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宋代汝官窑瓷器拍卖成交价格,怎么鉴定真伪

殷勤的路人
忧伤的小兔子
2023-04-30 06:13:29

宋代汝官窑瓷器拍卖成交价格,怎么鉴定真伪

最佳答案
温柔的蜻蜓
风趣的御姐
2025-08-22 20:34:34

汝窑,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现存于世的仅有68件。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共30件,基本上占了一半,另外大威德博物馆也收藏的有。汝窑这么稀有,靠的不是什么炒作,其用料也是颇为讲究,据说是用玛瑙添加到釉里面做调色用。我们都知道玛瑙价值也是不菲,这样做出来的瓷器价值自不必说,基本上是有价无市。下面是景德镇王掌柜记录的部分宋汝窑瓷器拍卖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0354宋 汝窑B型盏托4,50000-4,50000万 5,17500万2012-12-280620北宋 天青釉汝窑水仙盆3,80000-3,80000万 4,37000万2014-06-080284宋 汝窑水仙盆3,80000-3,80000万 4,37000万2013-06-230055宋代 汝窑影青釉三足洗80000-1,58800万 4,36800万2013-09-010174北宋 汝窑天青釉镂空莲花2,50000-3,50000万 3,80000万2011-05-282459 北宋 汝窑粉青釉盖盒3,10000-3,10000万 3,52000万2008-10-260420宋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2,50000-3,50000万 3,20000万2010-12-250302北宋 汝窑瓷片 (一箱21,50000-1,50000万 2,87500万2012-12-280582北宋 汝窑八莲花瓣三足香2,30000-2,30000万 2,64500万2014-06-08019 宋 汝窑天青釉琮式瓶2,30000-2,80000万 2,60000万2011-05-280284北宋 汝窑天青釉莲花尊1,50000-1,80000万 2,60000万2010-12-250138汝窑三足洗2,35000-4,70000万 2,40000万2014-07-260461宋代 汝窑莲瓣龙纹碗2,30000-2,30000万 2,30000万2009-12-060189北宋 汝窑笔洗 2,00000-2,00000万 2,30000万2014-11-300180汝窑天青釉双耳绶带瓶1,50000-1,80000万 2,20000万2010-12-250465宋 汝窑天青釉碗1,20000-1,60000万 2,20000万2010-12-250120宋代 汝窑洗48000-68000万 2,18500万2012-06-030516北宋 天青釉汝窑洗1,80000-1,80000万 2,07000万2014-06-080369北宋 汝窑天青釉六方六足68000-78000万 1,90000万2010-12-250107宋 汝窑月白釉八方竹节弦1,68000-1,88000万 1,90000万2010-12-250470北宋 汝窑天青釉倭角深腹1,80000-2,20000万 1,90000万2011-05-280116宋 汝窑三足洗1,40000-1,80000万 1,84000万2010-04-250161北宋 汝窑月白釉菊瓣纹碟1,50000-1,50000万 1,72500万2013-06-230418宋 汝窑多棱方口洗1,20000-1,50000万 1,50000万2010-10-300515北宋 天青釉汝窑三足洗1,30000-1,30000万 1,49500万2014-06-08下面来看下鉴定汝窑的几个方法。一、看造型,汝窑瓷器造型分别有盘、碗、瓶、洗、尊、盏托、盆等。其中瓶的造型最多,比如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许多种。二、胎釉,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有深有浅,所以又称“香灰胎”。他的基本色调基本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诉称“鸭蛋壳青色”。釉层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及细纹片,又叫“蟹爪纹”。三、仿品宣德时期官窑曾经仿造过汝窑,但是署有宣德官窑款,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十分精细,但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窟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当代仿汝窑较为成功者为河南地区的窑厂,他们的仿品是迄今为止仿的最成功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仿出了汝窑特有的那种“鸭蛋壳青”釉色。他们的许多产品被文物贩子买去,作旧后,流散到市面上,常冒充真品,如果不仔细辨认,还真会上当。其仿品与真品的差距主要在造型和支烧工艺上,仿品造型多系现代工艺制成,与传统手工工艺有很大差别,尤其罐的内底角处,曲线变化二者决然不同,支烧痕迹,真品均为细小的芝麻酱色支钉痕,新仿者支钉痕过大。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均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窑瓷器,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望采纳,谢谢

最新回答
如意的魔镜
野性的黑猫
2025-08-22 20:34:34

“青天经雨净无尘,脂泽晶光釉色匀。更喜尽销烟火气,今人应不愧前人。”

序章——梦中颜色

      天青色是宋徽宗梦中见到的颜色,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诗句,遂降圣旨工匠们烧出他要的这种颜色,并要求烧造出接近玉质感瓷器,幸自古汝州便盛产玛瑙石,这为玉质感瓷器的烧成提供了釉料基础;宋代早期,北方依旧是制瓷中心,有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瓷匠。这天时地利人和,因缘具足,方才成就了天青汝窑的名满天下;汝州四方烧造的窑场很多,形成了“汝河二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

   收藏界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件”的说法。北宋汝窑瓷器的稀缺不仅发自当代。南宋人周辉即在其《清波杂志》一书中谈道:“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足见汝窑瓷器的珍贵。

天青宝色汝窑传奇

“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美誉,来源于其造形之秀丽,工之精湛,釉色之素雅,其品类之出众多,至今已经发现传世品类大致可分:盘口瓶、玉壶春瓶、小口梅瓶,鹅颈瓶、尊、炉、盒、碗、盆、盂、钵、笔洗、水注、盏、碟、盏托、香薰、套盒及动物雕塑等。
汝窑釉色以青色主调,有天青、卵青、粉青、青绿、豆青、淡天青、葱翠青、豇豆青、月白及天蓝等,汝窑最美的釉色是一种青中泛蓝、纯净、温润的淡天青色,釉质青翠如脂、润泽似玉,釉面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汝窑釉面常开有细碎冰裂纹,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蟹爪纹”。汝窑注重釉色典雅和开片纹路,刻画装饰不多,有的器物仅略饰一道或几道弦纹,简约清爽。汝窑瓷器胎主要为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俗称“香灰胎”。其内涵丰厚,意境深遂,集艺术精华之大成为其它窑口所不及、汝窑自成体系。

       汝窑纸槌瓶原型的来源可追朔到九至十世纪的伊朗及埃及的玻璃工艺,为流行于九到十二世纪间的玻璃作品。因瓶的器型长颈,斜方肩如一把槌,西方学者再二十世纪因其型,称其为“槌瓶”。纸槌瓶之造型优雅古朴,于汝窑器中较为多见,器形整体规整硬朗,棱边过度圆滑,刚柔并济展现出力量与舒展的美。据推测纸槌瓶可能是西亚贡入用来装玫瑰水的瓶子造型,主要功能就是做欣赏点缀之用,所以尤其精美,现台北故宫博物院便有两件收入馆藏。这种造型随着发展也在逐步演变,此类纸槌瓶根据窑址出土对比多见于张公巷窑于清凉寺窑鲜有。

上图为宋代汝窑纸槌瓶,乃是湖南一收藏世家所珍藏,李教授祖上在清朝乃当时位高权重的大臣,因藏家行事低调,故其家族情况,我们也不宜过多介绍。此瓶高22cm,底径9cm,施玛瑙釉,有明显的玛瑙结晶,釉面光洁清透,玻璃质感强,局部带有土沁痕迹,土沁在氧化层内层,这种分子运动现象需要非常长久的时间与土壤接触才能形成。放大镜下,釉下有零星气泡散落,肉眼观察就像晨星一般依稀。汝窑釉下的气泡是汝窑的典型特征之一,根据专家对馆藏传世品的微观观察显示,气泡呈现同心圆状态,与本品一较无二。底面稍向内凹陷,四周有三颗芝麻大小的支钉痕,带有明显的土沁痕迹,是用支钉支起施满釉的瓷器底部,烧成后将支钉打掉,仅在器物底部留下细小支烧痕迹的支烧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使器物表面满釉烧成保证器物美观。
此件汝窑纸槌瓶臻美耀眼,釉色相近者如大维德基金会知名藏品长颈瓶。御制汝釉颜色多变,既有浅淡的鸭蛋青,也有像此藏品般泛蓝的天青,其飘逸素雅之美,观之忘俗;经过诸多权威专家共同认证,此器符合到代汝窑特征敦实稳重,有柴烧走烟沁入釉面表层,无法仿制,为宋代清凉寺风格,属于北宋晚期,通器完美臻善,当属汝官瓷之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历史学术研究价值。

      北宋汝窑稀少,与它烧造时间短不无关系,仅有20年左右。南宋时,汝窑已经“近尤难得”,十分珍稀了。汝窑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风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上,是一个划时时代的重要标志。现代美术大师李苦禅先生曾挥笔: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其尽善尽美也,可见汝瓷在古陶瓷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古往今来,北宋汝窑天下闻名,迄今仍长盛不衰。藏家慕其蕴藉之美,惜千金难得,故莫不视之为终极的收藏目标。

安静的心锁
虚幻的秀发
2025-08-22 20:34:34
2 汝瓷产生之前南北方青瓷窑业的发展概况
汝瓷产生之前,青瓷已经历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南北各地青瓷窑口积累有不少工艺技术经验,为汝瓷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21 汝瓷产生之前南方青瓷窑业的发展概况
浙江绍兴古称越州,是青瓷的原产地,称越窑。该地盛产“高硅低铝”质瓷石,可以在1150℃-1250℃范围内烧成瓷器。越窑于东汉末年率先烧出青瓷后,并在之后数百年间长期引领青瓷发展,是南方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青瓷窑口。越窑青瓷的釉面光泽感强,但釉层薄且透明,釉中铁的还原率不高(在40%-45%之间),釉色黄绿。中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兴起,青瓷茶具需求量大增,促进了越窑青瓷工艺的发展,唐中期至五代是越窑青瓷的鼎盛期,工艺技术发展快水平高,烧制出了专供官方使用的高品质青瓷“秘色瓷”。秘色瓷釉中铁的还原率高达55%,釉色青绿。秘色瓷釉的高还原率得益于密封匣钵工艺营造的强还原气氛,这是越窑工艺上的重要创新,汝瓷对此多有借鉴。越窑青瓷“釉”薄且透明,适合刻划印塑与釉相结合的综合性装饰手法。越窑的工艺技术和装饰手法影响了南北方许多青瓷窑口。
22 汝瓷产生之前北方青瓷窑业的发展概况
北方青瓷烧成年代晚于南方,这与北方“高铝低硅”质制瓷原料有关,这种原料需要较高的烧成温度(超过1300℃),烧成难度大。汝瓷产生前,北方最重要的青瓷窑口是耀州窑。耀州窑地处陕西耀县,宋代称耀州,故名“耀州窑”。耀州窑受越窑影响很大,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有“耀州青瓷器谓之越器,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北宋是耀州窑制瓷技术进步最快、青瓷品质最高的时期,烧成温度高达1300℃以上,能烧出光泽度透明度好的橄榄绿釉刻印花青瓷,整体风格与越窑刻花青瓷类似[1],橄榄绿釉的铁还原率在60%左右。耀州窑青瓷因品质精良被北宋朝廷选为贡瓷,影响广泛,是北方许多窑场竞相模仿的对象。河南中西部地区窑场深受耀州窑影响,也烧制刻印花青瓷,被划归耀州窑系青瓷,有邓窑(内乡窑)、禹州窑、临汝窑、新安窑、宜阳窑等[2],其中临汝窑是汝窑的母体。
3 汝瓷的产生与创新
河南是北宋重要的产瓷区,汝瓷出自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宋时宝丰属汝州(原临汝县),故称汝窑。汝瓷的产生是继承融合南北青瓷工艺技术进一步创新的结果。
31汝瓷的产生受越窑和耀州窑的影响
越窑与耀州窑对汝瓷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越窑曾长期引领青瓷的发展,秘色瓷是越窑烧制的顶级青瓷,汝瓷传承了秘色瓷的釉色和烧成工艺。北宋徐竞在《奉使高丽图经》中说“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文中“古秘色”就是越窑秘色青瓷,说明汝瓷和秘色瓷釉色十分接近。晚唐五代越窑使用了密封匣钵工艺,以增强匣钵内的还原气氛提高铁还原率,烧制出了釉色青绿的秘色瓷。密封匣钵装烧工艺被汝窑所采用,可见二者在工艺技术上有传承关系。
由于制瓷原料和地理位置接近,北宋时期,河南地区出现了诸多模仿耀州窑刻划花青瓷的窑口,临汝窑就在其中。这些窑口之间产品竞争激烈,工艺技术交流频繁,发展迅速。北宋中期之前,官方用瓷多为越窑青瓷与定窑白瓷,北宋中期后,越窑逐渐衰落,定窑因采用覆烧工艺,器口多涩边不堪用,官方需要找到新的替代品,地处汴京附近的河南青瓷窑口进入官方视野,汝瓷在此背景下产生。南宋叶寘在《坦斋笔衡》中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随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根据这段文献资料可知,汝窑脱胎于临汝窑,是在临汝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产品(汝瓷)出色,被官府选为贡窑,而临汝窑属于耀州窑青瓷体系。
32 汝瓷在釉色与工艺技术上的发展与创新
因成为官方贡瓷,汝窑在越窑、耀州窑的基础上对青瓷釉色进行了创新,创烧出“天青釉”。天青釉的铁还原率高达72%,呈蓝色乳浊状,釉面光泽柔和,质感如玉,具有含蓄高雅的宋代审美气质。为了烧制出天青釉汝瓷,汝窑工匠对青瓷工艺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制了二次烧成与厚釉技术,二是改进了窑炉结构和装烧技术。三是对烧成温度和气氛的有效控制。二次烧成与厚釉技术就是先将成型泥坯低温(800℃左右)素烧,增强坯体机械强度,方便多次施釉增加釉层厚度,烧成后釉色匀净,玉质感强,釉面缺陷少。温度和气氛是烧成技术的关键,为了控制好窑炉温度,汝窑新创制了一种窑室面积较小的椭圆形小窑,并采用密封匣钵装烧工艺提高铁的还原率[3]。天青釉的乳浊感与烧成温度密切相关,烧成温度要控制在1150-1200℃之间,否则釉就变透明。为了精准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汝窑工匠采用了火照和插饼技术,帮助观察烧成效果,确定升温、保温和止火时机。这些工艺技术上的创新与改进是成功烧制天青釉汝瓷的重要保障。天青釉的出现让青瓷材质本身的审美性凸显,不用借助“刻划画印塑“等其它装饰手法,出现了单纯以釉装饰的素面汝瓷,颠覆了以往透明釉青瓷的综合装饰手法。素面汝瓷的釉色纯净,质感如玉,与器物造型相得益彰,被认为是最具有辨识度的汝瓷。图1是北宋天青釉素面汝瓷作品。
图1北宋汝瓷三足弦纹炉
4 汝瓷的影响
汝瓷的出现反映出在青瓷发展过程中,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青瓷品质日益精良,青瓷材质的审美性凸显,汝瓷对青瓷审美的重新定位及其工艺技术路径,直接促成了北宋官窑青瓷和钧瓷的成功烧制,并对南宋官窑和龙泉窑青瓷有着重要影响。
41汝瓷对北宋官窑青瓷和钧瓷的影响
汝瓷出现后,史书记载北宋官府曾于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自置窑场烧制青瓷,称北宋官窑,但至今没有找到窑址,只能从传世官窑作品来推断它的釉色特点和工艺技术特征。北宋官窑青瓷釉色有三大特点:一是乳浊不透明,质感如玉的粉青釉;二是口沿釉薄露出胎色,底足不施釉露出胎色,称紫口铁足;三是深浅不一的冰裂纹开片釉,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金丝铁线与玉质般的粉青釉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端庄刚劲的艺术审美特色,丰富了官窑青釉的质地,如图2的北宋官窑弦纹瓶。陈万里先生曾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窑青瓷和北宋官窑青瓷作比较,发现二者的釉色非常相似,工艺技术上呈现出一脉相承的关系,推断北宋官窑烧制的青瓷离不开汝窑工匠熟练的制瓷技艺[4]。
图2北宋官窑弦纹瓶图
钧瓷是北宋末年在河南禹州烧制成的一种高品质青瓷产品,钧釉的主要呈色剂仍是铁,铁还原率与汝瓷类似(70%以上),同时含有少量铜(铜还原后呈红色),钧釉特点是大面积青蓝乳光釉面上分布着一块或几块紫红色斑,被称作“窑变”,钧瓷以“窑变釉”著称,是以“釉”为审美主体的又一种青瓷样本。钧瓷的出现受汝瓷影响很大,禹州和宝丰地理位置接近,汝瓷出现后,禹州一些窑场对汝瓷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模仿,采用本地原料烧出了钧瓷。1975年,河南省博物馆对禹州钧台窑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钧台窑是一个综合性窑场,窑区内既烧制汝瓷,也烧制钧瓷,钧瓷工艺采用了汝窑首创的先素烧后釉烧的二次烧成法与厚釉技术[5]。2001-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河南考古研究所共同发掘了禹州神垕镇刘家门钧窑遗址,发现刘家门钧窑的工艺技术手法与汝窑一脉相承。
42 汝瓷对南宋官窑和龙泉窑青瓷的影响
汝瓷对南宋官窑青瓷有着重要影响。北宋末年,汴京官窑随北宋政权的覆灭而终结,政权南迁后在杭州另立新窑,称南宋官窑。叶寘在《坦斋笔衡》中对汝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间的传承关系有如下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随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另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也”。从这段文献资料中可知,汝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在制瓷技术上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史料记载的这两座南宋官窑遗址现均已被发现。学者们对宋代官窑青瓷样本进行了大量技术分析和实验性复制,以验证文献记载。198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河南开封工艺美术实验厂合作,采用河南当地制瓷原料对北宋官窑进行复制。复制依据是按照北宋官窑在技艺上受汝官窑影响,而后该技艺又传到南宋官窑的这一承袭关系,以汝官窑青釉瓷和南宋官窑青釉瓷的研究分析结果作为参照,结果是复制出的粉青釉瓷胎釉显微结构与传世北宋官窑青瓷十分相似[6]。
汝瓷通过南宋官窑间接影响了南宋龙泉窑青瓷。龙泉窑是浙江地区继越窑之后最著名的青瓷窑口,中心窑址在浙江龙泉,故名龙泉窑。早期龙泉窑青瓷作品类似越窑,南宋中期后,龙泉窑青瓷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明显不是自身传统工艺演化的必然结果,而是直接受另外一种文化影响所至,这一影响来自南宋官窑[7]。南宋官窑制瓷技术对龙泉窑的影响已为考古资料所证实。南宋龙泉窑调整了釉料配方,采用二次烧成与厚釉技术,烧出了粉青釉、梅子青釉青瓷,两种青釉的铁还原率在75%以上,玉质感极强,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了巅峰。
明清时期,青花瓷、釉上彩瓷和各种颜色釉瓷兴起,青瓷衰落,但汝瓷仍具有持续的影响力,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御窑厂曾沿用汝瓷的釉色特点和工艺技术路径仿制了不少汝瓷器,是明清青瓷的代表性作品。
5 结语:
汝瓷在青瓷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汝瓷出现之前,青瓷釉色青黄,釉层薄且透明,多采用综合性装饰。汝瓷的出现是对南北方青瓷工艺技术传承和创新的结果,汝瓷创烧的天青釉质感如玉,青瓷材质本身的审美性凸显。汝瓷对青瓷审美的重新定位及其工艺技术路径,影响了北宋官窑、钧窑、南宋官窑、龙泉窑等一系列以“釉”为审美主体的青瓷。

正直的大雁
愉快的小鸭子
2025-08-22 20:34:34
宋代。汝窑瓷器的底胎基本上都是灰白色,因为与燃烧过后的香灰比较相似,所以也叫香灰胎胎质细腻内含铜,用光打照看,有轻微的红色和**,但是有个是狮子纹的就是宋代的瓷器,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支钉细小宛如芝麻,支钉一般为三,五,七,等单数,双数的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