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高中化学必修2中 石蜡裂解得乙烯的实验中 碎瓷片的作用

英俊的棒棒糖
自然的小刺猬
2023-04-29 10:39:42

高中化学必修2中 石蜡裂解得乙烯的实验中 碎瓷片的作用?

最佳答案
贪玩的乌龟
动听的大碗
2025-09-11 09:23:00

纯净的液体缺少汽化核心,加热超过沸点仍不沸腾的热滞后现象——加一点杂质后(本质是带入了微小气泡),沸腾滞后被打破,产生沸腾。液体中的气泡在沸腾过程中起着汽化核的作用,当液体中缺少气泡时,即使温度达到并超过了沸点,也不会沸腾,形成了过热液体。过热液体是不稳定的,如果过热液体的外部环境温度突然急剧下降或侵入气泡,则会形成剧烈的沸腾,并伴有爆裂声,这种现象叫暴沸.暴沸的结果是使液体的温度回到沸点.暴沸有时是危险的。 在液体中加入碎瓷片的原理与加入杂质相同,主要是通过孔隙凝聚水蒸汽,使成为气泡浮出,防止爆沸。

最新回答
冷傲的便当
激动的哈密瓜,数据线
2025-09-11 09:23:00

(1)①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乙烯,所以其作用主要是催化,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催化作用;
②酸性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而使溴水褪色,
故答案为:氧化反应;溴的四氯化碳褪色;
(2)加成反应产物只有一种,无副产物生成,故应选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取氯乙烷,方程式为:CH2=CH2+HCl

催化剂
CH3CH2Cl,
故答案为:CH2=CH2+HCl
催化剂
CH3CH2Cl;
(3)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溴具有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方程式为:Br2+SO2+2H2O=H2SO4+2HBr,故答案为:Br2+SO2+2H2O=H2SO4+2HBr;
(4)把海带放在坩埚中灼烧;酸性条件下,双氧水将碘碘离子氧化为碘,自身被还原为水,离子方程式为H2O2+2I-+2H+=I2+2H2O,
故答案为:坩埚;H2O2+2I-+2H+=I2+2H2O;
(5)①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②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分液所使用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野性的奇迹
笑点低的荔枝
2025-09-11 09:23:00
液体在沸腾需要沸腾中心(汽化中心).这些沸腾中心就是一些小的气孔. 如果沸腾中心太少.那么在一个沸腾中心上面就有许多液体沸腾.这样瞬间产生高压气泡,这高压气泡从液体底部冲出并炸裂---爆沸. 如果液体中有许多沸腾中心.则每一个沸腾中心上生产的蒸汽就相对少一些.产生的气泡压力就小些.这样就不会有爆沸现象产生了. 碎瓷片实际上有许多小孔,每一个小孔都是一个沸腾中心.所以能起到防止爆沸的效果.这种能起到防止爆沸作用的固体又称为"沸石"
记得啊

糊涂的往事
谨慎的美女
2025-09-11 09:23:00
1 小高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小高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1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概括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 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烯烃与环烷烃:CnH2n;炔烃与二烯烃: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1、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HH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3。
2小高考化学知识点
1 概念的辨析(类似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分,电解质的区分)

2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3 微粒中质子,中子数,电子数的求算

4同位素形成分子种类的计算

5四同定义的辨析(同位素,同系物等)

6元素周期律

7电子式,核外电子排布

8晶体的定义,类型,物理性质,作用力,键的极性。

8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定律

9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10溶液中的平衡,导电性强弱判断,酸碱性计算

11 盐类水解规律

12离子共存,离子方程,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3 胶体

14氧化反映及产物判定,方程配平

15电化学

16一些基本常识(例如人体骨骼中主要成分之类)

17守恒法,极值法的计算,溶解度计算,分段函数类型的计算,综合计算

18实验基本操作

19离子检验

20气体的制取,干燥,收集,尾气处理

21鉴别,分离,检验物质

22实验综合

23物质性质,组成成分分析

24反映先后判断

25化工生产

26根据有机物结构式判断有机物的性质

27加聚反映产物单体的分析

28有机综合
3求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答:考纲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5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加聚和缩聚)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回归课本 1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与同分异构体有关的综合脉络 3有机反应主要类型归纳 下属反应物 涉及官能团或有机物类型 其它注意问题 取代反应 酯水解、卤代、硝化、磺 化、醇成醚、氨基酸成肽、皂化、多糖水解、肽和蛋白质水解等等 烷、苯、醇、羧酸、酯和油脂、卤代烃、氨基酸、糖类、蛋白质等等 卤代反应中卤素单质的消耗量;酯皂化时消耗NaOH的量(酚跟酸形成的酯水解时要特别注意)加成反应 氢化、油脂硬化 C=C、C≡C、C=O、苯环 酸和酯中的碳氧双键一般不加成;C=C和C≡C能跟水、卤化氢、氢气、卤素单质等多种试剂反应,但C=O一般只跟氢气、氰化氢等反应消去反应 醇分子内脱水卤代烃脱卤化氢 醇、卤代烃等 、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有机物燃烧、烯和炔催化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氧化成酸等 绝大多数有机物都可发生氧化反应 醇氧化规律;醇和烯都能被氧化成醛;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中消耗试剂的量;苯的同系物被KMnO4氧化规律还原反应 加氢反应、硝基化合物被还原成胺类 烯、炔、芳香烃、醛、酮、硝基化合物等 复杂有机物加氢反应中消耗H2的量加聚反应 乙烯型加聚、丁二烯型加聚、不同单烯烃间共聚、单烯烃跟二烯烃共聚 烯烃、二烯烃(有些试题中也会涉及到炔烃等) 由单体判断加聚反应产物;由加聚反应产物判断单体结构缩聚反应 酚醛缩合、二元酸跟二元醇的缩聚、氨基酸成肽等 酚、醛、多元酸和多元醇、氨基酸等 加聚反应跟缩聚反应的比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4醇、醛、酸、酯转化关系的延伸 一 有机化合物 (一)烃 碳氢化合物 烷烃:CnH(2n+2) 如甲烷 CH4 夹角:109°28′ 是烷烃中含氢量最高的物质烷烃有对称结构,结构式参看书上甲烷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CH4+2O2→CO2+2H2O 注意条件 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 条件:光照 注意四个取代反映 同系物:结构相似,相互之间相差一个或多个碳氢二基团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甲烷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有机中,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烷C-C:饱和烃 C=C:不饱和烃 与氧气反应,明亮火焰大量黑烟含C=C的烃叫做烯烃,不饱和,碳碳双键键能不一样,因此一个容易断裂,发生加成反应成为稳定的单键可以与强氧化剂和溴单质发生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注意条件具体结构见课本 夹角:120° 与溴单质、水、氢气、氯化氢气体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对应物质注意条件(二)烃的衍生物 乙醇:CH3CH2OH 乙醇和二甲醚都是C2H6O,但是结构不同所以2mol乙醇与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断的是O-H -OH羟基,是乙醇的基团基团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且发生反应大多是在基团附近可以看做是羟基取代了乙烷中一个氢乙醇要求的反应:1氧化反应:CH3CH2OH+3O2→2CO2+3H2O条件点燃 2催化氧化,生成甲醛具体见笔记 3使酸性重铬酸钾aq变绿,反应不作要求。
4求江苏高中小高考所有化学公式及重点
1、以《化学I》、《化学II》为重点展开复习。

关于《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两个模块,估计试卷会采用分叉题的形式命题,各校可根据本校学生选修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但其难度要求显然要低于两个基础模块。 2、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通读教材,确保占总量近45%的A级知能点全部过关。

3、一定要控制好复习内容的难度要求,狠抓占总量近50%的B级知能点,这是确保考生取得良好以上成绩的关键。 4、可根据学校的学情及其办学目标与重点,对占总量约5%的C、D级知能点作出合理安排。

这些知能点中,实验方面主要包括常见物质的检验、Na2CO3、NaHCO3的鉴别、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的说明、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或改进等;理论方面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学习方法。以上内容除了最后一点外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想取得优秀成绩的考生当然值得一搏。

地理 南京一中杨爽、南京金陵中学高级教师陈卫平 一、解读 试题设计突出基础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公平性,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测试中主观题、客观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3:7,其中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的比例,大致为7:2: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约各占1/2。

客观题的题量与高考差不多,考试时间却少得多,难题和较难题的难度应该比高考明显低,主观题的题量和难度也应该比高考低得多。试卷中客观题高达70分,考试时间又少,主观题除了题量少和难度低外,更应该扣在知识体系的主干上。

二、复习对策 考生在复习时应以基础知识为主;能力方面要加强对地理图表和文字表述的训练,能够从中提取有关的地理信息,理解、判读和分析地理信息,要能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例如要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考生还要注意尝试着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尝试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目前市面上的复习题多为高考用题,除了偏题和怪题,还有相当题目的难度超过学业水平测试要求,还有一些结合初中内容的题目,更有不少为新课标剔除的老教材内容。考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剔除那些题目。

做题在“精”不在多。地理要讲“理”,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尽量避免机械记忆,要弄清楚“为什么?” 学习方法及知识点 专题一: 如何进行化学实验观察 /fkz=19029700 专题二:化学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 /fkz=19029797 专题三:学会加工 /fkz=19029865 专题四:学会阅读 /fkz=19029948 专题五:化学课本空白栏的利用 /fkz=19030003 专题六:考试说明学习 /fkz=19030038 刚上初三的同学学化学注意事项 /fkz=19034233 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策略帖 /fkz=12681904 告诉我如何爱化学 /fkz=520691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146475469&z=16891502&pn=0&rn=50&lm=0&word=%BB%AF%D1%A7#146475469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 /fkz=19035626 零碎的中学知识点,路过不要错过噢 /fz=6971681&ct=335544320&lm=0&sc=0&rn=50&tn=baiduPostBrowser&word=%BB%AF%D1%A7&pn=0 化学竞赛试题命题思想、解题思路与试题分析(吴国庆 教授) /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128932119&z=14877250&pn=0&rn=50&lm=0&word=%BB%AF%D1%A7#128932119 有经历过化学竞赛的学长吗 请教准备化学竞赛的策略问题 /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117896242&z=13645985&pn=0&rn=50&lm=0&word=%BB%AF%D1%A7#117896242 有机化学复习策略谈 /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71989040&z=8945534&pn=0&rn=50&lm=0&word=%B8%DF%B6%FE%BB%AF%D1%A7#71989040 关于高考复习 /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56376164&z=7144690&pn=0&rn=50&lm=0&word=%BB%AF%D1%A7#56376164 巧用“十字交叉”解题 /fkz=14171130 高中所有化学方程式 /fkz=13127446。
5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颜色反应)一、物理性质甲烷:无色 无味 难溶乙烯:无色 稍有气味 难溶乙炔:无色 无味 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 特殊难闻的臭味)苯:无色 有特殊气味 液体 难溶 有毒乙醇:无色 有特殊香味 混溶 易挥发乙酸:无色 性气味 易溶 能挥发二、实验室制法甲烷: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 CH4↑+Na2CO3 注:无水醋酸钠:碱石灰=1:3 固固加热 (同O2、NH3) 无水(不能用NaAc晶体) CaO:吸水、稀释NaOH、不是催化剂乙烯: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H2O 注:V酒精:V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控温170℃(140℃:乙醚) 碱石灰除杂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乙炔:CaC2 + 2H2O →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 无除杂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饱和NaCl:降低反应速率 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导管乙醇: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 (话说我不知道这是工业还实验室。

) 注:无水CuSO4验水(白→蓝) 提升浓度:加CaO 再加热蒸馏三、燃烧现象烷:火焰呈淡蓝色 不明亮烯:火焰明亮 有黑烟炔:火焰明亮 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苯:火焰明亮 大量黑烟(同炔)醇:火焰呈淡蓝色 放大量热 四、酸性KMnO4&溴水烷:都不褪色烯 炔:都褪色(前者氧化 后者加成)苯:KMnO4不褪色 萃取使溴水褪色五、重要反应方程式烷:取代 CH4 + Cl2 →(光照)→ CH3Cl(g) + HCl CH3Cl + Cl2 →(光照)→ CH2Cl2(l) + HCl CH2Cl + Cl2 →(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 Cl2 →(光照)→ CCl4(l) + HCl 现象:颜色变浅 装置壁上有油状液体 注:4种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三氯甲烷 = 氯仿 四氯化碳作灭火剂 烯:1、加成 CH2=CH2 + Br2 → CH2BrCH2Br CH2=CH2 + HCl →(催化剂) → CH3CH2Cl CH2=CH2 + H2 →(催化剂,加热) → CH3CH3 乙烷 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 CH3CH2OH 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 →(一定条件) → [-CH2-CH2-]n (单体→高聚物) 注:断双键→两个“半键” 高聚物(高分子。
6高考有机化学的知识点
考纲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

1 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2 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3 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4 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5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 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 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 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加聚和缩聚)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

10 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11 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回归课本

1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与同分异构体有关的综合脉络

3有机反应主要类型归纳

下属反应物 涉及官能团或有机物类型 其它注意问题

取代反应 酯水解、卤代、硝化、磺 化、醇成醚、氨基酸成肽、皂化、多糖水解、肽和蛋白质水解等等 烷、苯、醇、羧酸、酯和油脂、卤代烃、氨基酸、糖类、蛋白质等等 卤代反应中卤素单质的消耗量;酯皂化时消耗NaOH的量(酚跟酸形成的酯水解时要特别注意)。

加成反应 氢化、油脂硬化 C=C、C≡C、C=O、苯环 酸和酯中的碳氧双键一般不加成;C=C和C≡C能跟水、卤化氢、氢气、卤素单质等多种试剂反应,但C=O一般只跟氢气、氰化氢等反应。

消去反应 醇分子内脱水卤代烃脱卤化氢 醇、卤代烃等 、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氧化反应 有机物燃烧、烯和炔催化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氧化成酸等 绝大多数有机物都可发生氧化反应 醇氧化规律;醇和烯都能被氧化成醛;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中消耗试剂的量;苯的同系物被KMnO4氧化规律。

还原反应 加氢反应、硝基化合物被还原成胺类 烯、炔、芳香烃、醛、酮、硝基化合物等 复杂有机物加氢反应中消耗H2的量。

加聚反应 乙烯型加聚、丁二烯型加聚、不同单烯烃间共聚、单烯烃跟二烯烃共聚 烯烃、二烯烃(有些试题中也会涉及到炔烃等) 由单体判断加聚反应产物;由加聚反应产物判断单体结构。

缩聚反应 酚醛缩合、二元酸跟二元醇的缩聚、氨基酸成肽等 酚、醛、多元酸和多元醇、氨基酸等 加聚反应跟缩聚反应的比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醇、醛、酸、酯转化关系的延伸
7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此外,许多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物质,例如石油、天然气、棉花、染料、化纤、天然和合成药物等,均属有机化合物。

主要有: 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400℃。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催化剂等手段。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一根据碳原子结合而成的基本结构不同,有机化合物被分为三大类: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2碳环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1],故称碳环化合物。它又可分为两类:脂环族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或稠苯体系的化合物。3杂环化合物:组成这类化合物的环除碳原子以外,还含有其它元素的原子,叫做杂环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决定某一类化合物一般性质的主要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