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石器时代的石刀与石斧有什么区别

优美的耳机
瘦瘦的海燕
2023-05-01 06:42:11

石器时代的石刀与石斧有什么区别?

最佳答案
能干的墨镜
天真的毛衣
2025-05-16 20:26:42

兵器历史上的规律是:效费比最佳的武器获得最大成功因此弓成为古代应用范围最广的射击兵器出于同样的原因,刀成为应用范围最广的短兵器

虽然文明时代的刀普及比剑晚,但是刀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石器时代的石刀跟不装木柄的石斧,是难以区别的到了斧头加上木柄之后,那些不装木柄而一边开刃的石质劈砍器,才能被称为石刀这种东西在原始社会一般是作为工具使用的,当然也可以成为凶器当铜器时代到来以后,人们开始尝试用铜制造刀,但是天然铜和人工冶炼的纯铜都比较软,不适合作为武器,所以直到青铜,也就是含锡铜发明以后,铜制刀才得到实际运用两河流域的乌尔第一王朝成为青铜时代的先驱

不久,青铜刀和青铜剑都问世了,从此刀剑开始了它们的竞争史早期的刀还必须与斧竞争,在这双重竞争之下,刀在很长时间内不是主要短兵器如最早制造青铜刀的两河流域各民族,直到亚述时代,主要的短兵器还是剑;古埃及长期用斧,后来引入了剑,到了新王国时期,仍是短剑腰刀战斧并用;古印度有刀剑,但是到了雅利安人入侵后,短兵器中以斧和剑为主,记载有列国时代军事状况的《往世书》中讲到的主要短兵器中有剑和斧,却没有刀;古希腊米诺斯文明时期和麦锡尼文明时期,都有青铜长剑,但作为武器的刀却很少,叙利亚人入侵之后也将剑作为短兵器的绝对主力;中国虽然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有青铜刀,但是直到西汉,刀依然不是主要短兵器;波斯罗马也都以剑为主要短兵器总之在整个奴隶社会,刀在与剑的竞争中是失败者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以色列了这个另类小文明,似乎特别喜欢刀《圣经》上通篇都是用刀杀人的记载,如列上19:10书11:11列下3:26等等

最新回答
壮观的大侠
傻傻的宝贝
2025-05-16 20:26:42

宋代的单色釉瓷取得了很大成就,名窑遍布全国,其中最著名的为:“汝、钧、官、哥、定”。
五大名窑。
1、汝窑
汝窑瓷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一带,宋时为汝州地,故名。汝窑除烧青瓷外,兼烧黑瓷、酱釉瓷和钧釉瓷,以青瓷最为精致。汝窑青瓷的胎质细密,呈深浅不同的“香灰色”。与同期官窑器很相似,釉色以粉青为主,另有天青和卵青。釉层透明和不透明的均有。釉青一般都呈一种内蕴的木光。开片是汝窑的一个重要特点,无纹片的很少。纹片深浅长短交错排列,密而不乱。器物尺寸都很小,造型以盘、碟、洗为多,其中椭圆四足盆是汝窑的特有造型。汝窑的烧制时间很短,存世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贵。从明宣德开始有仿制品出现,清初雍正已能仿得相当好,近年河南省也有新仿汝窑器。
2、钧窑
钧窑产地在今河南禹县,因与汝窑有密切关系,历来有“汝钧不分”之说。钧窑始烧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金、元时继续烧造,影响扩展到河北、山西两省,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钧窑体系。
钧窑有两大特色,即乳光釉和窑变。钧窑的基本釉色是深浅不同的各种青色,可分为天蓝、天青、月白三类。由于在釉中渗入铜红釉,烧成后就出现变幻莫测的红色窑变,有玫瑰红、砂珠红、海棠红、茄皮紫、胭脂红、鸡血红许多种。整个器物红紫相映、青白相间,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他青瓷的另一特色。钧釉中的紫色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各种紫色是由于红釉与蓝釉互相融合的结果。钧瓷釉面上有一重要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即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后人在仿制宋代钧瓷时就无法烧出同样效果,因而是否有“蚯蚓走泥纹”成为鉴定宋钧瓷的重要依据。宋钧瓷另一特征是器外底普遍刷一层芝麻酱色釉。
钧窑凡为宫中定烧的陈设瓷,底部均刻有一、二、三……的编号,编号越小,器物越大。因钧窑瓷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3、官窑
官窑专指北宋汴京(开封)官窑和南宋杭州修内司及郊坛下官窑,因专烧宫廷用器,产量很小,传世品也极少。
北宋官窑瓷的釉色以粉青、月白为主。虽然被称为“亚于汝”,但也是莹如堆脂,釉表红棕色或无色的片纹或疏或密清晰可辨。底部可以看见烧制时的支钉痕迹。器物都是各种陈设用具和文房用具。仿商、周、秦、汉铜器和玉器的造型很多。
南宋官窑釉色以粉青为主,有纹片。在器物的底部落脱处、口沿和棱角釉薄处,胎都会烧成紫褐色,称为“紫口铁足”,这称得上是南宋官窑的典型特征。
4、哥窑
哥窑产地不可考。瓷器的显著特点是通体满布开片,纹片大小相同,大片呈铁黑色,小片呈金,有“金丝铁线”之称。开片形成原理是由于胎、釉的膨胀差异而造成的釉面开裂,本来是一种缺陷,但哥窑却通过人工控制有意用来作为一种装饰特征,使釉表出现冰裂或鱼子状的纹片,再染上或黄或黑深浅相间的颜色,形成一种残缺美。哥窑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骨也厚薄不一,胎色呈黑灰、黄数种。由于釉层非常厚,使器物的外观圆润饱满。釉色大多呈灰青色,也有的是月白、粉青、米黄等色。底部用支钉烧制,涂赭紫、紫黑护胎汁。明清以来仿哥窑的很多,大部分是景德镇官窑制品。明中期的成化和清前期的雍正、乾隆的仿制品都相当精美,但缺少一种古朴沉静的韵味。
5、定窑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一带,以盛产白瓷著称。定窑在唐代早期就开始生产,到北宋发展到全盛时期,元代已停止烧制。胎骨细腻洁白,又轻盈秀美,是定窑白瓷的重要特点。定窑的釉面装饰,是宋代瓷器中最为精彩的。宋早期的定窑白瓷采用刻花的方法。稍后,又出现刻花和蓖划相结合的装饰。到北宋中期,定窑开始采用印花装饰。纹饰多在碗、盘的里面,布局左右、上下对称,以细、密为特色。类似于宋代缂丝的方法。北宋早、中期定窑使用匣钵仰烧,器物口沿均有釉,有些器物的底黏附着垫烧的沙粒或支烧痕。后期定窑采用口沿在下的覆烧工艺,因此口沿有“芒”,但烧成的器物都很规整。作为皇室使用的贡瓷上,口沿都包上金、银或铜,更显豪华尊贵,故称之为“金装定器”。除白釉外,定窑还生产黑釉、酱釉等品种,被称为黑定、酱定,价格均高于白定,是难得的珍品。
宋代景德镇所仿定器,称为“粉定”。区别之处在于景德镇仿定器釉面光亮,无泪痕特征,足内可见放射状跳刀痕。
钧瓷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官 瓷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定窑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古窑址群地点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内,曲阳县宋代属定州所辖,自唐人陆羽在《茶经》一书中将窑场以所处州府冠名始,当时及后世的人们均将此地出产的瓷器称为定瓷。目前已发现的定窑遗址残存及古墓葬出土器物可证实:定窑在唐代已开始烧造瓷器,是继邢窑之后中国最大的白瓷产地。
成书于明宣宗时期(公元1428年)的《宣德鼎彝谱》根据宫廷所藏瓷器的品质,首次提出了宋代五大名窑的概念。此书中推举的柴、汝、官、哥诸窑产品都属于青釉瓷范畴。只有定窑,不仅大量烧制白色釉瓷器,也先后烧制出黑色、绿色、紫色、酱色、褐色、赭色、、桔、红色、蓝色、窑变色,釉下彩绘、釉上金彩……等色彩鲜明,釉色斑斓的精美瓷器,汇成了色系丰富的施釉工艺与装饰艺术。
定瓷产品在北宋时期之所以受到皇室的青睐和大众的喜爱,不仅在于其丰富艳丽的釉色,还在于它精美的刻花、划花、篦花、印花、剔花、贴花、堆塑、镂空、雕刻等胎体工艺装饰,以及神奇多变的器物造型设计。定窑产品所用的胎土都经过精心淘洗,土细、色白、润泽,因此,不同釉彩、不同造型、不同时期的定窑瓷器,胎骨皆呈现一致特定的白色,这是其他窑场的仿定窑器物无法比拟的。
哥窑
宋代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为装饰而著称。清代乾隆皇帝曾写下十首赞颂哥窑瓷器的诗篇。宋人文献没有哥窑的记载,元人孔齐首次提及哥哥洞窑,由于哥窑窑址至今还未找到确切公认的窑址,因此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传世哥窑瓷器造型有碗、盘、碟、洗、瓶、鱼耳炉、罐等。烧制时大多采用垫烧工艺,个别用支钉支烧。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等,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呈黑灰、深灰有紫口铁足的现象,浅灰、土黄的没有紫口铁足。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砂米黄、浅灰青、米等。釉面均有纹片,有大小纹片相结合,有纹片非常细小的鱼子纹,有大纹片呈黑色,小纹片呈的全丝铁线,有的纹片仅为一色。纹片按颜色来区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有浅黄鱼子纹等。按开片的形状来区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百圾碎、鱼子纹等。
宋代哥窑瓷器自诞生之后,这种风格独特的瓷器品种盛烧不衰,赓续相继,历代文人雅士为文作诗,赞不绝口。特别是釉面那种层层叠叠、千奇百态的开片纹饰,不但开创了我国陶瓷史上审美的新情趣,而且确有“巧如范金,清比琢玉”之感。
汝瓷史话 
中国自古就以陶瓷工艺名扬于世,在英语中China(中国)的原意就是瓷器。名列宋代五大名瓷的汝瓷,因产自汝州而得名,其创烧、形成与发展几起几落,历时数百年,博采众家之长,荟萃陶艺精华,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汝瓷瑰宝——汝官瓷,作为宋代宫廷用品,自公元1086年到公元1106年,仅短短20年间昙花一现,便消隐于战乱的尘烟。因为是御用品,不得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更使之成为稀世之珍。当今世界上藏有宋代汝瓷的博物馆不足10家,藏品不到70件,遂有“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件”之说。1992年秋,一件直径仅为8厘米的宋汝窑盘在纽约拍卖,成交价高达154万美元。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宋汝窑三牺尊又以5000万元港币的身价物易其主!
价值连城的汝瓷国宝,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陶瓷文化史上,又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悠久的历史 丰厚的物华
中国名瓷“汝、钧、官、哥、定”,河南有其三。汝瓷出自平顶山。就目前的考证看,陶瓷古窑址在现今平顶山所辖的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及洛阳的汝阳南北150多公里内广有分布,大致分为两个自然区和6个生产区。
汝河东南区包括“严和店汝窑区”、“大营清凉寺汝窑区”和“段店、梁洼汝窑区”。其中严和店区目前已发现26个古汝窑场,产品以汝瓷豆绿釉刻印花为主,也有大量的天蓝釉、天青釉、月白釉、黑釉、花釉、棕红釉、挂彩和白釉等。遗物丰厚,器皿多样,为宋代汝窑早期遗址。
段店、梁洼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缸、罐、壶、瓶、腰鼓等民用瓷。花釉具多,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观之赏心悦目,史称花瓷,又曰“唐钧”,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工艺品。唐代烧造花瓷的窑址迄今只发现五处,四处在河南,其中两处在平顶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黑釉蓝斑腰鼓和一件黑釉斑点壶,已被有关专家根据唐代《羯鼓录》中有关记载和对段店窑址出土物的调查,证实为“鲁山花瓷”。这一区域以鲁山段店为中心,接连白象店和桃花店,与梁洼明清时期兴起的汝窑相呼应,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集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烧成技术、经营管理之大成,鼎盛时商贾云集,对后期汝窑的兴起和我国陶瓷技术的开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
汝河东南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宝丰大营清凉寺汝窑遗址(宝丰曾为汝州地域)。该窑址北距汝州25公里,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瓷片和窑具堆积如丘,窑址毗邻交错,遗物丰厚,既有汝瓷,又有钧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考古试掘,就发现了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在一个小窑藏坑内,一次出土较完整的各类瓷器20余件,其中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汝瓷盘,粉青釉刻莲花茶盏等,均为汝瓷传世佳品。其色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认定为汝瓷传世珍品。此次开掘揭开了汝官窑口之谜研究的序幕,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陶瓷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为进一步探寻汝官窑所在地,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出土各类完整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两千余件,其中的窑藏品与传世汝官瓷对照,胎釉完全一致。1999年,该所在清凉寺居民住宅便道上再次进行试掘,收获汝官瓷片上千片。2000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所对这一遗址进行了第六次发掘,在475平方米的区域内,清理出汝官窑炉15座,作坊2处,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灰坑22个,还有一眼水井和大批形状比较完整、品种比较丰富的汝官窑瓷器和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等烧具。同时出土的一枚“元丰通宝”,为汝官瓷的历史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年10月18日,省文物管理局、宝丰县人民政府在清凉寺召开了汝官窑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近20名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专家们高度赞扬了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发掘成果,认为该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陶瓷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神秘的土地 稀世的珍藏
1978年冬季的一天,汝州市纸坊乡阎村的几个村民无意中挖出几件陶器。其中一件就是如今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彩陶缸——《鹳鱼石斧图》。经碳十四测定,这件国宝为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之遥。
位于郏县西北10公里的黄道汝窑生产区,早在唐代中叶,就盛产瓷器。窑址分布于黄道村东的马蹄河畔,总面积105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3米。产品主要有白、黑、青、月白、天蓝、紫红等釉色。有的碗、罐上还绘有花草图案,写着“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等字样,釉色浑厚质朴,光彩夺目,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都有黄道窑的花釉白斑罐。黄道窑的产品常以白斑花釉、黑釉、黄褐釉、天蓝釉、及茶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窑变出多种色彩,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工艺开辟了先河。而位于郏县西北15公里处的谒主沟汝窑遗址,是一处宋、金、元时期的古窑址,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产品多为民间用品,釉色有天青、天蓝、月白等,同时兼烧钧瓷釉色,如玫瑰红、葛花紫、龙肝、马肺、雨后红霞等。这里的山岭上到处都是优质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和釉料,至今禹州钧窑还来此购料。全国著名陶瓷专家叶喆先生有诗曰:“漫道汝钧不可分,神前神垕地昆邻,天青釉色虽相近,各有千秋自超群。”
汝河东北自然区另外两个生产区,一处位于大峪乡嵩箕山脉西侧。东侧便是禹州神�镇,是生产钧瓷的重要基地。此地有72座汝瓷窑之称,已被文物部门发掘的窑场就有14个。产品主要是生活用瓷、文具、工艺品等。造型精致,光素无纹较多,釉色天蓝、天青为主,清雅庄重,汁水莹泽,釉面呈细碎冰裂纹,产品曾在开封宋宫遗址多次被发现。另一处位于汝州市内及郊区,这一带发现遗址8处,出土的古瓷片,有豆绿刻印花和天青、天蓝、月白等釉色。2000年5月,省文物局在汝州市中大街和张公巷的交汇处开沟发掘,出土了大量匣体钵片,其中两件保存完好。同时出土了大量独特的青釉瓷片,和清凉寺的天青釉汝官瓷完全一样。其色清雅莹润,釉呈冰裂纹薄如蝉翼,多为餐具、茶具、酒具、文具、工艺品。工艺考究,薄釉薄胎。一起出土的还有古钱币和粉碎的玛瑙釉料、刻花用的玻璃棒、雕塑用的骨器,素烧过的坯片等。
2001年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张公巷进行第二次挖掘,掘面40平方米,发现大量素烧胎片,除个别胎片能看出底部形状为传世水仙盆外,其他多不能辨别器型。出品胎片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不但继承了清凉寺汝窑的卷足支烧工艺,且有所发展,足部直、窄、矮和宋代其他瓷都不一样,匣钵种类繁多,桶式、碗式、盘式等应有尽有,底部和口沿儿涂有碱土。经过对出土釉料的试烧,成色和发掘出的瓷片一致,烧成温度在1250摄氏度,和史书记载汝官瓷烧造工艺相符。
2001年7月,一户居民在汝州市望嵩路与中大街交汇处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层独特的物质,面积约40平方米,经汝瓷专家朱文立试烧,认定为宋代天青釉。该址出土的瓷片与张公巷的瓷片样品,从釉色和冰裂纹及器皿制作的精美程度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碗奁极相似。同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汝州年会暨汝瓷国际学术研究会在汝州召开,专家根据对宝丰清凉寺和汝州文庙、张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学测试,断定汝州可作为汝官瓷新窑器目标考查发掘地。
由以上尚不完全的发掘可以得出结论:汝窑工匠代代传承前人智慧,创造出国宝花瓷和风格独具的刻、印花卉青瓷。到了北宋晚期,因皇宫认为定州“白瓷有芒”,改命汝州建青瓷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绝妙工艺:胎坚细密,釉层匀净,色泽丰润,造型典雅。品类齐全的汝官瓷为宫庭珍藏,民瓷更为众多百姓所喜爱,曾在宋代百花瓷艺苑中获“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美誉。

洁净的朋友
自信的钢笔
2025-05-16 20:26:42
以石头为原料制作的工具。它是人类最初的主要生产工具。在很长的时期内,石器在生产中占有支配地位。在考古学上,把主要使用石器的时期称为石器时代。根据石器的制作方法,可分为打制和磨制两大类。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器的制作工艺和器形都有显著的变化,因而石器的制法和器形,常常成为判断遗迹年代或文化性质的重要标尺。
石器的原料和来源 石器时代人类制造石器的石材是有选择的。一般选用硬度大的矿物,如火石、浅燧石、石英等,还有硬度较大的火成岩和质地稍软的水成岩。石材的来源大体有三,即采集、开采或贸易交换。
石器的制作工艺 打制工艺 这是一种原始方法,从旧石器时代起即广泛地被应用。制作时用石锤(或角、木锤)打击石材,打下具有锋刃的碎片,称为石片,可用来加工成石器。石材被打下若干石片之后,失去其原来的形状,表面遗有许多石片的剥离痕迹,称为石核。打制石器的制作,一般分两个步骤:①打片 。打制的方法有3种 :一是直接打法 ,用石锤直接打击石核以剥离石片;二是砸击法,把石核放在石砧上,再用石锤砸击;三是间接打法,用木制或骨角制的短棒,一端放在石核上,用石锤打击另一端,可以产生细长的石叶。②加工。一般的加工,是由石片的劈裂面向背面加工,称为单面加工。由两面交互加工的,称为两面加工。在石片的两缘,向不同的方向加工,称为错向加工。通过加工制成可用的工具。
磨制工艺 把石器的表面磨光,磨出刃部,并把石材磨制成形,这在石器制作上是一项进步。中石器时代开始出现磨制技术,但还限于局部磨光,到了新石器时代才普遍地被应用,可以说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
石器的类别和器形 砾石石器 又称石核石器。即以石核制成的工具。习惯上把两面刃的砾石石器称为敲砸器,单面刃的称为砍斫器,在砾石周缘加工的,称为盘状器。在砾石的周身加工,则成为圆形的石球。但它们的用途分工并不甚明显。
石片石器 系用石片或石叶加工而成 ,主 要 有刮 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等几类器形,延续使用的时间比较长。刮削器是在石片的一边或多边加工,用来刮削兽皮或木、骨一类工具,由于刃部的加工部位以及形式的不同,有短刮器、长刮器、圆刮器、复刃刮器、凸刃刮器和凹刃刮器等名称。尖状器是沿石片相邻的边加工成锐尖,以利于刺割。雕刻器系在石片的尖端,打成垂直的短刃,可用来雕刻骨角器及其艺术品。
细石器 是形状细小的一种打制石器,一般是以间接打法打出的细石核、细石叶及其加工品。它们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在某些地区,甚至用到新石器时代或更晚。用细石叶加工成的工具,有尖状器、钻和刮削器等。也可镶嵌在柄上作为镞、刀、镰等复合工具使用。
磨制石器 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途分工的愈加明确,磨制石器的器形比其他各类石器更为复杂。从用途上大体包括砍伐工具、农耕工具、兵器、仪仗 、装饰品5类 。砍伐工具最常见的有斧、锛、凿,主要用于加工木材。农耕工具有铲、穿孔砾石、刀、镰和磨盘等。穿孔砾石可能是套在带尖的木棒上,以供脚踏掘土之用 。兵器有镞 、矛头 、钺 、戈、剑、锤斧和弹丸等。至于钺、戈、剑和锤斧等,大抵是模仿青铜器而出现的新器形。仪仗包括穿孔的石球和齿轮状的环形石斧,属于权杖上的头饰,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某些地区 。装饰品多以精 致 美观的石材制成 ,有珠、管、坠、环、璜、玦等。

无奈的电源
犹豫的百合
2025-05-16 20:26:42
石斧
石斧:
远古时代用于砍伐等多种用途的石质工具。斧体较厚重,一般呈梯形或近似长方形,两面刃,磨制而成。多斜刃或斜弧刃,亦有正弧刃或平刃。有的斧体上部制成凹腰形、双肩形或穿孔,以利装柄。石斧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并延续到青铜时代初期。它具有砍、砸、劈、刮等多种功能。使用时,一般装上与斧刃平行的横向木柄。在原始农业早期,用于砍伐林木、垦辟耕地,是当时的主要农具之一。它也经常在木器制作中用于砍削,或开木板时作楔具;后者逐步派生出专用的石楔。正弧刃或平刃石斧绑上树杈状的与斧刃垂直的横柄, 可作石锄使用。石斧还是一种古老的武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有孔石斧, 已成为专用的战斧。

典雅的果汁
故意的耳机
2025-05-16 20:26:42
三国大时代4
1想要自立的话首先要到云南城里面的焚乐塔、时代三本来是萌萌的家、现在改城焚乐塔了、找到文子接任务、他叫你去找老朵、然后你就去峨眉山、山顶会发现华佗、华佗身后有个秘密通道、往里面走就会发现老朵了、第二个任务是救水寿、在泰山监狱、这个久不说了、很容易找、第三个任务找龙眼、龙眼就在泰山监狱旁边有个秘密通道、往里面进开箱子就能得到龙眼、这三个任务做完了你就能自立了、前提是不能加入任何势力
2、玩家可以投入势力助人统一天下,也可以自己建国。但是建国需要玉玺,还需要虎符。玉玺从孙坚或者孙策身上爆出来避免孙坚找不到,也可以等孙坚死后找孙策,这个就是给玩家自己掌握时机,若是袁术建国后玩家将不再可以建国。玩家还可以投入势力谋权篡位,即杀死势力君主,丞相,将军便可以继承势力,其中可以有武将文官退出此势力隐退或者投入别的势力。虎符从汉朝颁布的任务中获得。 注:玩家只可以投入三次NPC势力,npc也只可以投入三次势力。
3、当汉朝没有灭亡时,玩家和npc全部隶属汉朝。玩家可以通过金钱买官或者做任务提升官位。 丞相,大将军,还有许多征战将军杂牌将军,征东将军征西将军之类的,六部尚书,侍郎,都尉,平民。 将军丞相可以领取一个虎符,每一个月。
4、当玩家或npc拥有城池时,官位为太守,与上面职位互不冲突。太守可以在城池中颁发招贤令寻找人才,太守需要条件达到才会有人应了招贤令。国军可以在全地图颁发招贤令,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会有人加入。颁发一次招贤令需要10个虎符。只可以颁发5次防止玩家不出去寻找人才,只在城里不断发招贤令
5、加入炼器系统。玩家可以自己打造极品物品并可以自己命名。
6、战斗地图可以细分,水中,陆地。如果有能力可以模仿英雄联盟这个忽略了吧…,还有战斗时的那些事儿可以模仿大时代2的,多武将一起上才好。
7、加入更多的角色,更加细分的历史事件。
8、可以加入村落系统。玩家若是没有足够实力攻城前,可以攻打村落,再慢慢将村落发展成城镇。 好吧就这些提议了,希望有些可以帮到客服吧,早点出4吧
9、 苍梧左边迷宫有夜明珠
云南湖里有玉玺
普陀山有黄巾令
汉中正下有梵甲
朔方有,乾坤圈
华山有塔盾
天山有乐斧
南越左上山洞有招魂幡
上庸有和氏璧,和氏璧在上庸,城里有个树可以进去
洛阳山洞有孙子兵法
10、三国大时代4关于守城 :有人非要说什么守不住,你自动打或者无脑冲锋当然打不过。以弱胜强当然要打带跑,或者干脆把敌人士气减完让敌人自己跑。选择装备时最最重要的参数就是闪避,所以为了穿上闪避最高的鞋子,智力必须有80,至少能通过升级到80。士兵方面千万不要全冲上去给敌人
加士气。
下面就是选将思路,虽然没全实践,但凭这那么多天的经验肯定是可行的。
思路一,华佗,鲁肃之流,带青囊特技的,那回血速度刷刷的。智将被动又能回蓝,边打边跑,反正不要被缠住,看看要被包了就双击方向跳远一点,配合上法伤宝石放火放闪电足够耗死对方。
思路二,还是智将路线,如果没有青囊,那就选奇才回蓝咯,反正智将还有个最后那个加900血的技能,没血了就加咯。
思路三,统帅流降敌士气,士气降到0敌人就会逃跑不进攻,这时候你冲上去慢慢收拾他们就行了,但切忌保护好小兵,别把小兵送上去给他回士气,这个方向比较怕对方也有统帅会加士气,但如果你有张济这样降双倍士气的武将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天赋点加到出降士气天赋就够了,剩下的可以给他加在智将天赋里出个回蓝。
思路四,甘宁之流带狂骨制造伤害回血的,走游侠路线,被动加命中加回避,带着敌军拖火车就行了,不耗蓝那个小技能冷却了就朝敌军堆里一方,打的越多回血回怒气越多,然后双击方向跳出敌群再跑,而且还有闪身技能,连被打掉马都不怕,来回反复轻松解决敌军。 都这么多路线可选了,还怕什么没将守城吗?反正玩到现在感觉最最重要的还是要闪避高,其他都是可以商量的。
11 司马在宛城,诸葛亮要197年或208年左右出现 ?南阳,
12 伯乐的问题,总结下伯乐的出现规律:伯乐随界面刷新,正常情况,系统每月自动刷新一次,伯乐也刷新。特殊情况,可通过读档刷新界面,从而刷伯乐,而且一个月能刷多次。 伯乐通常出现在每个势力君主所在的城市,且活跃于官府旁 其经常活动范围大概在黄河和长江之间的中原地区,越偏远的地区出现概率越低 伯乐出现概率很高的城市:汝南,陈留和建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