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龟种龟龟池怎么建造
第一步:建造水池。水池的面积大小由养殖户根据场所的大小和养龟数量确定。池的四周高度60—80厘米,确保龟爬不出池外。水池面板可以用水泥浆烫刷光滑,或者用瓷片粘贴。水池要安装进水管、排水管和控水管(用一根长30—40厘米的水管竖插在水池中的排水管出口处,确保池里的水保持与控水管相同的高度,当池里的水体高于控水管时会自然排出)。第二步:建造交配池。在水池的一部分,用铁条围成05平方米左右的交配池。交配池的数量应等于鳄龟公的数量。第三步:建造蛋池。在水池的旁边(不占用水池的面积)建造产蛋池。产蛋池的面积相当于水池面积的1/5,产蛋池装沙的深度为30厘米。产蛋池四周从沙面到顶部的高度为50厘米。第四步:建造斜坡。产蛋池与水池面板之间建造一条斜坡,斜坡与水池面板成25—30度角,斜坡宽度为50厘米以上,以确保让龟在水池与产蛋池之间自由爬行。第五部:建造顶板。用铁皮板或水泥板在产蛋池的顶部建造遮顶板(如果产蛋池建在室内则无需建造遮顶板),遮顶板面积应略大于产蛋池的面积,以确保产蛋池在下雨时不会被雨水淋湿。遮顶板距离产蛋池的高度为1米左右,以便于拾蛋。
乌龟的饲养管理
幼年龟(1~3龄),竞食能力较弱,绝对增重较慢,平均每年增重约30克。3~6龄的龟,生产上称为成龟,它的绝对增重较快,每年可增重100克左右;6龄龟便可产卵繁殖。但初产龟卵的重量与数量不及经产龟。所以人工养殖的乌龟,宜将幼龟、成龟、亲龟分开饲养。
1幼龟的饲养
刚从龟卵中孵出来的龟叫稚龟,虽然活跃自如,但头2~3天并不开口吃食,这是因为稚龟在出壳时,虽然卵黄囊已经被胚胎吸收利用到最小程度,但并未吸收完毕,而是将剩余的卵黄囊包入体内,使已经出壳了,刚孵出的稚龟有的腹板吊着一的块状物,此即未包入体内的卵黄囊。这种卵黄囊不论包在体内还是留在体外,大概仍是稚龟的营养来源,称到剩余的卵黄真正吸收殆尽时,稚龟才开始向外界摄食。
(1)稚龟暂养
刚孵出的稚龟,可在室内盒、皿中休息2~3天,盒、皿的内表面应比较光滑,并铺一薄层水,防止一些腹板外尚留有卵黄囊的稚龟擦破表皮而被细菌感染。以后便可转入稚龟暂养箱中,这种暂养箱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架,六个面用削得很光滑的竹、木条钉起来,竹木条之间的缝隙以能过水而幼龟出不去为度,将暂养箱置入无太阳直射的水中,箱底处于离水浸水之间,幼龟置入箱中,内放一边缘很矮的盘,盛些幼龟可口的食物,如盐蛋黄,蒸熟的含蛋白质的混合饲料,砍碎的蛙蚌肉等,水中生长一种绿色植物瓢莎,可作为幼龟维生素添加剂。一般当年孵出的幼龟在此箱中暂养直至进越冬场。
(2)幼龟池
1~3龄的龟(不包括3冬龄的龟),个体还很小,体重一般都在100克以内,可称为幼龟,幼龟池比亲龟池还应小,这样有利分开饲养,防止互相堆叠在一起,也便于操作管理。可建成长条形的池,再分成若干小格。长度可视规模而定,宽度120厘米,全池四周应有20~30厘米高的矮墙,两个长边上均可行步操作,幼龟池的水池宽60厘米,深80厘米,常年水深70厘米。水池的两边为陆地,也可一边为陆地,一边为水池,陆地从常年水位线下5厘米处起以30度角的倾斜与水池相接,便于幼龟自由上岸。池底以硬质粘土为好,池上可以用竹木搭阴棚,太阳入射的程度可用三合土或水泥,如同亲龟池那样一次抹在水陆交界处,宽度30厘米即可,也可用活动食台。进、出水最好每个池都自成系统,可以调节。池中亦搭些小木板,有利幼龟栖息,晒太阳。
(3)幼龟的饲养管理
每平方米幼龟池(包括陆地)可放养1~3龄幼龟10~20只,并可放鲢鱼种(夏花)1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幼龟的饲料基本与亲龟同,颗粒更应细小一些是了。投饲量约为幼龟总体重的5%~8%,每天分早、中、晚3次投喂。高温酷暑时,要控制阴棚上的遮盖物,防止太阳直晒,使幼龟池温过高。幼龟池因为水体小变化大应经常加注新水。同时排放老水,以保证水质清新。幼龟在低温时节,甲壳上爱长水霉,严重时,颈上、四肢均长满水霉,可用5%的食盐水涂沫,每次涂抹后让其在旱处稍许风干,再涂,连续涂抹2~3次。或用1%的孔雀石绿溶液涂抹,方法同上,严重时可用4/万的食盐,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4)幼龟越冬
幼龟的越冬,遇到的共同问题是越冬成活率比较低。目前幼龟越冬有这样几种方法:
①室外水池(幼龟池)中自然越冬,条件方式均同亲龟的越冬;
②室外土坑越冬,土坑的条件也仿照亲龟室外土坑越冬;
③室内土坑越冬;
④温室越冬。
2成龟饲养
达到3冬龄的龟,就是过了3个冬天的龟,生产上便将其列入成龟的范围,成龟一般指3~6龄的龟。如前所述,为了提高养龟鱼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龟池,应实行龟鱼混养,综合经营。
(1)成龟池条件
成龟一般都与鱼混养,面积可以大一些,但也不宜太大。视规模而定,一般每个以1~4亩为宜。要求开阔向阳,水源方便无污染,进出水要自成系统,排灌自如,池塘既符合养鱼的要求,又符合龟的要求,既有水面,又有陆地,一般水面与陆地面积之比可达73~32。底质以粘土或壤土为好,无冷浸水、无渗漏。水源畅通无污染。
(2)龟鱼混养池的建造
龟鱼混养池中因为有鱼和龟,要便于人工拉网等操作,形状以长形为好,为延长龟池的受光时间,宜东西长,南北短,池深以2~25米为宜,常年水深15~2米。采用堤坡作龟的栖息陆地,其坡比可用1∶2~1∶25。沿堤的边缘用红砖砌一高30厘米的矮墙,用水泥抹光滑,防止龟逃失。堤面宽可按正常鱼池的宽,以便于运送饵肥。龟鱼产品,确保龟池牢固为原则,一般不得窄于1米,1亩大小的鱼池,可在两个长边上设两个用泥抹光的固定饵料台,长15~2米,宽60厘米左右,此台应有15~25厘米浸在水中,以适应水位的升降,其食台的倾斜度适当小于堤的坡度即可,只要食物不会下滑流失,台的四周应有一矮的边缘,高约4厘米,既不致食物流失,又便于龟的进出。食台也可用竹木做成活动的,临用时去安装。进、出口要自成系统,能排能灌,水口要安装钢筋拦栅,防止龟、鱼逃失。
栖息陆地置于池的中央。则龟池四边的堤均为直立,不留坡度,需用红砖或水泥,石块垒成。在池的中央按上述比例留出陆地,陆地的高度应高出常年的水位线50~80厘米,陆地与水池可用45°度的缓坡相接。这样龟池四周不必设置矮围墙。但两长边仍需设置食台。固定的活动的均可。这样虽可省去矮围墙,但四面堤因无坡度,必须用砖石砌成,且拉网等操作不方便。
龟在生长季节,多在空气中呼吸,潜入水中的时间很短,为了保证龟有充分的地方栖息,龟池除了留有充分的陆地外,在池中还需设置一定数量的竹木作成的跳板,以满足龟的生态要求。
(3)龟鱼混养
成龟池建成后,便可放龟和鱼,放养前龟池应严格消毒,采用生石灰消毒效果好,即每亩水深平均1米用生石灰200~250千克,最好随溶随用,遍撤布均匀。若池中只有个量的水(池底存水3~7厘米),每亩只需生石灰100~150千克,将石灰分成若干等份。均匀堆放池底,待其溶化后,趁热遍洒全池。7~10天后,毒性消失,便可放养。
鱼的放养季节多在春节前,可按亩产鲜鱼200千克设计,放养量为:鲢鱼(规格50~100克)300尾,鳙鱼(规格不低于50~100克)80尾,草鱼(100~150克)120尾,芙蓉鲤(50克左右)20尾,如无1两的大鱼种也可到5月底补放夏花,团头鲂(25~50克),80尾,如池中有小螺、蚬等还以放养100克左右的青鱼4~6尾,并可适量放些白鲫。鱼种下池前用5%食盐水浸泡5分钟。春前应适当投些精饵料(如麦麸、糠饼、碎米等)和腐熟的人畜粪。开春后便应转入正常饲养。当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便可放龟了,按净产100千克计算。每亩可放养3~6龄的龟1200个左右。
(4)龟鱼的饲养管理
龟鱼混养池,饵料是否有矛盾呢?一般认为,滤食性鱼是不会有矛盾的,但耽心吃食性鱼与龟会有矛盾,表面看来,似乎是这样,其实只要人们巧妙地运用是完全可以避开争食的矛盾的。要注意下列几点:①龟、鱼要分开搭设饵料台,而且间距要远一些,固定投饵位置;②饵料台离水表面的深度,鱼的可在距水面35厘米以下(指精饵料台),而龟的食台常年只有15厘米浸在水中;③投饵位置,鱼是投在水中,而龟是投在水边的旱处;④先投鱼的饲料,后投龟的饲料。
饲料管理工作主要抓好:①对龟、鱼分开投饵。成龟饵料有蝇蛆、蚌肉、蚯蚓、禽畜内脏、米饭、发酵或蒸熟的混合饲料(由糠饼、麦麸、包谷粉、鱼粉、骨粉等组成)等。其中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的比例应保持4∶6~5∶5,还可投喂些砍碎的瓜果皮、菜叶等。日投饲量可按龟总体重的4%~5%,但不是平均分配,而应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摄食强弱增减,以吃饱完为原则。每日投食2次,一般上午8点,下午5~6点。饲料要新鲜,不能投喂腐烂发臭变质的食物。鱼饲料,春前对吃食性的鱼应适当投些精饲料(麦麸、糠饼、碎米等),并投施一些腐熟的人畜粪,以培肥水质。开春后,草鱼以嫩草为主,早春有黑麦草、窝笋叶等,夏天以鹅草、苏丹草、旱草为主。草鱼对青草的日食量约草鱼总体重的30%左右。精料约为3%~4%。同时还应投些腐熟的人畜粪,使水质变肥,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滤食性鱼(链、鳙鱼),提供充分的天然饵料。但是龟、鱼混养池因为利用了龟的排泄物,可以比常规鱼池少施肥,故应特别注意水质的变化,看水施肥。②坚持巡塘,及时掌握龟、鱼的生长情况,防止泛池等事故发生,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黎明前后看有无鱼浮头。午后察看龟、鱼的摄食,日落检查全天的情况,有无浮头予兆,龟的逃失等。③防病毒、防鼠害。池塘周围要经常清除杂草,防止虫、蚁孳生和蛇、鼠隐蔽。对龟、鱼的饵料台(架)要经常清扫、消毒,发现不正常的龟、鱼应及时检查,发现病害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稻田附近,尤应注意农药、化肥对水的污染。每天要清除剩饵残渣。④经常注入新水。龟、鱼池的水位要经济注意调节,低温时,饲养早期水可浅一些,高温季节应加深一些,水质太肥,太浓要及时注新水,排老水。
用瓷片建造龟池的方法:
1、为了方便在池底埋排水管,要把池底架高,用110排水管做池底的支撑柱。按需要的高度裁好,110PVC管的长度,可以做龟池度的平水,也可以做向排水口的方向斜。
2、用水泥沙灌柱子,水泥大概十斤左右。沙就用龟池的粗沙用建筑沙。垫纸皮在地上防止弄脏地板,要多少和多少,不要一次用完水泥。慢慢加水和,过程不用太过讲究。
3、然后把混合物灌进PVC管里。底下要垫张纸哦,不然干了粘在地上,拿不起来这是龟池所需要的支柱,还有根小的是75PVC管,长度20CM,是用作二层沙池的支柱用的,小的用得越少越好,不会妨碍龟在水池活动。
4、开排水口,装的是50的水管,开底瓷砖的钻头是80的。加水钻孔,玻璃开孔器一定要一边加水,一边钻。孔开得离边近,开那么边是为了防止以后龟夹在排水管中间。孔离边很近龟就钻不进排水管与池边之间了。
5、调整排水管方向。做好记号,准备粘弯头。一个耐不耐用的龟池主要是看玻璃胶了。用一块大过80孔的废瓷砖,钻60的孔。再用一块小的瓷砖也是钻60的孔,然后中间断。50弯头准备。
6、50弯头放进60的孔用AB胶粘住。
7、切断的60孔瓷砖光面打上玻璃胶。
8、切片粘合,动作要快。两片粘上去用,有空隙可以再补AB胶,可以先补一层A,再补一层B胶。管口完成(注意瓷片做的记号,那是排水的方向),两层瓷砖粘住弯头主要加大PVC弯头的黏液面积,第二层瓷片切断是为了可以更加用力接触管头。
9、支柱开始定位粘贴,上下两面打上厚玻璃胶,用来防止缓冲,平衡受力作用。然后开始打胶,靠墙的地方不用支柱,用来作支力点的。(两片瓷片T型粘住再粘住墙)高度量好就行了。在池的底下看入去,排水管接好,垫几块边角料瓷片,打上胶,固定。
10、将瓷砖粘边,打胶、拼接,再打胶,用手一抹。两块瓷砖的接口处用铁的文件夹固定,本文用的是60×60的瓷砖包边,池不大可以不用接口的加固条,作用不大。池正面高度40CM。
11、二层复式沙池,可以粘好池边继续开工。
12、这是靠池边的沙池支柱受力点。用玻璃胶粘瓷片条,20CM高。
13、沙池底是一块60+一块80的瓷砖,目的是留20CM晒台。沙池高是60,沙厚20CM。太矮的沙池龟会踩背逃跑。60×30的斜波,沙池入口。
14、这是活动的斜波,不让龟上沙池时,可以拿开。活动斜波的制作:拼上去,防滑垫剪好放上去;上斜波,晒台,全部有防滑垫。
16、池底有个用来排阳台的积水的管。排水插管的设计:40CM长,钻孔。一头是18CM,另一头20CM,溢流水位,两面钻穿。反过头过又是另一个水位了。
17、十天后,消毒,养水,可以下龟了,瓷砖包边用的是20的PVC线管,美观,防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