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关于古诗词赏析一类的美文。爱情什么的都行 写得好就行

超级的黑夜
完美的日记本
2023-04-29 22:47:24

关于古诗词赏析一类的美文。爱情什么的都行 写得好就行

最佳答案
野性的奇迹
精明的戒指
2025-08-27 03:10:55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坐在空气里,烟雨在眼前飘来飘去,河流不缓也不急,温度不凛也不燥,心情不愠也不火,看窗前柳枝婀娜、看门前笑脸儿穿梭,俗情俗事断了来路…有个途中的偶遇畅谈古今、闲话风月,清茶一盏,书卷二三,身心付之丝竹中……曾经这般的幻想,而今,坐在这里,就是这般的景象。而这般的景象,需是纯粹之江南才略有的魏晋清逸。于是,我坐在了江南里,坐在了江南烟雨里,坐了四天。圣堂茶室中,凭栏品茗,窗棱楼阁下的河流缓缓的,对岸是杨柳、晓风、游人,有欢乐、有甜蜜、有寻觅。是夜,偶然星光忽明忽灭,想起姜白石那句: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缓缓归,披着春凉与夏雨。[花结种,蕨成柴,衫未老,心先行]4月的我正力图从一场于我言之的巨大浩劫中挣脱出来,这场浩劫绵延一年有余,思想、情感、乃至意识都几乎被席卷一空,类似于沈从文1949年的“疯狂”——我目前俨然因一切官能都十分疲劳,心智失去灵明与弹性,只想休息。真欲逃避,唯有死亡,然而,死亡给予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解脱。平静湖面下的惊涛骇浪非常人所能想象,真正彻悟的生命是平静的。我想;这个挣脱的过程迫切需要一点儿的安静和祥和去促成,而我,是急切渴望着的这一点儿的安静和祥和。将扇面上的牡丹进行了最后一遍的罩染,彤来电:去酒吧喝上一杯。酒吧里有我喜欢的歌手,一个嗜好男装、梅艳芳表情、凄清歌喉的十九岁的女孩,艺名十三,披肩的发、冷冷的样子、还有这个名字很容易、很容易让我想起许多年前那个在路边徘徊等待的、手持吉他绿衣的小山。说话有时是种浪费,言尽了反而无味,更甚者言之无数却缺了记忆。有些记忆是一辈子乃至更长,即便当记忆体自身消亡其也依旧如青山白云,途中的每个过程、哪怕是细节的枝末都无不带着眷恋、携思念的蛛丝马迹,小山是属于这类记忆的,我青春生命里无可取代典型的柏拉图,我将带着他前行直至死亡直至永生。十三唱着的音乐,会牵着心,于麻木之中的我,无疑有若一点黑夜的亮色,宛若小山,在缺了幻想、缺了意识、被俗事俗折磨的痛苦倾至麻木之际,他便从容的回来,站在我必经的路旁等我路过,给挣扎着的伤口一点儿安慰,相信着纯情与美好的存在、相信世间有着干净没有血腥的情感——不论过去还是未来。女孩不饮酒,如此青春的漂泊少了酒的罩染,和那阴郁浓重的歌声有些儿落差。酒饮至凌晨二点,空荡荡的街道只剩光影来回追逐,空荡荡的象不合身的装束,空荡荡的一颗心也在空荡荡的飘。彤邀约:假日找个宁馨的小镇小住几日,感觉、感觉。黑的天加着云层,天亮后是个怎样的日子?![花欲醉,叶欲狂,黑瓦白墙掩映成梦]温先生提醒:小心可别画呆了。一瞬,发现,自己的确有些儿呆了。麻木从骨髓深处传出,隐隐开始吞噬着一切的知觉。天空下雨,一场异常大的暴雨,雨转小后,遽然想外出,遂扔下了毛笔,收拾了行李,撑着满满的雨去寻找——没有疲惫的安宁。手中三张票,目的地不一样,时间不一样,来来往往的喧哗在耳边鼓噪,犹豫若干,选择了在距离心情最近地方,在飘雨的黄昏里出发。途中,对面的长者言:嘉善有古镇,古镇名西塘。雨依旧下着,透过雨看见了自己,清晰又模糊,隔窗反照仿若刚被发掘的瓷片。古江南清丽,宋江南繁华,明江南煊赫,清江南风流,盛世升平气象,春秋乱世、五代十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元末明初——西塘代表着的江南,以饱经沧桑练就的绝代风姿穿过历史,借着一笼烟雨剪断了红尘内外,清澈地走近了我这个陌生访客。院内院外,桥头廊边,各式的花正在略微还有些春凉的烟雨中安静的梳洗。此时正是江南的烟雨恣意宣泄的时刻。镇中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无处不成景,恍然置身桃源阆苑、人间天上。穿梭在古镇的水榭长廊中,光影在墙面、廊柱、叶上暧昧的走游,四下的游人惊叹着江南,红红的灯笼沿长廊蜿蜒着,漆园正对岸的舞台上越剧清悠婉丽,隐隐令人回味起旧时江南的繁华与过往。问漆园主人:江南六大古镇中,西塘的特色是什么?主人答曰:胡同。若说水是西塘的灵魂,长廊是西塘的飘渺,那胡同记载着西塘,是西塘的记忆,长长的记忆,仿佛穿过这胡同能找回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可以穿梭完这世间无穷尽的烦恼。这胡同,有着即使是同里的穿心巷也无法媲美的灵异气质。漆园主人带着我穿过一条又一条的胡同,胡同的另一个出口犹若灵魂的另一个出口,不经意来到不可预知的另一个端点、另一方世界。尤其是在夜里,穿过胡同,蜿蜒的长廊、忽明忽灭的红色灯笼与黑的夜色、起伏如缎面光泽的水色、蓝的星光交相呼应、相映成趣,令人欢喜几乎不能自己。借宿于圣堂后的民宅之中,原以为可听得晨钟暮鼓,孰料这建于明代的庙宇供奉的是关帝像,只是祈福、庙会的热闹场所,尽管无甚空灵妙音,还是有些风摆青杉的天籁可略做慰籍。夜里风起云涌,后窗望去黑瓦白墙,树叶簌簌生风,水墨氤氲的转瞬,心神顿入空无。[有道唯存厚,无为但率真]古镇民风淳朴,几日走游后,各处小店多半熟稔,四下里仿佛是相交已久的旧友一般,累了在漆园小憩,难得离店的隔壁老板也第一次走进漆园邀杯畅饮。基于在沪跟随古玩鉴定专家蔡国声老师学习古玩鉴赏的前因,西塘的第二日里便巧遇前往西塘收古董的常熟博物馆副馆长周公太,并结识了江浙一带数位颇有名气的民间收藏艺人:敦厚堂主李松、纽扣博物馆长朱铭、圣堂茶馆主人、漆园主人、西塘三把刀等,饱览了数位家藏珍品:明清家私、青花瓷、桃花美女、文房四宝、漆器;出于对书画的热爱,最吸引我的当是敦厚堂主的数方砚台,紫色的、绿色的端砚、洮砚、松花砚,疏松的的澄泥砚,有绿豆、鳝鱼黄、玫瑰紫、鱼肚白、蟹壳青等色泽,有力士、云龙、朱雀、水禽、莲花等图案,有墨雨、瓜瓤纹、象眼、鱼脑碎冻、微尘青花金线、玫瑰紫青花、火捺、青花、蕉叶白、胭脂晕、金银线、眉子纹等石品,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兄长们一一诠释着真品与赝品的区别,细解每个微妙,我这个入道本不深者可谓闻所未闻,一览之下竟有些瞠目结舌了。敦厚堂上有幅对联:有道唯存厚,无为但率真;正是西塘人的表征。羡慕着他们的生活,在山明水秀中寻找并构筑着自己的理想,也正是这般的写意生活,才有了外界少有的谦逊仁柔。借宿之处恰巧也是敦厚堂主的双亲家,据其家谱记载,到李松大哥这一代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世子孙了。老人们对我很是疼爱,清晨在枇杷树下闲话些西塘及家中的往事,午时为我炒上几碟小菜,夜间等我这意犹未尽的浪子乘着夜色兴冲冲地从已熟睡的青石板跺回,到分别时分与二老已是难分难舍。三五个古玩友人笑言:西塘一行相当于在古玩上摸索五年;我却感,这西塘几日的至交可胜过沪上五年的相识。在西塘的日子里,烟雨和淳朴慢慢治愈了我的疲惫与麻木,雕花梁下、柳阴处读着诗书,与兄长们谈着唐宋明清,窗外的细雨与炊烟有着想彻底埋葬自己的欲望。[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麻木与疲惫在西塘的安抚下逐渐沉淀,听着古曲,品着清茶,看见墙角的花已较前日里更加绚烂,温先生问我是不是在整顿自己,我却怕已被这个世界涤荡得一无所有。坐在岸边看游人来来往往,想起了毕业后那年住过的民宅,主人是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老人常常坐在门前,一坐就是一天,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想着来来往往的事;想起年少的晨昏或是黑夜,对着天空、湖面,和清风白云心神无际;想起少年在必经的路上,歌声缀满的繁华花季;想起潮涨潮落、月升月降的海边……往事上落满蛛网与灰尘,有些从不提及、十余年前的旧人居然在梦中清晰如见;古琴曲中喜《广陵散》,常常听上半日,然不悦其传说中的结局;西塘则相反,到了第四日、第五日,游人渐少,仿佛一场盛宴已经谢幕,而游人减却后的西塘七分真味方浮上湖面,茶坊酒肆清逸之气才清晰的泛了出来,借着微凉的雨丝把江南的‘三味真火’抖落的淋漓尽致。生命不可抗拒,生命又厚爱有加,西塘一行尤其体味。寂寂走过无尽黑的夜,轻狂饮下醉的酒,漫谈对酌魏晋的茶,落寞吻过花之泪,呆滞不停执笔,不眠与烟相对…而今,在这江南一隅,蓝印花布的帘内,清浅着唐宋明晰的过往,世事宛若帘外一笼烟雨,尘嚣真正的大如历史凝固、静止入定。之于我,西塘是生活所想,是个梦想般的神话世界,与世无争,纯净无染,象曾经存在着的理想,令人在混沌的世间重新呼吸到新鲜空气,重新相信神话与梦幻在世间的存在。西塘的灵魂之水自太湖蜿蜒而来,这一根太湖细弱的神经末梢,抚平了我颠沛于红尘浊世永无休止的纷扰,在心事已成非之后,使我重新得以平静与欢欣。江南,尝尽了清丽、繁华、煊赫、风流、盛世、乱世等诸番滋味,卸下厚重的妆容,夜下的她不过也是个渴望安宁、享受着睡眠乖恬的婴孩;空灵妙音、清风雅乐,忽感不过是旧时翠衫灯影袭来后心下的空明,想那姜白石的惆怅也正是这江南子时后芳华老去的浅浅春寒,只能是‘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之幽幽。江南逐渐老去、相思逐渐老去、心事只合江南夜

最新回答
笨笨的蜡烛
妩媚的宝贝
2025-08-27 03:10:55

丁种为田野考古报告,本收书七十余种,现掌握资源更少。已经出版的有:
丁种第一号《辉县发掘报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影印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6年
丁种第二号《长沙发掘报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7年
丁种第三号《塔里木盆地考古记》黄文弼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8年
丁种第四号《洛阳中州路西工段》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
丁种第五号《吐鲁番考古记》黄文弼著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影印本 北京 中国科学院 1954
丁种第六号《洛阳烧沟汉墓》洛阳区考古发掘队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
丁种第七号《郑州二里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
丁种第八号《三门峡漕运遗迹》(黄河水库考古报告之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
丁种第九号《庙底沟与三里桥》(黄河水库考古报告之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
丁种第十号《上村岭虢国墓地》(黄河水库考古报告之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
丁种第十一号《唐长安大明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
丁种第十二号《沣西发掘报告》(1955-1957年陕西长安县沣西乡考古发掘资料)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63年
丁种第十三号《巩县铁生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62年
丁种第十四号《西安半坡 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中国科学考古研究所 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63
丁种第十五号《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冯汉骥撰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64年
丁种第十五号《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冯汉骥撰 2版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年
丁种第十六号《陕西铜川耀州窑》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5年
丁种第十七号《京山屈家岭》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5年
丁种第十八号《西安郊区隋唐墓》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6
丁种第十九号《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3
丁种第二十号《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管理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0年
丁种第二十一号《广州汉墓》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广州市博物馆编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1年
丁种第二十二号《唐长安城郊隋唐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0年
丁种第二十三号《殷墟妇好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0年
丁种第二十四号《元君庙仰韶墓地》(黄河水库考古报告之四)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3年
丁种第二十五号《新疆考古发掘报告(1957-1958)》黄文弼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3年
丁种第二十六号《宝鸡北首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3年
丁种第二十七号《江陵雨台山楚墓》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丁种第二十八号《青海柳湾 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青海省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4年
丁种第二十九号《昌都卡若》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四川大学历史系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年
丁种第三十号 《信阳楚墓》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6年
丁种第三十一号《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7年11月
丁种第三十二号《胶县三里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8年3月
丁种第三十三号《武功发掘报告 浒西庄与赵家来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8年6月
丁种第三十四号《北京大葆台汉墓》大葆台汉墓发掘组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9年
丁种第三十五号《夏县东下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8年
丁种第三十六号《定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编辑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0年5月
丁种第三十七号《曾侯乙墓》湖北省博物馆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9年
丁种第三十八号《洛阳发掘报告 1955~1960年洛阳涧滨考古发掘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9年
丁种第三十九号《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沈阳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1年12月
丁种第四十号 《青龙泉与大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年6月
丁种第四十一号《汉杜陵陵园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年
丁种第四十二号《陕县东周秦汉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年
丁种第四十三号《西汉南越王墓》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编辑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1年10月
丁种第四十四号《临潼白家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成都 巴蜀书社 1994年
丁种第四十五号《山东王因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年
丁种第四十六号《南宋官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年
丁种第四十七号《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年
丁种第四十八号《大甸子 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年
丁种第四十九号《双砣子与岗上 辽东史前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年
丁种第五十号 《汉长安城未央宫 1980-1989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年
丁种第五十一号《北魏洛阳永宁寺 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年
丁种第五十二号《敖汉赵宝沟 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
丁种第五十三号《师赵村与西山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
丁种第五十四号《拉萨曲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
丁种第五十五号《陶寺发掘报告》(暂用名,未出版)
丁种第五十六号《六顶山与渤海镇 唐代渤海国的贵族墓地与都城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
丁种第五十七号《张家坡西周墓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
丁种第五十八号《临猗程村墓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3年5月
丁种第五十九号《偃师二里头 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
丁种第六十号 《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 1982年-1992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年8月
丁种第六十一号《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丁种第六十二号《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
丁种第六十三号《华县泉护村》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丁种第六十四号《偃师杏园唐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年
丁种第六十五号《蒙城尉迟寺》皖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存的发掘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年
丁种第六十六号 暂无
丁种第六十七号《汉长安城武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05年
丁种第六十八号暂无
丁种第六十九号《桂林甑皮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03年
丁种第七十号 《西汉礼制建筑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03年
丁种第七十一号《滕州前掌大墓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 2005年
丁种第七十二号《枣阳雕龙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丁种第七十三号《徐家碾寺洼文化墓地---1980年甘肃庄浪徐家碾考古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年
丁种第七十四号《汉长安城桂宫 1996~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06年
丁种第七十六号《鄂城六朝墓》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鄂州市博物馆编著 2007年9月
丁种第七十七号《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 2007年
丁种第七十八号《蒙城尉迟寺(第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安徽省蒙城县文化局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7年
丁种第七十九号《隋仁寿宫·唐九成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丁种第八十号《汉魏洛阳故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1962-1992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文物出版社2010 丁种第八十一号《耿马石佛洞》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 文物出版社2010 丁种第八十二号《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文物出版社2010 丁种第八十三号《黄梅塞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文物出版社2010丁种第八十四号《扬州城(1987-1998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10 丁种第八十五号《哈克遗址(2003-2008年考古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