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宋代汝窑真品特征

怕黑的羊
阔达的紫菜
2023-04-30 07:09:27

宋代汝窑真品特征

最佳答案
干净的天空
搞怪的山水
2025-05-19 16:25:41

汝窑瓷器的胎都较薄,盘、碗、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等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汝窑不同。洗、碗、盘、茶盏托的圈足均向外撇,这种做法系模仿当时同式样的金银器,是受浙江越窑和陕西铜川耀州窑青瓷的启发,在其它瓷窑中比较少见。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卷十四“论官哥窑器”曰:“汝窑,余尝见之……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对照实物看,高氏说法基本正确,只是“芝麻花”一词用得不够准确,绝大多数汝窑盘、碗、碟、洗樽、注碗等的外底均留有芝麻粒大小的、芝麻粒形状的五个或三个支钉痕,系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所致。支钉等距离栽放在圆形泥饼或圆形泥圈上。应注意的是椭圆形水仙盆例外,其椭圆形底部有六个支烧钉痕,因为不管三个还是五个支钉,在椭圆水仙盆底上都无法摆放平衡。汝窑瓷器并不都采用“裹足支烧”,其瓶、盏托、熏炉、碗等采用垫饼垫烧者,圈足底端均无釉露胎。支钉支烧的作用无非有二,一是因汝窑瓷器施釉裹足,不可能用垫饼垫烧,否则烧成后垫饼与器物的底足会粘连在一起;而是为防止器物塌底。考古发掘证明,五代时期湖南岳州窑和陕西耀州窑已使用细小支钉支烧瓷器,汝窑可能受到它们的启发。北宋汝窑青瓷碟底部“蔡丙”款和芝麻钉痕在器物的凸棱、口沿或弦纹凸起处,釉层较薄,致使香灰色胎在极薄的淡天青色釉掩映下呈现肉红色。而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内气泡时,可以看到气泡大小不一,略显稀疏,所谓“寥若晨星”。有学者认为汝窑瓷器釉内气泡“如星斗有距离地分布在全品上”,且“气泡比官、哥的大,而明亮如珠”。南宋周辉撰《清波杂志》(卷五)云:“辉出疆时,见彼中所用定器,色莹可爱……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说明汝窑瓷器釉中加有玛瑙粉末。有人将汝窑青釉中加玛瑙粉末一事看得很神秘,其实并不神秘,因为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瓷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故在釉中加入玛瑙,并不会改变釉的性质。因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窑工并不值得瓷釉和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窑工之所以要在釉中加入玛瑙,可能主要是好奇心所驱使,因使用天然矿物配成的瓷釉烧成后能呈现美丽的青色,而玛瑙属于天然美石,窑工自然会想象在釉中加入玛瑙有可能使釉变得更加美丽。在一部分传世汝窑瓷器的外底錾刻有“奉华”、“蔡”、“寿成殿皇后阁”、“乙”、“丙”等铭文,其中“奉华”、“寿成殿皇后阁”是汝窑瓷器进入宋代宫廷后,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于器物底部。“奉华”是“奉华堂”用器的标志,“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蔡”字则是物主的姓氏,有人认为可能是当时权臣蔡京用器的标志。而“乙”、“丙”则是清代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将宫中所藏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别后,命宫廷玉作匠师将字刻于器物外底。除此之外,汝窑瓷器上几乎再无其它款字或铭文。汝窑青瓷中有些器物属于该窑所持有,不见其它瓷窑产品,如椭圆形水仙盆、椭圆形碟、狻猊出香、腾龙出香等。有些器物造型则在宋代其它瓷窑中也有所见,体现出共同的特征,如茶盏及托、酒盏及托、罍子、玉壶春瓶、三足弦纹樽等。但没有比较久没有鉴别,总体来说,与其它瓷窑想必,汝窑制瓷工匠对器物形体、制作工艺、釉质釉色之讲究最为苛刻,可谓用尽心机,几乎达到让人无可挑剔的完美境界。后仿汝窑(釉)瓷器的鉴定要点:作为一代名窑,自明代以来,汝窑瓷器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一开始仿烧汝釉瓷器,清代雍正、乾隆、道光各朝也都有仿烧,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仿汝釉瓷器只是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基本不模仿造型。真正对汝窑瓷器进行全面仿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汝州、宝丰都在仿制。但迄今为止,仿品很难达到乱真,在造型、釉质、制作工艺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造型方面。仿品显得呆滞,缺乏神韵。尤其采用注浆成型者,更是缺乏神韵。所仿汝窑三足弦纹樽往往胎体过厚,为什么不将胎体做薄些答曰:胎体做薄了极易变形。看来还是胎的配方存在问题。另外,臆造的器型也很多,尤应引起注意。釉质方面。仿品的釉质很难达到与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带有乳浊感,普遍偏于“钧釉”,釉色也多偏。釉面不是无开片就是开片无不及而过之。制作工艺方面。支钉痕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钉痕的颜色往往过白。还见有在仿品上錾刻乾隆皇帝御制诗者,只要看看真正汝窑瓷器上所錾刻乾隆御制诗,就会发现仿品上所錾刻的御制诗字体根本达不到乾隆时期刻字水平。至于在仿品包金镶银者,更是属于别出心裁之作。

最新回答
勤奋的刺猬
含蓄的书本
2025-05-19 16:25:41

一、看胎色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看釉色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三、看釉质

真品的釉面长期与空气接触,釉面有一种古旧感,但是通过釉质还能鉴别,釉面匀净,气泡廖若晨星,而且釉内没有绒毛状的流动痕迹者为真品,反之则为仿品。通过30倍以上放大镜观看,真品内气泡清晰可见,似晨星闪烁仿品气泡如堆积的肥皂泡。

四、看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五、看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而且,真品厚重而有质感,抚之如脂;仿品却精致无比,重量较轻。

六、看边沿口部

真品边沿口部的釉色与其他部位相比稍微变薄,口部釉色稍显浅铜红色,汝瓷真品的底部如有磨底,露胎部位呈现香灰胎色;而仿品的胎所使用原材料均不属于汝州当地,因而边沿及口部的釉色很浅(俗称脱口也称露白),甚至变成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七、看开片纹

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酷炫的板凳
殷勤的蜻蜓
2025-05-19 16:25:41
公元979年,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割混乱局面,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生产长足发展,制瓷工艺百花争艳,各领风骚,名窑迭出,举世闻名的五大

名窑。汝、官、哥、钧、定。并驾齐驱,其产品为后世所珍视。。家有财产

万贯,不如宋瓷一片。,可见宋瓷弥足珍贵!宋瓷大分年代、小分釉色、细

分等级,汝为瓷魁,位居宋五大名窑之首,烧造时间短,其传世量县少,据考,有记录在档的仅70余件作为产考。

汝窑器形:

器型汝窑瓷器主要有盘、碗、瓶、尊、奁、洗、三足炉等,造型凝练古朴,

大方雅致,胎壁较薄,所见无大器,鲜有超过30cm高的汝。民窑。则造

型多样,日常生活用瓷居多,汝瓷胎质坚硬细密,呈香灰色,器型整体上看

多为中部稍鼓,口沿和底足略呈八字外撇,足底多为满釉支烧,支钉小如芝麻,支钉八月团队眉目申缸回国虹断痕处,可见硅化状但不是所有汝瓷器底

都有。芝麻钉。痕,瓶、薯类器皿多以垫圈垫烧。

汝窑纹饰:

纹饰汝瓷典雅携永,釉色纯正晶莹,官窑中有纹饰的器物极少见民汝胎釉、造型虽远不及汝官御瓷,但注重图案装饰,刻画线条自然其中碗、盘、钵类,当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选,壹伍贰,伍陆,贰捌,陆玖零肆。伍女士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外壁多刻以简单的莲瓣装饰,内壁往往刻以辐射状直线纹,较有代表性的是临汝窑、宜阳窑、新安城关窑,禹州钧台窑和内乡大窑店窑的装饰工艺,其纹饰题材以缠枝、折枝花卉和团花纹为主,除刻花、印花装饰外兼施划、剔等技法,犀利的刀锋、流畅的线条,图案疏密有致,潇洒自如,匠心独运,充满浓郁的民风习俗

宋汝窑的辨别:

时仅大件器采用垫圈和垫饼,多教器型物采用裹足釉支付烧法,从传世品和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出土瓷片来看,小器三五个,大器多为五至七个支付,民汝则多采用支钉托烧的叠烧技法,汝瓷表面几乎不见露胎,釉色浑然一体,棕眼清晰可见。辨别真伪真汝手工拉坯,假现藏:李晓军先生收汝注浆成型真汝开片自然,假汝显得呆滞真汝腰中间外鼓,假汝足口里收;真的不同角度有嚣

胎釉色微泛红晕,宋汝传世极少,明清两朝多有仿制,其中以雍正仿

震动的大山
陶醉的水杯
2025-05-19 16:25:41

一看器型:从器型的角度来看,我们远古聪明的宋朝,是怎样把瓷器做的有这么神秘感。器型是瓷器最初的构想,由于宋朝经济比较发达。搞文化设计的瓷器制作者有一套自己完整的器型设计方案。主要从内敛端庄朴实无华这几个方面入手。简单的说,汝窑放在哪里不仔细的研究,看不出有什么优点。也恰恰是最终与世无争,反倒造就了汝窑的稀有与珍贵之处。

二,看胎质:这里主要讲的是汝窑的胎质,厚度,密度的制作工艺。汝窑的泰迪一般有很多细小的气话。放大镜下看,就像发面的馒头一样,有很多微小的气泡。胎体偏薄成灰色。

三看釉色:宋汝窑最具有代表性的釉色是天青釉,实际上就类似于水泥地的颜色。宋汝窑的魅力也在于此,远看是水泥的灰色,拿在手上仔细端详则会泛出天青色。

四看开片:众所周知的有鱼鳞纹,蟹爪纹等开片,其实真正的汝窑开片则是自然的。就是鱼鳞纹也显得错落有致,巧夺天工。

五听回音:一般汝窑瓷器的烧制,采用半熟的烧制工艺制造,手轻轻敲打会呈现发闷的声音,类似于手指肌敲木头的声音。汝窑瓷器敲钟的声音与众不同,也是它的主要特点与其他瓷器的分别。

六触摸感:北宋汝窑在手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部分专家鉴定,汝窑的时候用手套是不正确的,其实应该用手来感觉。

七、看支钉:宋汝窑的制定方式有很多种,宋代宫廷制作的指定方式一般采用的是芝麻钉。这里的芝麻钉指的是用扁长型的指定烧制而成。

这是个人对于汝窑的一些鉴赏知识。

娇气的鸵鸟
过时的金针菇
2025-05-19 16:25:41

你可以通过看生产,形状,釉和装饰来识别汝窑瓷器。正品汝窑做工精细,比例协调,釉色柔和,神韵画风,仿汝窑做工粗放,比例失调,釉色刺眼,画风粗犷,缺乏神韵,不具备开的特点。

来自汝瓷的正品一看就是手工绘制,做工精致,棱角自由,而来自汝瓷的仿制品多属于机制,做工粗放,棱角突出。第二,看造型,汝瓷的正品胎壁薄,比例均衡,庄重大方,而汝瓷的仿胎壁厚,不成比例。

看釉面颜色,真正的汝瓷产品软如碧玉,而仿汝瓷产品亮如镜子,令人眼花缭乱。同时,汝瓷的正品以玛瑙为釉,能形成特殊的颜色,而汝瓷的仿品釉配方与正品不一致,釉色单一,缺乏变化。

看装帧,汝瓷的真品构图严谨,形象生动,若有神韵,而汝瓷的仿制品是刻意模仿,所以画风粗糙,形象呆板,缺乏神韵。此外,真正的汝瓷产品是上釉的,釉面上有轻微的裂纹。茶叶浸润后,茶色会慢慢渗入这些缝隙,也叫“开”。汝瓷的仿制品自然是不存在的。

正直的斑马
笨笨的啤酒
2025-05-19 16:25:41

在“汝官 哥 钧定”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中位列首席;全球有序可循的只区区百件;“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这些描绘的都是神秘的“汝窑瓷器”。在往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就将上拍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虽然其估价只标注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但它的出现已经成为当年年春拍中最具轰动效应的新闻之一。

此物之美在于形制,汝窑天青釉小碗,高47厘米,口径16厘米底为圈足,造型新颖。香灰胎色,质地细密。通体施天青釉,釉色青中闪香灰胎色,釉层透明,晶莹润泽,布满细裂纹,蟹爪纹,恬静淡定,简约极致。大美莫过于此,世间再无二只。

汝窑从无大器型

汝官窑器向来被称为“帝君之傲、藏者之梦、艺匠之模”,在中国历史及艺术发展上举足轻重,并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历年不久,中经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南宋人已有“近尤难得”之叹,流传至今者不足百件。作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瓷窑,汝窑由于烧瓷时间短促,传世品稀少,弥足珍贵,故为后世谈瓷者所津津乐道。

目前关于汝窑的记载多来自于两本书:南宋《坦斋笔衡》称,“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南宋周辉《清波杂志》则记有“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惟供御拣退,方可出卖。”汝瓷追求的是“天工与清新”的境界,它古朴、浓厚、天然朴拙、柔丽静雅。据传说,曾有工匠问宋徽宗,汝瓷应烧成何种颜色,徽宗不语,一指天。众人望天,恰好雨过天晴,有种淡雅而神秘的自然之天青色。从此以后汝窑便以此色为追求目标。

汝窑瓷器无大件器皿,器皿的高度没有超过30厘米的,一般的在20厘米左右;盘、盌、洗有圆器的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碗,尺寸就更小了。由于汝窑瓷器流传途径单一,而出土器不可上拍且多为残器,因此存世非常罕见,且多为博物馆收藏。

在中国艺术品的拍卖史上,每逢有汝窑现身,总会引起一阵躁动。拍卖市场上,虽然标称为“汝窑”的成交纪录并不少见,但真正让市场承认的还是上世纪90年代在欧美以及港台地区成交的两件汝窑瓷器:

1992年,在纽约拍卖市场,曾经以154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了一件直径仅8厘米的汝窑小盘。之后,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创下5000万港元的天价。而之后拍卖的汝窑瓷器,虽然有的成交价格高达亿元,此次的这件汝窑天青釉小碗,来自于著名 珍藏北宋汝窑天青色小碗收藏家甘肃肖先生旧藏。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件小碗在上世纪90年代流入收藏香港苏富比专家指出,汝官窑烧造年期只有20年左右,极为罕见,到了明代就已经被公认为“绝难得”之物。历经千年,今传世汝瓷大概有百余件,多为博物馆所藏,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指出,这是历代古董收藏家都梦寐以求的藏品。

内地的拍卖行总经理刘尚勇也表示,能够流通市场的汝窑瓷器极为稀少。事实上此次该汝窑青釉小碗估价还是非常合理的,在艺术价值上、文物价值上比过亿元的乾隆、康熙瓷器高多了,“现在价值是颠倒过来了,纠正还需要时间。”

随着近年来瓷器拍卖市场的升温,对于投资者来说,更需要关注瓷器的源流。从此次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易会来看,除了为这件汝窑瓷器开设了“甘肃藏家北宋汝瓷”专柜展出之外,还将继续推出清早期兽面纹双耳赏瓶及宋代明代臻品瓷器专展。

威武的板栗
优美的黑夜
2025-05-19 16:25:41
北宋清凉寺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此汝窑瓷片是清凉寺遗址所出,虽然不是完整器物但是绝对是研究汝窑的顶级瓷片,瓷器完整无缺,汝窑是以玛瑙如釉,在此件汝窑瓷器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有结晶状的晶体,釉面宝光内涵,光泽不强不刺眼,釉面有细小的冰裂纹开片,胎质细腻,是典型的清凉寺汝窑的香灰色的番灰胎,器物底部有五个芝麻支钉痕,是典型的汝窑烧制技法,从瓷片上可以看到釉面的厚度,内外釉面加一起快达到了胎体的厚度,从断裂的痕迹可以清初的看到胎质的颜色和质地,胎质较薄,釉面较厚,此汝窑瓷片完整无缺,不可多得,虽然没有修复但是依然是顶级的瓷器,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在此件汝窑瓷片上体现的淋淋尽致,值得收藏,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傲娇的红牛
缥缈的小懒猪
2025-05-19 16:25:41
2 汝瓷产生之前南北方青瓷窑业的发展概况
汝瓷产生之前,青瓷已经历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南北各地青瓷窑口积累有不少工艺技术经验,为汝瓷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21 汝瓷产生之前南方青瓷窑业的发展概况
浙江绍兴古称越州,是青瓷的原产地,称越窑。该地盛产“高硅低铝”质瓷石,可以在1150℃-1250℃范围内烧成瓷器。越窑于东汉末年率先烧出青瓷后,并在之后数百年间长期引领青瓷发展,是南方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青瓷窑口。越窑青瓷的釉面光泽感强,但釉层薄且透明,釉中铁的还原率不高(在40%-45%之间),釉色黄绿。中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兴起,青瓷茶具需求量大增,促进了越窑青瓷工艺的发展,唐中期至五代是越窑青瓷的鼎盛期,工艺技术发展快水平高,烧制出了专供官方使用的高品质青瓷“秘色瓷”。秘色瓷釉中铁的还原率高达55%,釉色青绿。秘色瓷釉的高还原率得益于密封匣钵工艺营造的强还原气氛,这是越窑工艺上的重要创新,汝瓷对此多有借鉴。越窑青瓷“釉”薄且透明,适合刻划印塑与釉相结合的综合性装饰手法。越窑的工艺技术和装饰手法影响了南北方许多青瓷窑口。
22 汝瓷产生之前北方青瓷窑业的发展概况
北方青瓷烧成年代晚于南方,这与北方“高铝低硅”质制瓷原料有关,这种原料需要较高的烧成温度(超过1300℃),烧成难度大。汝瓷产生前,北方最重要的青瓷窑口是耀州窑。耀州窑地处陕西耀县,宋代称耀州,故名“耀州窑”。耀州窑受越窑影响很大,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有“耀州青瓷器谓之越器,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北宋是耀州窑制瓷技术进步最快、青瓷品质最高的时期,烧成温度高达1300℃以上,能烧出光泽度透明度好的橄榄绿釉刻印花青瓷,整体风格与越窑刻花青瓷类似[1],橄榄绿釉的铁还原率在60%左右。耀州窑青瓷因品质精良被北宋朝廷选为贡瓷,影响广泛,是北方许多窑场竞相模仿的对象。河南中西部地区窑场深受耀州窑影响,也烧制刻印花青瓷,被划归耀州窑系青瓷,有邓窑(内乡窑)、禹州窑、临汝窑、新安窑、宜阳窑等[2],其中临汝窑是汝窑的母体。
3 汝瓷的产生与创新
河南是北宋重要的产瓷区,汝瓷出自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宋时宝丰属汝州(原临汝县),故称汝窑。汝瓷的产生是继承融合南北青瓷工艺技术进一步创新的结果。
31汝瓷的产生受越窑和耀州窑的影响
越窑与耀州窑对汝瓷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越窑曾长期引领青瓷的发展,秘色瓷是越窑烧制的顶级青瓷,汝瓷传承了秘色瓷的釉色和烧成工艺。北宋徐竞在《奉使高丽图经》中说“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文中“古秘色”就是越窑秘色青瓷,说明汝瓷和秘色瓷釉色十分接近。晚唐五代越窑使用了密封匣钵工艺,以增强匣钵内的还原气氛提高铁还原率,烧制出了釉色青绿的秘色瓷。密封匣钵装烧工艺被汝窑所采用,可见二者在工艺技术上有传承关系。
由于制瓷原料和地理位置接近,北宋时期,河南地区出现了诸多模仿耀州窑刻划花青瓷的窑口,临汝窑就在其中。这些窑口之间产品竞争激烈,工艺技术交流频繁,发展迅速。北宋中期之前,官方用瓷多为越窑青瓷与定窑白瓷,北宋中期后,越窑逐渐衰落,定窑因采用覆烧工艺,器口多涩边不堪用,官方需要找到新的替代品,地处汴京附近的河南青瓷窑口进入官方视野,汝瓷在此背景下产生。南宋叶寘在《坦斋笔衡》中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随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根据这段文献资料可知,汝窑脱胎于临汝窑,是在临汝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产品(汝瓷)出色,被官府选为贡窑,而临汝窑属于耀州窑青瓷体系。
32 汝瓷在釉色与工艺技术上的发展与创新
因成为官方贡瓷,汝窑在越窑、耀州窑的基础上对青瓷釉色进行了创新,创烧出“天青釉”。天青釉的铁还原率高达72%,呈蓝色乳浊状,釉面光泽柔和,质感如玉,具有含蓄高雅的宋代审美气质。为了烧制出天青釉汝瓷,汝窑工匠对青瓷工艺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制了二次烧成与厚釉技术,二是改进了窑炉结构和装烧技术。三是对烧成温度和气氛的有效控制。二次烧成与厚釉技术就是先将成型泥坯低温(800℃左右)素烧,增强坯体机械强度,方便多次施釉增加釉层厚度,烧成后釉色匀净,玉质感强,釉面缺陷少。温度和气氛是烧成技术的关键,为了控制好窑炉温度,汝窑新创制了一种窑室面积较小的椭圆形小窑,并采用密封匣钵装烧工艺提高铁的还原率[3]。天青釉的乳浊感与烧成温度密切相关,烧成温度要控制在1150-1200℃之间,否则釉就变透明。为了精准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汝窑工匠采用了火照和插饼技术,帮助观察烧成效果,确定升温、保温和止火时机。这些工艺技术上的创新与改进是成功烧制天青釉汝瓷的重要保障。天青釉的出现让青瓷材质本身的审美性凸显,不用借助“刻划画印塑“等其它装饰手法,出现了单纯以釉装饰的素面汝瓷,颠覆了以往透明釉青瓷的综合装饰手法。素面汝瓷的釉色纯净,质感如玉,与器物造型相得益彰,被认为是最具有辨识度的汝瓷。图1是北宋天青釉素面汝瓷作品。
图1北宋汝瓷三足弦纹炉
4 汝瓷的影响
汝瓷的出现反映出在青瓷发展过程中,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青瓷品质日益精良,青瓷材质的审美性凸显,汝瓷对青瓷审美的重新定位及其工艺技术路径,直接促成了北宋官窑青瓷和钧瓷的成功烧制,并对南宋官窑和龙泉窑青瓷有着重要影响。
41汝瓷对北宋官窑青瓷和钧瓷的影响
汝瓷出现后,史书记载北宋官府曾于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自置窑场烧制青瓷,称北宋官窑,但至今没有找到窑址,只能从传世官窑作品来推断它的釉色特点和工艺技术特征。北宋官窑青瓷釉色有三大特点:一是乳浊不透明,质感如玉的粉青釉;二是口沿釉薄露出胎色,底足不施釉露出胎色,称紫口铁足;三是深浅不一的冰裂纹开片釉,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金丝铁线与玉质般的粉青釉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端庄刚劲的艺术审美特色,丰富了官窑青釉的质地,如图2的北宋官窑弦纹瓶。陈万里先生曾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窑青瓷和北宋官窑青瓷作比较,发现二者的釉色非常相似,工艺技术上呈现出一脉相承的关系,推断北宋官窑烧制的青瓷离不开汝窑工匠熟练的制瓷技艺[4]。
图2北宋官窑弦纹瓶图
钧瓷是北宋末年在河南禹州烧制成的一种高品质青瓷产品,钧釉的主要呈色剂仍是铁,铁还原率与汝瓷类似(70%以上),同时含有少量铜(铜还原后呈红色),钧釉特点是大面积青蓝乳光釉面上分布着一块或几块紫红色斑,被称作“窑变”,钧瓷以“窑变釉”著称,是以“釉”为审美主体的又一种青瓷样本。钧瓷的出现受汝瓷影响很大,禹州和宝丰地理位置接近,汝瓷出现后,禹州一些窑场对汝瓷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模仿,采用本地原料烧出了钧瓷。1975年,河南省博物馆对禹州钧台窑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钧台窑是一个综合性窑场,窑区内既烧制汝瓷,也烧制钧瓷,钧瓷工艺采用了汝窑首创的先素烧后釉烧的二次烧成法与厚釉技术[5]。2001-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河南考古研究所共同发掘了禹州神垕镇刘家门钧窑遗址,发现刘家门钧窑的工艺技术手法与汝窑一脉相承。
42 汝瓷对南宋官窑和龙泉窑青瓷的影响
汝瓷对南宋官窑青瓷有着重要影响。北宋末年,汴京官窑随北宋政权的覆灭而终结,政权南迁后在杭州另立新窑,称南宋官窑。叶寘在《坦斋笔衡》中对汝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间的传承关系有如下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随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另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也”。从这段文献资料中可知,汝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在制瓷技术上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史料记载的这两座南宋官窑遗址现均已被发现。学者们对宋代官窑青瓷样本进行了大量技术分析和实验性复制,以验证文献记载。198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河南开封工艺美术实验厂合作,采用河南当地制瓷原料对北宋官窑进行复制。复制依据是按照北宋官窑在技艺上受汝官窑影响,而后该技艺又传到南宋官窑的这一承袭关系,以汝官窑青釉瓷和南宋官窑青釉瓷的研究分析结果作为参照,结果是复制出的粉青釉瓷胎釉显微结构与传世北宋官窑青瓷十分相似[6]。
汝瓷通过南宋官窑间接影响了南宋龙泉窑青瓷。龙泉窑是浙江地区继越窑之后最著名的青瓷窑口,中心窑址在浙江龙泉,故名龙泉窑。早期龙泉窑青瓷作品类似越窑,南宋中期后,龙泉窑青瓷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明显不是自身传统工艺演化的必然结果,而是直接受另外一种文化影响所至,这一影响来自南宋官窑[7]。南宋官窑制瓷技术对龙泉窑的影响已为考古资料所证实。南宋龙泉窑调整了釉料配方,采用二次烧成与厚釉技术,烧出了粉青釉、梅子青釉青瓷,两种青釉的铁还原率在75%以上,玉质感极强,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了巅峰。
明清时期,青花瓷、釉上彩瓷和各种颜色釉瓷兴起,青瓷衰落,但汝瓷仍具有持续的影响力,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御窑厂曾沿用汝瓷的釉色特点和工艺技术路径仿制了不少汝瓷器,是明清青瓷的代表性作品。
5 结语:
汝瓷在青瓷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汝瓷出现之前,青瓷釉色青黄,釉层薄且透明,多采用综合性装饰。汝瓷的出现是对南北方青瓷工艺技术传承和创新的结果,汝瓷创烧的天青釉质感如玉,青瓷材质本身的审美性凸显。汝瓷对青瓷审美的重新定位及其工艺技术路径,影响了北宋官窑、钧窑、南宋官窑、龙泉窑等一系列以“釉”为审美主体的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