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怎样看宋代的钧窑瓷器

还单身的巨人
标致的石头
2023-05-01 09:31:47

怎样看宋代的钧窑瓷器

最佳答案
标致的向日葵
靓丽的橘子
2025-08-23 06:52:21

中国宋代北方五大名窑之一。瓷窑遗址在河南禹县境内。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发现窑址 100余处。其中钧台八卦洞窑烧造的瓷器,工精质高,最有代表性。禹县钧窑烧瓷始于唐,北宋晚期窑业鼎盛,金元时延续烧造,且对河南、河北、山西一带窑业产生影响,形成一个烧制钧釉产品的钧窑系。禹县境内的绝大多数瓷窑为民间窑业,主烧民众生活日用的天蓝、月白釉碗、盘、碟、罐、注、炉、钵等器物,兼烧磁州窑白地黑花、红绿彩等品种。唯钧台八卦洞窑是北宋后期建立的烧造宫廷用品的官窑。品种有:天蓝、天青、月白釉青瓷和紫红色调的铜红釉瓷;器类有宫廷陈设用的花盆、盆奁、洗、尊等。1974~1975年河南省博物馆对禹县八卦洞及钧台的古窑址进行局部发掘,出土了数以千计的宫廷陈设瓷的残品,其造型、釉色、烧造工艺及器底刻数字标号等特点均与清宫旧藏并流传至今的宋钧窑陈设瓷相同。这类钧窑陈设瓷,造型古朴端庄,釉色凝厚,或纯净典雅,或绚丽多彩,都有一种优雅含蓄的美。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钧窑月白釉出戟尊,高大规整的尊体,施凝厚的月白色乳光釉,古朴而典雅。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同式出戟尊,施绚丽的紫红釉,雍容而富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钧窑天蓝釉红斑盘,在天蓝色釉面上缀着几片玫瑰色紫红斑,宛如晴空上飘浮的彩云,如诗似画般的动人。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但釉色独特。它不同于由玻璃相组成的透明青釉,而是一种典型的二液相分相釉形成的乳光青釉。绝大部分产品的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天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更淡于天青的称为月白,几种釉色都具有如莹光般的蓝色光泽,极为美观。蓝色乳光釉是钧釉的重要特色之一。钧窑的紫红色釉特点更为突出。红色是釉料中铜的还原呈色,紫色是红釉与蓝釉相互熔合的结果。天蓝釉上的紫红斑, 是于天蓝色釉上随意涂洒铜红釉所致。钧釉的另一特点是釉面上显有"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由于在素烧胎体上施厚釉,釉层在干燥或初烧时,出现干裂痕,后被高温阶段的低粘度釉流入填补裂罅而造成的纹理。钧窑成功地烧出还原铜红釉,不仅是钧瓷工艺的一大创举,而且开辟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为元、明、清时期出现的釉里红、鲜红、郎窑红、豇豆红、霁红等名品奠定了基础。钧窑宫廷用瓷有铭文的不多。铭文形式有二:一是于烧窑前刻在坯体上的,仅见"奉华"、"省符"两铭。"奉华"为宋宫殿名,汝、定窑均有此铭文器;二是清代造办处玉作匠后刻的清宫殿名,以标志器物的陈设处所,如"养心殿"、"重华宫"、"景阳宫"、"钟粹宫"、"养心殿遂安用"、"养心殿明窗用"等。铭文有横、竖刻之分。横刻者多为东西六宫的宫名,竖刻者则是东西六宫的配殿名。另有刻中海瀛台的"虚舟用"与"静憩轩用",以及刻"永安寺悦生殿用"铭文。除上所述,最多见的是于花盆、奁、洗、尊等陈设器上刻"一"至"十"之间的数字标号。标号多在烧出前刻在坯体上。有极少的是在器成后补刻的。标号多刻在器物底部,偶有刻在花盆的圈足内侧,盆奁与三足洗类中有少数标号同刻于器底与一足内侧。数字标号与器物的大小相关。标号"一" 为起始号即最大号, 至"十"为截止号亦是最小号。每一类器物标号大小的确定都以器物尺寸大小为准,即高、口径、足径三者最大者刻最大数字号"一",尺寸最小者,刻最小数字号"十"。每类器物都有十种大小不同的型号。因此,钧窑宫廷陈设瓷上刻的数字号是器物大小的标记,亦是器物型号规范化的标记和统计烧制件数的标记,从而有利于花盆与盆奁器的配对使用。

最新回答
清爽的冬瓜
淡然的汽车
2025-08-23 06:52:21

辨别钧窑瓷器的真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看其制作工艺。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现代仿钧瓷器有些是批量生产,它采用某种材料作成模具,然后用“注浆法”灌注成型。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匀,份量较轻,更有粗制滥造者,由于修坯不精细,在器物的两侧可以触摸到模具的接缝痕,这是作伪者最拙劣的一种作法,聪明一些的则在器物的内部,如瓶类的瓶体内,人们不易察觉的部位,人为地粘些其它物质(如水泥)以达到古钧瓷厚重的感觉。或者在“注浆法”成型的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但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与真正“手拉坯”均匀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轮指痕不仅粗糙,而且每一圈与每一圈的轮指痕分布极不均匀。 其次,看其釉色和釉质。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由于中原地区地下水含量较少,土壤中的含碱量适中,所以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其釉质往往产生出类拔萃的钧瓷,令人赏心悦目。现代仿钧器不管是仿宋钧的造型,还是仿金、元时期的钧瓷的特征,其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刻意伪造土锈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不自然,看上去极不舒服。 其作旧及辨别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其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2、将新仿的钧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带有腐蚀性的溶液中浸泡,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伤痕。 3、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上述方法给钧瓷釉面带来的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手感明显不同,作伪处理过的钧瓷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为的土锈,且这种土锈渗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骗上当。其实根据近几年来北方出土的钧瓷,以及在钧台窑发掘所获得的大量钧瓷标本来看,钧窑瓷器面上的土锈很少,出现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更为少见,大都呈现出一种光洁细腻的效果。有些作伪者以粘合剂作出的土锈粘结假象,实为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之举。 5、人为剥釉现象。作伪者有时故意在钧瓷的底足部分剥去一部分釉层,露出胎质,以期达到给人以年代久远之感觉。由于现代仿钧与古代钧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产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与真品的自然剥釉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伪品的破绽:真品的剥釉断面基本上是直茬,伪品的剥釉断面是斜茬。

仁爱的石头
老迟到的小刺猬
2025-08-23 06:52:21
宋钧瓷没有官字款的!
宋代钧瓷精美绝伦,除审美特征外,还有更多的理性特征,时隐时现。例如钧瓷的底款,除刻有“奉华”、“省符”等宫殿名字外,多以“一二三四……九十”编号,这是陶瓷作品中唯一的,特有的现象。目前对数目底款的推测大致分四种。(1)为了搭配花盆与花托。《南窑笔记》一书解释道“有一二数目字样于底足之间,配合一付之记号也”。(2)为了釉色的区分,《陶雅》、《饮流斋说瓷》认为,一三五七九单数代表朱红色器物,二四六八十双数代表青蓝色器物。(3)为了区别器物大小规格。《钧瓷志》、《钧窑史话》认为,出土瓷片乃至传世宋钧,均可以看出,数目表示器物的尺寸,也即高低大小。以“一”为最高,口径最大,依次减,“十”为最低,口径最小。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底款数字是区别使用级别、规格的,是宫庭文化的反映,是“钧不过尺”的定位,“九五之尊”的物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前因,是宋代理学家物化其理论的象征。持该观点为当代钧瓷美学理论家“润雅斋”的群体。

义气的音响
纯情的汉堡
2025-08-23 06:52:21
一、是它的“形”、“色”独特。有的器物模仿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倍受大家青睐,这种生产技术和制作工艺一直沿袭至清代晚期。此时,虽然制作工艺、烧制技术等与宋代钧窑瓷器有所区别,但是,由于成功率低,数量少,大家一直都在竞相购买与收藏。当时清代中晚期民间有这样一句:“家有财产万贯,不如钧窑瓷器一件”的说法,可谓钧窑瓷器当时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对它至臻至爱的程度了!
二、是它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烧造技术。据史料记载,钧窑瓷器采用特别的土质,烧造成器后呈坚硬的香灰胎,又因瓷器釉面采用铜、硅、锰等特殊矿物原料作浆刷制,再经1200—1300度的高温烧造成器后出现窑变,颜色达到万件无重样的神奇效应,有人把宋代钧窑瓷器说成“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此比喻是最恰当不过了。
三、是有的瓷器釉面出现好像蚯蚓爬过的痕迹,俗称“蚯蚓走泥纹”;有的瓷器釉面恰似霞光四射,巍丽壮观;有的瓷器颜色外紫内蓝等,栩栩如生。
四、是钧窑瓷器小巧玲珑。俗话说:“钧瓷无大器”。钧窑瓷器虽小,但是它小中见大,小而不俗;还因它的做工精湛、工艺独特,历来倍受收藏的喜爱。
五、是宋代钧窑瓷器一般圈足露胎处无挂釉,仅外底部有一层较薄的釉子,有的直接没有或者是似釉非釉。到了元、清时期,众多窑址生产的钧窑瓷器,圈足和底部均采用酱油釉,有的留下块块颜色较深的斑点。
六、是宋代钧窑瓷器的口沿和外侧凸出的部分呈香灰色,釉面有的出现棕眼,有的呈现乳光。
七、是凡带有“一”至“十”编号的瓷器,其器型从大到小排列,即“十”最小“一”最大。
八是圈足与器面下方之间常有较厚积釉。

纯情的小海豚
酷酷的百合
2025-08-23 06:52:21
1、钧窑瓷器的釉色特点

钧窑属北方青瓷系,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与它的釉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与耀州窑,也不同与汝窑,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尤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2、钧窑瓷器的鉴别

造型,要全面研究钧窑瓷器,必须了解钧窑所处的历史环境。正如前文所述,钧窑的兴盛与宋徽宗密切相关,他的审美情趣爱好,直接反映在钧窑瓷器的造型之中。如尊、匝等仿古代青铜器的造型,与宋徽宗好古之癖相关,洗子等文具则与他爱好书画相关,而花盆等则是为点缀艮岳园林用的特定产品。

胎釉,宋钧窑瓷器胎体厚重,颜色为浅灰或灰白色,因烧成温度较高,故而胎体坚硬,敲击时发出悦耳的金石之声。元钧胎体颜色多为黄白色,虽敲击时也发金石之声,但在感观上给人一种粗松之感。

铭文,钧窑瓷器底刻有“一”到“十”的数字铭文,并非所有钧窑瓷器都有此铭文,这主要见于尊、盘、盆、奁和洗造型之上。其铭文为烧制以前刻上。据考古发现证明,数字为配套而刻,一号最大,十号最小。

眼睛大的纸鹤
鳗鱼盼望
2025-08-23 06:52:21

在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中,钧窑的存在实在是另类。怎么说呢?钧窑最大的特征就是其丰富多变的曜变釉色,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对于其它窑口的单色釉瓷器来说,对于宋人含蓄不张扬的哲学观来说,实在是很另类。钧窑的窑址在河南禹州,在古时候是属于均州,故名钧窑。钧窑在出窑之前,是没有人知道它将呈现什么样的色彩,开始的时候钧窑的釉色是完全不能控制的,出窑之后才能给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下面是王掌柜总结的一些钧窑瓷器的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宋代钧窑瓷器胎体

1、胎质:坚实细密,胎骨坚硬

2、胎色:褐紫色,俗称“猪肝色”另外有浅灰色,漏胎处为芝麻酱色。

二、宋代钧窑瓷器釉质

1、釉料:均釉的呈色剂为氧化铜,在还原气氛的烧制下所表现的颜色深浅不一,从而造成了万紫千红的曜变釉色。均釉施釉很厚,釉面凝结之后再烧制会有裂开流动的痕迹,这就在釉面造成了一种特殊的痕迹——蚯蚓走泥纹。

2、釉色:钧窑最大的特点就是就是其釉色,其釉色大多不单一,是一种混合颜色,主要颜色有:蓝色、红色、紫色。

三、宋代钧窑瓷器器型

钧窑器型和其他五大名窑窑口一样,大多仿青铜器造型,主要器型有:出戟尊、敛口尊、香炉、鼓钉洗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盆。

四、宋代钧窑瓷器纹饰

钧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很少有纹饰。

五、宋代钧窑瓷器款识

宋代钧窑器物很少带有款识,但有很多从一到十的数字款识的器物存世,另外还有一些带有奉华、省府字样的款识。

成交记录:

藏品名称            时间             地区            价格(人民币)

钧窑窑变釉大花盆    2009-12-06         北京             58,000,000

钧窑瓶             2012-12-28        澳门中信           37,076,000

天青釉仰钟式花盆   2008-04-11        香港蘇富比         35,574,750

钧窑八方弦纹瓶     2010-12-30        澳门中信           23,456,090

钧窑出戟花觚       2015-06-27         北京              20,967,537

玫瑰紫釉菱花式洗   2014-06-04       北京保利            8,165,000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   2010-05-09         北京              6,160,000

钧窑天蓝釉紫斑盌   2014-10-08      香港蘇富比           4,303,040

钧窑天青釉紫斑盘   2008-07-26        澳门               3,654,000

望采纳,谢谢

成就的寒风
碧蓝的戒指
2025-08-23 06:52:21
一、宋代民窑钧瓷的主要特征 1、胎色。由瓷片的截断面观察,宋民钧胎色呈土灰色,深一些的泛黑,浅一些的泛白,胎土精细,烧结度好,极少沙眼孔隙,胎与釉之间都施有一层极薄的白色化妆土,修胎薄且匀整。(如图) 2、釉色。宋民钧釉色以天青、月白为主调,稍浅的青灰,稍深的青蓝,施釉较厚,一般约在01厘米左右。釉面匀净,抚之柔润光滑。高倍放大镜下可见釉中气 泡密集,表面的大,深层的小。因窑变生成的紫红斑不规则,色釉浓淡不一,就连同一块斑上亦多有变化,浓者如紫蓝,淡者似桃红。青红二色融合自然,沉入釉 中,因此看上去较为含蓄,红斑上象罩有一层薄雾,在大部分青蓝釉色或月白釉色的映衬下,格外迷人。(如图) 3、以碗为例,圈足切削方式为足内侧稍向外斜削,外侧竖直削,足根平切,切后宽度约在05厘米左右,圈足施酱色护胎釉,足底施釉与器身釉一致,圈足较浅而大的盘或洗,其足底釉上都留有黄豆大小的支钉痕。(如图) 4、碗口沿修胎较薄,有尖刃感,故口沿或有楞角的部位因釉水垂流而呈灰白色或灰,边圈再往下渐变成天青色,至足肩处积釉较厚。(如图) 二、元代民窑钧瓷的主要特征 1、胎色。元民钧瓷胎色由断面观察多呈深灰色,甚者呈黑灰色。据文献记载及本人手头的实物资料表明,河南禹县钧台一带的窑口温度高烧制的钧瓷胎,基本上是 深灰色或灰色,而山西、河北、河南北部林县鹤壁等窑口烧制的钧瓷胎多是灰白或灰,胎土稍粗,烧结后多有空隙,胎与釉之间施有白色化装土。(如图) 2、釉色以天青或月白为主,其他青中泛白、泛蓝、泛黑、泛紫、泛红的亦有所见。施釉稍薄,一般在007厘米左右。釉面桔皮纹明显。肉眼可见釉内气泡大而 疏以及釉水流动痕迹。有的几成油滴或兔毫纹。窑变釉红斑较为飘浮,颜色鲜艳,红色与青色几乎不相融合,看上去较机械呆板,似人工贴画而成。(如图) 3、碗类器物圈足较宽厚,内外皆不施釉,切削方式为内侧向外斜削,外侧竖直削,足根平切后里高外低,挖足后足心留有一明显乳突痕,乳突周围可见疏密不一的旋纹。圈足截面呈八字状。(如图) 4、碗类器物口沿较厚,成圆状而光滑,因垂釉而呈浅灰、褐灰或褐宽带边。修胎草率,胎青厚重。施釉不到底,近圈足处露胎,露胎处以上有较厚的积釉痕,多一侧更为显著。

精明的月亮
自然的项链
2025-08-23 06:52:21
宋代钧窑真品价值非常高,正常的都在百万以上。
一个钧窑的小瓷碗代表着当时的最高烧制工艺,比如这一种典型的时代圆口和深弧壁代表着当时的一种烧制水平,尤其是尖底并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矮圈足。这就与我们如今所使用酒碗一样,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施釉碗,但这一种天蓝色釉从上往下并未完全至底部,釉色相当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