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鉴宝专家刘岩:以17万“骗画”转手卖出8千多万,后来怎么样了

甜美的指甲油
要减肥的酸奶
2023-04-29 16:42:09

鉴宝专家刘岩:以17万“骗画”转手卖出8千多万,后来怎么样了?

最佳答案
英俊的魔镜
眯眯眼的路人
2025-09-03 01:42:16

有一段时间,鉴宝类节目很受大家的喜欢。当年河南省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叫做《华豫之门》的鉴宝节目,郑州市民朱云也是这个节目的忠实粉丝,碰巧他家里有一个传家宝《嵩阳汉柏图》,出自乾隆的手笔。2009年9月的一天,朱云带着自己的宝贝参加了这个鉴宝节目,他对自己的传家宝很有信心。而节目的鉴宝专家叫刘岩,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他的身份相当光鲜,是中国书画、陶瓷鉴定方面的专家。

身为一名专家,他的知识自然是很渊博的,并且还在国家文物局、首都博物馆等大型机构任职。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文物大量流失海外,2000年5月,刘岩还代表国家,在香港拍卖回三件兽首和六方套乾隆彩粉瓶。刘岩是北京本地人,所以从北京的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北京工作,怎么会到河南鉴宝节目当专家?与北京的刘岩不同,《华豫之门》的鉴宝专家刘岩不仅姓名相同,而且作品风格也惊人地一致,所以大家把这个节目中的刘岩称作“刘岩 B”。

看到这张副画后,刘岩B约刘云当天晚上到酒店面谈。他沉吟着对刘云说:“你这幅画并非乾隆的真迹,至多值三万。”此画虽为朱云家族的传家宝,但他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所以不对专家的话深信不疑。刘岩B表示自己可以找人帮他买下这幅画,而且可以多要几万元,朱云担心自己的“假画”无法出手,听到刘岩B的保证,遂放弃鉴宝。当年10月21日,刘岩B带着一个程姓买家来买朱云的画,最后以17万元的价格成交,朱云对这个价格还是很满意的。

后来朱云知道自己上当了,因为当时电视上正在播放一个拍卖会,他看到自己的那张《嵩阳汉柏图》被北京保利公司以8736万的高价拍卖。于是朱云立马报案,随后在社会上引起一片哗然,刘岩B身败名裂,大家都觉得他是个道德败坏的学者,南方都市报也专门报道了这件事。只不过刘岩B早就做好了准备,所以最后官司也不了了之,而且因为两个刘岩的资料差不多,所以大家都以为是同一个人,刘岩A也很苦恼。A称自己曾找过刘岩 B,让他不要盗用自己的信息,但对方仍不予理睬。最终,群众不再相信刘岩B,他也因此退出了那个节目。

最新回答
个性的薯片
飘逸的酒窝
2025-09-03 01:42:16

面对无数热衷此道而无入门之法的庞大群体,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鉴宝”热潮,在这类“鉴宝”节目中,一件件奇珍异宝在被挖掘重回大众视野,同时也将无数“鉴宝大师”捧上了神坛,刘岩便是其中之一。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在中国,古董不外是诗书字画器具,以书画居多。没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是不可能鉴别名家字画的。因此一档档“鉴宝”节目,一直受到很多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在这里不仅能学习到宝物相关的知识,还能真正的见识到古董的风采,不少人还回家翻起了箱底,总有一种“家中有宝自不识”的担忧。

在当时“鉴宝”一时风头无二,古玩亦从一个文雅的爱好变成了人人都希望通过其来改换门庭。来自河南郑州的朱云,便是其中一员,在2009年9月,与其弟带着家中的宝画清朝乾隆的真迹《崇阳汉柏图》来到了国内的鉴宝节目“华豫之门”,想借此走向人生巅峰。

而刘岩,作为当时负责鉴宝节目中的鉴宝专家。他的履历极其漂亮,出生于1957年,曾任职国家文物局,在首都文物馆等具有国家性质的文物部门工作过。可以说普通人要想在这些地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刘岩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位书画陶瓷方面的鉴定专家,并借此成为了好几档鉴宝节目的鉴宝专家。

刘岩

在多档鉴宝节目,凭借优秀的履历与精湛的点评,收获大批粉丝,在节目的炒作与粉丝的推动下,可以说名利双收,但人的野心总是填不满的沟壑,开始在一档档节目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猎物。

为了准确的估算《崇阳汉柏图》的价值,对鉴宝专家的“权威”的信赖下,朱云兄弟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参加了节目,在节目中刘岩经过一系列鉴定之后,坚定表示“不是真迹”,朱云兄弟在历经“赝品”“不错的仿品”“价值最多不过3万”的几次心绪跌宕起伏之下,对非常热情又热心的“鉴宝专家”刘岩更为信赖,经过与刘岩的多次诱导交流之后,作为仿品、假画,价值不过3万的《崇阳汉柏图》,在刘岩的不懈努力、费劲心思的帮助下,从而引荐一位程姓买家以17万“高价”购买。

在失望之后的峰回路转,朱云兄弟转悲为喜,刘岩被他们当成通向财富的道路之时,殊不知也有人同样将他们当作通向财富的道路。在“专家”的信赖与“仿品”还能卖出高价的利益诱惑下,没有丝毫怀疑这热心的背后所出现的蹊跷,便毫不犹豫将《嵩阳汉柏图》贱卖。自认遇到“贵人”时来运转的朱云兄弟对鉴宝专家可谓是道不尽的感激之情。

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然而这样的感激之情,在2010年12月终结,原来“高价”卖宝后的朱云,一直对藏品古董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无意间在其中一档鉴宝节目中,朱云发现自己卖出的“假画”在北京拍出8736万的天价,此时距离参加节目不过一年时间。已经意识到被骗的朱云,为证实心中猜测,朱云马上就查证了拍卖图录,经过多方的调查和求证中,他确定了那副身价千万的画就是自己一年前卖出的那副。

查证后,朱云立即联系了鉴宝专家刘岩,此时刘岩回应,古玩字画不过是市场炒作,价格根本不由他掌控,在白纸黑字的合同下,即便是相差500倍的巨大差异下,双方也只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而已,这时的朱云才反应过来,自己应该是进入一场鉴宝骗局,甚至所谓的程姓买家也根本不存在。

知道由于自己过于信任,导致错失“走向人生巅峰”的机会,愤怒之下与刘岩对峙法庭。并在案件进一步的深入过程中,才知晓此刘岩非彼刘岩,只不过是借着自己有一定鉴宝功底,披上了真正专家刘岩的外衣,行走在各大鉴宝节目中。然而由于古玩字画涉猎太广,市场本身的巨大波动,在这样非常巨大的漏洞中,最终朱云败诉了。虽此事结局遗憾,但鉴宝专家刘岩其实是欺骗者的信息依旧暴露在阳光之下,同时也给无数追逐利益的人们敲响了警钟,观众的三观在残酷的现实里一再崩塌,鉴宝专家的名声也随之应声下跌失去微信力。

纵观整个过程,除了真迹《嵩阳汉柏图》当赝品一样贱卖,让人唏嘘以外,作为鉴宝专家刘岩,更被爆出仅是借了同名同姓不同貌的真鉴宝大师的皮囊,参与多档鉴宝节目,被当“真迹”一样被尊重。或许大家在对朱云兄弟的遭遇的同情之余,更多的是对“假刘岩”的愤怒,面对能完美“抽身”而出的刘岩,能做到的不过是道德的谴责,可世间的真真假假,更多的时候不是主动出现的,而是在人们的欲望之下催生而来。

由于当时的事件造成了极大影响,让火热的鉴宝节目也因此遭遇滑铁卢,也让公信与权威受到了极大的质疑,本着树立中华文化底蕴的节目初心,消散在欺骗与谎言中,而欲借此一步登天的古玩爱好者,却并没有因此消退,只是在以其他的方式不断催生其他的鉴宝形式,这里留下的只是这一种鉴宝的警告与一地鸡毛。

结语:时间,验证了人心,金钱,见证了人性

通过精心策划的骗局,在逃脱法律制裁之后依旧怀揣着巨额不义之财的刘岩,依旧横行在世间,在不同的民间节目中,依旧在给千千万万的“朱云”鉴定着他们的宝物,我们无法否认他拥有着鉴定《嵩阳汉柏图》这类宝物的功底,而目前的法律也无法对“鉴宝”做出全面的规范,鉴宝更多只是一份职业,没有能保证每一位从业人都拥有职业道德。在对古董古玩的诱惑下,相信,朱云兄弟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只是被大众所熟知的其中一个。

自觉的网络
碧蓝的煎饼
2025-09-03 01:42:16

之前在专家这个名词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对专家的话可以说是百分百的信任,因为他们在这个行业有着非常高的声望,不过近些年来,一些不良专家昧着良心为了热度开始哄骗别人,导致大家对专家这个词汇有了新的认识,大家还记得当年那个被尊称为“鉴宝大师”的刘岩吗?17万把别人的画骗来,结果转手一卖就卖了8000万,如今怎么样了?

之前国内有一档非常出名的鉴宝节目,这档节目为了保证质量,就请来了当时业内非常出名的刘岩专家坐镇,在海选期间,有一个叫做朱云的人,他拿着一幅自称是乾隆真迹的《嵩阳汉柏图》来找刘岩鉴定,刘岩看到这幅画的第一眼心里似乎就在打着什么小算盘,看了看朱云之后,他对朱云说,你这个画并不是真的,但是我有个朋友非常喜欢这种画,虽然不是真的,我也可以把你这幅画介绍给他,可以卖到17万的价格。

朱云一听既然是专家的建议,就爽快地答应了,最后以17万的价格卖给了刘岩的一个朋友,名义上是朋友,其实就是刘岩请来的一个托,最后这幅画还是到了刘岩自己手中,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当然是因为这幅画是一幅真画,其市场价格最低都是千万起步,而且这幅乾隆真迹一共有四幅,其他三幅都在战争中流失了,如今只有这一幅。

后来这幅画被刘岩拿去拍卖,居然拍了8736万的价格,而恰巧这件事情被朱云知道了,一气之下朱云就把刘岩告上了法庭,结果因为证据不足,法院难以立案,这件事情就陷入了死局,而刘岩因为这件事情名声败坏,后来不得不离开内地去到香港发展,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雪白的棉花糖
悲凉的信封
2025-09-03 01:42:16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鉴宝大师,他的名字叫做刘岩,不诚信的故事。在当年,刘岩花费巨资,最终以17万“骗得了一幅画”,一转眼的功夫就卖了8700万人民币。这件事曾很快轰动了整个社会,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之后呢,刘岩“骗画”之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当时的受害人能否顺利的夺回财物呢?而犯罪人刘岩是否得到了法律的惩罚呢?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地方,历史悠久,我们的老祖先都曾经留下了数不清的遗产。当然了,这其中也包括着数不清各类文物。

▲鉴宝节目

在博物馆里,我们不难看到的瓷器、皇冠、服饰和字画等等,这些无疑都是一些现如今非常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的价值连城,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一些爱好古玩的爱好者,当我们再次回到古玩市场上,不难发现有很多的“文物”跟真货是相差无几的,这大概是我们常说的“文物仿制品”了吧,随着我们科技的不断变化发展,文物仿制技术也在同一时间进行不断强化,可以说文物仿制品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文玩

大概也是正因如此,电视节目中出现了很多的鉴宝特别节目,邀请非常权威的鉴宝专家进行现场鉴定文物的真假并且进行电视录播,此类节目在当时的古玩界掀起一阵狂潮,节目可以说是非常火爆,越来越多的人拿着祖传的宝贝到电视台前来鉴定,在这里观众朋友们也能够大开眼界,增长知识。

字画是仿真,不是真品

在其中的一次节目海选中,当时的一位郑州的男子将自己携带的宝贝,来到节目现场进行参加鉴定。该男子名叫朱云,所带来的文物是乾隆帝时期非常有名的字画——《嵩阳汉柏图》,据他所述是祖传之宝,但奈何自己不是专业的鉴宝专家,对文物的真假及其难辨真伪,于是就想知道这幅画到底值多少钱,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电视节目前,请专家来看看。

而当时这档节目的鉴宝专家就是刘岩,他曾经研究字画三十多年,是国内有名的书画鉴定师,还曾代表国家拍回圆明园的珍贵文物,不仅如此,还曾任职国家多个文物单位,可以说是非常的有名且有权威。这位鉴宝大师有模有样的对这幅乾隆皇帝时期的字画进行了非常仔细的鉴定以后,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于是立马就告知了朱云,可惜的是,这幅乾隆皇帝时期的字画是仿制品。这下如同晴天霹雳,老朱得知自己的祖传宝贝并非真品,万分伤心,最终遗憾地离去。

▲刘岩与《嵩阳汉柏图》

朱氏兄弟非常感谢刘岩及时的发现问题,于是就拜托刘专家帮忙找到下一个买家,低价出售出去,实在是不愿意再将这幅画留在自己手上。一个多月后,在刘岩的帮助下,找到一位北京买家,最后以十七万元的价格买到了这幅画,朱氏兄弟对此表示很是开心,一幅仿制画竟然还可以卖出比较高的价格,真是赚了。令兄弟俩没想到的是,这事还有反转。在电视上,老朱了解到这幅画其实是真品,一气之下,老朱将刘岩告到了法院。

▲刘岩在鉴宝节目中

经过法院的深入了解,没有专业人士的鉴定,无论是谁都无法百分之百地确定乾隆字画的真假。此外,买卖这幅字画的都是一个人,也不难排除是自我炒作的嫌疑。因为此案件过于复杂,涉及的人民币金额数量众多,而且我们没有任何证据,是没办法进行刑事诉讼的,所以至此,我们无法对刘岩进行刑事惩罚。

总结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我国的鉴宝节目也就被迫取消了,刘岩也因为这件事情的影响,在文物圈彻底消失了。我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要忘了道德底线,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诚心的山水
老实的朋友
2025-09-03 01:42:16

在鉴宝类综艺节目《华豫之门》当中,有一个鉴宝专家刘岩,以17万把朱云的这幅名画给骗走了,转手却卖了8700万,这个鉴宝专家刘岩,后来凭借着这幅画,赚到了非常多的钱。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大家知道了鉴宝行业里的内幕,而刘岩也因为这件事情而名声扫地,刘岩的名声在内地已经不行了,从而移居香港,继续从事鉴宝行业,其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一、鉴宝专家刘岩的信任度很高。

当时的人们,之所以会关注《华豫之门》这部鉴宝类综艺节目,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正是我国鉴宝文化正苏醒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鉴宝专家。再加上,节目里面的鉴宝大师刘岩的履历十分的漂亮,又是名牌大学毕业,并且专业对口,所以刘岩拥有非常高的鉴宝能力,这些能力也告诉大家,刘岩在鉴宝行业内的实力很强,刘岩说的话,也是十分可信。

再加上,那个时候的人对这些鉴宝专家特别的信仰,所以,刘岩在那段时间里,达到的信任很高。可以说,鉴宝专家刘岩成为了节目里的核心人物。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非常相信刘岩的鉴宝能力,大家一致认为,鉴宝专家刘岩能够凭借着自己的良心真正地鉴别出宝物,让那些蒙灰的宝物,再次发光发亮。

也正是因为这份信任,让鉴宝专家刘岩的一句话,就能够决定宝物的价值。一件宝物的价值,由某个人说的算,在现在看来,我们会觉得很荒诞。但是,在那个时候,这看起来是非常合理的,所以,鉴宝专家刘岩说宝物是真的,在别人眼里,那就是真的。反之,就是假的。

二、鉴宝专家刘岩,用17万来骗画。

当时的鉴宝大师刘岩,是我国博物馆的前馆长,其鉴定的宝物和看过的名画,那叫数不胜数,所以,很多人认为,刘岩是比较淡泊名利的,即使参加《华豫之门》这样的鉴宝节目,也只是为自己的家乡增加流量而已。至少,从这方面来看,刘岩的人设是非常完美的。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的人,却用一种欺骗的方式,骗了一幅名画。

在《华豫之门》这个节目播出之后,郑州市的一位市民朱云,拿着自家被乾隆御赐的名画来到了这个节目中,当刚来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朱云也是非常忐忑的,毕竟,朱云也不知道这幅画到底是真还是假,但是,这幅画是自己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有祖辈传下来的意义,所以,朱云认为这幅画一定是真的。

但是,朱云还是想把这幅名画带到鉴宝专家刘岩的面前,让刘岩给鉴定一下。因为只要得到了刘岩的肯定,这幅名画的价值就很高,收藏起来也更加有意义。所以,对于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朱云也希望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可是,朱云把这幅画拿到节目上,得到的却是这么一句话:这幅画是仿品。

当朱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朱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家里保存了那么久的一幅名画,竟然是一幅仿品,这明明是自己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而且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很少有假的,可是,鉴宝大师这样说,那么,这幅画很有可能就是仿品,一时间,朱云很是失落。

但是,就在朱云很失落的时候,鉴宝专家刘岩却以一个救世主的身份出现了,刘岩告诉朱云,自己愿意高出市场5倍的价格,来收购这幅画作。也正是这副救世主的嘴脸,让朱云觉得这个人是真正的为自己考虑。这件事情把这个节目的流量推到了至高点,人们都认为刘岩是一个非常值得大家认可的鉴宝专家。

在这期节目过后,刘岩与朱云便签订合同,刘岩以17万的价格把这幅名画买了下来,从那个时候,人们就认为刘岩是真正的好人,即使是一幅仿品,也愿意出高价,这让人们觉得,这个鉴宝节目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节目。

三、鉴宝专家刘岩,以8700万卖画。

2010年,在一次拍卖会上,朱云的那幅画,以8700 万的价格成交,朱云不敢相信,自己感恩戴德的人,其背后竟然是这样可怕的人,但是,朱云并没有第一时间内去质疑这个人,相反,朱云认为自己的那幅画依旧是仿品,拍卖会上的画才是真的。

可是,经过了多方辗转,朱云看到了拍卖会上的那幅画,有自家的一些证明。因为这幅画是传承下来的,在画作上留下了很多不可磨灭的印记,而这些印记证明了这幅所谓的珍品就是自己的那幅仿品。换句话来说,自己被这个鉴宝专家刘岩给欺骗了,原本可以卖到一个非常高的价格的画作,却以17万最终定格。

随后,朱云便上诉了,表明这幅画作是刘岩欺骗自己而得到的,所有赚取的钱,必须还给自己。可是,最终还是以败诉结束,因为签订的那份合同,导致了自己没有办法申诉,也让很多人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圈套,就是针对他们这些不懂宝物的人。

这件事情,慢慢地从民众的嘴中传了出来,人们也开始意识到,这其实就是一个骗局,或者说是一个精心针对他们的骗局,所以,这个鉴宝节目就开始慢慢没落了。而这件事情,也让网友的愤怒推到了一个最高点,也让人们真正意识到,这个所谓的鉴宝专家,根本就是帮助节目组骗流量而已,甚至在欺骗自己拿出更多的名画宝物。

四、后来的刘岩去了香港,生活的很好。

刘岩后来去了香港,依旧操持着自己的主业,还是会有很多人邀请刘岩去鉴定宝物,因为这些人都是非富即贵的人,所以,刘岩在鉴定的过程当中很少参假,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些宝物的价格去定价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刘岩的生活现在过得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再加上,刘岩生活在香港,有自己的价值,所以,刘岩的生活相对比较优越,只不过是,在口碑方面比较差而已。相反,朱云的生活就比较差一些。

可以说,这些鉴宝人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所以,人们不希望自己的宝物或者自己的传家宝被他们的一句话所定义,大家慢慢地就开始远离这些人,现在的一些鉴宝行业,依旧有非常多的坑。

明亮的保温杯
多情的大侠
2025-09-03 01:42:16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但社会上总有一部分人,通过不诚信的手段来获取非法利益,就如前几年娱乐圈的一位当红女明星,通过长期不诚信的偷漏税行为,而获取大量利益,最终被查出时,不仅交了巨额的罚款,还因此身败名裂,使自己的事业受挫。

与这位女明星同样有不诚信行为的,也有鉴宝界的一位鉴宝大师——刘岩。他们都没有坚持以诚为本的做人道理,以不诚信的手段来获取短期的利益,而导致自己事业败落,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那么那个以17万“骗画”,转手就卖出8700万的鉴宝大师刘岩,后来怎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后,许多人还有充足的钱财,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当今就有很多人为自己的藏宝爱好买单,也因此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如鉴宝师等。

对于藏宝这类爱好人士,他们的关注点就是辨别手中物品的真假性。因为收藏珍贵藏品的流行,也催生了一些寻宝鉴宝的节目。

其中河南卫视就有一档鉴宝节目《华豫之门》,深受观众喜爱,里面坐镇的鉴宝大师,通过对藏品的分析既增加了观众的知识,也很有趣味性,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不仅是家中有藏品的人爱好看这个节目,其他人也会对这种节目非常感兴趣。

在这个节目中比较著名的一个鉴宝大师是刘岩,由于精准的眼光和高的文物研究造诣,深受观众追捧,随着"鉴宝"节目做得风生水起,眼光精准的刘岩,自然也就被大家捧上了神坛。

刘岩也如一个当红的明星一样,除了是《华豫之门》的常驻嘉宾,还登上了其他节目如央视《寻宝》等国内艺术品栏目顾问,还应邀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讲授文物鉴定等课程,在文物界是一个国内著名的人物。

在河南卫视《华豫之门》这档节目火热播出后,来自河南郑州的朱云,被这档鉴宝节目所吸引,因为他家中祖传了一幅画。

据家中长辈相传,这是一副被乾隆帝所鉴赏过的《嵩阳汉柏图》,是一幅名画,价值不菲,但这只是传下来的长辈这样说的,家中也没有人对古玩有研究,因此,朱云对于这幅画的真假并不确定。

在看到有这样一个鉴宝节目后,便想要将这幅画拿到鉴宝节目上请专家鉴定,也能满足多年来的好奇心。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朱云便将想法告诉家人进行商议,家人也纷纷表示赞同,于是朱云就带上古画参加了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的报名活动,而之后为他鉴定这幅画的人也正是当时国内著名的鉴定专家——刘岩。

刘岩拿着《嵩阳汉柏图》这幅画分析打量了许久,本来表情平和的刘岩顿时紧皱眉头,用遗憾的语气说这是一副仿造品,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并不是真迹,但仍有三四万的价值。

虽然朱云曾经想过这幅画可能不是真迹,但毕竟流传了多代,在听到是一副赝品时心情也十分低落。因为他十分相信,这位国内著名的鉴宝节目上的被众人所认可的专家,便没有找其他专家进行鉴定。

但在鉴宝节目结束之后,鉴宝专家刘岩竟亲自给朱云打电话,表示自己乐意帮他寻找买家,并告诉朱云可以以不错的价钱卖出,这让朱云十分激动。

几天过后刘岩成功地为他找到了买家,朱云兴奋地带着这幅古画与刘岩见面,刘岩告诉他有人愿意出17万元收购这幅赝品,刘岩既意外又兴奋,一时说不上话来只是连声道谢。

这幅本被专家认定为赝品,价值仅值三四万的书画,被刘岩卖出了17万的金额。因此朱云对刘岩非常感激,认为刘岩作为国内的鉴宝大师能够帮助一个本与他本毫无关系的人,觉得刘岩的品格十分高尚。

17万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刘岩也更加坚定了此次鉴宝之行的正确性,便兴高采烈地带着17万元回家了。

在将古画卖了17万后,朱云便回家了,这件事情在他心目中已经了结,但两年之后,他看到了一则消息古画作《嵩阳汉柏图》被卖出了8700多万元的天价。

看到这个消息的朱云十分惊讶,他看着新闻和电视上都放出的关于这幅画的照片,看起来都与当年自己17万卖的那幅是那样的神像。因为当年专家说他的一副赝品,他认为这个可能是真迹。

但他仔细观察后,发现这幅被卖8700万的画,一切都和曾经的那幅那样的相似,他还找了家中其他人共同鉴定,最后确定就是自己当年以17万卖的那幅画。

当年这位专家在买了朱云的古画之后,朱云因非常感激刘岩,两人还时常联系。但当这则消息出来之后,自己想再联系当时的鉴宝专家刘岩,却发现联系不到他。

朱云找到之前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并不想惹事上身,也没有帮他。之后朱云也回忆了当时刘岩给他说的话以及帮助他的事情,他最终反应过来,原来刘岩是谎称这是一副赝品,以低价买入再以高价卖出。

想到这里朱云十分生气,但联系不到刘岩的朱云,无奈之下将刘岩告上了法庭。但刘岩并未受到法律的制裁,因为两人的交易是你情我愿的行为,另外是两人的私下交易,也没有其他的人证和物证在场。

此外还查出了另外一个与刘岩同名同姓的鉴宝专家,且涉案金额巨大,让案件变得复杂。于是法院调查之后并未立案。朱云和其他人都心知肚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就是当年的鉴宝专家刘岩骗取了他的古画,但却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除了后悔和气愤朱云也别无他法。

这件事情借助网络传播之后,在国内掀起了一番热论,虽然刘岩的不道德行径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他受广大群众的道德谴责,他在国内的信誉也大跌。不再有鉴宝节目邀请他作为嘉宾,刘岩在国内已经没有生存之地,可谓是身败名裂。

小结:

之后这位以17万“骗画”,转手就卖出8700万的鉴宝大师刘岩,因不堪大陆的舆论压力,便去了香港发展事业。但互联网的传播性并不局限于中国大陆,这件事情在香港也闹得沸沸扬扬。

曾经有记者去采访他,他并没有接受采访,但记者观察发现他的屋里非常冷清,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中,几乎没有商业活动找他。

刘岩自己的一次贪心毁了他一生的事业,并且是在诚信,这一中国人民所共同认为非常重要的品德上。我国对不诚信之人是最不能容忍的,因此,刘岩必然不会再翻身。

从刘岩的事迹我们可以得出,对于金钱我们要取之有道。同时,诚信是我国中华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诚信的人必然没有好下场。要从刘岩一事上吸取经验,我们也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不道德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