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购买瓷砖,别人推荐广陶瓷砖,想知道这瓷砖如何?
这款瓷砖是国内多年的名牌产品,质量很好,每年产量和销量都是名列前茅,很受大家欢迎。但是购买时一定要注意,任何品牌瓷砖质量都分高中低档,价格也随着有高低。你如果想买最好质量的瓷砖,就挑这个牌子中最贵的品种,质量肯定是最好的,只有错买没有错卖的,请采纳吧。
个人感觉还是挺不错的,瓷砖的拒水透气性强,自重轻,具有柔性,耐碱耐冻融,抗震,抗裂,与外墙外保温体系相容性很好,瓷砖表面无凹凸、鼓突、翘角等缺陷,而且瓷砖的边直面平整、表面无裂纹,值得考虑。
广东陶瓷十大品牌行如下:东鹏,马可,蒙娜丽莎,诺贝尔,特地,简一,欧神诺,新明珠,新中源,箭牌,其中特地由于负离子瓷砖功能瓷砖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最近几年无论在售后服务,还是在产品花色都表现的非常出色。
陶瓷在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经过历代陶工们辛勤劳动和不断创新,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陶瓷装饰纹样。每个历史时期的审美感受和制作工艺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陶瓷装饰形式。在建筑装饰工程中,陶瓷是最古老的装饰材料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陶瓷在花色、品种、性能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为现代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带来了越来越多兼具实用性装饰性的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十分普遍。
钉钉企典数据来源于企业征信机构,包含企业风险数据,公司官网,公司简介,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详询公司官网,更多公司电话地址企业邮箱可在钉钉企典进行查询
• 公司简介:
太原市万柏林区广陶瓷砖总汇成立于2002-06-07,注册资本2000.00万人民币元,法定代表人是李占平,公司地址是园海建材市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是,行业是卫生洁具零售,登记机关是太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万柏林分局,经营业务范围是,太原市万柏林区广陶瓷砖总汇工商注册号是1401093005217
佛山市大广陶瓷有限公司是2014-04-30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官山城区江浦东路马头岗侧金龙花园底层17号车库。
佛山市大广陶瓷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605303897919P,企业法人王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佛山市大广陶瓷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销售:建筑陶瓷。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454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26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佛山市大广陶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2、看釉色是否光洁,色度是否一致,不要有砂包、气泡、脱釉等疵点。
3、看外观是否有缺陷,如开裂、斑点、欠釉、着色不均等。
4、看绘制技巧是否精细、工整、传神。
5、看瓷质是否洁润,是否有其它杂色。
6、听敲击的声音是否清脆悦耳。
7、看瓷质是否够硬,可用金属工具刻划,看是否有痕迹
陶瓷从化学成分看,陶器的胎料是适宜的粘土,瓷器必须是瓷土。
陶、瓷就胎质成分而言,关键区别是AI2O3和Fe2O3的含量不同。据分析,陶胎中Al2O3含量为14-15%,Fe2O3为6%左右。瓷器Al2O3含量为17%以上,Fe2O3在3%以下。
从烧结温度看,陶器一般在800℃-100℃之间,一般不超过1050℃,因为陶器胎料为易熔粘土,1100℃就熔融了。
瓷器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区别,要以烧结为准。
从施釉看,瓷器表面都施釉,且必须在高温下与胎体一道烧成玻璃质釉。陶器除釉陶外,一般不施釉。釉陶器,如唐三彩、琉璃等上的釉为低温铅釉有别于瓷器表面的高温釉。
从成型后特点看,陶器密度较小,不透光,有一定吸水性。瓷器基本不吸水,有一定透光性。
由于广彩瓷器多数为回流件,很多外国人买去也是用来当摆设的,尤其是大件瓷器,所以品相还相对较好,陈设效果佳,看起来金碧辉煌的,近几年不少人开始喜欢收藏广彩了。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比较多的仿品光彩瓷器,我最近所见过的就有仿广彩大碗、大瓶、广彩茶壶等,其区别主要看绘画和胎底的老旧程度。
广彩瓷器产生的年代问题应从如下几方面来探讨:
1、 见于文献记载的有:
(1)嘉庆年间兰浦著《景德镇陶录》说:“广窑始于广东肇庆阳江县所造,盖仿洋瓷烧者,故志云,阳江县产瓷器常见炉、瓶、、浅碟、碗、盘、盒之属,甚绚彩华丽,惟精细雅润不及瓷器,未免有刻眉露骨相,可厌,然景德镇唐窑曾仿之,雅润足观,胜于广窑。(2)”《陶录》所说,显然是把阳江窑、石湾窑和广彩相混。“盖仿洋瓷器者,常见炉、瓶、浅碟、碗、盘、壶、盒之属,甚绚彩华丽。”其特点当是指广彩瓷,“惟精细雅润不及瓷器”,应是指石湾陶器,因广彩本身就是瓷器,并是景德镇来的素白瓷,无所谓不及瓷器可言。(2)光绪年间寂园叟著《陶雅》云“广窑有似景德镇者,嘉道间十三行开办,初筑有阿芙蓉馆,其所设茗碗皆白地彩绘,精细无伦,且多界画法,能分深浅也。”又说“嘉道间鸦片烟馆始设于广东馆中,所用茗具,皆画以洋彩,工细殊绝,并于碗上题字曰:‘粤东省城十三行’门曰‘靖远’,曰‘豆栏’,又题字曰‘粤东海珠’”,凡十有五字,其碗盖之上别题句曰‘美味遍招云外客,清香可引洞中仙’。或曰广窑也,非景德镇所制(3)。此段记载,笔者在《鉴赏家》中见到一‘广彩十三行图碗’正相吻合,只是缺盖(4)。我馆并争得苏州博物馆同意,拍得该碗照片附后(图1)说明《陶雅》所描述广窑瓷器正是广彩瓷。(3)民国初年刘子芬著《竹园陶说》讲:“《陶雅》则称或谓嘉道间广窑瓷地白色略似景德镇所制,审其言实即粤人所称河南彩或曰广彩者。盖其器购自景德镇,彩绘则粤之河南厂所加工者,故有河南彩及广彩的名称。此种瓷器始发于乾隆盛于嘉道(5)。”(4)1936年吴敬业、辛安潮著《中国陶瓷史》说:“广东广窑,模仿洋瓷,甚绚彩华丽,乾隆唐窑曾仿之,又尝于景德镇贩瓷至粤重加彩画,工细殊绝,以售外洋。”(5)1955年童书业《广东窑的瓷器》说“还有一种称为‘广绘’的瓷器,是广东商人,从江西贩来江西景德镇白色瓷器,在广东本地加上西洋画法的彩绘,它与一般所谓‘广窑’瓷器也非一物,广彩是乾隆年间才有的,至于仿洋瓷烧制的‘广窑’,更无其物,它是出于清代人的流传的。”(6)冯先铬等人主编的《中国陶瓷史》清代瓷器输出一节中谈到:美国旅行者William Hickey于1786年(乾隆三十四年)参观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加工工场,描述说:‘在一间长厅里,约二百人正忙着描绘瓷器上的图案,并润饰各种装饰,有老年人,也有六、七岁的童工。’”这种工场当时竞有一百多个,这也说明外销瓷数量之大。(7)1963年版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著《中国的瓷器》载:在法国,17世纪后期,法王路易十四命令他的宰相马扎兰创立中国公司,派人到中国广东订做带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
综上所述《陶录》、《陶雅》、旧《陶瓷史》均把广彩混称为“广窑”器,但所说纹饰特征当是指广彩瓷器,三者对广彩产生的年代虽无肯定的提及,但《陶录》、旧《陶瓷史》都说乾隆时唐窑曾仿之,《陶雅》说:“嘉道间为外国开设的十三行陶芙蓉馆就有广彩瓷器出售。三者至少说广彩在乾嘉时就有生产。《竹园陶说》就肯定的说:“广彩始于乾隆。”冯先铬等编著的《中国陶瓷史》引自外文的资料更明确的说:美国旅行者于1769年(即乾隆34年)为参观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加工场,约二百人正忙着描绘瓷器的情形。说明广彩瓷器的生产此时已相当繁盛。《中国的瓷器》谈及早在十七世纪后期的康熙年间,法国人就到广东订做瓷器,这是有关广彩生产年代最早的记载。 2、 见于著录的广彩实物照片计有:
(1)《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一书中的雍正时期的“牡丹长春花中盘”、“牡丹广彩大盘”、“锦地开窗二中盘”,乾隆年间的花果二中盘(6)。(2)1948年广东文物展览会编印《广东文物》上册中的乾隆年间“广彩水壶”、“广彩碗”(7)。(3)《民间藏珍》一书中的康熙广彩花碟(附图2)、“乾隆广彩花卉碟”(附图3)嘉庆时广彩碟(8)。至于“康熙广彩碟”经询问见过该碟的主编赵先生,说当时定得高了些。从该碟器型、纹饰看,似为雍正时较确切。 3、从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八十余件旧广彩瓷器来看(9),最早的是雍正时期的,共五件。其中广彩开光人物盘中瓶,为白沙底,是雍正时期的典型的造型(图4)。属于乾隆时的有十三件,麻色织金外国风景盘(图5)、桨胎奖杯瓶(图6)是其代表。嘉道时期的十五件,带款广彩花鸟盘(图7)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属于晚清至民国的有50件。
从以上所述文献记载、照片、实物资料看,乾隆年间已有广彩生产是毫无异议的,不但文献记载多为乾隆之说,实物遗留下来亦相当丰富,说明广彩瓷器到乾隆时已很有名,并创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已被社会所公认,并在一些陶瓷著作中把它作为“广窑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的基本特点记载下来。广州织金彩瓷厂三代都是广彩艺人的赵国垣艺术大师还提到,在乾隆戊戌年间广州彩瓷艺人还成立了“灵思堂”(10),即广彩工人的行会,设在广州文昌路毓桂坊三巷,直至抗战期间才拆掉。至今附近广彩工人老户还有不少仍操祖业。亦可作为广彩瓷在乾隆年间亦有相当发展的一个佐证。一切事物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逐步发展而来的,广彩瓷器也不例外,不会突然就冒出广彩这一有独特艺术特色的彩瓷来,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广彩瓷的生产年代早于乾隆亦是肯定的,因为已有实物为证,亦有文献记载,雍正时已有部分广彩瓷器遗存下来,且初具广彩风貌。康熙时已有法国人来广州订做彩绘瓷的记载。广彩瓷厂老工人技师赵国垣、司徒宁还提供了广彩早期时的材料,他们说:相传广彩在康熙年间已开始生产,只是初时的工人、颜料、素瓷都是从景德镇来的。最早来广州的彩瓷艺人是杨快和曹琨,他们在广州授徒传授加彩技艺、发展广彩。后来人们还将杨快供奉为广彩的祖师爷,把农历八月初四定为师傅诞,广彩艺人入行拜师都选这一天,并已成为惯例,直到解放后才取消了这一行规。按此推断,开始在广州加彩的瓷器应是和景德镇的五彩、珐琅彩和粉彩差不多,很难认出那些是在广州加彩的瓷器。故所见康熙广彩瓷器传世的甚少,可能就是这一原因。只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比如外国的来料加工,工人们慢慢的了解到外人所好,吸收了他们的艺术特色,在广州时间长了,加上广东一年四季如春,花鸟、草虫的图案亦会反映到瓷器彩绘上,所绘纹饰的颜色当然也会不断改变,直到创造新的颜色品种来,才和景德镇彩瓷有了区别。雍乾时的广彩风貌就是这样逐步形成的。故此说广彩瓷始于康熙,雍正已具广彩风貌,成熟于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