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景德镇陶瓷画师张巍雪山双虎收藏价值多少钱

简单的眼睛
俏皮的大米
2023-05-01 15:50:55

景德镇陶瓷画师张巍雪山双虎收藏价值多少钱

最佳答案
高高的山水
想人陪的宝马
2025-08-27 00:20:37

张巍 号斑竹山人,江西景德镇人,生于1972年,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虎陶斋斋主、青年陶瓷艺术家、国家级陶瓷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西省收画院会员,1993年任东莞市文物商店业务经理及艺术顾问。自幼随其父陶瓷美术专业副教授、世界著名华人艺术家张文涛先生学习绘画。1989年进入中国收画函授大学,随著名陶瓷艺术大师陆如、许国胜、白海等大师学习受益非浅,并取得全国优秀学员称号。八十年代随其父他建中国景德镇虎陶斋。 曾多次到广东举办陶瓷书画展,并荣获多项大奖。九五年与轻工部陶研所同国家陶瓷艺术大师张松茂、刘平、省陶瓷艺术大师张吟玲等共同举办陶瓷书画联展,深受广东社会各界人士好评。本人艺术传略编入《景德镇陶瓷艺术家辞典》、《陶瓷与收藏》、《景德镇陶瓷名家作品一珍藏》、并入选《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图库2》编委等艺术刊物。被评为2004景德镇中青年优秀陶瓷艺术家。擅长画虎、小写意山水、写意人物、工笔花鸟等。其作品气势磅礴、生动感人,富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深受海内外陶瓷爱好者及收藏家的好评,畅销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等东南亚地区。

最新回答
满意的学姐
直率的香菇
2025-08-27 00:20:37

景德镇制瓷的历史悠久。我们从文献记载,制陶,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从考古资料看,从唐代中后期到现在一直做瓷器,有窑可考的,它的制瓷历史一千多年,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是世界上乃至全世界、全中国仅有的一个城市。

它从宋代开始,一直为皇家宫廷生产瓷器,景德镇这个名字来源就是宋代生产了如许似玉的影青瓷,有“假玉器”之称,宋徽宗就把景德年号赐给了景德镇,过去的昌南镇从此就是景德镇,1004-1007年,已经一千多年的制镇历史。

元代、明代、清代乃至民国时期的宫廷用瓷、皇家用瓷,我们现在政府的国家用瓷都是景德镇生产的。所以,景德镇这些御窑的瓷器,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都珍藏,而且视为世界瑰宝。所以,这也是形成景德镇瓷都的根本原因。

扩展资料: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曾的制作。

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温、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

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景德镇陶瓷大师揭示陶瓷的秘密

怕黑的大侠
秀丽的面包
2025-08-27 00:20:37
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史》 学习古陶瓷知识,首先必须对我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有概括性地了解。此书对古陶瓷的历史渊源、发展、陶瓷的烧制工艺、古窑址的分布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就、特点,有较清晰、科学、充分的阐述。按时代顺序,分章节介绍。读此书要精读、细读。当然,此书已出版20多年,有待修订。
叶喆民著《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张福康著《中国古陶瓷的科学》 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和如何鉴赏古陶瓷过程中与古陶瓷的科学是分不开的。这两部书是近20年来用科学观点分析研究中国古陶瓷辉煌成就的通俗读物,为我们如何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古陶瓷中的各种外观特征,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此书对陶器起源、传统制瓷的原料、瓷器发明过程、历代名窑名瓷的化学组成或特点和演变规律、烧造工艺等,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说,是两本易读易懂的古陶瓷科技著作,也是文博工作者和古陶瓷爱好者的必读之物。
耿宝昌著《明清瓷器鉴定》 明清瓷器的鉴定与宋元以前各代瓷器比较,相对来说要有一定难度。明清两代皇室瓷器品种、制瓷工艺技术有一定承袭性,一个品种前后几个朝代均烧制,如果区别就必须对各朝代制品的风貌和特征有深入的认识。《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是耿宝昌先生从事古陶瓷鉴定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对明清两代官民窑瓷器的发展状况作了全面的介绍,囊括了国内外所能查到的重要资料。对明清两代,包括民国时期各代瓷器品种的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的特征,论述周详。每个年代结尾都将如何断年定代和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介绍给读者。这是—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一本工具书。叶佩兰著《元代瓷器》 元代不足百年,但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元代景德镇创烧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品种。但许多瓷器图书对元代瓷器介绍都嫌简略。此书是一部系统深入地研究和论述;元代瓷器的专门著作。图文并茂,共收录国内外元代瓷器实物照片资料700余幅。还吸收了数百篇古今中外有关元代瓷器考古研究方面的论述及相关知识成果,对元代瓷器的发展状况及南北方瓷窑各品种的特征,均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介绍。李辉柄著《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在今天假古董泛滥之时,如何去研究和鉴赏古陶瓷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鉴定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件艺术品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有自身的文化内涵,都有精细、新旧之分。此书从中国陶瓷发展规律本身出发,概括了各个阶段的发展成就以及各时期出现的新品种及特征,略加叙述。并简要地介绍瓷器鉴定的基本访求,举例说明。此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讲朝代特征,下篇讲时代的依据。书后为初学者如何学习研究及提高鉴定水平的问题,提出供大学参考的意见。是一部较系统研究鉴定古陶瓷方法的新书。
汪庆正主编《简明陶瓷词典》,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这两部词典是博物馆工作者和古陶瓷爱好者案边不可缺少的工具书。《简明陶瓷词典》词目2441条,词条内容极为丰富,包括陶器、瓷器各品种的基础知识解答,专有名词的解答,以及名家、名著、精品珍赏等15类。释文简明易懂,词条按笔画顺序排列,查阅方便。《中国古陶瓷图典》词目1603条,它的特点是为给读者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排列顺序上,首先设定了类别一节,有分类概念和分期概念,然后在造型、釉彩、纹饰、窑口、款及工艺技法等方面展开释文。解说较为详尽。尤其在“缺陷、修复与作伪”一节,比《简明陶瓷词典》的内容更为丰富,是古陶瓷鉴定的重要环节,弥足珍贵。这两部古陶瓷词典资料丰富,实用性强,可对照参阅,是博物馆工作者和爱好者必备的工具书。我建议,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书,要常看,反复看,才能加强理解,提高认识,巩固学习成果。近年来国内一些出版社还出版了—一些好的丛书,如江西美术出版社《名窑名瓷名家鉴赏》,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古陶瓷标本》都是邀请有关专家撰写的,资料详实。另外,我还见到对地方窑瓷器研究的瓷书,如福建美术出版社《德化青花五彩瓷》、湖南美术出版社《醴陵釉下五彩》、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紫砂》等,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叶佩兰,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陶瓷专家)

疯狂的芝麻
爱撒娇的乐曲
2025-08-27 00:20:37
鉴定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一 鉴定的目的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陶瓷的内
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
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
二 鉴定的内容 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
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 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
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
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
4 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
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
评价。
三 鉴定的方法 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
1 分类法 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
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 比较法 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
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
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 甄别法 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
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鉴定陶瓷,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
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
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
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
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
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了解了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
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以碗、盘一类器足的主体。可见器
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视,往往成为我们断代的参考依据。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
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这就
好像手里拿了一把尺,有了准确的分寸,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
唐代产品。
(2) 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
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
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
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
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
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
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
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
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
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 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
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
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
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 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
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
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
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
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 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
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
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
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
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
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
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 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
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
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
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
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综上所述,历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艺、纹饰、彩料、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各项依据。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普遍规律中寓有特殊规律,还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例如,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点,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没有黑疵斑点,我们不能因此说它们就不是宣德瓷器。因此,我们鉴定一件陶瓷器时,不能偏执一方,食古不化或教条主义,拿着条条框框去套,而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相结合,把握各代陶瓷器的基本特征和典型风貌,联系实物,仔细观察,触类旁通,辩证运用,反复推敲、慎重定论,千万不可因其中有几处类似的特征便妄断真伪,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
鉴别古瓷和仿古新瓷的一般规律
仿古瓷如果制作手法高超,几可乱真,那么怎样区别它们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鉴别:
1 古瓷纹饰,运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绝无真品纹饰那种挥洒自
如的流畅感,而处处留下临摹痕迹。
2 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做假去
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
(1) 用酸浸涂去光,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苍白,与古瓷不同。
(2) 用兽皮打磨,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纹。
(3) 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不正,仔细比较,即可识其破绽。
3 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一般土锈都在釉薄之处;仿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
去。
4 釉上彩瓷一般达一百年之久者,迎光斜视可见彩的周围有一层淡淡的红色光泽,俗称
“蛤蜊光”。
5 有的膺品采用在旧器上后加彩的方法,使其改头换面,冒充名贵品种。鉴别的方法是
仔细观察釉彩,一般来讲旧器用过都会留有伤痕,如伤痕在彩面下面,必然是伪作。此外,后
加彩一般较鲜艳,且光泽度强,犹如旧衣服上打的新补丁,格外醒目,显得很别扭。
6 金水(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最初为德国人居恩在1830年所创制。我国瓷器上的金色,
一般来讲1840年鸦片战争前,用金粉描画,金色深沉。1840年以后,用金水描画,光泽度好。
因此鉴别古瓷的金色,可以说1840年是一条分界线。此外,古瓷的金色历久磨损变色,或仅留
下痕迹。仿古瓷金色艳丽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