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单身的鞋垫
2025-08-26 08:14:40
瓷房子的碎片是从很多窑口窑址收集而来的,但是大部分还是来自天津本地。天津本地不生产瓷器,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天子渡口,紧挨着北京,以前大的窑口窑址进贡给北京皇宫的御用瓷器都需要走漕运运到天津,检验合格后再送往北京。瓷器易碎,路途漫长,路上就会碎很多,在天津把这些有瑕疵的都挑出来,整器才能进皇宫。然后有即使有微小瑕疵没能送进宫的也要被砸碎,皇家御用,碎了平民也不能拥有。砸碎的碎片沉入河底或就地掩埋,所以早期天津三岔口治理时打捞上来很多碎瓷片。而瓷房子的碎片,就是基于馆长张连志先生及其父亲对于瓷器碎片收藏的热爱,一点一点积攒下来,最后建造成为现在的瓷房子。
愤怒的酒窝
2025-08-26 08:14:40
瓷器钤印款式始于乾隆年间,兴于同治民国,早期常见青花钤印款,同治以后多为红色印款,瓷器凹文钤印款较少见,本人仅见过一块"乾隆年制"无色凹文款青花瓷款式瓷片,印文很浅,曾经推测,这一类款式是否与紫砂器的钤印款有联系无色凹文钤印款是不是有色钤印款的前身
你这款瓷片对考究钤印款的演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如果你这块瓷片是乾隆以前的,就佐证了我的推测,可惜,不能上手一睹"峥嵘"
在江河边经常可以拾到古瓷片,我还没有见过大海,海水能把沉船上的古瓷片冲到海岸,那古沉船一定就在附近"宝山"瓷片是吉语款,菩提保佑再拾一艘"宝船"
过时的芒果
2025-08-26 08:14:40
会影响价值,但是仍然是有价值的。
瓷器脱釉说明瓷器的胎体质地和做工非常差,以至于瓷器的釉质与胎体剥离,这样的瓷器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如果是很老的瓷器,那么它有一定的历史和考古价值,作为瓷器是没有收藏价值了,也没有商业价值。
所谓的掉色只可能是釉上彩,比如粉彩,这些釉上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低温色料彩绘,再700度烤花而成,没有烧结,可以被破坏。
活泼的春天
2025-08-26 08:14:40
如果你现在还热衷于收藏整件瓷器牞那可以见得你一点儿也不 Fa shi on,甚至有点儿“冤大头”的感觉(因为市面上瓷器赝品多多)。
只要你抽空去古玩市场上遛一遛,立马儿会发现瓷片卖得还挺“火”,原来似为“废品”的瓷片,现在一片卖上几十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也许你发话了,除了古玩市场,哪儿还能看到瓷片,瓷器窑址、某些工地……还有一个地方,你不得不去一看,那就是天津市华蕴博物馆,那儿有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面汉至清代的瓷片墙。
No 1瓷片墙
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期间,财长夫人看到这面凝固着中国历史碎片的瓷片墙发出了阵阵赞叹声。
一面瓷片墙,就让她们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 china”以及中国历史的文化底蕴。
“畅饮”着这股历史之“水”:东汉的青瓷、唐代的三彩、宋代五大窑的各类瓷器、辽代的绿釉瓷、元代的青花瓷……看着那些焕发出别样光彩的瓷片,我们情不自禁想问谁是“挖井人”、这独一无二的创意来自谁?他就是天津市粤唯鲜集团的总裁张连志。
张连志,一个以追求“ No.1”为生活理念的人,一个致力于寻找历史碎片的人,一个不喜欢夸夸其谈的文化“实干家”。在别人把那些瓷片无情抛弃时,他默默地“捡起”,并且细心收藏。“他有好东西,从不藏着、掖着。”他的夫人介绍说。于是,追求“ No.1”的他,自然而然就拿出了自己收藏的数千片瓷片,并且创造出了目前世界上“ No.1”瓷片墙。
瓷片也很美
断臂维纳斯,那残缺的美令人过目不忘;瓷片墙上的碎瓷片,那残缺的美却能让你震撼。
瓷片残缺美的发现者、发掘者张连志,一看到瓷片墙上的那些瓷片,就沉醉,就有诉说的冲动,“这块瓷片是钧窑的,你看这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就是被行家称为的‘蚯蚓走泥纹’。”
那面记录历史痕迹的瓷片墙上,仍然遗留着“有形有款”的痕迹。哪怕你是一个外行人,一过目,大致可以猜出,这是一个碗,那是一个花瓶……另外,还可以从款识上辨别出这是明万历的、那是清康熙的东东……总而言之,每一片瓷片都有它独有的闪光点。
究其原因,因为那上面凝聚着张连志的心血以及他的“细节情结”,数千片瓷片都是经过他的手一片片挑选出来的,好的留下,稍差一点的就剔除。挑选这些瓷片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执著追求。
“打破”瓷价位
瓷片上,我们不仅可以读出它的器形、年代,此外,还能读出许多许多,比如它的文化。
当今的女子出嫁,陪嫁些什么?无非电视、冰箱等等;想知道过去女子的陪嫁有什么吗?这从瓷片墙上就可以读出。一单“喜”瓷碗底,张连志告诉记者,碗是过去陪嫁用的,一般人家陪不起,还需稍稍有些家底的。此外,瓷片墙附近还吊有一双“喜”瓷碗(锔过),明成化和合二仙五彩碗,和合二仙寓意和和美美。明成化五彩的东东,存世品相当少,不过可惜的是,碗碎了,好在后来被人锔好,但愿和和美美没有裂痕。
瓷片墙的展示让许多人认识到了瓷片的潜在价值以及它的美,所以瓷片的价格也是腾腾上涨,原来一堆瓷片也就几十元钱,甚至更低,现在一片清代官窑的瓷片有的已卖到二三十元钱。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片,更是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一片能卖到一二百元,甚至更高,瓷片的确有“喜”了。
义气的大米
2025-08-26 08:14:40
在 石狮市 有这样一位民间手艺人,他运用精湛的堆剪工艺和修复技艺,构筑出建筑的“肌骨”和外饰,让许多饱经岁月沧桑、“体质”斑驳甚至濒危的民间老建筑,重新焕发光彩。尤其他堆剪出来的滴水兽,惟妙惟肖,美观大气,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老建筑历史风貌。凭着30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每年找他堆剪和修复的客户,遍布四邻八乡,有些建筑的主人虽然身在海外,也要托人找他修复。他就是鸿山镇伍堡村的建筑修复手艺人——王名育。
11月16日,获悉王名育正在对鸿山镇东浦二村的一幢番仔楼进行修复,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一天的工作。
这幢1959年建成的番仔楼,历经数十年风雨,尽管主体依然稳固,不过楼顶的瓦面、顶层的木梁以及二楼木质地板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破损。红砖和条石构筑的楼体,也布满了一层灰白色的尘灰,透露着沧桑感,原本突出楼体的多组滴水兽,也已经残缺不全。“房子的主人现在菲律宾,去年托人找到我,希望把这幢老房子修缮好。”王名育说,经过前期修复,楼顶瓦筒和顶层木梁都已做了更换,今天的工作主要是堆剪滴水兽。
早上8时,吃完早餐,王名育来到这幢番仔楼二楼的房间,这里也是他工作的地方。由于房子比较老旧,内部比较昏暗,因此即使是白天,也要经常开灯工作。房间里摆放了十多个已经制作好的滴水兽,有狮子、豹子、老虎、锦鲤、向日葵等多种造型。一张木桌就是他制作滴水兽的平台。“这幢房子总共需要26个滴水兽,已经完成21个。”王名育将一个瓦筒摆在桌面上,然后用不锈钢筋拧成动物的大致骨架缠绕在瓦筒上,根据造型走势,用泥灰进行堆塑。不一会儿,一个猛虎造型便呼之欲出。
10时,王名育已经堆塑出5个滴水兽雏形。“泥塑要经过一段时间晾干,还要再局部修饰,就可以进行贴瓷片。”在房间的一块区域,摆放了多个瓷碗。碗里盛放了多种色彩的碎瓷片。王名育选定了几种瓷片,便开始用钳子十分熟练地剪裁。随着“咔咔咔”的一阵瓷片碎裂的声音,原本不规整的碎瓷片,很快变成了或圆或方或尖的形状。“剪每块瓷片时,都要想到用在滴水兽的哪个部位,力求少浪费甚至不浪费。”临近中午时,500多个鳞片状瓷片已经剪好。
15时,王名育要给已经贴好瓷片的滴水兽涂彩。在二楼阳台区域,他一手端着调制好的油墨,一手捏着细毛笔,给豹子点染斑点,给老虎描画虎须,给狮子修饰利爪……其间,王名育还要不断调整身体姿态,时而仰望,时而远观,每一笔画的点染都力求呈现出动物最传神的形貌。
17时,一天的工作临近尾声,王名育将放置在阳台晾干的滴水兽搬回到房间里。这些制作好的滴水兽,每个重量近40斤。根据工作计划,第二天还要对番仔楼顶端墙体外侧的堆塑进行修复,王名育要爬到三层楼高的工作平台上,用手机拍下已经残缺的堆塑样貌,晚上进行构思补全。(王国良 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