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期青花瓷器为什么值钱
明代,青花瓷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青花烧制技术越来越纯熟。到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生产进入了黄金时代。永乐、宣德青花瓷代表着中国青花瓷发展的最高成就。洪武历经31年,在青花鉴定中,洪武按35年计算(包括建文朝在内)。洪武青花在器形、用料、纹饰等方面还保留着元青花的特点。因此,这一时期是元青花向明青花过渡的时期,也是明青花整体风格慢慢形成的时期。与元青花相比,洪武青花中陈设类的瓷器减少,实用型的瓷器增加。这一时期的主要器形有碗、盘、玉壶春瓶、高足杯、菱口盏托等。洪武早期青花胎的瓷化程度不高,胎质疏松,釉色也不稳定;洪武中期以后,青花瓷质趋于好转,釉面光滑有质感。在纹饰上,洪武青花较元青花疏朗明快。纹饰题材以各种花卉为主,还有一些采用的是一笔点画的手法,简单而不失生动。永乐朝前后历经21年,是明朝历史上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期。青花瓷的整体风格表现为端庄秀美、线条柔美流畅。自这一时期始,我国青花瓷生产进入黄金时期。(1)器形种类永乐青花除了以前常有的器形种类外,还新增加了一些,如三系把壶、双系小罐、双耳扁瓶、天球瓶、鸡心碗、多棱烛台、带盖豆等。民窑主要生产的是日常用瓷,如碗、盘、杯。官窑青花十分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2)青花瓷用料永乐青花所用青料有国产青料和进口青料(苏麻离青)两种。前者颜色蓝中带紫,常用于民窑;后者呈纯正的宝石蓝色,常用于官窑。两种青料同时使用的情况在民窑中较为常见。与洪武青花相比,永乐青花在胎釉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瓷化程度良好,使得胎体变薄,质地坚致,颜色也趋于洁白。另外,永乐青花釉面颜色稳定,较洪武青花更加细腻、光滑、润泽。(3)纹饰特征永乐青花的整体纹饰风格趋于疏朗明快,纹饰题材除了花卉以外,还有锦纹、波涛纹、花鸟纹、龙纹、凤纹等。人物纹饰并不是很多。永乐民窑青花纹饰以动物纹、花草纹为主,还有少量的文字装饰,如碗心的“福”、“禄”、“寿”字样。在青花发展史上,永乐和宣德两朝常被视为一个单元。从瓷器风格来说,两朝青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谓“永宣不分”即是此意。当然,由于青花烧制技术更加炉火纯青,宣德青花在继承永乐青花的基础上,又有一些自己的特征。(1)器形种类宣德官窑青花器形较为常见的有贯耳瓶、抱月瓶、僧帽瓶、梅瓶、天球瓶、玉壶春瓶、葫芦形扁壶、八角烛台、高足碗、大罐、鸟食罐、鐎斗、炉、盘、杯、盏、笔盒、豆,等等。民窑青花以日用餐具为主,如碗、杯、瓶、罐。其中,瓶类青花数量明显增多,特别是烧制工艺大大进步,一些精细之器与官窑相比毫不逊色。(2)青花瓷用料宣德青花所用青料主要是国产青料和进口的苏麻离青。有的单独使用,也有的将二者混合在一起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国产青料没有黑色的铁锈结晶斑点出现,烧制出来的青花多了几分优雅之态。二者混合使用,将进口料的渲染特性与国产料的轻描淡写结合在一起,烧制出来的青花色彩浓淡相宜,层次感较强。宣德青花的胎体较前代相比更加厚重,质地坚硬度增加,颜色也更加洁白。釉色白中带青,有的还莹白闪亮。(3)纹饰特征宣德官窑青花的纹饰以缠枝花和折枝花最为常见,纹饰题材也趋向多样化,较为常见的有狮子绣球、竹石芭蕉、龙凤、松竹梅纹等。相比之下,民窑青花纹饰较为简单,常见的题材有海水浪潮、缠枝花、缠枝莲托八宝纹。其中,缠枝莲托八宝纹为宣德时新创制,此后,作为一种常用的装饰图案,它又增加了几分道教的色彩。此外,宣德民窑青花首次用梵文作边饰,这种情况常见于碗类瓷器。
说到永宣时期,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很长出名的有(永乐甜白釉、宣德五彩瓷器、宣德炉、永宣青花瓷器、永宣造像等)。
一、永乐甜白釉、
1.釉色洁白,肥厚莹润如玉,无棕眼(一说对光斜视,可看到釉面满布极细的小孔,俗称“棕眼”,并呈现似乎难以觉察的橘皮纹,由于孔眼细小紧密,它们与釉内的微小气泡使光线散射,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柔和感,致使甜白釉成为既区别于历史上邢窑、定窑、德化窑、又不同于同时代及以后的景德镇白釉的一代绝品);
2.胎体极薄,能映见手指螺纹,大部分无纹饰,少数有暗花,题材多为双龙双凤,及莲花、玫瑰、山茶、牡丹等,纹饰极精细,圆润流畅(仿品纤细而板滞),但肉眼难以看出,需借光透视方见;
3.迎光透视,胎釉呈肉红色;足底折角积釉处呈淡淡的虾青色(水绿色或灰黄的光泽),釉面偶然显露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淡淡的虾青色;釉表有细橘皮纹和少量缩釉点;
4.永乐甜白釉的纹饰一般刻于内壁和盏心,宣德白釉碗、盏则刻于外壁和底面,另外纹饰趋向繁多;
5.永乐甜白釉的釉层有厚薄之分,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露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器底不透光;
6.永乐甜白釉瓷品多数无款(一说永乐的甜白釉薄胎的多有款),有款的多为“永乐年制”四字划、印篆书款;
7.永乐器物四壁薄而透亮,但器底却不透,不仅是因胎厚,而且是由于烧制技术的特别,永乐甜白釉明代即有仿制,但胎体厚重,釉面闪黄或闪灰:
二:宣德五彩瓷器、
宣德窑生产的瓷器品种之多是空前的,单纯的釉上彩有釉上红彩和五彩。有文献记载:“彩瓷始自宣德。”但从考古发现,洪武时已有红彩出现。然而宣德时所烧红彩,较之洪武红彩更加鲜艳,并且色调有浓重和浅淡之分。“宣窑五彩深厚堆垛”,也许就是指这种色调浓重的红彩。河北安次县曾出土明宣德红彩缠枝八吉祥三足炉,其红彩色呈黑紫,深暗凝厚,表面无光,纹样线条粗犷。宣德时红彩是釉上红彩和五彩的开端,为后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永宣青花瓷器、
永宣青花,古陶瓷学界专有名词,特指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烧造的青花瓷。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