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的价格很贵吗?
我国著名的工艺瑰宝之一就是钧瓷,它起始于唐朝,盛于宋朝,乃宋代五大名窑之首。钧瓷以它的色彩绚丽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中外,久享盛誉,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钧瓷不但在色彩上别树一帜,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
钧瓷的特别之处在于胎质细密外,釉色温润,彩色缤纷,尤其是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和鹦哥绿等窑变釉,为当时其他窑口产品所不及,达到了光彩夺目、炫丽迷人的程度。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釉中常常呈现出珍珠点、鱼子、菟丝、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纹路。古人用“五光十色润如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等词语来称赞钧瓷釉质的纯洁干净和釉色的斑斓艳丽。
钧瓷属于低温素烧、高温釉烧的二次烧成制品。首先在素胎烧成后,再多次施釉烧成,最后釉的厚度可达3毫米。许多花盆和出戟尊脚下的聚釉更明显,有许多烧成后的碗,其釉流聚于碗底可厚达10毫米,这些也成为了钧瓷的一个特征。
如果把钧瓷的各种精妙之处简单来说,四字即可,即神、奇、妙、绝。钧瓷也以这四大精妙之处而闻名天下:首先就是神,神在同施一种釉,一经烧制即呈现色彩斑斓、乳光交溶、变幻无穷、特色各异的艺术效果;再就是奇:似琴如铃的开片声,优雅骇俗,寓动于静,伴以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其型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釉面上呈现珍珠点、蟹爪痕、蚯蚓走泥纹等拍手称奇的艺术效果。
再有就是妙,意思就是您拥有任意一件钧瓷,你就拥有了世上空前绝后,仅有的唯一一个拥有如此窑变的钧瓷。浑活莹润的钧瓷极富艺术灵犀,它能给人无限遐想,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都能给您新的发现,新的感受,灵动透活,别具神韵;最后就是绝:因“窑变”而聚色成形,形成景色各异的自然景观。在这五彩渗化、寓变万千的钧瓷面前真可谓:“画家秉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佳句难描”。凡是有这些景观的钧瓷都是绝代珍品而流芳百世。
钧瓷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原料加工
(1)选料。在矿区寻找性能可靠,质量稳定,宜于钧瓷产生窑变的原材料,并精心进行挑选。
(2)把原材料进行必要的处理。瓷土堆放于露天料场,进行长期的、循环不断的风吹、日晒、雨淋、冰冻,使其风化润酥,改善性能。矿石料需入轮碾进行粗碎,成砂粒状或粉状。
(3)细磨。把各种原料按配比装入球磨机中转动,成为符合质量要求的泥料或釉料。
2、造型设计
钧瓷传统造型以盘、钵、碗、炉、花盆等器皿为主,追求端庄大气、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现代钧瓷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入了现代美学元素,开创了钧瓷艺术新的表现领域
钧瓷造型有传统器皿类、人物类、动物类、异型类几大类别,形成了器皿系列、动物系列、人物系列、文具系列、茶具系列、飞禽系列、实用品系列等上百个造型系列,上千个品种。
3、制作模型
把造好型的模子翻制成模型。模型材料古代用泥,翻制成后素烧成模,可用于脱坯成形。现代普遍用石膏粉加水调制成浆,使其凝固而成模。石膏模既可用于注浆成形,也可用于脱坯成形。
素烧泥模和石膏模的相同点是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吸水性,可反复多次使用。模型一般为内空型,其内壁的形状即为坯体的外形。
4、泥胎成形
(1)注浆成形:把泥浆注入石膏模型中,待有一定厚度后把多余的泥浆倒出,少顷打开模型即可取出成形的坯体。
(2)拉坯成形:在转动的轮盘上放一泥团,用手拉制成各种圆形的坯体,为主要传统成型方法之一。
(3)脱坯成形:又称印坯成形,把泥料拍打成泥片,紧贴在模型内壁压实,对接成形。脱大瓶时须把泥搓成泥条置于模型内,并拍打成合适厚度的坯体,连续不断地重复这种过程,逐渐扩展坯体,直至最后把整个大瓶脱成。
(4)徒手成型:是指用手工捏制、雕塑等手法进行成型的方法,一般用于小件或异型器皿的制作。
5、素烧施釉
(1)素烧:把经过成形后的精坯,不上釉先烧一次,温度在900℃~950℃,以增加坯体的强度和吸水性,利于上釉操作。
(2)上釉:把经过素烧后的素胎,采用涮釉、浸釉、浇釉、刷釉等方法进行上釉,使素胎表面附着一层具有合适厚度的釉浆。
6、高温烧制
经过上釉的釉坯,入窑进行烧成,也就釉烧。温度一般在1280℃~1300℃。钧瓷烧成时由于温度、气氛以及气候等的影响,使烧成后的产品具有色彩斑斓、变化万千的窑变效果。
7、成品出窑
对烧成后的产品,按照钧瓷技师标准进行检选和分级。合格品一般有正品、精品、珍品等几个级别。
正品没有缺陷或缺陷极小,窑变效果一般;精品没有任何缺陷,有一定的窑变效果;珍品则是精品中的佼佼者,窑变效果丰富独特。窑变效果包括钧瓷产品釉面的色彩、斑点、纹理、开片及自然图画、意境等。
扩展资料:
钧瓷工艺特点:
钧瓷以黏土、长石、石英等为坯料,多样矿物质成分为釉料烧制而成。钧窑需经过两次烧制,素烧成型后还要上釉进行再一次的釉烧。在高温条件下,钧釉以铜、铁为着色剂,釉色与纹路相交叠置,出窑后可呈现色彩斑斓、变化万千的窑变效果。
钧瓷以造型为本。其造型讲究气势和神韵,重视形态美、曲线美,注重比例得当、曲直适度。此外,它还追求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和谐统一。
钧瓷以釉层为艺术载体。与精巧玲珑的现代瓷相比,钧瓷釉浑厚凝重、乳光莹润。其色或沉釉底,或悬釉中,或浮釉表,层次丰富;形成的窑变景观自然逼真、千变万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钧瓷烧制技艺
闫秋飞实力派青年鉴赏家艺术品鉴定师华豫之门专家团成员河南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明清瓷器委员会顾问主要从事瓷器,玉器,青铜类鉴定进入收藏行业十五年之久为藏友在藏品鉴定上做出正确的决断
1、性质不同: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天目瓷是一种黑色带有紫及酱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窑瓷器。建窑,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
2、起始时间不同:约在日本的镰仓时代(1192—1333年),日本来我国留学的僧人曾从天目山把这种瓷器带到日本,并称为天目。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 历宋、元、明、清四代,烧瓷历史长达千年。1955年,禹县(今禹州)陶瓷厂开始研制、探索湮没已久的钧瓷胎釉的基本配方与烧成技术。
3、特征不同:天目表面的纹路类似鹧鸪鸟胸部的黑底白斑。建窑胎体厚重坚致,胎色紫黑。钧窑用气泡一个个串连一体呈立体的爬行状,青蛙卵纹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在搬动钧瓷时,应当特别重视拿放钧瓷的方法,尤其是钧瓷收藏品,最忌讳两个人手把手地传递钧瓷。因为这里面有风险——如果在手把手的交接物品的过程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万一有个失手,就难逃责任。
2、一般可将古钧瓷放在有玻璃门的橱柜中,橱柜的托板应考虑选用木质搁板,因为拿放钧瓷时,不可避免地会与托板发生碰撞,选用木质搁板则可将此类隐患降至最低。
3、木质搁板上最好不要刷油漆或涂料,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摆放,油漆和涂料有可能会粘连陶瓷藏品的底部,拿取钧瓷时没有想到这点,则可能造成意外的损伤。摆放时钧瓷底下也不可垫放厚纸等物,以免发生倾倒等意外,放在有软囊的锦盒里,也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钧窑
产地名称:河南省禹州市。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多石灰石、煤、铝矾土、瓷土、陶土、焦宝石。
钧瓷名镇神垕位于禹州市西南部,山岭起伏,群山环抱,东有角子山、凤翅山,西有牛头山、牛金山,南有大刘山,北有云盖山,中部有东西走向的乾鸣山。
山体由炭岩、砂页岩构成,瓷土、釉药、耐火材料和煤的储量非常丰富,覆盖层薄,极易开采,境内仅探明的陶土储量就达10亿吨,石灰石10亿吨,煤炭18亿吨,生产钧瓷有着十分优越的条件。
扩展资料
禹州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唯一产地,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
1989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被命名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被命名为“华夏药都”。
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978亿元,增长92%;在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中,禹州市位居“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第49位。
历史渊源
唐花釉
东汉开始出现的瓷器,至唐代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以“南越北邢”两大窑口为代表。
但无论是越窑青瓷还是邢窑白瓷,它们的釉色都是单一的,非青即白,无有例外,唐窑残片与众不同、自成风格。
以罐、盘、碗、钵之类俱多,釉色则以褐为主,上有不规则彩斑,有月白、乳白、天蓝等色,这就是唐花釉瓷,有人称之为“唐钧”,是不合适的,因为当时还没钧瓷这个名称,彩斑釉色也不是真正的窑变。
唐花釉瓷产于神垕瓷区,年代早于钧瓷,两者彩斑复色釉有近似之处,而且和宋钧一样同属两液分相釉。
唐花釉瓷应该是钧瓷窑变艺术的萌芽,是钧瓷的前期,严格地说,并不是真正的钧瓷,钧瓷艺术至北宋才完善成熟,可以说,萌生于唐代的“花釉瓷”为后来的钧釉彩斑开启了先河。
宋钧
北宋时期,花釉瓷经过长时期的探索,窑变技艺已经日渐成熟,经自然窑变形成的绚丽釉色玉润晶莹,已绝非唐时花釉瓷所能比拟,受到了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的喜爱。
宋徽宗初年,在禹州钧台附近建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为钧瓷艺术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机。
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好的送入宫廷,坏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因而工匠们得以把窑变精品呈现出来。
这些工匠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建造了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双乳状火膛柴烧窑炉。
这种窑炉火网面积大,能使柴质快速燃烧,升温迅速,火苗柔和,窑内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窑变效果的形成,同时,也研制了科学的钧釉配方,铜红釉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陶瓷史》载,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钧红釉的创烧成功开辟了新的美学境界,对后代的陶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钧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