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揭开柴窑「 ”千古之谜”细说耀瓷「 ”前世今生”

悲凉的饼干
瘦瘦的百合
2023-05-01 11:54:45

揭开柴窑「 ”千古之谜”细说耀瓷「 ”前世今生”

最佳答案
想人陪的爆米花
精明的小虾米
2025-08-24 15:24:48

耀瓷小镇: 千年耀瓷耀古今 一河两岸美如画 「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这是明代张应文在《清秘藏》中对柴窑的描写。 「 ”太震撼了,柴窑瓷器的声音竟如此清脆响声,宛如洪钟、扣人心弦,难怪古人说它‘声如磬’,不愧为中国‘诸窑之冠’。”在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一游客赞叹不已。 「 ”柴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五代后周皇帝「 ”柴荣”姓氏命名的御窑瓷器,被后人誉为「 ”五大名窑”之首 「 ”诸窑之冠”「 ”中国瓷皇”。 因柴荣在位仅五年,柴窑烧造时间短,至今没有明确的传世品及窑址,成中国古陶瓷史上的「 ”千年之谜”,谚云柴窑「 ”片值千金”可谓价值连城。 为了揭开柴窑这层神秘的面纱,还原柴窑的历史面目,证明柴窑的真实性,捍卫柴窑在五大名窑中的地位,陶瓷学者和藏家们苦苦追寻,从未停歇。 「 ”中国瓷皇”柴窑瓷器究竟是啥模样?它的窑址到底位于何处?它和铜川耀州窑有着怎样的关系?新时代,如何让文物「 ”活起来”,让文化「 ”火起来”? 五代天青釉高浮雕三朵牡丹双流壶 探微:何为「 ”中国瓷皇”柴窑瓷器? 「 ”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就不可得矣。”《归田集》云:「 ”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 「 ”宋时秘色四称名、不及柴窑一片瑛”,据记载,柴窑的半只盏在晚清民国时期在北京可换一座四合院。 相传周世宗在位时,窑匠向柴宗请示烧造瓷的器颜色,柴世宗答以「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于是工匠们便按照要求苦心设计、精心制作,终于烧出「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天青色的精品。 走进西安柴窑博物馆,在时光流转中领略「 ”工匠之美”, 源远流长、久负盛名的柴窑文化让人叹为观止,登峰造极、精美绝伦的柴窑瓷器让人啧啧称赞,别具匠心、巧夺天工的陶瓷技艺让人大饱眼福······ 「 ”明如镜” 西安柴窑博物馆馆长王学武从收集的史料文献、碑刻记载、瓷片标本和完整器物等多方面讲解了柴窑瓷器的产地论证和柴窑的特色,印证柴窑「 ”出北地”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来宾破解柴窑「 ”千古之谜”。 为了让来宾领略柴窑瓷器的魅力,王学武取出一些收藏的瓷片标本让大家上手触摸,并不时的用手电照射瓷片,展示上面神奇的图案和透光现象,美丽的天青色和「 ”滋润细媚”令人拍案叫绝。 当用灯光贴在花瓣的背面,正面就会出现一轮「 ”明月”,四周是一片青天,晶莹剔透、釉面光滑,可以照进人影(古时特指铜镜),轻轻叩击它的盏壁,可以发出金属般的石磬声,悠扬悦耳、连绵不绝。 「 ”有外国专家说:‘不到西安柴窑博物馆,就不能说真正了解中国古陶瓷。”王学武说,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柴窑,将精品柴窑文化传承好、保护好、展示好,让世界人民能真正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据介绍,柴窑在铜川的观点已得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瓷器泰斗耿宝昌、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吕成龙研究员和我国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的认可。 在耿宝昌看来,破解柴窑,不但震惊中国,而且震惊世界,意义重大而深远。马未都在其作品《瓷之色》中说,「 ”近年来出土面世五代耀州窑精品,无论残片还是整器,让柴窑的面目更加清晰,让其历史终于趋向于真实。” 「 ”薄如纸” 揭秘:柴窑和耀州窑有啥关系? 明朝曹昭著的《格古要论》中记载了「 ”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 「 ”北地”在哪里? 关于柴窑的窑址,学术界也有各种论述,有「 ”河南说”、「 ”景德镇说”、「 ”浙江说”等观点。 中国著名古陶瓷专家、原陕西省考古研究员、耀州窑博物馆名誉院长、柴窑研究权威禚振西先生在《柴窑探微》中说,「 ”北地”是郡名,而非南北方俗称或习惯称呼,耀州在历史上确属北地郡,历史文献及《耀州志》有详述,并有大量碑刻、题记瓷证。 上世纪80年代,在铜川耀州窑遗址发掘中找到了五代时期的地层,出土有精美的天青釉瓷标本,还发现有「 ”官”字款和龙凤纹饰的瓷标本。发掘者提出,其晚期的淡天青釉瓷应是柴窑的淘汰品。 以史证物,以物证史,经过长期的考古发掘和文献研究,禚振西大胆提出:柴窑窑址在北地郡同官黄堡,也就是铜川耀州窑遗址所在地,揭开了柴窑神秘的面纱,她认为「 ”耀州窑在五代首创天青釉色”,柴窑为耀州窑的前身。 2014年5月,被中外古陶瓷学界苦苦寻觅数十年之久的柴窑,经部分古陶瓷研究专家论证,唯有五代末北宋初耀州窑天青釉瓷与文献记载的柴窑器最为接近,换言之,柴窑的故乡就在铜川耀州窑。 五代时期耀州窑天青釉高浮雕剔刻双龙双凤壶、天青釉牡丹双流壶、中华天青第一杯等实物证明柴窑「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真实存在和柴窑「 ”诸窑之冠”的精美绝伦。 曹昭《格古要论》中记载了柴窑出北地 美国普莱斯顿大学研究生导师、东方艺术博物馆馆馆长李彦君在《柴窑与耀州》书中写到,柴窑是贡瓷,而非官窑,柴窑并非像人们像的那么神秘,只是后周耀州贡瓷中的精品瓷器。 在李彦君看来,柴窑主要以釉色见长,品种并非单一,而是包括耀州贡瓷中的几个品种的合称,其中包括白胎型、黑胎型、黄土足型和刻花型。 李彦君认为,耀州发展至后周,已达整个耀州窑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此期无论是胎质还是釉色质量都堪称耀州窑历史之最,正如《事物绀珠》所载;「 ”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 「 ”五代耀州窑符合最初关于柴窑地点的文献记载地区,并且具有唯一性,耀州窑产品完全符合诸多文献记载的诸多特征,即主要有四种产品,五代耀州窑为后周质量最佳的官用瓷,也是全国最佳的瓷器产地之一。”李彦君表示。 国宝耀瓷珍品倒流壶 创新:如何弘扬柴窑文化,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 ”十里窑场不夜,精比琢玉耀州瓷。”铜川的耀瓷,是陕西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已成为展示铜川新名片、讲述陕西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耀州窑创建于唐,鼎盛于宋,是中国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和北方青瓷的代表,也是中国各大窑系中烧造历史最长的窑系,曾随着古丝绸之路漂洋过海,畅达世界,其中知名的北宋五代耀州窑青釉提梁倒流壶现作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15年,被以国礼相赠印度总理莫迪。 忆往昔,「 ”丝路明珠”耀州窑演绎峥嵘岁月,看今朝,「 ”中国瓷皇”柴窑再现「 ”芳华”闪耀世界。 「 ”五代末的耀州窑就是柴窑,柴窑文化与耀州窑文化一脉相承,如何变耀州窑文化符号为经济符号,壮大陶瓷产业?”铜川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建平介绍,近年来,铜川市委、市 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陶瓷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将陶瓷产业培育成铜川新的支柱产业。 2017年,铜川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抢抓国家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的机遇,对标江西景德镇的陶溪川,按照文化、旅游、产业、社区「 ”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 ”丝路瓷都、千年名镇”为定位,建设「 ”耀瓷小镇”,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重振耀瓷雄风 打造丝路瓷都 耀瓷小镇规划建设耀州窑博物馆、耀州窑遗址公园、大师创意园、窑神庙、瓷韵公园、耀瓷坊等九个旅游板块,以及凤凰新城、东塬现代陶瓷产业园两个功能组团,面积28平方公里,投资概算388亿元。同时,规划建设占地33平方公里「 ”一带一路”陶瓷产业新城,打造集耀瓷遗址观光、研发生产、工艺体验、文化交流、教学实习等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去年,铜川市委、市 主办了「 ”历史的邀约·纪念耀州窑创烧1400周年系列活动”在铜川耀瓷小镇开幕,10天19场活动,吸引游客19万人次 ,《我在耀瓷小镇等你》近日也荣获国家局公映许可证。 「 ”一带一路”,为中国陶瓷打开了新的「 ”筑梦空间”,重振耀瓷雄风,打造「 ”丝路瓷都”, 让耀瓷文化在「 ”一带一路”闪耀。 经过千年传承发展,耀州窑形成了工艺瓷、日用瓷、建筑瓷、新型陶瓷等众多产业体系,「 ”一带一路”陶瓷文化产业新城、水韵公园、瓷韵公园和耀州窑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实现了从煤城到「 ”瓷”城的蝶变。 近日,从第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传来好消息,铜川市人民 和陕西和谐集团成功签约,陕西和谐集团拟投资50亿元人民币建设耀州窑文化基地「 ”一河两岸”6平方公里的耀瓷小镇文旅项目和「 ”一带一路”陶瓷产业新城项目。 耀瓷坊 「 ”下一步,我们将在耀瓷小镇建设柴窑文化博物馆,今年10月份,铜川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还将联袂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在耀瓷小镇召开第三届柴窑文化论坛,揭开柴窑「 ”千古之谜”,解析柴窑与耀州窑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中国古陶瓷文化与耀州窑的发展和繁荣。”何建平说,努力把耀瓷小镇打造中国瓷文化高地和研学旅行新营地,让耀瓷在新时代焕发璀璨的光芒。 铜川市市长李智远表示,耀州窑是中国古代的历史名窑,要抢抓「 ”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把耀州窑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挖掘好、传承好、发扬好,守正创新,推动耀州窑文化走出去,实现耀瓷文化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响耀州窑品牌,做大做强陶瓷产业,把耀州窑文化符号打造为转型发展新名片。 从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到打造全域旅游「 ”铜川样板”,从曾经「 ”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到构建「 ”全景铜川”,耀州窑千年不熄的窑火,在新时代将燃烧得愈加旺盛,丝路瓷都千年名镇,一河两岸崭新画卷正在铜川大地徐徐展开······( 作者:张英杰)

最新回答
风中的百合
等待的银耳汤
2025-08-24 15:24:48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些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

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

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扩展资料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却发展于元代。大家都知道宋代是我们瓷器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为中国,为世界贡献了无可匹敌的单色釉瓷器,也创烧了令世界收藏界趋之若鹜的宋代五大名窑。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

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花瓷

甜美的信封
呆萌的曲奇
2025-08-24 15:24:48

流行了1300多年,从最早发现的唐代青花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而每个朝代的青花瓷又有它们各自的特点。

青花瓷从元代开始逐渐的发展起来,收藏青花的人也都知道元青花产自大名鼎鼎的景德镇,不论是从用料或是制作工艺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元青花胎色略发灰发黄,胎质比较疏松。白色的底釉也不是纯白,有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很强。元青花使用的青料不仅有国产料,也有进口料。国产青料烧出来是青蓝偏灰黑,进口青料烧出来就好些,青翠浓艳。这时候的青花主要是日用器皿、供器、镇墓器,底部大多是砂底,火石红。

扩展资料

元青花的纹饰构图很丰满,层次多但是不乱,笔法是一笔点,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纹饰的题材有历史人物、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诗文等等,非常丰富。

其中龙纹最有特点,龙的头比较小,脖子比较细,身躯很长,基本是三爪或者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形象矫健、凶猛。

龙纹旁边的辅助纹饰大多是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等,其中莲瓣纹形状像大括号,莲瓣中画着道家杂宝;如意云纹里边则是画着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蕉叶中的梗是实心的;海水纹则是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花瓷

欣喜的大船
现实的睫毛
2025-08-24 15:24:48

元青花珍贵原因是工艺精美和数量稀少。

元青花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它让中国陶瓷从素瓷向彩瓷过渡,它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开创了我国彩瓷的先河。无论是颜色、画艺、质量,元青花都是青花瓷中的上乘佳作,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弥漫的雄霸之气,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喜爱元青花的人。

第二个原因是存世量稀少。根据官方统计,正宗的元青花全世界已知的不过300件,画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更是稀缺,全世界已知不足10件,都藏于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

青花瓷的历史: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真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优美的小刺猬
鲤鱼缘分
2025-08-24 15:24:48
1、唐青花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

2、宋青花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3、元青花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4、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