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别是不是生态甲鱼?水产市场卖的生态甲鱼品质好不好?
甲鱼到底是温室养的还是生态放养的。应该怎样分辨呢?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家养甲鱼和野生甲鱼的区别。1、从甲背外表看。野生甲鱼甲背光洁平整,皮薄均匀,有蜡质光感,可隐现甲壳轮廊。而家养甲鱼甲背皮略厚,疣粒粗糙且无光质感,象蛤蟆皮不易看出甲壳轮廊。2、从甲背颜色看。野生甲鱼有灰黑色、土、褐底黑斑色等,而家养甲鱼则多呈黑中透绿色、黄中带绿色、绿青苔色等。3、从体状外形看。野生甲鱼由于长期自然状态辛劳觅食,形体骄健,略显扁平,肌肉紧实。而家养甲鱼就显体态雍肿,肥厚笨拙,肌肉松软。4、抵压腹甲。野生甲鱼腹软骨弹性强度较大,用手指抵压反弹力大。而家养甲鱼腹部软骨弹性弱,用手指抵压,感觉软塌,反弹无力。5、野生甲鱼外形完整,无伤无病,背部腹甲有光泽,摸起来相当光滑,底板白里透红有血丝,个体较长瘦,裙边宽厚向上翘,行动敏捷,翻转时四肢配合,相当灵活。而散养甲鱼上述各方面均较野生甲鱼逊色;最次的是室养甲鱼,背部光泽最差,并常有伤疤,此外,它因饱食终日,个体肥壮,爪子较钝,翻转时行动笨拙。6、温室养甲鱼的爪子短小,不经常划动;生态放养的甲鱼的爪子较尖,经常划动。温室养甲鱼的裙边较薄,易垂落;生态放养甲鱼的裙边较厚,不易垂落;也更为平坦。此外,背壳较薄,颜色发黑,光洁度好,没有疙瘩,颜色为自然的黄白色。7、家养甲鱼外表黑中略带黄绿色,因为它生长在天然的水域环境中,四周是淤泥所以脚爪锋利,又因成熟需要时间较长,故而裙边宽厚,剖杀后可见其体内脂肪为。人工饲养的甲鱼体表呈黑色,因生长在水泥砌成的水池中,甲鱼在爬行过程中会把脚爪磨得较钝:与家养甲鱼相比,裙边既狭又薄,体内的脂肪呈白色。水产市场那么多水产。很容易交叉感染。并且也不一定就是生态甲鱼。所以楼主还是上专卖店买的好。河洲质量有保证的。
1 甲鱼的功效作用及营养价值 美容养颜
甲鱼含有的龟板胶是一种优质胶原蛋白,含皮肤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可以增加肌肤弹性和维持肌肤状态,有美容护肤的功效。
提高免疫力甲鱼富含许多优质蛋白质,既给身体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还有很多微量元素,其中铁和叶酸可以提高造血功能,预防贫血;钙可以维持牙齿和骨骼健康,预防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锌可以增强食欲,促进生长发育;硒可以维护心脏和肝脏功能正常,所以甲鱼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调节血脂甲鱼富含很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脑细胞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进而预防各种高血脂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甲鱼有什么禁忌人群1、甲鱼味道比较肥腻,食用过多会增加胃肠消化负担,久之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胀气等不适症状,所以脾胃虚弱以及腹泻的人忌食甲鱼,患有慢性肠炎、慢性腹泻的人忌食。
2、甲鱼许多含有的营养物质都需要肝脏进行代谢,如果患有肝炎或者肝功能不好的人食用会加重肝脏负担,也应少食。
3、甲鱼性寒,可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孕妇食用会对胎儿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增加流产风险,所以需禁食。
3 甲鱼有哪些食用禁忌1、甲鱼富含蛋白质,而橘子中富含果酸,果酸与蛋白质结合会使蛋白质凝固,进而肠胃难以消化吸收,造成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2、甲鱼不能与猪鸭肉同服,甲鱼寒性,而猪肉鸭肉也属寒性,一起吃很容易加重人体寒气,从而可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3、死亡的甲鱼、变质的甲鱼不能吃,因为此时的甲鱼能自行分解产生组胺,组胺人体食用可能会引起中毒症状。
4、甲鱼中含有大量的胶质,不宜食用过量,人体身体构造并不适合消化消化这些胶质,不然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不适症状发生。
4 如何辨别真伪野生甲鱼1、野生甲鱼背面光滑而且光洁度非常好,厚度偏薄,颜色普遍偏黑,体型也会比较小,而且颈部有竖向条纹;再看甲鱼肚皮,野生甲鱼的肚皮上有花斑,颜色白,养殖甲鱼一般不具备这一特征。
2、看烹饪后的甲鱼油的颜色,野生的甲鱼体内的油一般冒,因为温室甲鱼体内有大量脂肪,野生甲鱼体内脂肪很少。
3、在抓甲鱼如果翻转时四肢配合,表现相当灵活,性情又十分凶猛的多半是野生甲鱼,因为养殖甲鱼天天能吃的很饱。
甲鱼是主要生活于淡水中的两栖类爬行动物。那么我们知道野生甲鱼应该如何饲养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野生甲鱼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野生甲鱼饲养方法
1,池塘建设
淡水甲鱼喜栖息于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水域环境。因此,建设池塘应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源、注排水方便的地方。每口池塘以2~8亩、水深1~15米为宜,池底为泥沙且平坦,整个池塘要求不漏水。池塘的进、排水口要安装过滤网,防止野杂鱼等有害生物进入。池塘埂四周要有50厘米高的防逃设施。池内四周要放养水草或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植物,其覆盖面一般为池塘水面的1/3,池内应投放一定数量的石块、瓦片等遮荫物,以供甲鱼隐蔽栖息。
2池塘消毒一般新建甲鱼池可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量100公斤。若利用旧池塘养甲鱼,一定要干塘消毒,除泼洒生石灰外,还要彻底清除塘中的鲶、鳅、黑鱼和蛇、鼠等敌害。
3甲鱼苗放养甲鱼苗放养前10~15天,每亩池塘追施200公斤左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培肥水质。放养甲鱼苗的时间宜在3~5月,选择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并注意温差。若温差大,要先用少量池水徐徐加入运苗容器内调节水温,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温度接近时,再将甲鱼苗轻轻放入池中,以防甲鱼苗”感冒”。甲鱼苗的放养规格一般为3~5厘米,放养密度每亩3500~4000尾;如甲鱼苗较小,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同一池塘放养的甲鱼苗规格要求整齐一致。
4精心投饵放苗后3天内,投以绞碎的小杂鱼和碎肉为主,在以后的1月内投放小杂鱼、下脚肉或人工配合饵料;待甲鱼苗长至6~7厘米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的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准,一般中、甲鱼按体重的15%~20%投喂,成甲鱼按体重的5%~10%投喂。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晚上投全日量的70%~80%,饵料应投在池塘四周浅水处,甲鱼集中的地方可适当多投,以利其摄食和饲养者检查吃食情况。
5,池塘管理
淡水甲鱼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此,池塘水质要经常保持清新,一般每周需加水15~20厘米深,确保水质活爽,并有足够的溶氧,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在日常管理中要勤检查、勤巡塘、及时清除池中青苔;经常检查进、排水口的过滤网,防止由于过滤网破损而使甲鱼外逃或野杂鱼等有害生物进入,当遇到雷雨闷热天、连阴雨天等恶劣天气时,要减少或停止投饵;当天气过热过冷时,应适当加深池水,以稳定池底水温。同时,还要经常观察淡水甲鱼的摄食和活动、生长、脱壳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如发现甲鱼反应迟钝、游集到岸边、浮头并向岸上攀爬时,说明严重缺氧,要及时注水或开增氧机增氧。
6病害防治淡水甲鱼放养密度较大,病害较多,要注意防治。一是甲鱼壳病。该病是由于甲鱼受到甲壳质分解细菌侵袭,引起真菌感染所致。通常甲鱼壳边缘或顶部最易受到侵袭,细菌能迅速通过表皮进入体内,引起内部受伤。可用09ppm孔雀石绿和2ppm福尔马林液混合给甲鱼浸洗,药浴20~30分钟。二是黑穗病。主要由水质污染、霉菌感染所引起。其症状是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防治方法是:把病甲鱼放在2~3ppm咔喃唑酮中浸洗2~3次,每次8~10分钟,或用10ppm亚甲基蓝全池泼洒。三是纤毛虫病。主要为聚缩虫、钟形虫等,附生在甲鱼的体表、附肢、眼和鳃上,感染严重时,可使甲鱼烦躁不安,在池边频频游动,妨碍摄食、蜕壳和生长。如在鳃上大量附生,可引起甲鱼缺氧窒息死亡。一般可采取灌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洁卫生来进行预防。治疗可用04ppm硫酸铜溶液浸洗病甲鱼5~6小时,每个疗程连续3~5天。
7适时收获淡水甲鱼生长快,一般3~4月放养,10~11月即可收获。收获时,可采取干塘或围网的方法于傍晚进行一次性捕捞。若要分期分批上市,可采取撒网捕捞甲鱼为变温动物,其生活规律和外界季节气温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甲鱼有冬眠的习性。冬眠一般从农历寒露节(公历10月8—9日)开始,至翌年清明节(公历4月4—5日)才逐渐苏醒,冬眠结束。甲鱼对水温特别敏感,其摄食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3℃,当水温在24℃以上时,显得非常活跃,25—30℃是其摄食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此温度范围内,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温度超过33℃时,甲鱼的摄食能力减弱,并有伏暑现象。而当水温在20℃以下时,食欲减退;在15℃以下时,基本停止摄食;水温降至10—12℃时,即潜伏到向阳背风的深潭、洞穴中,或河溪水底的泥沙中越冬。至第二年清明节以后,水温上升到10—12℃时才苏醒,15℃时才出洞游出水面活动,开始觅食。甲鱼在整个冬眠期间,不吃不动。处于假死状态,头部靠近泥面,嘴尖与水相通,利用咽喉部的辅助呼吸器官--鳃状组织,吸收水中的溶氧,维持冬眠低微的生命活动,在冬眠期内几乎不进行肺呼吸,即使有也很微弱。甲鱼经半年左右的冬眠,体重减轻10%—15%。 甲鱼的活动时间多在夜晚,夜间经常爬到河溪水边附近的田间、菜园中,有时也到远离河溪几十米以外的山地寻找食物,黎明前再回到栖息洞穴中潜伏起来、甲鱼的活动所到之处,都有明显的足迹可寻,同时甲鱼在爬行过程中会分泌一种粘液,除受到突然的惊吓外。一般总是顺原路返回原栖息地。
甲鱼与野生甲鱼的辨别方法1、养殖甲鱼背上粗糙,不光滑,裙边(也叫飞边,位于甲鱼周围,是甲鱼身上滋味最鲜美的部分)较薄,而野生甲鱼背上光洁平滑,裙边厚实;
2、养殖的甲鱼爪子不硬不尖,颜色发白,而野生甲鱼爪子又硬又尖,颜色发黄。
3、养殖甲鱼肚底发白发红,较嫩,而野生甲鱼肚皮发黑,条纹清楚,颜色发暗。
4、野生甲鱼油脂发黄,感觉富胶质,黏性很好;而养殖甲鱼油脂比较多呈淡白,黏性较差。
5、辨雌雄要看甲鱼的生殖器,超出裙边又大又粗的即为雄性,反之为雌性。雄甲鱼体薄肉厚;而雌甲鱼虽然体厚,但体内往往有许多甲鱼蛋,看似肥壮,一经剖开,则显得肉薄而空。
野生甲鱼是指其亲本完全在自然的野生水域生长成熟,并在野生环境中自行繁殖后代,其食物来源也完全来自天然产生的饵料的甲鱼。根据多年观察野生甲鱼的经验,野生甲鱼的外形特征是体扁较薄,体色光亮自然,特别是腹部裙边处呈自然的淡,裙边不宽但厚实坚挺,大多前脚趾钝但坚硬,脖子细长。行为上反应灵敏,逃逸迅速,当腹部朝上时会很快翻转。解剖后腿部脂肪淡,肠细长,肠内物大多为螺壳和草纤维,雄性睾丸较大。
共有20多种。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甲鱼俗称鳖,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
甲鱼的挑选:
1、主要看甲鱼的各个部位。凡外形完整,无伤无病,肌肉肥厚,腹甲有光泽,背胛肋骨模糊,裙厚而上翘,四腿粗而有劲,动作敏捷的为优等甲鱼;反之,为劣等甲鱼。
2、用手抓住甲鱼的反腿掖窝处,如活动迅速、四脚乱蹬、凶猛有力的为优等甲鱼;如活动不灵活、四脚微动甚至不动的为劣等甲鱼。
3、主要检查甲鱼颈部有无钩、针。有钩、针的甲鱼,不能久养和长途运输。检查的方法:可用一硬竹筷刺激甲鱼头部,让它咬住,再一手拉筷子,以拉长它的颈部,另一手在颈部细摸。
4、把甲鱼仰翻过来平放在地,如能很快翻转过来,且逃跑迅速、行动灵活的为优等甲鱼;如翻转缓慢、行动迟钝的为劣等甲鱼。
5、背光呈青色的清水甲鱼比背壳呈的黄沙甲鱼好;甲鱼尾部超出背壳的为雄性,反之为雌性,雄性比雌性的好。一般750克左右的雄性清水甲鱼为上乘。被蚊子叮咬过的甲鱼质量最不好。
扩展资料:
1、甲鱼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上等筵席的优质材料,还可作为中药材料入药。其具有诸多滋补药用功效。
2、甲鱼的肉具有鸡、鹿、牛、羊、猪5种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
3、甲鱼的腹板称为“龟板”,是名贵的中药,有滋阴降火之功效。
4、民间有“鲤鱼吃肉,王八喝汤”的说法,意思是吃鲤鱼目的在食其肉,而吃甲鱼(俗名“王八”)目的则在于喝汤,因为甲鱼营养全面,最适宜于做汤喝,这样更能起到大补的作用,所以甲鱼的一般吃法是做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甲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