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口建盏口沿孤度有点大,壁不是太厚,这是北宋的建盏吗
束口建盏口沿孤度有点大,壁不是太厚,这是北宋的建盏。束口盏是建盏最经典的器型,是宋代工艺师们针对宋代点茶需求所做的针对性极强的设计,束口建盏的特征是在口沿下约1-2cm处有从外到内收缩槽沟弧度有点大壁薄。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釉泪是在茶具烧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现象,一般来说建盏在烧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釉层流落到茶具的底部出现粘窑的情况,师傅在施釉的时候就会在外壁上先抹一半或者一多半。而由于建盏使用的釉体是石灰釉,铁元素的含量比较高,这种釉在达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就会具备流动性。
建盏在烧制的时候,温度达到之后,釉体就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沉,这种情况就会产生挂釉,釉体凝聚起来形成水滴的样子,观赏性还是很高的。不过想要烧制出来完美的挂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对于施釉师傅的手艺要求比较高,抹太多的话容易流到杯底,形成瑕疵,而抹太少的话又聚不成饱满有艺术感的水滴形状,
虽然一开始釉泪并不是特意设计出来的,不过因为它本身看起来有独特的美感,逐渐也成为建盏茶具的一种风格,受到很多人的喜欢。老盏当中釉泪还是比较多的,这是因为当时的烧制条件并不是特别模式化,使用柴火给窑升温的时候,温度还是很难把握在特定数值下的,而且当时的釉体也都比较厚,更容易下落,温度出现变动之后就会影响到石灰釉的流动形态,也就常出现挂釉了。
现在很多新出现的大多都是程序化制作出来的,有些地方在看到釉泪的商机之后也开始往这方面侧重,所以目前市场上具有釉泪的茶具还是很多的。
其实建盏釉泪的独特性恰恰在于它的独特性,每一个茶具上出现的釉泪都是与众不同的,几乎不会有相同的两件,估计这也是现在有不少茶具爱好者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吧。每一个独特的眼泪背后,都隐藏着匠人们的手艺传承,烧制成功之前那种未知的喜悦也是让人回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