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景德镇朱仙洞哪年建的

灵巧的眼神
和谐的吐司
2023-04-29 11:48:42

景德镇朱仙洞哪年建的?

最佳答案
高贵的玉米
清爽的红牛
2025-09-10 21:28:19

无法确定确切的时间朱仙洞,又称朱仙洞古窑址,位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陶瓷窑址。朱仙洞的建窑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其窑址曾多次迁移和重建。朱仙洞自明代中期以来成为一处重要的瓷窑址,直至清代末期仍在生产,经历了几百年的繁荣时期。关于朱仙洞的确切建立年代,历史记载较为模糊,没有确切的年代记录。一般认为,朱仙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960年-1279年),并在明代中期(1368年-1644年)开始兴盛。据考证,朱仙洞最早可能是在南宋宝祐年间(1253年-1259年)建立的,当时称为宝祐窑。明代中期,朱仙洞成为了当时景德镇地区最具规模和产值的瓷窑之一,并在明代末期和清代初期继续繁荣发展。然而,由于历史时局变迁、战乱和天灾等原因,朱仙洞在明清时期多次毁损和重建,窑址也多次迁移,使得其建立年代难以确定。不过,朱仙洞作为中国瓷器产地的重要窑址,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吸引了众多考古学、陶瓷学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最新回答
强健的酒窝
热心的冰棍
2025-09-10 21:28:19

中国是瓷器之国,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从生产瓷器的那一天起,就有瓷片的产生,那时的人们在烧制瓷器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残次品,而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埋入地下。

明晚期珐华器盖残片

尤其是官窑烧制瓷器中产生的大量瓷片,皇家有专门负责此项瓷器烧制的官员,进驻窑厂,监督制作,而且在制作时不计成本,精工创新。例如皇上要求此批制做100件瓷器,那么必须烧制出几百件以上,精心挑选出100件瓷器后,剩余的瓷器全部要打碎深埋,不许任何一片流入民间。

明宣德仿龙泉窑青釉碟残片

古瓷片以传统文化为依托,隐藏着巨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目前出土的古瓷片依然是考古工作者进行断代的最好标尺。另外,部分具有唯一性的古瓷片,还填补了科学空白。通过研究分析,古瓷片还对探寻人类的历史足迹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古瓷片也是藏家学习瓷器鉴定相关知识的最好材料。

明成化青花缠枝花卉纹碗残片

抛开这些就说一点,也是值得收藏的,那就是美啊,残缺之美也是一种美。

明嘉靖素胎六边梨形执壶残件

收藏古瓷片要有所选择。民国以前的瓷片,由于时间较近,存世量比较多,因此收藏价值不大。明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古瓷片因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则皆可列入收藏范围。从年代上看,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清三代官窑瓷片的升值潜力极大,晚清、民国时期一些有名头作品的古瓷片也颇具升值潜力;从器型上看,观赏器瓷片的价值要高于碗、盘、碟之类生活器;带口沿和底足的,所含的信息量大,研究和收藏价值相对较高。

该回答资料摘选自文藏百家号《收藏家眼中的维纳斯―残片之美》

作为一个门外汉,我想和前辈们交流一下,我所知的古瓷片的价值:

1:部分图案较完整的古瓷片是会讲故事的,述说着那个年代的人文风貌、生活百态、国民实力、匠人之心等等。

2:古瓷片,对于中国的考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挖掘地层的时候可以根据出土的古瓷片判断某座城市的初始时间和当地在某个朝代某些年份当时百姓的生活品质状况、国力情况等等。

3:根据古瓷片的年代、完整程度,存世量、窑的等级、工艺的程度、釉料的选择、胎体的选择等等来判断其价值!

4:古瓷片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肯定是比完整瓷片便宜很多,也满足了很多爱瓷人对各朝代各种品相瓷器收藏。

5:近些年国内市场有一批专门炒古瓷片的群体,使得古瓷片的价格抬高了

自由的戒指
甜美的自行车
2025-09-10 21:28:19
有以下几种方法,由好到次如下:
一、首先停用,等蹲便由潮湿变干燥以后,用云石胶调白色胶填补孔洞,胶半干后用废弃的卡片刮平整,24小时以后就可以用了。
二、用白水泥拌水填补。
三、用白色玻璃胶修补。
提示第一种最美观,最耐久。

耍酷的眼神
从容的万宝路
2025-09-10 21:28:19
瓷器修复的材料和试剂最常见的就是黏接剂。凡能把各种材料紧密黏合在一起的物质,称为黏接剂或黏结剂、胶黏剂。采用黏结剂进行连接的工艺称黏接技术。
黏接是一项古老而实用的技术,其由来已久,最初人们使用黏结剂有骨胶,松香、淀粉等天然物质,如古建筑施工中用糯米黏结城墙砖,用骨胶黏合弓等武器。
黏接剂有两大类:有机黏接剂和无机黏接剂。
有机黏接剂分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黏接剂包括:动物黏接剂骨胶、虫胶、鱼胶等;植物黏接剂淀粉胶、松香胶、天然橡胶、桃胶等;矿物黏接剂即沥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陶瓷器物的修复一般使用天然黏接剂,以虫胶和糯米胶为多,因其取材方便,使用简易。
当时为增加器物的牢固度,往往在器物内部隐蔽处用糯米胶补糊硬纸片或布条作整体加固,并做涂色处理。
60年代初环氧树脂开始应用于文物修复,瓷器的黏接也逐步使用环氧树脂。但有些型号的环氧树脂因固化剂为胺类物质,极易泛黄变色而影响修复效果。
90年代,无色透明的环氧树脂问世,才使中国瓷器的修复质量大为改观。
瓷器修补的五种材料配方
配方一
石膏粉(CaSO4、2H2O)是文物修补常用的材料色白质细,凝固时间短。
1、石膏粉30%、环氧树脂70%,质细白,凝固后表面有光泽,可打磨上色,宜修补古瓷胎质细腻的器皿。
2、石膏粉50%、环氧树脂50%,质白面亚光宜修补加彩或刻花的古瓷。
3、石膏粉80%、环氧树脂20%,胎面粗有小粒点,宜修补胎质白而厚的半陶瓷。
配方二
二氧化硅(又名:牙托粉)是天然的石英粉,成品是把石英矿去除杂质,再研磨成粉末,经水漂或风漂而成。
它溶于有机物质,质地坚硬,耐磨,粉末细白,它与石膏水泥等不同,不能用水调和凝固,用环氧树脂调入凝固:
1、二氧化硅30%、环氧树脂胶70%,凝固后质地细腻,面有光泽,略具透明感,调色后,宜修补质地细腻的瓷器及古瓷器上小洞的补缺。
2、二氧化硅50%、环氧树脂50%,质地细滑但无光泽,宜修补胎白刻花或加彩等古瓷器。
3、二氧化硅80%、环氧树脂20%,凝固后质感洁白且硬滑,可修补汉白玉石类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