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中国最贵的10件瓷器

负责的超短裙
激情的超短裙
2023-05-01 08:37:42

中国最贵的10件瓷器

最佳答案
落寞的缘分
魁梧的御姐
2025-08-22 17:28:56

中国最贵的10件瓷器:

一、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口部短小,肩腹部浑圆,下腹部瘦长,平底。通体绘有青花纹饰,肩部绘杂宝及缠枝牡丹花纹,牡丹可谓花中之魁,象征“雍容华贵,大气超凡”。

二、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2010年秋拍,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在伦敦将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改写。不过需要注意,现在市场上90%的元明清瓷器都是赝品,真正的上品、名品太少,在买入时,一定要倍加小心。另外,近年来民国瓷器升值较快,投资者也可重点关注。

三、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2005年,这件瓷器将青花瓷推举到了一个难以到达的高度,创下了中国瓷器的世界最高纪录,五年来,其榜首之位从未被撼动。作为中国青花瓷的代表作,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确实将“青花瓷”的价值诠释的十分全面。

四、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在2014年4月8日中午举行的香港苏富比春拍“玫茵堂珍藏成化鸡缸杯”专场上,一举超过2011年春拍香港苏富比推出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创下中国瓷器在香港拍卖的成交记录。

五、清乾隆粉彩“万寿连延”葫芦瓶

这件葫芦瓷瓶是被著名的收藏家张永珍以高价拍下,这件作品并不是她第一次竞拍瓷器,在此之前也曾一掷千金拍过不少珍贵的瓷器。这只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

六、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在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拍卖会上,一款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打破了宋代瓷器拍卖史上纪录此前的纪录。这件精美的天青釉葵花洗掀起激烈的竞标大战,8位竞标者的出价此起彼伏,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最终被一位不明身份的电话买家收入囊中。

七、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这件瓷器是张永珍在2006年拍得的,是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瓷器中十分具有代表的作品。性该碗绘有杏花盛开,春风吹绿柳,双燕比翼飞。侧面有乾隆御笔行楷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碗底有蓝楷书款《乾隆年制》。该碗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工艺精湛,乃为乾隆珐琅彩瓷器杰作。

八、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鸟暗刻松石绿釉如意双耳尊民国粉彩双耳尊

这是一件十分具有争议的瓷器,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人对它持有怀疑态度。这是一件神奇的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史上,辈分较小。

不少的专家认为这只粉彩瓶“造型有本,设计有度”,符合乾隆官窑特征,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都有相类似的官窑作品。因此,出现了众人血拼的局面,如此高价的民国瓷也被称之为拍卖市场上一个笑话。

九、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件瓷器的话,那便是“秀丽”。此件物品为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整个画面布局匀称,淡雅细腻,色彩相互层叠,富丽多姿。器高165厘米,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造型小巧秀丽,颈部饰以卷草形双耳,垂肩处的如意纹雅致婉丽。

十、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八吉祥如意耳葫芦瓶

“葫芦”在我国亦有“福禄”之意,寓意吉祥,其形态总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此件天价瓶形状便是葫芦形,上部呈圆形,下部为扁圆形,长方形足。颈肩两侧各置一绶带耳。

最新回答
酷炫的过客
阳光的蓝天
2025-08-22 17:28:56

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景德镇建立御厂烧制宫内日用瓷,在这些瓷器上的纹饰中,用以代表皇家身份的龙纹至少分为角龙、应龙、夔龙、螭龙以及秃尾龙等数种。

角龙

角龙即头上长角的龙,通常称为虬龙蛟龙,是景德镇御厂最常使用的龙纹造型。体形可用上文九似来形容,如角似鹿,眼似虾,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等。明清时期,五爪龙纹被官方垄断,代表帝王,民窑瓷器上不可使用。

元朝制品中的角龙形象凶猛生动,龙爪基本为三爪、四爪与五爪。明初洪武永乐朝的角龙造型仍与元代大致相仿(图3),至宣德时期,龙纹显得更加粗犷威武,明中期又趋于精细纤秀,明末则大多显得草率羸弱。清代龙纹的演变与明代整体类似,甚至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走势有不少关联。总体看,历代角龙造型各有其时代特点,根据鳞片、爪形以及头部等诸多细节,基本可以判断出大致制作时期。

应龙

应龙指有翼的龙,俗称翼龙飞龙。汉代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后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浮游逍遥……《吴志·吾粲传》中也曾提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随着对应龙不断的神化,清康熙年间东轩主人又在《述异记》中渲染道: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千年方为应龙。

应龙的图案纹饰较早就出现在古代铜、玉、漆器以及石雕、绘画当中。南宋时期,浙江龙泉窑曾制作过应龙纹饰的瓷器。官窑瓷中应龙的出现略有些晚,到明初永宣御厂瓷迅速发展阶段,应龙纹才与其他绘画素材一起纳入御厂瓷纹饰中。明代史学家焦f在《玉堂丛语·文学》中记载:景陵(宣德帝葬于景陵,所以此处代指宣德)一日禁中阅书,见龙有翼而飞者,讶之。遣问之阁中,三杨辈皆不能对,上顾诸史官曰:‘有能知之者否?'陈继时在下列,出对曰:‘龙有翅而能飞,曰应龙。'问所在,曰:‘见《尔雅》。'命取《尔雅》视之,信然。由此可以推测,应龙纹应是该事发生后才出现在宣德官窑瓷的纹饰中。

明宣德、成化时期,应龙纹使用较多,成化朝继承延续了宣德朝纹饰,但也带有自己的风格。根据当时应龙纹双足与飞翼的特点,应龙纹可以进一步分为双足三爪羽翼类鳍足羽翼类双足龙爪蝙蝠翼类以及鳍足蝙蝠翼类等多个种类。清朝建立后,应龙纹制品不多,御厂多仿制明代宣德、成化名品,较少创新制作本朝特色的应龙纹器物。

夔龙

战国至汉代初年成书的《山海经·大荒东经》中介绍过一种神兽: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一些古代文献说夔是蛇状怪物,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夔,神魅也,如龙一足。总之,夔因似龙而被称为夔龙。

夔龙纹在宋、元两朝及明洪武、永乐官窑器中也都没有发现,最早绘画夔龙纹的御厂瓷仍是宣德制品。从器物纹饰看,当时的夔纹造型清晰,无鳞、有兽状双足。为区别其他夔纹,可称其为兽足夔龙。宣德夔龙具备猪嘴、双足、有翼、卷草尾等特征,非常接近当时的应龙纹,仅是龙身较短、无鱼状鳞片、口吐番莲而已。因为明清时期的夔龙形象多为口吐蕃莲,所以俗称含花龙。成化朝的夔龙纹除兽足夔龙外,还有三爪夔龙(即双足绘为龙状三爪)。器物种类在当时发展出各种造型、釉色。清朝雍正时期,御厂还制作出五爪夔龙,应是由成化三爪夔龙纹演变而来。清朝进入鼎盛时期之后,曾为主图案的夔龙纹锐减,作为辅助纹饰的夔龙纹(图12)骤然增多,那些源自青铜器、珐琅器中的拐子龙随处可见,与各类彩釉、纹饰相互搭配,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螭龙

一般将螭解释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即《说文》所说无角曰螭。但从明清官窑瓷器看,所绘螭龙多为独角,偶尔双角,几乎没有无角的情况。螭龙纹是原始社会形成的图腾标志之一,在古代建筑以及青铜、玉、陶瓷等工艺品中经常出现。《宋书·志第八》中记载: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钮,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与斩白蛇剑俱为乘舆所宝。描述秦始皇玉玺上雕刻螭虎,随后各朝纷纷仿效,常以螭为钮制作宝玺。

虽然明清官窑瓷中经常使用螭龙纹饰,但洪武、永乐御厂中并没有发现螭纹瓷器,其使用上限暂时推断为宣德朝,与应龙、夔龙纹的始用时间大致相仿。宣德时期的螭龙皆为四足,爪数可细分为三爪、四爪和五爪三大类。总体看,其强悍雄健的体形与当时流行的龙纹极为相似,特点是身上缺少鳞片,头部独角,尾部呈卷草形状。当时的螭龙形象多作口叼灵芝,可能是借鉴夔龙口含蕃莲造型的结果。

宣德御厂的螭龙形象确立后较长时间没有太大变化,明成化、正德以及万历等各朝螭龙纹基本保持了宣德时期的造型特征,仅是不同时期所用青料与彩釉略有差异。到了清代,官窑瓷中出现唇上带龙须的螭龙以及兽足螭龙。例如一件雍正青花釉里红天球瓶上绘画了各种不同造型的螭纹,既有兽足,也有龙爪,展现出当时御厂所用螭龙的多样性。另外,乾嘉时期经常出现足攒花、灵芝等螭龙纹,这些都说明螭龙纹在不断变化与发展。

犹豫的太阳
复杂的冷风
2025-08-22 17:28:56
1、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文物鉴定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

2、丘小君,从事陶瓷文物鉴定工作30余年,曾在西安市文物商店工作,其间借调至北京故宫博物院、师从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花费7年时间协助其完成了《明清瓷器鉴定》一书。

3、张浦生,男,上海人,当代著名瓷器鉴定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兼职教授。

4、李健,生于黑龙江伊春,收藏世家、瓷器鉴定专家。上海复旦大学文博学院毕业浙江考古队队员,上海古陶瓷标本展览馆馆长,中国文物类陶瓷玉器金属鉴定评估师,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鉴定师。

5、李知宴,男,1937年3月出生,汉族,中国瓷器鉴定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

热心的枕头
舒服的曲奇
2025-08-22 17:28:56
一个版本。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明清瓷器鉴定《明清瓷器鉴定》是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耿宝昌,内容简介,此书为著名瓷器鉴定大师耿宝昌老先生的唯一著作。耿宝昌,男,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归河北省直接管辖),文物鉴定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首都博物馆顾问、炎黄艺术馆鉴定委员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研究,重点研究历代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