灰白,质地坚硬,器表施薄釉的处于低级阶段的青釉瓷器,是由陶到瓷过渡阶段的产物。
这个时期随着制陶工艺的逐步完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们渐渐烧制出一些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瓷器,因此这个阶段的瓷器被称为“原始青瓷”。
扩展资料:
原始瓷器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
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中国瓷器
长沙铜官窑瓷器突破了当时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的青、白瓷单一色调,以彩瓷在陶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尤其是利用还原焰的原理,成功创烧了铜红釉瓷。这一技术的发明与掌握,是陶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开创了世界陶瓷生产新纪元;与此同时,长沙铜官窑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雕塑、诗词歌赋、谚语及产品广告等融入陶瓷装饰艺术中,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艺术,是中国瓷器装饰艺术上的创举。
其烧制于陶器上的诗词歌赋填补了全唐诗的不足,对研究唐代的诗词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其出土的瓷器形式多样,造型优美,瓷塑动物玩具极为生动,其中褐绿色彩绘人物、动植物、自然景物,图案新颖多变,色彩艳丽,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生产的瓷器除广泛流传在全国14个省外,更是远销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西亚、北非、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沙铜官窑作为世界釉下多彩的发源地,以独特的陶瓷装饰艺术和令世人震惊的外销量,确立了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显赫地位。
长沙窑铜官窑烧制技艺首创世界陶艺的釉下多彩新工艺。
先民们凭着智慧才能和实践探索在当时发现了能显色的几种基料:孔雀石、洞庭潮泥、山坡黄泥、铜粉、柴灰、石灰,用这些基料相互搭配,浓淡适宜,产生青、黄、蓝、绿、褐、黑、铜红等多彩釉色。目前,该项技艺的保护单位是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人民政府。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湖南省的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铜官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陶瓷技艺独具特色。在殷商之前,舜帝就带领先民在湘江一带开始了制陶之业,至唐代铜官陶瓷发展迅速,陶瓷技艺逐渐成熟,五代后绝迹,窑址在湖南省望城县铜官镇瓦渣坪,故称铜官窑。
铜官窑的长沙窑与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为长沙窑的发展提供了装饰素材,这可以从众多方面得以体现。首先,正因为佛教在长沙迅猛发展所以在此地便留下了诸多有关佛教的诗词,这些诗词前面我们也作了简短的分析,并且也知道它们都反映了佛教的诸多理念。
这些诗词不仅可以为佛教文化的传播提供载体,并且也为长沙窑找到了一种实用的装饰素材。长沙窑将它们广泛应用于瓷器表面,并且最终得以广泛被百姓接受,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佛教文化为长沙窑的发展提供了间接的帮助。
其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也带来了狮子文化。在佛教文化中狮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佛教传入中国后狮子塑像常常列置于寺门外,而在寺院中狮子成为文殊菩萨的坐骑,因此狮子便成了佛教的护法者。
在长沙窑所有产品中,小动物占有一定比例,而在其中狮子虽然不多但是每个造型均十分生动可爱,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长沙窑借鉴了佛教文化中的狮子因素。
以上这两点可以说明长沙窑善于采纳诸多优秀文化,并且将它们广泛运用于自己的装饰之中,这样就可以为长沙窑的销路提供重要途径。
百度百科——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