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请推荐好看的国产动画电影

苹果摩托
爱笑的曲奇
2023-04-29 20:01:46

请推荐好看的国产动画

最佳答案
懦弱的钢笔
有魅力的睫毛
2025-08-28 16:39:25

上海美术制片厂的作品都是精品 谢谢小花猫 (1950) 小铁柱 (1951) 小猫钓鱼 (1952) 采蘑菇 (1953) 小小英雄 (1953) 好朋友 (1954) 夸口的青蛙 (1954) 粗心的小胖 (1954) 东郭先生(1955) 神笔(1955) 野外的遭遇 (1955) 小熊的旅行 (1955)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 大红花 (1956) 我知道 (1956) 中国的木偶艺术 (1956) 金耳环与铁锄头 (1956) 胖嫂回娘家 (1956) 三个邻居 (1956) 机智的山羊 (1956) 骄傲的将军 (1956) 拔萝卜 (1957) 一个新足球 (1957) 双胞胎 (1957) 木头姑娘 (1958) 墙上的画 (1958) 小朋友们 (1958) 找小哥哥 (1958) 老婆婆的枣树 (1958) 美丽的小金鱼 (1958) 八月十五庆丰收 (1958) 赶英国 (1958) 歌唱总路线 (1958) 美妙的颜色 (1958) 过猴山 (1958) 古博士的新发现 (1958) 小鲤鱼跳龙门 (1958) 猪八戒吃西瓜 (1958) 火焰山 (1958) 小猴与白胖 (1958) 四只小野鸭 (1958) 为了孩子们 (1958) 三毛流浪记 (1958) 打麻雀 (1958) 谁唱得最好 (1958) 小发明家 (1958) 小农艺家 (1958) 并蒂莲 (1958) 猪八戒吃瓜 (1958) 蜜蜂与蚯蚓 (1959) 布谷鸟叫迟了 (1959) 壁画里的故事 (1959) 大跃进万岁 (1959) 森林之王 (1959) 三只蝴蝶 (1959) 龙虾 (1959) 渔童 (1959) 萝卜回来了 (1959) 一幅僮锦 (1959) 一只鞋 (1959) 砍柴姑娘 (1959) 渔童 (1959) 猴龟分树 (1959) 济公斗蟋蟀 (1959) 雕龙记 (1959) 小蝌蚪找妈妈 (1960) 艳阳春 (1960) 急追猛赶 (1960) 原形毕露 (1960) 怕羞的黄莺 (1960) 小燕子 (1960) 牧羊少年 (1960) 大萝卜 (1960) 革新迷 (1960) 降龙记 (1960) 鸽子 (1960) 大奖章 (1960) 牧童与公主 (1960) 山羊和狼 (1960) 聪明的鸭子 (1960) 太阳的小客人 (1961) 谁的本领大 (1961) 红云崖 (1962) 人参娃娃 (1962) 没头脑和不高兴 (1962) 小溪流 (1962) 掌中戏 (1962) 大名府 (1962) 一棵大白菜 (1962) 等明天 (1962) 一条丝腰带 (1962) 牧笛 (1963) 黄金梦 (1963) 长发妹 (1963) 孔雀公主 (1963) 金色的海螺 (1963) 集体有余 (1964) 草原英雄妹 (1964) 画像 (1964) 路边新事 (1964) 半夜鸡叫 (1964) 四点半 (1964) 石湾陶瓷艺术 (1964) 冰上遇险 (1964) 湖上歌舞 (1964) 差不多 (1964) 石湾陶器艺术 (1964) 大闹天宫40周年纪念版 (1964) 小林日记 (1965) 大闹天宫 (1965) 画象 (1965) 我们爱农村 (1965) 福建工艺新花 (1965) 南方少年 (1965) 李科长巧难炊事班 (1965) 红军桥 (1964) 小哥儿俩 (1965) 红领巾 (1965) 上海市少年儿童革命歌舞选辑 (1965) 支持越南人民反美斗争 (1965) 支持多米尼加入人民反美斗争 (1965) 揭穿美帝“和谈”阴谋 (1965) 伟大的声明 (1968) 上海工艺美术 (1966) 山村新苗 (1966) 小号手 (1973) 小八路 (1973) 东海小哨兵 (1973) 带响的弓箭 (1974) 大潮汛之夜 (1974) 骏马飞舞 (1974) 渡口 (1975) 主课 (1975) 出发之前 (1975) 革命儿歌好-歌曲 (1975) 长在屋里的竹笋 (1976) 试航 (1976) 金色的大雁 (1976) 树苗 (1976) 大橹的故事 (1976) 小石柱 (1977) 战旗似火 (1977) 芦荡小英雄 (1977) 山羊回了家 (1977) 新花迎春 (1977) 火红的岩标 (1977) 狐狸打猎人 (1978) 山伢子 (1978) 两张布告 (1978) 歌声飞出五指山 (1978) 西瓜炮 (1978) 小白鸽 (1978) 奇怪的病号 (1978) 象不象 (1978) 画廊一夜 (1978) 两只小孔雀 (1978) 母鸡搬家 (1979) 哪吒闹海 (1979) 愚人买鞋 (1979) 阿凡提(木偶) (1979) 喵呜是谁叫的 (1979) 天才杂技演员 (1979) 奇怪的球赛 (1979) 熊猫百货商店 (1979) 刺猬背西瓜 (1979) 好猫咪咪 (1979) 黑公鸡(1980) 雪孩子 (1980) 三个和尚 (1980) 人参果 (1980) 张飞审瓜 (1980) 娇娇的奇遇 (1980) 黑熊奇遇记 (1980) 小马虎 (1980) 园园和机器人 (1980) 这是一首歌 (1980) 吹鼓手 (1980) 丁丁战猴王 (1980) 小鸭呷呷 (1980) 三只狼 (1980) 滥竽充数 (1980) 老孙和小孙 (1980) 突击访问 (1980) 我的朋友小海豚(1980) 虎口无情 (1981) 善良的夏吾冬 (1981) 真假李逵 (1981) 咕咚来了(1981) 阿凡提之卖树荫 (1981) 南郭先生 (1981) 崂山道士 (1981) 九色鹿 (1981) 龙牙星 (1981) 猴子捞月 (1981) 抬驴(1981) 淘气的金丝猴 (1982) 孔雀公主 (1982) 鹿铃 (1982) 孔雀的焰火 (1982) 曹冲称象 (1982) 盲女与狐狸 (1982) 狼来了 (1982) 老虎学艺 (1982) 假如我是武松 (1982) 小红脸和小蓝脸 (1982) 回声——小兔淘淘的故事 (1982) 蛐蛐 (1982) 瓷娃娃 (1982) 纸人国 (1982) 小熊学木匠 (1982) 看门的黑狗 (1983) 兔送信 (1983) 比智慧 (1983) 捉迷藏 (1983) 长了腿的芒果 (1983) 后悔莫及 (1983) 小八戒 (1983) 鹬蚌相争 (1983) 猴子钓鱼 (1983) 过桥 (1983) 小松鼠理发师 (1983) 老鼠嫁女 (1983) 钱 (1983) 天书奇谭 (1983) 蝴蝶泉 (1983) 火童 (1984) 三十六个字 (1984) 快乐的数字 (1984) 除夕的故事 (1984) 三毛流浪记-孤苦伶仃 (1984) 三毛流浪记-相依为命 (1984) 三毛流浪记-见义勇为 (1984) 神医 (1984) 石狮子 (1984) 马蜂窝 (1984) 西岳奇童 (1984) 小明星 (1984) 小狐狸 (1984) 网 (1985) 大扫除 (1985) 小蛋壳 (1985) 偷东西的驴 (1985) 园园奇怪的旅行 (1985) 连升三级 (1985) 吝啬鬼 (1985) 巫婆、鳄鱼、小姑娘 (1985) 笔下山河美 (1985) 女娲补天 (1985) 大花和小花 (1985) 没牙的老虎 (1985) 抢枕头 (1985) 草人 (1985) 夹子救鹿 (1985) 葫芦兄弟(1986) 超级肥皂 (1986) 新装的门铃 (1986) 不怕冷的大衣 (1986) 邋遢大王奇遇记 (1986) 一夜富翁 (1986) 驴说话 (1986) 巧断案 (1986) 小裁缝 (1986) 寻开心 (1986) 狩猎记 (1986) 黑猫警长 (1987) 狐狸送葡萄 (1987) 安宁 (1988) 八仙与跳蚤 (1988) 邦锦美朵 (1988) 阿凡提的故事-宝驴 (1988) 补票 (1988) 不射之射 (1988) 真假阿凡提 (1988) 老虎装牙 (1988) 妈妈请休息 (1988) 独木桥 (1988) 孤独的小猪 (1988) 光、影、像 (1988) 蓝骨 (1988) 皮皮的故事 (1988) 螳螂捕蝉 (1988) 小鹅与红房子 (1988) 阿凡提的故事-奇婚记 (1988) 强者上钩、追鼠、斗鸡 (1988) 山水情 (1988) 鱼 (1988) 争执 (1988) 阿龙和利利 (1989) 笨狗熊 (1989) 大盗贼第二集爱吃土豆泥的魔法师 (1989) 大盗贼第三集地下室的神秘人物 (1989) 大盗贼第四集神奇的仙女草 (1989) 大盗贼第一集会唱歌的咖啡磨 (1989) 森林里的金月亮 (1989) 葫芦小金刚第二集斗法比武 (1989) 葫芦小金刚第三集迷梦迥旋 (1989) 葫芦小金刚第一集妖雾重回 (1989) 奇异的蒙古马第一集 (1989) 西游记-五件宝贝 (1989) 小小画家 (1989) 红气球 (1989) 高女人和矮丈夫 (1989) 舒克和贝塔-第一集名誉 (1989) 冬天里的小田鼠 (1990) 哀溺 (1990) 大盗贼第八集危险的沼泽地 (1990) 大盗贼第六集奇幻的水晶球 (1990) 大盗贼第七集有毒的鲜蘑菇 (1990) 大盗贼第五集巧妙地空瓶通信 (1990) 孤独的莉里 (1990) 葫芦小金刚第四集势均力敌 (1990) 葫芦小金刚第五集花谷脱险 (1990) 鹿和牛 (1990) 魔方大厦第一集玻璃城 (1990) 魔瓶 (1990) 奇异的蒙古马第二集 (1990) 骑牛难下 (1990) 森林小鸟和我 (1990) 我错了 (1990) 小钉子 (1990) 雁阵 (1990) 一半儿 (1990) 医生与皇帝 (1990) 种树 (1990) 舒克和贝塔-第二集不打不相识 (1990) 舒克和贝塔-第三集克里斯王国 (1990) 舒克和贝塔-第八集保卫机场 (1991) 舒克和贝塔-第九集罗丘遇险 (1991) 舒克和贝塔-第七集出师不利 (1991) 舒克和贝塔-第十集空中伏击 (1991) 舒克和贝塔-第四集迫降 (1991) 舒克和贝塔-第五集路见不平 (1991) 伞 (1991) 镜花缘出海遇险 (1991) 镜花缘君子国 (1991) 镜花缘两面国 (1991) 镜花缘女儿国 (1991) 快乐的买买提 (1991) 眉间尺 (1991) 魔方大厦第二集装在罐头里的爸爸妈妈 (1991) 魔方大厦第三集神奇的日历 (1991) 夜半怪声 (1991) 智斗乌鸦 (1991) 自作自受 (1991) 嘴巴、耳朵和眼睛 (1991) 冬冬和瓜瓜 (1991) 葫芦小金刚第六集除妖灭怪 (1991) 莲花公主 (1992) 小黄鼠狼的故事 (1992) 大气球 (1992) 春天里的小田鼠 (1992) 特别车队第一集 (1992) 特别车队第二集 (1992) 特别车队第三集 (1992) 特别车队第四集 (1992) 特别车队第五集 (1993) 特别车队第六集 (1993) 特别车队第七集 (1993) 特别车队第八集 (1993) 警犬救护队 (1993) 开心果 (1993) 十二生肖第二集机灵鼠 (1993) 十二生肖第四集 (1993) 十二生肖第一集闯妖洞 (1993) 红鼻子第一集比吃公开赛 (1993) 小和尚第一集游方僧 (1993) 小黄鼬的故事 (1993) 隐身探长第一集梦幻花 (1993) 鹿女 (1993) 魔方大厦第八集头盔城 (1993) 魔方大厦第九集科洛城 (1993) 魔方大厦第六集星座号 (1993) 魔方大厦第七集夏河银行 (1993) 姣姣与晶晶 (1995) 大森林里的小故事《丁铃铃》 (1995) 大森林里的小故事《梨子提琴》《买梦》 (1995) 大森林里的小故事《小狐狸的枪和炮》 (1995) 十二生肖第八集雪白马 (1995) 十二生肖第九集剑角羊 (1995) 十二生肖第十二集花尾狗 (1995) 十二生肖第十集红脸猴 (1995) 十二生肖第十三集大耳猪 (1995) 十二生肖第十一集五彩鸡 (1995) 十二生肖第五集长脚兔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奥林匹克火炬》《OK,中国少年》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红色少先队》《智取情报》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嘉定童子》《曹冲救人》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李白立志用功》《好问的小张衡》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巧斗洋枪队》《地下孩儿兵》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区寄斗贼》《李寄斩蛇》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屈原读书洞》《王维智擒瓜贼》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成吉思汗》《识鬼少年》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顽童成才》《怒摆水牛阵》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王献之戒骄练字》《张良的兵书》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萝卜头》《新华报童》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周处除三害》《上书救父》 (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朱晖斗群盗》《少女荀灌娘》 (1995) 西游漫记(第一集) (1995) 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 (1996) 百鸟衣 (1996) 博士蛙的故事《斗变色龙》 (1996) 大森林里的小故事《冰淇淋太阳》《小松鼠的月亮》 (1996) 大森林里的小故事《春天里的歌》《绿星星》 (1996) 大森林里的小故事《南瓜车》《小蜗牛过生日》 (1996) 倔强的凯拉班 (1996) 日月潭 (1996) 神马与腰刀 (1996) 天堂乐园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砸缸救友》《七岁咏鹅》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白鬃马》《美好的心愿》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从背榜到头榜》《笨鸟先飞》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聪明爱迪生》《华盛顿砍树》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达芬奇画蛋》《走出绿色地狱》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东乡少女》《牛顿修水车》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高原之鹰》《小木匠成大师》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华佗学医》《巴黎公社小英雄》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机智勇敢小交通》《哈萨克小红花》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寇准夜读》《智慧取球》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孟子改过》《小孔丘学琴》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元塔下小画家》《悔悟的顽童》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书迷罗蒙索夫》《神童莫扎特》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童年卓别林》《圣女贞德》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王戎智擒歹徒》《鲁班学艺》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恩格斯的秘密》《生命的奇迹》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儿与霸王》《忠义小太监》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鸟之友》《小于连救城记》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甜女量树》《安徒生的童年》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小药草王》《刨根问底的小沈括》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诸葛亮喂鸡》《项橐考孔子》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赵云拜师》《牧童评画》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郑成功叛父报国》《海瑞打官司》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小淘气变成发明家》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女英雄卓娅》《小诸葛替父解围》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拳王小阿里》《李世民奇计退敌》 (1996) 自古英雄出少年《生死搏斗》《高尔基读书》 (1996) 蝶双飞 (1997) 环游地球八十天 (1997) 马头琴的故事 (1997) 鹤的传说 (1997) 神笛 (1997) 妖树与松鼠 (1997) 红石峰 (1998) 登月之旅 (1999) 火把节 (1998) 库尔勒香梨 (1998) 泼水节 (1998) 雪狐 (1998) 可可的魔伞 (2000) 宝莲灯 (2000) 我为歌狂(2001)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2005) 西岳奇童(完整)(2006) 勇士(2007) 葫芦兄弟版(2008) 马兰花(2009)作为发行公司拍摄的 打猎记 (1958) 红色信号 (1959) 画的歌 (1981) 酒祸 (1982) 画家朱屺瞻 (1982) 三毛流浪记-到上海去 (1984) 水鹿 (1985) 金猴降妖 (1985) 狐狸列那 (1989) 魔方大厦第十集黑蝉乐队 (1994) 珍珠泉 (1994) 十二生肖第三集大力牛 (1994) 特别车队第九集 (1994) 隐身探长第二集恐龙蛋 (1994) 红鼻子第二集菜谱惹麻烦 (1994) 胡僧 (1994) 宝莲灯 (2000) 西岳奇童 (2006) 葫芦兄弟版(2008) 马兰花(2009)

最新回答
难过的大船
俊秀的海燕
2025-08-28 16:39:25

中国动画片发展经历了70多年的时间,其间,中国动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中国动画从它创始初期就与传统民族艺术元素紧密相连。中国书法、篆刻、京剧、皮影、武术、传统乐器、古代纹饰等民族的艺术元素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国动画的制作之中,充分地体现出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特点。但同时,过分地强调民族性也对中国动画今后的发展产生了质疑和阻碍。一、 许多的传统民族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画创作中 (一) 题材方面 在题材方面注重新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趣味相结合,寓教于乐,在动画片种的样式和风格方面,注重从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造型样式和材料中借鉴汲取营养,探索和实验动画艺术的新材料和新品种。 中国动画可分为以下八种不同的题材: 1、 革命教育题材:《三毛流浪记》、《半夜鸡叫》、《红军桥》、《红云崖》、《草原英雄妹》、《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 2、 童话题材:《小鲤鱼跳龙门》、《小蝌蚪找妈妈》、《谢谢小花猫》。 3、 古代寓言题材:《三个和尚》、《愚人买鞋》、《猪八戒吃西瓜》、《南郭先生》。 4、 当代儿童生活题材:《牧笛》、《没头脑和不高兴》、《黑猫警长》。 5、 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题材:《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猴子捞月》、《渔童》、《九色鹿》、《牧童与公主》、《葫芦兄弟》。 6、 少数民族题材:《一幅偅锦》、《孔雀公主》、《蝴蝶泉》。 7、 文学名著改编题材:《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溪流》、《金猴降妖》、《擒魔传》。 8、 国际讽刺漫画风格的动画题材:《黄金梦》、《谁唱的好》。 每一种题材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无论是寓言神话故事,还是革命教育,都是与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分不开的,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同时也能够提高大家对动画的兴趣,可以说,题材上的民族性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在动画上最好体现,也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二) 美术设计方面 1、 人物造型: 在每一部出色的动画片中,人物造型都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塑造好一个性格鲜明、形象突出的人物形象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人物造型的独特性也就成为动画片的特点之一。中国动画大多是采用平面动画的形式,平面的动画只有在准确、生动和优美的造型中才能赋予人物以各种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从而使他们成为鲜活的形象。 人物造型上,中国的人物形象总设计师们总是广泛吸收中国传统民族艺术中民间木刻、剪纸、京剧艺术装饰风格以及古人绘画,更加着重于形象的装饰性和性格的典型性刻画。想象力丰富,手法大胆夸张,体现出“拙朴、古趣、厚重、有美感、有性格、有力量”的艺术特点。 以影片《大闹天宫》为例,影片中主角孙悟空从整个形象的相貌、衣着、动作紧紧扣住人物性格,摒弃了万籁鸣等人早期在《铁扇公主》中类似于初期米老鼠形象的孙悟空造型,而是将孙悟空的外在和内在品质合二为一,结合了他所有的“猴、神、人三者统一”的特点。在漫画《西行漫记》中的孙悟空基础上再借鉴京剧脸谱、民间版画等传统艺术进行动画化的整合,完成了这个头戴软帽、脸谱为倒置的仙桃、长腿细胳膊、腰围虎皮的孙悟空形象,成为既具有猴的机灵活泼的特征,又具有人所不能有的通形变身的神的特点,更具有喜怒哀乐的人的思想感情,和谐地整合了三种特征。 2、 场景设计: 动画总是以虚拟、夸张、想象的方法来展现生活和梦幻。美术片不仅能体现出那些直接产生于现实中的东西,而且还能体现出那些只存在于画家的幻想中的东西,同时更能够运用夸张自由地强调、突出、夸张影片的内容和形式来创作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很多的中国动画影片的背景设计就是在民族风格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意境美和装饰美。以影片《宝莲灯》为例,由于人物造型是平面的、装饰化,采用的是单线平涂的方式,一方面为了情景与人物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又避免场景也过于平面,而使得人景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在背景绘制中采用有虚有实的装饰性设计,强调地突出了神话中的幻境,用青绿色为主的中国古典山水绘画形式作为场景的基础,借鉴了庙堂壁画、民间年画、戏曲舞台布景等形式的精华,利用虚实相映与立体手法相结合的方式为影片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神奇世界。在场景设计的整体风格方面,吸收了古代壁画、建筑等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充分地发挥想象创造能力,使得场景不仅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特点,与人物造型相得益彰;同时还恰如其分地营造了一个梦幻感十足的神话世界。 3、 色彩: 其实色彩都在造型和场景等中采用的,但我还是想单独地将它列出来,是中国动画区别于外国动画,也是民族传统元素对中国动画影响很重要的一方面。 很多中国动画的设计者们在用色方面都非常符合中国人的爱好,大凡采用是红、绿、蓝等传统绘画多用的颜色,而且线条明朗、精练,所以使得笔下极具中国风情的人物和场景让观众感觉熟悉又亲切。 (三) 音乐伴奏方面 动画作为一种视听的艺术,离不开音乐和音响的配合。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元素在中国的动画中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很多影片都浓缩了民族戏曲精髓。 以影片《骄傲的将军》为例,影片突出地强调了京剧配乐,使影片从头至尾体现出浓郁的中国式京剧效果。背景音乐采取具有民族色彩的乐调的同时,还强化了以锣、鼓等为代表的传统乐器在节奏上的特点,就像戏曲表演中用锣鼓打击乐来加强音乐的效果一样,影片中的锣鼓点与人物动作、甚至是镜头的衔接、转换紧紧相扣、相得益彰。所以,京剧音乐在影片中不仅充当着东方韵味的背景音乐烘托剧情的作用,同时还充当着音效的作用。比如一开场将军得胜归来,文武百官在庆功宴上迎接他。只见将军昂首挺胸,踱着方步,伴着锣鼓的打击节拍,一步一顿地迈进来。那情形和京剧中霸王出场无二样。将军在众人的阿谀奉承下得意洋洋地抛铜鼎、射风铃,用力时发出的“哇啊……呀呀呀”听得食客师爷一句“凭将军这身武艺,敌人还敢来送死吗?”后的放声大笑。 (四) 台词方面 中国动画的人物动作表演上吸取了京剧的程式化动作,人物对白也在传统戏曲中念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处理,形成一种既不完全像京剧的道白,也不像现代话剧的对白。 以《天书奇谭》为例,影片中的人物在对白上总是带有一种韵味,有时将尾音拉长,有时抑扬顿挫,有时文白相间,饶有情趣。像巫婆的配音就结合了京剧念白和白话,在语调上多变而丰富,“县太爷”等经典台词更是广受欢迎。 (五) 风格方面 中国动画在风格方面吸收了很多的传统民族的元素,可以说,传统民族艺术的代表民间美术在中国的动画风格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按风格、材料和画种可划分为: 1、 年画:《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年的故事》、《好帽咪咪》。 2、 装饰画:《小鲤鱼跳龙门》、《一幅偅锦》、《孔雀公主》、《女娲补天》、《九色鹿》、《蝴蝶泉》。 3、 皮影、剪纸动画片:《红军桥》、《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海螺》、《鹿铃》、《OK》、《斗鸡》、《猴子捞月》、《猴子钓鱼》、《抬驴》、《老鼠嫁女》。 4、 水墨:《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鹬蚌相争》、《山水情》。 5、 木偶:《半夜鸡叫》、《神笔》、《崂山道士》、《阿凡提的故事》、《武松打虎》、《东郭先生》、《石狮子》、《曹冲称象》、《不射之射》。 6、 折纸:《聪明的鸭子》、《巫婆》、《鳄鱼和小姑娘》。 对风格的解析来看,把传统艺术元素运用到中国的动画中,是和中国传统美术与动画在思维方式上的关系有关的。在传统元素中运用寓意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些吉祥与生命崇拜的观点。如:牡丹象征富贵,喜鹊梅花合绘“喜上眉梢”,莲花、鲶鱼合绘为“连年有余”。另外,龙与风,鱼和莲等自然形态中一阴一阳的形象符号象征大自然的阴阳相合,人类的男女和谐、生命的无限延续。在动画片《渔童》、《哪吒闹海》中,“渔童”、“哪吒”都是在莲花中诞生,在民间中喻为多子,是孕育生命的载体。 中国传统民族元素之所以会影响到中国动画,在根源上说是与动画片的思维方式分不开的。动画片中传统民族艺术的原始野性思维方式,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海阔天空地任意发挥想象,具有中国“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这与中国传统民族精神——伦理精神相一致的: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自我身心的平衡统一,由此可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以人为本,强调在天地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长,宇宙的中心;刚健有为,强调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坚持有理,坚持独立人格;贵和尚中:贵和谐,尚中道,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积极而有效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的伦理精神,影响着中国很多的领域,在动画创作上更是不可或缺。黑格尔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孝,强调道德修养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这种伦理精神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鼓舞人们自觉维护正义,忠于国家和民族,抵御外族的侵略,表现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 价值观念上,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强调“义”的内在价值。孔子说:“君子义为上”。义者,天理之所宜。义,之所以具有至高无上的品格,即在于体现了“理”的要求,而天理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品质,义,实际上成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准则,具体化为“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要求,并且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动画片《哪吒传奇》中的小哪吒可称为一个道德至上的动画形象,长久以来,中国人创作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动画片,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精神陶冶。这种伦理文化又恰好与动画题材的民族性相连,成为中国动画创作者们共同遵守和发扬的一种精神。 传统民族艺术和动画都是大众通俗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赖以生存的土壤,它与民众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和精神需求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动画同样是一种大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了解大众的审美心理和精神需求。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语言,融合了传统的文化并之完美的结合,使中国的动画达到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高峰,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东方精神震动了国际动画界,开创了世界动画新的里程碑,这些具有民族风格的经典艺术片的产生是由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在中国动画史中,动画影片以民族风格为创作形成的第一个高峰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当时,提出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是为工农兵服务,艺术作品要走进千家万户,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掀起了向传统民族艺术的回潮,从而美术作品,动画影片及各个艺术门类中都有大量的作品以创作主题鲜明,艺术形式民族化的作品产生。因此,传统的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与生产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推动意义。 二、 中国动画民族艺术探索出现问题 万籁鸣说: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题材上就与西方的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我们没有时间开玩笑,要让同胞觉醒起来,我们拍摄了反映受压榨的劳苦人民的生活和激发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的20余部短片。 因而形成中国美术片与外国动画迥然不同的特点,我们为了明确的教化作业而强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局限。就拿动画的“中国学派”来说,它是自1960年之后出现的代表中国本土特色的,自成一格的动画创作风格,例如水墨、木偶、剪纸等发映民间艺术形成,以及采用民间历史传说等表达内容的作品。而自90年代后期以来,面对外来动画的强烈侵袭,我国的动画界对于自身风格的发展却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问题一:传统民族元素的应用上没有与时俱进 中国动画人开始重视动画的民族元素的应用,但这种应用一定要符合当时的话语环境,与当时的社会特征、当时人的审美心理相吻合。中国动画当时所坚守的民族性反而禁锢了中国动画发展的脚步,忽视了与世界接轨,与时代同步的发展精神。 中国动画片在内容和形式上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审美特征,在内容上,大多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话、寓言故事,创作手法上吸取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木偶戏、皮影戏、中国水墨画、剪纸、折纸艺术上;在结构上,大多采用中国文学惯用的线形结构,线索单一清晰,情节简单;在人物造型上,塑造被肯定、歌颂的正面形象,重视教育性;语言方面:长镜头多画面平稳、节奏舒缓,很少以画面表现人物的意识及心理活动,色彩明丽,由此形成了中国动画片简洁、明快、有浓郁抒情色彩和含蓄意境美的独特风格,这种特征的实质是农业文明的审美取向;缓慢的节奏,悠悠的抒情,简单的故事情节,单一的人物性格,宁静的氛围。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价值观、生活节奏加快,现在人在追求速度和创造的同时,也在追求着消遣和娱乐,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导致审美取向的变化。所以中国动画的传统审美对象已不能承载一日万变的现代生活,也很难表现现代人的生命本质,它已远远落后于时代,不为现代人所认同。当时的美、日动画片能征服中国观众就说明了中国动画的这一缺憾。 美、日的动画片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但是这种民族特征是与现代的话语环境相符合的,他们的动画的现代审美特征明显,与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在取材上,注重取材于现实生活,但无论是取材于现实或取材于传统题材,都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精神;在结构上,打破了单一的结构线索,情节多线索交叉发展;在人物塑造上,不是塑造简单的正面形象,而是以幽默的手法塑造有缺点的喜剧人物形象,淡化作品的教育性,强化娱乐性,人物造型时髦,赶超现代潮流。语言方面:画面立体感强,色彩鲜艳,清晰度高,视觉效果极佳。镜头切换快,节奏快,力度感强,并将内在语言外在化,以画面表现人物的意识及心理活动。这些综合因素共同形成了轻松幽默的娱乐性及绚丽多彩、纷繁变化的动态美及时尚潮流的审美风格。这种审美风格是适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 问题二:动画艺术探索的两极分化 从1979年到1989年,中国动画界一共拍摄了一百多部动画影片,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果。然而,这段时期的动画片也明显出现观众低龄化,艺术性减弱的趋势,动画片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一方面,上海美术制片长仍然创作了许多在国外拿奖的短片,这些短片继承了民族创作风格,并有所突破,称得上是高雅的民族艺术;比如水墨动画《山水情》,故事动画《哪吒闹海》以及寓言动画《三个和尚》等,这些都是民族艺术的杰出产物。 然而另一方面,动画创作走入了“低幼化”的误区,人们普遍认为动画片就是给少儿,尤其是给低幼儿看的,太复杂的东西小孩子看不懂。1984年的《金猴降妖》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可是境遇不佳,因为没有沿袭传统的创作观念,而是采用了新锐的叙事手段,就被认为“不符合少年儿童的口味”而招致评论界的猛烈批评。《好猫咪咪》、《小兔陶陶的故事系列》虽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孩子准备的动画片。这个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根据童话故事改编的动画片,比如《老狼请客》、《熊猫百货商店》、《小松鼠理发师》等,也都旨在向孩子们传达某种简单的道理,即使深受欢迎的《黑猫警长》也完全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来设计人物和故事情节的。《邋遢大王奇遇记》算是一部做得比较细致的动画片,可是该片的导演也感叹“说来说去,其实就是教育小孩要讲卫生的事”。 当时这种创作上的两极分化,折射中国动画的发展方向的不明确,也反映中国动画的尴尬境地。 问题三:“中国学派”的“分崩离析” 一方面,“中国学派”独有的美术风格没有能够持续发展改良。我们看到“中国学派”动画片一直都非常强调自身的美术风格,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风格的沿用却并未得到相应的进步,也就必然地在视听效果鲜明的欧美动画面前失去了光彩。所以民族美术风格如何才能做到与现代商业文化有机结合便成为“中国学派”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中国学派”仅仅停留在20个世纪计划经济时代的动画创作思路只中,缺乏创新的动力和与商业结合的兴趣,结果渐渐迷失发展的方向以至于偃旗息鼓。 另一方面,创作理念上的局限一直是困扰我国动画工作者的难题之一。“中国学派”诞生初始就是本着为儿童创作的理念,题材相对固定,都是采用了名著、民族故事、寓言、成语、童话、英雄事迹、人物传记等来阐述伦理道德,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中国学派”还尽力做到把带有教化色彩的内容与尽可能唯美的艺术形式结合,远离娱乐性和商业性的表现手法。长期下来缺乏创新的此类动画风格难免造成了观众的欣赏疲劳,给人重复乏味,缺乏个性的印象。 90年代初,动画人最迫切的任务简单降化为提高动画产量来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因此动画系列片逐渐成为动画创作的主体,而艺术性短片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逐渐丧失,引领了国产动画几个时代的民族化大潮销声退去,曾经辉煌的“中国学派”分崩离析。与之对应的是“拿来主义”逐渐抬头,学习美、日动画产业的目标固然不错,然而实践中却悲惨地沦为盲目模仿,肤浅照搬。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动画在低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时间动画失去了原有的艺术品位,却出现了大量负责教导儿童的低质动画。比如90年代初上海美术制片厂的电视系列动画片《舒克和贝塔》,影片虽然改编自郑渊洁的同名童话,但因为“面向少儿”的主导思想,原作中批判现实的锋芒被去掉了,剩下的是简单的情节,幼稚的对话和直白的说教。 探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主观上的和客观上的。 主观上:首先,观念上,受众的定位不清。一直以来困扰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创作观念上的低幼化。在动画已经成为大众文化不可缺少的艺术类型的今天,日本和美国都试图对受众进行不断扩充不断成功的今天,我们的创作却仍然将受众限制在比较低幼化的定位上,不能不说是在作茧自缚,在解放前的动画创作还不是这样的。比如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是面向从幼儿到成年人的大众的,到了解放后,我们不断强调动画片的教育意义,使得动画片逐步成为对儿童教育的载体,导致动画片最终低龄化。老一代动画专家钱运达先生曾这样说过:现在我们的动画片是小儿科,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框住的。 在创作低幼化的动画是在认识上也有误区,自以为儿童就该喜欢看什么,拍什么的动画片总是以成人的口吻来教育儿童,而且还以为,小孩就该喜欢看这类动画片,结果是孩子不但不爱看,还有了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低估了儿童的智商,又将动画片拍得很幼稚化,生怕他们看不懂。反而造成了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说国产动画片浅薄,是小小孩看的而不屑一顾的尴尬局面。我们必须知道误区的关键就在于动画片是由成人创作的,而内容通常是用成人的头脑代替孩子的思维。 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都是以人为本、立意独特,揭示人性的动画片,而且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往往都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异样描述,他们的背后无不隐含着人性的深刻寓意,不同的观众可以从同一部影片中看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猫和老鼠》,能够真正理解这部片子的幽默和寓意并能够发出会心微笑的,大多是成年人,而在孩子们看来影片滑稽有趣,生动丰富,满足了他们的观赏需求,他们同样观赏得乐此不疲。这种才是动画作品真正成熟的一个明显标志。 所以,只有从创作观念开始重新建构中国动画的发展蓝图,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国动画的腾飞。 其次,创作人员心态的浮躁。正是由于过于辉煌的过去,正是日本美国动画的不断冲击与侵蚀,才使得中国的动画创作者处于一种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他们面对过人对国产动画精品日益强烈的需求时所显露出的焦急与浮躁是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的。 比如动画影片《宝莲灯》,在这部影片中较为明显的体现了我们主创人员在心态上存在的问题。他们没有了以前那种沉着和平的心态去创作,同时又碍于国外一流影片的成功而导致了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他们发现自己欠缺的需要弥补的东西很多,于是积极借鉴和学习。与此同时,他们也丧失了对剧本进行沉着研究的耐心,剧本没有塑造出好的人物,也没有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远没有达到一部真正的成熟影片的要求而匆匆上马,所以影片的画风才会时常不统一,以至于先前引以为傲的动画制作才会出现粗糙,人物形象才会有苍白的印象,影片才会有虎头蛇尾的毛病,这些都是由于主创人员在一种急切的心情知道下而引起创作态度的扭曲,仓促制作出国产影片的后果。 从文案中我们也能看出些端倪,比如“要与《花木兰》一比高下,国产新的经典”云云的语言中看出动画制作者希望尽快振兴中国动画的那种浮躁。越急于成功越会有遗憾,越是有沉得住气的心态越能够出精品,艺术创作更需要时间和耐心来进行构思和制作。 客观上:熟悉中国动画的观众知道,我国近来的动画发展是从加工业发展起来的,而我国从业的动画人员很多出身于加工片行业,所以大到整个动画行业体系,小到从业人员他们的具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动画的创作。而且,影院动画长时间的停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导演和主创人员都是美术厂比较有才能的创作者,但是处在这种长期停滞的动画长片创作环境中必然影响到创作者的具体操作,很多东西还要重新张罗准备,再很多地方也无法跟上当代动画制作的步伐。 我们期待着中国动画的真正振兴,一方面不需要用自己制造的泡沫来自我陶醉,只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创作态度才是我们走向成功唯一道路;另一方面我们也正视中国动画所面临的客观差距和尴尬局面,才能客观地分析影片的价值。我们的创作与研究要站在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里去体味动画语言的亲情和温暖,否则面对民族艺术,我们当代人就无法接近它,理解它,认识它,只会用片面的现代化的价值观去丢弃它。如果认识不到中国动画艺术的民族性问题,我们不但不能拯救一个文化产业,反而会加剧破坏已经濒临灭绝的形态。 三、不断创新,民族艺术在中国动画的新出路 任何动画作品都是以期望传达的内容作为是创作的基础和意义。民族动画的出路,首先就要在内容创意上打开思路,突破瓶颈。 1、 人物形象、个性的创新 一部作品中的人物无疑是整个影片的关键和灵魂所在。许多动画片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个鲜活而极富个性的人物,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记得孙悟空和猪八戒、记得米老鼠和唐老鸭、记得机器猫,流川枫等等动画任务的原因,经典的卡通任务是支撑起经典动画作品的核心要素。 我国动画史上的经典卡通人物事实上非常多:《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腰间束着虎皮裙,手舞金箍棒,神采奕奕,勇猛矫健,是所有人心中的美猴王;《黑猫警长》中黑色短毛猫,傲气凛然,刚直不阿,是人们心目中正义形象的化身;《阿凡提的故事》中的阿凡提,还有那只蹄声滴滴答答的小毛驴,两个形象合二为一,给人大智若愚的感觉。另外还有《哪吒闹海》中个性激烈,眉目倔强的小哪吒;《葫芦兄弟》中那七个各怀绝技的葫芦娃;《邋遢大王奇遇记》中永远邋邋遢遢,丢三落四的小男孩。陪伴无数人度过美好童年的这些卡通形象,即使许多年过去后,仍然让人们记忆犹新。 可惜的是90年代受到国外动画冲击之后,国产动画却丢失了我们自己的形象塑造风格,无论是漫画还是动画,都开始模仿日本和美国。很多我么自己的动画作品在推出后,都或多或少地看到了日本和迪斯尼的人物风格影子:女生一概都是柳叶眉、大眼睛、小嘴巴以及有些失衡的身体比例,清一色的帅哥美女,完全不是中国大众生活中的样子。例如2004年的《梁山伯和祝英台》中的祝英台一角,与迪斯尼动画的花木兰如出一辙。为什么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却要让自己的人物西方化?这样的人物造型不仅超现实主义色彩浓烈,而且根本不可能体现我们自己的民族特点。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如何创作一个极富个性而又贴近生活的人物,才是中国动画应有的艺术追求。

无语的秀发
醉熏的玫瑰
2025-08-28 16:39:25

近年来,国漫的高速发展是让每一个漫迷都深感欣慰的。由于国漫长期发展的滞后,现在对于很多作品也不得不采取双标概念来评定。我们确实还需要给国漫更多的耐心,为国漫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只是,回头看看也不难发现,国漫最初的起点并不低。在日本动漫还没有席卷世界之前,你可能想象不到在上世纪60年代,我们的国漫是日本学习的对象。你可能猜到我会拿《大闹天宫》来说事,看着现在做得都不算连贯的国产动画打斗场景,你不会想到1961年做出的大闹天宫就已经可以把齐天大圣的72般变化描绘得惟妙惟肖。

其实,小时候看过的国产动画我真的没有办法去一一记清楚每一个画面。大多数因为时间久远,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没有最难忘的作品,只有最难忘的画面或者一些场景。首先,我们来说说现在经常被大家称为童年阴影的《魔方大厦》吧。小的时候一直在想,为什么这部动画片明明没有播完就再也看不到了。没错,那个时候并不了解还有禁播这种机制。也不知道《魔方大厦》经历了26集混剪成10集,到最后只能播出前10集的坎坷历程。

说实话,小的时候并不太喜欢这部动画,每一集都从爆炸的场景开始,电视机的声音开大一点就会被吓到。画风更是像现代艺术一样的难以理解。里面没有一个人的脸看起来是有血色的。背景设定都是在极其灰暗的色调当中,明显让人感觉到很不适地搭上了像玫红一样鲜亮的色彩。玻璃城里的建筑是破碎的,小孩子是可以把大人关进罐头的,时间是可以买卖的。这些奇奇怪怪的设定,充斥在整个故事中,让人得不到一点喘息的机会。虽然称不上是童年阴影,但是小时候我确实不爱看这部作品。从这个角度上说,应该是非好感的最难忘了。现在再看才知道,当中有多少隐喻。顺便一提,另外一部我认为不输米奇的《舒克与贝塔》,和《魔方大厦》一样,都是出自郑渊洁的笔下。画风就不只差了十万八千里。

和很多人不同,对于我个人来说,真正可以称为童年阴影的国产动画是《镜花缘》。木偶剧动画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了,像《镜花缘》这样的题材就更少。印象最深的是两面国的情节,这里的人嫌贫爱富,而且都有两张脸。刚见到你的时候笑脸相迎,一旦和自己的利益起了冲突马上就变脸。最可怕的是,如果在这个地方的时间久了,还会被同化,也会生出第二张脸来。看完这集真是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深怕自己的后脑勺多出一张脸。

先抑后扬,说完了童年阴影我们也来回忆一些让人愉快的童年动画。又是一部骨灰级神作《小蝌蚪找妈妈》水彩动画的里程碑之作。故事是我们从小都熟悉的,小蝌蚪听过虾公公的描述,几经坎坷最后找到妈妈的故事。抱着把齐白石的话动起来的想法,60年代的艺术家们通过细致的水墨动画实验,最后做成了片长15分钟的水墨动画。我会说这部动画在宫崎骏心中都是神作?!那个时候的上海美术**制片厂,真的是一个值得朝圣的地方啊!

最后说一部相对近一点的,那便是1999年的宝莲灯,依旧是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出品。宝莲灯的故事不解释,单说这部作品在制作上的用心,可以说给上个世纪的国产动画添上了精彩的最后一笔。人设上是浓浓的国韵,动作流畅构图也十分唯美。配音阵容和原创音乐阵容都十分强大。在当年总投资就高达1200万,1995年已经开始筹备,光拍摄就历时三年,总共绘制了超过15万幅动画画面。真的不难看出,国产动画不是没有实力,而是整个大环境的限制,以及因为很多客观条件下,无法被继承下来的匠心。

不过,我相信在二次元越来越主流的今天,国产动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希望再过十年,再有人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不再是这些答案啦。每一代都应该有属于自己不同的童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