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的荷花
2025-09-11 15:56:52
《波斯语课》是一部高评分,男主角是一名冒充波斯人的犹太人,男二号是一名希望学习波斯语的纳粹军官,下文中我们将称呼他上尉。网上传闻,《波斯语课》改编自真实事件,男主角和上尉都有原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波斯语课》是根据谁和谁的故事改编的,人物原型最后怎么样了?
据悉,《波斯语课》是真实事件改编是网上的爆料,男主角和上尉的原型是谁,网友暂时没有扒出。当初,导演瓦迪姆·佩尔曼决定拍摄《波斯语课》,是因为本身有犹太血统。上尉的扮演者拉斯·艾丁格认为,有些德国人害怕面对历史,不敢接触《波斯语课》这样的题材,瓦迪姆·佩尔曼不是德国人,更适合执导这部。
《波斯语课》主线剧情中,男主角用三明治换了一本《波斯语的奥秘》,很幸运的被这本书救了一命。德国纳粹抓住男主角,要枪毙身为犹太人的他。男主角灵机一动,拿出《波斯语的奥秘》,说他是波斯人和比利时人的混血。一名德国上尉正好需要一名波斯语老师,命令男主角每天给自己上课。男主角不会说真正的波斯语,只能每天现编现教。
有一次,德国上尉突然问男主角,树用波斯语怎么说。男主角说错话,引起德国上尉的怀疑,被德国上尉暴打一顿,然后送去做苦力。因为身体不好,没有多久他就晕倒了。德国上尉得知他在昏迷中说胡话,以为他说的是波斯语,自己其实误会了他,又把他找了回来。日子一天天过去,男主角和德国上尉渐渐成为朋友。后来,二战结束,德国上尉放走了男主角,自己却因为假的波斯语倒了霉。
知性的金鱼
2025-09-11 15:56:52
主线中规中矩。如果熟悉二战史,尤其是看过一些集中营,波斯语课的主线的表现,从主角的神态到纳粹军官的言行,都会有一种熟悉感。
这部真正值得一提的,也是让其情绪氛围如此压抑的,在于那些零散的支线。
党卫军旗队领袖,也就是典狱长,和一个小小的女看守搞私情。
女看守的闺蜜出于嫉妒,把她开典狱长玩笑的事直接举报给上司,女看守被调往地狱。
的男配,只是一个管食堂后勤的老行政主厨,从小父母双亡受尽白眼,加入党卫军只为成为融入“帅气风光的集体”,到了集中营继续被所有同级和下属鄙视。
大部分对于集中营的审视,都集中在被关押者的悲惨。少有故事会去关注纳粹看守之间的互动。
这一点上讲,波斯语课相较于其它集中营,更进一步揭露了纳粹统治的腐烂与痛苦:不要以为成为施暴的一方就能“快活”安稳。在这个畸形集权组织之下,即便是“组织的一员”,甚至是有些地位的一员,也免不了尔虞我诈,甚至你死我活,绝无安宁。
这种无处可逃,四面楚歌的压迫感,就是这部塑造最成功的地方。
只有两个点处理得令人觉得可以再商榷:
1、英国波斯飞行员之死,死得太轻巧,甚至会自然而然让观众觉得“幸好他死了”和“意大利人哥哥真仗义”的想法。
可那是一位英国的被俘飞行员,毫无疑问的英雄烈士。导演完全没有试图让观众反思哥哥为了报恩杀了他这件事的不妥之处。
2、男配,也就是司务长的线,后期处理得太轻巧,仿佛导演编剧单纯恨他这个人。明明点出了他的懦弱、自尊心强、感性,明确点出他没杀过人,最后还帮助主角逃跑,给他的结尾却只是简单地被抓捕后的崩溃。
他从小经历了父母双亡,经历了德国最悲惨的经济崩溃时期,做梦都梦到吃的才做了厨子。加入党卫队是为了融入主流集体,身为集中营管理层却心软的很。
这么一个标标准准的德国二十世纪初期的被时代裹挟的悲惨人物范本,却只得到了从头到尾的嘲弄,我不明白导演编剧想要表达啥,难道是老子不管你多悲惨,也不管我仿佛对你有啥解构的迹象,但既然你是纳粹,就还是给爷爬吧。
苗条的灯泡
2025-09-11 15:56:52
万仙是阿契美尼德帝国(公元前 550-330 年)波斯军队的精锐力量。他们组成了国王的贴身侍卫,也被认为是波斯战争中步兵的突击部队。他们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战斗力量之一。
他们的名字来自于始终将他们的人数保持在 10,000 人的政策;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被杀了或者不能履行他的职责,就会选择另一个人来代替他,从而给人一种他们不能被杀,所以是不朽和无敌的印象。
希罗多德(公元前 484-425/413 年)在他的历史(VII831、VII2111、VIII1132 )中首先提到了它们,后来提到它们的作家如库迈的赫拉克勒德(公元前 350 年)或瑙克拉提斯的雅典娜(公元 2 世纪/3 世纪初)和其他人被认为借鉴了希罗多德的作品。色诺芬(公元前 430 年 - 公元前 354 年)或波利亚诺斯(公元 2 世纪前)等作家是否也提到了希罗多德,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他们都提供了希罗多德历史中没有的信息。色诺芬在波斯为小居鲁士(公元前 401 年)担任雇佣兵而战,他无疑会听说过不朽者的故事。
希罗多德因其作品中的错误以及修饰和夸大而受到古代和现代作家的批评,因此一些现代学者提出波斯军队中从未有过一万名神仙的说法(忽略或解释他们的色诺芬和波利亚诺斯提到)认为希罗多德将古波斯语中的“追随者”(anusiya)与anausa(“不朽的”)一词混淆了。根据这种说法,10,000 位不朽者不过是一个步兵单位,希罗多德通过讲故事的嗜好夸大了他们的声誉。
不朽者是从那些证明自己在武术技巧和品格方面都值得的战士中选出的。
然而,这种说法受到了不朽者作为后期萨珊帝国(公元 224-651 年)精英单位的描述的挑战。那的创始人帝国,阿尔达希尔一世(河224-240 CE),举办了他的军事镜的的阿契美尼德帝国(同样来自机型如绘图帕提亚战争和罗马军队),其中包括10000个八仙。萨珊和阿契美尼德神仙之间的唯一区别,除了后者更好的盔甲和装备之外,萨珊是骑兵(被称为javidan或zhayedan) 而阿契美尼德人是步兵。在这两个帝国中,不朽者都是从那些在武艺和品格上都证明自己值得的战士中选出的,他们是古代世界两大帝国军队中最强大的单位。
起源与训练
不朽者最初是在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创始人居鲁士二世(The Great,公元前 550-530 年)统治时期形成的。居鲁士大帝击败了控制该地区的玛代人,然后开始了一系列扩张领土的战役,公元前 546 年征服了吕底亚,公元前540 年征服了埃兰,公元前539 年征服了巴比伦。然后他在他的军队中包括米底亚人和埃兰人的战士,经常让米底人和埃兰人担任指挥职务。
根据伊朗的历史传统,Immortals 最初是由指挥官 Pantea Arteshbod 和她的丈夫 Arya 将军组织的,可能是在他们参加公元前 539 年的 Opis战役之后。据说 Pantea Arteshbod 在巴比伦沦陷后统治了居鲁士,并在那个时候首先建立了不朽的精英卫队。据说她也是他们的第一任指挥官,这很可能是因为女性在波斯军队中担任高级职位的证据长期以来一直被坟墓中的物证以及希腊和罗马历史学家的记载所证实。
色诺芬在他的Cyropaedia(对居鲁士生平和统治的半虚构描述)中声称居鲁士从军队中最优秀的战士组建了他的宫廷卫队,然后从最优秀的战士中组建了一支精英部队:
因此,他从他们中间挑选了万名长枪兵,他们在他居住的时候昼夜守卫宫殿。但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们都排成一排排在他的两边。(VII568)
这些人是波斯人和玛代人,被认为作为国王的贴身护卫和突击部队参加了居鲁士对吕底亚、以拦和巴比伦的各种战役。他们也被认为与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 530-522 年在位)在公元前 525 年的埃及战役中一同前往。
居鲁士创建了一支常备军(斯巴达),但保留了被称为卡拉的旧征兵制度。学者 Stefan G Chrissanthos 评论:
最初,波斯军队由国王的波斯臣民组成。然而,并非所有波斯人都参加了。只有那些拥有足够财富来购买自己的军事装备的人才有义务服役;因此,征税或卡拉代表了波斯社会中较富有的元素。(21)
该卡拉仍将波斯军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太守(波斯州长一satrapy(省))预计为兵役应征者,也无论是在战斗中带领他们或指定用于该目的的信任的将军。应征者来自帝国的所有附属国,从安纳托利亚到埃及再到中亚,但斯巴达的核心是波斯人和米底人,正是从这一群体中选出了不朽者。Chrissanthos 描述了波斯和米底亚贵族的儿子所需的训练:
从五岁开始,被选中的贵族就被训练使用弓箭、投掷标枪和骑马。他们受过训练,能够忍受寒冷、炎热和雨水,并在任何类型的恶劣天气下行进。他们的食物是多余的,他们被教导在必要时靠土地生活。他们定期打猎并参加体育比赛,包括跑步和耐力测试。他们的性格没有被忽视;他们被教导波斯宗教和对他们的神阿胡拉·马兹达的尊重,他们了解了他们人民的历史,尤其是英雄人物的高尚事迹。他们被指示履行对波斯神、波斯人民,尤其是波斯国王和阿契美尼德家族的职责。最后,他们接受了讲真话的训练,这一点得到了众多希腊历史学家的赞许。(23)
20岁开始服兵役,职业军人50岁退休;之后,他们获得了土地赠款和养老金,以感谢他们的服务。
制服与武器
希罗多德在书 VII61 中描述了阿契美尼德军队的波斯军队。经常有人声称在波斯勇士的图像城市的苏萨和波斯波利斯代表10000个八仙但是,在此基础上的描述,更有可能的是,他们是正规的波斯军队的交涉,也许,偶尔形象不朽者:
他们的头上戴着他们称之为头饰的松散毡帽,身上穿着五颜六色的长袍,袖子(和胸甲)是铁板制成的,看起来很像鱼鳞。他们的腿上裹着裤子,而不是普通的盾牌,他们带着柳条编织物。他们的盾牌下挂着箭袋、短矛、大弓、藤制箭,还有从腰带下垂在右大腿旁边的匕首。(七61)
希罗多德还描述了不朽者的个人服装和跟随他们进入战斗的行李列车:
他们的装备已经被描述过了,但他们身上佩戴的大量黄金也很显眼。他们还为他们的妃子带来了有盖的马车、数量庞大且装备精良的奴隶随从,以及他们自己的个人食物,与其他士兵的食物分开,由骆驼和轭动物运送。(七83)
在萨珊帝国统治下,不朽者(如前所述)是骑兵部队。他们的制服和武器由罗马历史学家 Ammianus Marcellinus (lc 330 - c 400 CE) 描述,他对波斯骑士进行了最完整的描述:
所有的连队都身披铁甲,全身都覆盖着厚厚的钢板,刚硬的关节与四肢的关节相吻合;人脸的形状(头盔)巧妙地贴在他们的头上,因为他们全身都覆盖着金属,所以落在他们身上的箭只能通过瞳孔对面的小孔看到一点点。眼睛,或者他们可以通过鼻尖呼吸的地方。其中一些手持长矛的人,一动不动地站着,你会认为他们被青铜夹子紧紧抓住。(251, 12-13)
他们的武器是剑、战斧、狼牙棒、标枪和长矛。他们还携带两把复合弓、两根弓弦、一个装有 30 支箭的箭袋,有时还有一个带有石头或弹丸的吊索。一些现代学者区分了两种类型的萨珊战士:clibanarii和cataphracts。Clibanarii有装甲马,而铁骑兵则没有。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区别并未得到所有学者的认可,许多人将萨珊帝国的不朽者视为骑马的铁骑,与他们一样重装盔甲。
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的著名活动
不朽者部队在大流士一世(公元前 522-486 年在位)继续统治,据推测,他们参加了公元前 490 年的马拉松战役,当时大流士一世在波斯战争期间入侵希腊并被击败。然而,不朽者最著名的交战是公元前 480 年在薛西斯一世(公元前 486-465 年在位)统治下的温泉关战役。薛西斯一世发动了他对希腊的大规模入侵,以报复十年前波斯在马拉松比赛中的失败,但在温泉关口遭到斯巴达将军列奥尼达一世的顽强抵抗 (公元前 490-480 年),他意识到自己在对抗数量上占优势的军队时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他遣散了大部分守军,主要是与他直接指挥的 300 名斯巴达人交锋。
薛西斯一世起初派遣他的米底人和西西人对抗斯巴达人,但他们被击退了。之后,他指示他的不朽者反对他们,正如希罗多德所描述的:
过了一会儿,米底亚军队撤退了,遭受重创,他们的位置被不朽者取代,正如薛西斯所称的那样——由海达尔尼斯指挥的波斯营。预计他们会轻松完成这项工作,但当他们与希腊人交战时,他们并不比米底人更成功。结果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因素相同:他们在禁区内作战,使用的长矛比希腊人使用的长矛短,无法利用他们的数量优势。(VII211)
不朽者对抗希腊人的主要弱点——在温泉关和其他交战中——是与希腊人相比,他们的武器和防弹衣的劣势。波斯人在与希腊交战之前从来不必担心战争的这些方面,因为他们遇到的其他地区——吕底亚人、埃兰人和其他人——使用的武器和盔甲与他们使用的相同。
更耐用、更耐用的希腊盾牌和防弹衣,以及它们更有效的武器,超过了波斯人,使波斯军队处于明显的劣势,尤其是在公元前 479 年的普拉塔战役中尤为重要,这很可能是由在公元前 480 年波斯在萨拉米斯战败后,他们似乎与薛西斯一世一起撤退了。
在大流士三世(公元前 336 年至公元前 330 年)领导下的高加米拉战役(公元前 331 年)期间,不朽者继续作为精锐军团在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其余部分中对抗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在那里他们被联合击败的亚历山大的卓越军事战术和自己的武器。该军团由亚历山大(他自称为大流士三世的继任者,通常被称为阿契美尼德帝国的最后一位国王)保持完好无损。Polyaenus 在他的Strategems 中证明了 Alexander 保持不朽者完整的政策:
在对马其顿人或希腊人之间的法律案件作出裁决时,亚历山大更喜欢有一个普通的法庭。但在野蛮人中,他更喜欢一个适合将军的明亮法庭,即使是法庭的外观也让野蛮人感到惊讶。在对巴克特里亚人、希尔卡尼亚人和印第安人的案件进行裁决时,他制作了一个帐篷:帐篷足够容纳 100 张沙发;五十根金柱支撑着它;绣金的檐篷,伸展在上面,盖住了这个地方。在帐篷内,500 名波斯苹果持有者首先站了起来,他们穿着紫色和的衣服。在持苹果者之后,站着同样数量的弓箭手,他们穿着不同的衣服,有的穿着火焰色,有的深蓝色,有的则是猩红色。在这些面前站着马其顿银希尔兹,最高的 500 人。房间中央矗立着金色的宝座,亚历山大坐在上面给观众。当国王听取案件时,保镖站在两边。在帐篷周围的一圈里站着亚历山大装备的大象军团,还有 1,000 名马其顿人穿着马其顿服装。在这些人旁边是五百个身穿紫色衣服的埃兰人,在他们身后围着一万个波斯人,他们中最英俊、最高的,都戴着波斯装饰,都带着短剑。这就是亚历山大在野蛮人中的法庭。(4324)
Polyaenus 提到的“Apple Bearers”是波斯军官,他们的长矛底部有一个黄金平衡器;正规军有一枚银币。他们被称为“Apple Bearers”,因为圆形平衡重看起来像一个苹果。不朽者携带着同样的武器。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 323 年去世后,他的帝国被他的四位将军瓜分,塞琉古一世尼卡托一世(公元前 305-281 年)占领了中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塞琉古帝国(公元前 312-63 年)。塞琉古一世延续了亚历山大的政策,保留了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基本形态,但他是否也保留了不朽者的军团,不得而知。
帕提亚创新与萨珊帝国
塞琉古王朝由帕提亚帝国继承,后者将 权力下放并建立了封建制度,基本上回到了卡拉的范式,在这种范式中,总督在需要时下令征兵。帕提亚人意识到拥有常备军的中央 的弱点,必须动员和发动常备军,因此允许不同的总督组建自己的军队来应对威胁,并且不需要中央的不朽军团。他们将军队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步兵在交战中扮演次要角色。
帕提亚人的重骑兵在阿达希尔一世建立萨珊帝国时被他作为楷模,形成了萨珊神仙的基本范式。如前所述,这些战士是全副武装的骑兵,是萨珊军队的中坚力量。萨珊军队非常有效,以至于它能够多次击败罗马帝国的军团,保卫萨珊领土免受其他入侵,并保持了近 400 年的稳定。
在Kosrau I(也称为Anushirvan the Just,公元 531-579 年在位)统治时期,包括神仙在内的军队处于鼎盛时期,但无法抵御更加机动且数量众多的 人的军队他们在公元 651 年通过使用可以在崎岖或沙质地形上更轻松地机动的舰队弓箭手和骆驼骑兵击败了萨珊人。在 人征服和萨珊帝国垮台后,包括神仙在内的波斯军队被解散。
结论
在伊朗末代国王 ·礼萨·巴列维(Mohammad Reza Pahlavi,公元 1941-1979 年在位)的统治下,神仙在公元 20 世纪复兴,他建立了一支由全志愿士兵组成的部队,称为贾维丹卫队(由 4,000-5,000 名士兵组成) ) 作为他的“不朽者”,试图将自己与阿契美尼德和萨珊波斯帝国的辉煌历史联系起来。1979 年伊朗革命后,贾维丹卫队被解散。
不幸的是,在今天,不朽者在流行文化中最为人所知,因为他们在弗兰克米勒 1998 年的 CE 图形小说300和 2006 年基于它的同名中的描述,讲述了温泉关战役的故事和列奥尼达和他的 300 名斯巴达人在公元前 480 年的英勇立场。在这些作品中,不朽者被重新想象成畸形的野兽(就像薛西斯一世一样)与列奥尼达领导下的英勇希腊战士并列。
这些描绘除了诋毁古代世界一些最伟大的战士的形象外,别无他用。不朽者远非低等的、咆哮的动物;他们是古代战斗中最优雅、最有教养、最勇敢的战士之一,值得更多的尊重,而不是主要被人们记住是在温泉关的希腊人的野蛮对手。事实上,波斯人并不认为公元前 490 年或 480 年的失败是重大失败,而且很可能相信不朽者后来会带领军队取得胜利,就像他们之后很多次一样,尤其是在萨珊王朝的统治下。帝国。
追寻的糖豆
2025-09-11 15:56:52
波斯服饰情况比较复杂,因为中亚的主人几易其手,每次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从文物上我擅自归纳分为: 古波斯时代,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与古波斯融合时代,(阿拉伯占据时代缺描绘服饰的文物),突厥化时代(含一些印度化)时代, 蒙古化时代
其中和唐对应的大致是萨珊王朝,恰好是波斯独立的时代,但这个王朝大概在唐高宗时代就灭亡了, 萨珊王朝历时约400年,其前期艺术品上体现的服饰无疑是希腊化世界的一部分,和东罗马几乎无差别
萨珊王朝罗马风格绘画上的服饰这类文物很多
但是这些人物形象是否一定就是当时的波斯服饰我看不见得
其后期服饰,很大一部分是古波斯和罗马相结合的风格,我看这种很可能才是真实的服饰
萨珊王朝后期的贵族与乐人
貌似兼具罗马印度突厥数种风格服饰的壁画
仅就女装而言,大体上是头上戴大头巾,圆领长袍 一些长袍是大袖, 大头巾应该就是我国史书上说的大帽帔,有研究者因此认为唐代帔源于波斯,恐怕不妥,帔这个名词最迟出现在汉代,不过隋唐时期的帔则可能和六镇风俗有关
一些现代人推测的初唐时期波斯的服饰,这套至少关于中国部分有不少错误,不过大体还是有些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