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毛李镇的旅游资源

辛勤的外套
拼搏的小蝴蝶
2023-04-29 09:53:23

毛李镇的旅游资源

最佳答案
负责的野狼
尊敬的鸡翅
2025-09-11 15:44:57

毛李镇现有“一大遗址”、“四大古墓”、“六大寺庙”“一大遗址”即荆家城遗址,位于付黄村4 组,属新石器时代遗址,含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传说这里是古时农民首领陈友亮生息过的地方。“四大古墓”即位于殷河村1 组、晋代时期的王家墓群;位于钟桥村9 组、春秋战国时期的岳王冢;位于南岳村 2 组、明代时期的罗家冢;位于付黄村4 组、元代时期的望子台。“六大寺庙”即蒿台寺、南华寺、天台寺、三汀寺、东岳庙、玉城寺。 万亩湖水浩淼,千亩荷叶连天。湖中心有一个一百多人居住的小岛,宛若世外桃源。这个湖便是借粮湖,这个岛叫老颧嘴。围湖而建的12个组组成了借粮湖村。借粮湖村位于沙洋县毛李镇,与潜江交界,是县级示范村,也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以前分散、低矮的房子已被整齐排列在路两旁的楼房所代替,房前成排的樟树正开着淡黄的小花,吐露芳香。借粮湖村依着借粮湖而建,放眼望去,是成片的青青水稻、一望无际的蔚蓝湖水、摇曳生姿的粉红荷花,景色美不胜收。借粮湖原有3万多亩水面,是沙洋三大湖泊生态养殖基地之一。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因天干无雨,别处都闹着饥荒,唯独借粮湖一带老百姓因水源充足,粮食喜获丰收。本地一在外地为官的人看到自己管辖内的人民陆续饥饿而死,便回到家乡,向乡亲借粮赈灾。善良的人们倾情相助,帮他所辖地的人民度过饥荒,于是人们便称这湖为“借粮湖”。借粮湖水质清澈,湖内长有莲藕、菱角、蒲草,是沙洋保存最好的原生态湖泊之一。每到六七月份,荷花盛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成了这里的一景。这里还憩息着大群的白鹭、野鸭、獐鸡,多了一些灵动色彩。清晨日出,傍晚日落,彩霞满天飞,映照在湖中,水天一色,中间不时有鸟飞过,有早出晚归的渔民唱着歌划着小舟驶过,远远望去,恍若仙境。老颧嘴位于湖中央,2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住着26户人家,小木船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主要工具。村里买了机动船,做运输粮食、肥料和接送大批游客之用。渔民靠岛吃岛,以养鱼、种水稻为生。加固堤坝,种植了护堤林。如今,白杨已长得高大整齐,像士兵一样守护着这些人家;在各家的自留地上,他们不仅种植柑橘、柿子等经济林,还种上各种蔬菜、花卉。花儿盛开,刚挂的果实结满枝头,有一种喜满人间的感觉。这里还可以看到几幢新建楼房,白墙红瓦,在绿树映衬下,像一幅水彩画。这里民风淳朴,白天几乎家家都不锁门,相处得像一家人;这里的农民勤劳能干,只要还能劳作,不管多大年纪都不会闲在家里。天时、地利、人和,这里的村民憧憬着美好明天:修建环岛观光公路,修通各家通往湖边的小路,让交通便利起来,让旅游带动村民富裕起来。在湖里划着木船观景,在岛上徒步参观,但见清澈的湖水、绿色的小岛、白色的鹭鸟,还有时不时立在路边看着行人的野鸡,自然和谐,构成了一个温馨的世外桃源。 毛李镇窑场村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因在古代就生产墙砖和生活陶器而形成街道,在当地名气较大。本地现保存南北两处大型古窑遗址。当地人介绍说,北窑烧陶,南窑烧砖。首先到北窑遗址。这是一座位于长湖边的老窑,形状像一座小山包,高约10余米,底部周长各百米左右,顶部周长约50米。山包上种植着棉花和芝麻。此窑从解放前到“文革”后期,一直在烧制缸、盆、壶等陶器。改革开放后,由于陶制品滞销停产,窑口塌陷,后来当地农民就开垦种了庄稼。在北窑四周,发现许多陶片,有上釉和不上釉的,有老的也有新的。这里从古到今确实是一处生产生活陶器的大型窑场。来到距北窑500米左右的南窑。这是一处紧靠长湖岸边的特大型古窑址,呈品字型,窑口坐北朝南,高约15米,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50米。窑口虽然塌陷并已改种庄稼,但残砖、断瓦、陶片、瓷片等布满四周。站在窑顶看东南方向,那里的地形高高低低,一看就知道是过去取土留下的痕迹。长湖岸边,在长约200米的湖边,布满了残砖、陶片和部分瓷片,水中堆积着废砖、废陶及窑场的其它废弃物,约有50-100公分厚。大都在湖水长年的冲刷下形成了砂砾和瓦砾,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处窑场专用的码头遗址。幸运的是,在长湖边和水中捡到了大量的瓷片,还发现了一块与荆州古城墙砖一样大的废砖。古老的地名、大型窑场、湖边码头、大量的残砖废瓷,这些都展示出一处古代大型窑场遗址的轮廓。毛李镇窑场村古窑遗址的发现,是荆门发现的第一座古代州衙建造的大型砖瓦及陶器烧制窑场,对研究荆门古代的砖瓦陶器制造及水运等的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探讨古代“重点工程”的部署、管理和监督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最新回答
自信的钢笔
爱撒娇的面包
2025-09-11 15:44:57

在每一个国人心中,都有个痛处。那就是由于历史特殊原因,国内很多稀世珍宝文物流失海外,有些则下落不明成为永久的遗憾。

从一百多年前开始,中国大量的珍贵文物就开始向海外流失,数量巨大,多为精品上乘之物据说,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藏有中国文物一百多万件宋元明时期,中国向海外大量出口瓷器,换来了很多的白银以后大家都知道的了,很多的宝贝不是被抢,就是被骗去还有的被贩卖到海外

十二生肖兽首。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现已知鼠首、兔首2009年2月在法国一家拍卖行拍卖,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时至今日,这些珍贵的壁画和经卷大多散佚在国外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清东陵九龙宝剑。这个东陵国宝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人抢去,从此下落不明。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这可是神奇宝物,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这是唐朝的御用乐器,现收藏于日本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曜变天目茶碗。现收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是中国南宋传世孤品。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是宋人斗茶用的,但是这个样子的,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

咱们国家流落在海外的文物浩如烟海,很多都是国宝,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是,基本上是由于战乱的原因,一部分是列强直接抢走的,一部分是咱们自己人趁乱走私到国外的。

《女史箴图》相传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在我们美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在存世的只有两幅临摹作品,一副是宋代的临摹,现藏北京故宫,另一幅更加珍贵的是唐代的临摹,一直是中国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据传是康熙的枕边物,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此图从圆明园盗出流落海外,1903年收入大英博物馆至今。

对于这些遗失在国外的文物,很多人的观点是“你抢了我的,就要还给我”,这要求是没错,但是没有什么用,人家不还你,你也没办法。

这些宝贝为啥要不回来呢?说起来有点复杂。

《寒江独钓图》

据《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一书作者孟国翔介绍,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后由于多种因素我国没有再继续追讨。

首先看看文物流落到海外的原因,主要是三种途径。

第一,外国侵略者直接抢的。

这种情况,按照联合国的协议,应该无条件归还,没啥可说的。但事实上也要不回来,首先取证比较麻烦,这么多年过去了,很难证明这东西是抢的还是买的(当然,这有点耍赖)。

其次,就算证明是抢的,一般也倒了几次手了,现在的所有人很可能是私人收藏,总不能再抢回来,所以,也只能等人家拍卖的时候,咱们买回来。

第二,走私出去的。

这种情况,其实是卖给人家的,而且,一般也倒了几次手了,现在所有人也是花钱买的,合法拥有,这只能跟人家商量,想办法买回来。

第三,国家赠送的。

这属于正当途径,没理由要回来了,除非人家愿意还给你。注意,只要是中国的合法政府送出去的,比如清政府、北洋政府,就算咱们现在觉得不平等,也没有理由要回来了。

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敦煌壁画

所以,现在想让文物回国,也主要是以购买为主。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几桩大买卖,回购文物的金额动辄过亿,这虽然让文物回了国,但是也有负面影响,会对文物走私有刺激作用,说不定会加速文物外流。

关于这个问题,联合国是有协议的,战争期间掠夺的文物应该无条件归还。但是这协议更像是一个道德要求,其实没什么约束力,有些掠夺文物比较多的欧洲国家,根本不签署这个协议,就算签署了协议的国家,基本上也没有归还的。

大英图书馆金刚经

大英图书馆内藏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这些国家什么理由呢?他们认为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宝藏,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他们欧洲收藏的条件更好,所以,留在他们国家也是合理的,反正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嘛。

甚至,咱们国家也有一些人持这种观点,因为现实的情况是,流落到海外的文物一般都保存的好好的,留在国内的反而都毁了,

所以,咱们的国宝还不如留在海外。

这种观点,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是,是有很大问题的。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收藏的赵孟书法局部。

因为文物虽然是全人类的财富,但是,它毕竟是有起源地的,脱离了原属地,文物的文化价值是会降低的,文物和它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了文化传承。

比如说,敦煌的壁画、佛像,和它周围的环境都是文物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文化价值,光把壁画割下来,佛像拿走,不但大大降低了文物的价值,还会给文物原址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

基于此原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是遵循“在起源地保护文化财产”的原则,建议文物回归原址。

所以,文物回国这件事,虽然很复杂,但是最终的目标,还是要接回来(当然,要用合适的方式,也得具备保存的条件),因为它们属于中国这片土地,在这里才能完整地体现它们的文化价值。

这是为咱们中国的文明负责,也是为世界的文明负责

纯真的钢笔
爱撒娇的电源
2025-09-11 15:44:57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1][2]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657年建东都洛阳[3][4][5][6][7]。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8]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9][10]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2][11]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12][13][14][15]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时万国来朝,[16]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17][18][19][20][21]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22][23][24][25]。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26]
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27][28],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29]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30]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31][32][2] 女性地位明显提高,人们可自由结婚和离婚。[33]
中文名
唐朝
外文名
Tang Dynasty
别名
唐、李唐、大唐
时间
公元618-907年
国家领袖
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

唐太宗的成功之道
共25集
366热度
精品荐读

唐朝与宋朝,到底谁更开放?
作者:说文解物

国都沦陷五六次,却是史上第三长命朝代,凭什么?
作者:最爱历史
快速
导航
历史

疆域

政治

军事

经济

人口

文化

外交

社会生活

皇帝世系
国号
唐朝的国号为“唐”,曾是晋的古地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