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如何正确区分钧瓷

迷人的过客
凶狠的水壶
2023-04-29 08:54:55

如何正确区分钧瓷?

最佳答案
淡淡的钢笔
调皮的小甜瓜
2025-09-11 22:59:06

钧瓷艺术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漫长岁月,其间又受到其他姊妹艺术的影响而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中国青瓷历史悠久,唐以前,青瓷一直是陶瓷生产的主流。钧瓷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构成钧瓷的特殊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它一问世,就受到世人的珍视,并进入名窑行列之中。

钧瓷的釉色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的。钧瓷入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色彩的,是一体素净。那七彩辉映、让人心旌动摇的绚丽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画面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在窑内形成的,这就是窑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原理就是釉料矿物在炉火高温下转化呈色的物理化学现象。好的窑变效果的形成所需要的因素非常复杂,它需要性能良好的窑炉、器物在窑中的最佳位置以及科学的烧成制度等因素的巧妙组合才能实现。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就是在人们对窑变现象有了相当认识和了解的今天,人们对窑变效果也不能完全掌握,往往是招之不来、不期而至,这也更增添了钧瓷艺术震撼人心的魅力。钧瓷始于唐代。在神垕瓷区上白峪、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出土了灰烬、匣钵片、瓷器残片等制陶瓷遗存。唐窑残片与众不同、自成风格。一线藏品征集:壹捌柒、壹伍零捌柒叁壹壹-杜女士,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以罐、盘、碗、钵之类俱多。釉色则以褐为主,上有不规则彩斑,有月白、乳白、天蓝等色,挥洒自然、有烟云变化之美感,莹润典雅,耐人寻味。这就是唐花釉瓷。有人称之为"唐钧",是不合适的,因为当时还没钧瓷这个名称,彩斑釉色也不是真正的窑变。不过,学术理论界一致认为,钧瓷窑变艺术是受唐花釉瓷的启发,逐渐发展而成。这种观点是成立的,唐花釉瓷产于神垕瓷区,年代早于钧瓷,两者彩斑复色釉有近似之处,而且和宋钧一样同属两液分相釉。唐花釉瓷应该是钧瓷窑变艺术的萌芽,是钧瓷的前期,严格地说,并不是真正的钧瓷。钧瓷艺术至北宋才完善成熟。可以说,萌生于唐代的"花釉瓷"利用釉的流动,使它出现像窑变一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淋漓酣畅,大胆泼辣,似有意,似无意,似有形,似无形。妙趣横生,变幻莫测,为后来的钧釉彩斑开启了先河。钧瓷造型古朴端庄,器型规整,胎壁厚薄匀称。制瓷工匠合理地利用各种原料制坯,基本上掌握了原料的烧缩性能,再加上高超的成型工艺,所制器皿规格统一,尺寸一致。原料的使用上,能够合理使用,保证胎釉的烧成温度和膨胀系数的基本一致。釉质玻璃化程度好,促进胎釉间钙长石中间层的形成,使胎釉结合程度高,釉层一般无剥釉现象。釉料配制含磷、钛、铜、锡等元素,为复色窑变花釉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

一:仔细看工艺特点

宋钧器形规整,造型美观。官钧器更是有一定形制,决不越规。制胎因为是手工操作,器物胎形一般是上薄下厚。施釉到底,底足露胎,呈灰褐色,放大镜下可见胎质呈糯米状。元钧工艺粗糙,器物厚重粗笨。圈足底边宽大,盘碗类外底中心有乳钉状突起。仿宋钧伪品在器形这一点上很难过关,一般都掌握不好。器物手感一般较轻。用真品资料一对照即会露出马脚。宋官钧器底部多刻有一至十的数字,器形越大,数字越小,刻纹自然流畅。伪品一般没有数码刻纹,或有,则不自然,显得生硬。也有则刻上一些莫名其妙的款字。

金代钧瓷的制作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造型风格,并烧制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钧瓷瓷器作品。一些瓶、炉,不仅造型讲究,而且窑变美丽。河南开封市文物商店珍藏的一件金代钧瓷窑变罐,可称得上金代钧瓷中的杰作,被定为一极品。此罐小口、鼓腹、圈足,肩上附有双系,通体饰明快的天青釉,底部亦有釉,圈足刷褐色护胎薄体。

二:仔细审察其釉面

宋代钧瓷大多施满釉,且器底多涂褐色(俗称芝麻酱色)护胎釉。鼓钉洗、花盆和盆奁以及盘类以支钉支烧,其他则以垫饼烧造。宋钧胎质细腻致密,呈灰褐色,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声铿锵圆韵悦耳。从胎质断面可以看出,纯净无杂质,很少有空隙,很少出现釉层剥落等现象。民窑钧瓷釉色多以天青为主,也有月白、天蓝、葱青;官窑钧瓷则以运用金属铜窑变呈色之美妙著称。民窑钧瓷较之官窑钧瓷胎釉略薄,但是都能做到施釉厚薄得当,所见瓷器流釉、粘足的极少。元钧施釉更厚,而且因其施釉不到底,故在胎釉分界处应见明显的垂釉如蜡泪的现象。元钧品种单一,器物多大件,给人以笨重之感。其特点具体表现为:胎釉皆粗,釉厚而不匀,厚的则过度,釉流下垂处聚釉达到了“垂若蜡泪”的程度;薄釉露胎处则又可看到胎上的轮指和刀痕。

三:器物有无玉质感

宋代时崇尚玉器,做瓷也追求玉质感。因此,一物在手,首先要看其有无玉质之感。真品宋钧都是釉水肥厚,似翠如玉,有很强的玉质感的。伪品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做不出似玉一般的温润灵动之气。常常是色泽死板,或釉面过亮。元钧的玉质感差一点,釉质较粗,烧成后多有气泡和棕眼,釉面光泽度较差。釉色以天蓝、月白居多。有的为了伪造出土效果,故意在器物上做上很多土锈粘斑。其实,钧瓷因为地理条件关系,出土器釉面上一般很少有土锈粘结,大都是光润细腻的。因此,凡发现粘结很多土锈的钧瓷要多一分小心。

最新回答
动人的大白
优美的中心
2025-09-11 22:59:06

我国是一个瓷器制造生产的大国,瓷器更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如今瓷器产品名扬海外,琳琅满目的瓷器受到广大爱好者的喜爱和收藏。在唐代,最为著名的就是钧瓷,它主要以丰盈严肃的外型和斑斓的色彩而闻名,更加是为宋代钧瓷业的鼓起,打下了根基,一直延续至今。那么面对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钧瓷产品,我们该如何鉴别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钧瓷的鉴定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的鉴定方法和技巧如下:

1、从工艺方面看,这一时期的钧瓷,胎质已非常坚固,试验证明,其烧成温度大约在1240±20℃之间,与宋钧烧成温度已非常挨近,多为半釉,首要是防止釉体活动过大,形成粘足等缺点。

2、润: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柔和,不同于一般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这种乳光使钧釉的光泽如玛瑙一般,似玉非玉胜似玉,有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

3、活:釉面有动感,不死板。常见到流过足的钧瓷釉面特别漂亮,就是釉面比较活的原因。钧瓷只有釉面活才能表现出比较好的艺术效果。其口沿、凸棱、炫纹、乳钉之处釉面脱口、出筋,产生虚与实的对比变化的美感,都与釉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4、纯:釉质纯净的窑变单色釉,如天蓝、天青、月白、豆绿等,色纯而不杂。釉具有前述厚,润活的特点,釉面往往有开片纹路,欣赏起来有纯净的美感。

5、变:釉面色彩变化丰富,五彩渗透。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时出现多种复杂的色彩,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可谓紫中藏青、青中透红、红中寓白、白里泛蓝、蓝中有绿,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变化万千。富于变化,是艺术审美的基本要素之一,钧瓷也不例外。


6、厚:厚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釉质厚实,乳浊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层较厚,不浅薄。厚是钧釉的基本的特征,釉厚更利于钧瓷的窑变。钧瓷之所以大气、凝重、耐看、釉厚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

7、正:釉面颜色纯正。例如红色就要鲜艳好看,或如鸡血,或如海棠,不能发乌。釉面缺少变化色又不正的钧瓷就太一般了。娇艳的釉色明快点,老辣的釉色深沉点,都是钧瓷纯正到位的颜色。

8、纹:釉面上出现的各种纹路或斑点。有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龟背纹、蟹爪纹、飞瀑纹、兔豪纹、蛛网纹、流星斑、虎皮斑、雨点斑、雪花点、油滴斑、珍珠点等。这些纹路和斑点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肌理美。

9、境: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图画。其前提必须是通过窑变自然形成,不是人为所致。这些意境图画有人物、动物、山水、风景、传说故事等等。这种变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欣赏时能引起人的联想,情景交融,从而使人心情愉悦,获的美的享受。

10、浑:釉面窑变色彩,纹路,斑点,意境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给人以整体的美感。釉层浑匀一致,无局部过厚堆积或露底的现象。浑是钧釉窑变的主要特征之一。


总的来说,辨别一件钧瓷产品,只要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分析,基本上都能分辨出其真伪。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件钧瓷产品都会全部具备以上的条件,只要满足其中的几点条件,也算是不错的钧瓷了。另外小编提醒大家一下,我们在欣赏瓷器中,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尽量减少给其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好了,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家有所帮助。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

钧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釉面易形成奇美的纹理,也叫纹路。

钧瓷特殊的釉料和独特的烧造工艺,促成釉面在煅烧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氧化、还原、熔化流动呈色及分相等变化,再加上烧成后釉面开片,使钧瓷表面在色彩万变的基础上又出现多种奇妙美丽的纹路,如蚯蚓走泥纹、蟹爪纹、莬丝纹、羽片纹、鱼子纹、珍珠点等名贵纹路。

扩展资料

钧瓷始于唐代。在神垕瓷区上白峪、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出土了灰烬、匣钵片、瓷器残片等制陶瓷遗存。唐窑残片与众不同、自成风格。以罐、盘、碗、钵之类俱多。釉色则以褐为主,上有不规则彩斑,有月白、乳白、天蓝等色,这就是唐花釉瓷。

钧瓷窑变艺术是受唐花釉瓷的启发,逐渐发展而成。唐花釉瓷产于神垕瓷区,年代早于钧瓷,两者彩斑复色釉有近似之处,而且和宋钧一样同属两液分相釉。

唐花釉瓷应该是钧瓷窑变艺术的萌芽,是钧瓷的前期,严格地说,并不是真正的钧瓷。钧瓷艺术至北宋才完善成熟。可以说,萌生于唐代的“花釉瓷”为后来的钧釉彩斑开启了先河

烂漫的导师
忧虑的小鸭子
2025-09-11 22:59:06

    唐代钧瓷(简写为唐钧)最早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唐墓的发掘,一批窑变花注子、罐等器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颜色特点

唐代钧瓷的特征大致可用“厚重”来概括,按考古学成就来看,唐代钧瓷是以黑釉上泼斑爆斑为代表的。它以黑白为主色调,其间黑中泛蓝,蓝中隐白,蓝白相间,且釉体斑纹随着烧成温度高低有流动感,显针尖状、丝缕状、流星状、雨点状等,变幻莫测,有着特殊的丰富的审美体验。这一美学成就与宋代钧瓷红紫相间的窑变斑彩十分相似,其根本工艺技法与宋代钧窑是一脉相承。

      工艺特点

从工艺上看,唐钧胎质呈土,其烧成温度为1250℃~1300℃。从胎釉

结合状态看,应是一次烧成,不分素烧和釉烧。从釉色呈现状况看,唐钧应是先在素坯上均匀施釉,稍后进行点斑、泼斑或抹斑等随意性操作。从足部处理看,多半无釉或半釉,主要是为了避免釉体流动过大,造成粘足等缺陷。从釉色上看,以黑釉上泼斑、爆彩为显著特点。它以黑白为主色调,其间黑中隐蓝,蓝中泛白,蓝白黑相间,且釉体斑纹随着烧成工艺的运行产生出流动感,呈针尖状、丝缕状、流星状、雨点状等,变幻莫测,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若从外观上看,与宋代钧瓷红紫相映的窑变斑彩十分相似,似乎对后来的天青紫红斑釉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在釉料成分和烧制工艺上却不尽相同。唐钧是用含铁、钛成分的色釉人为点釉,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宋钧则是釉内含铁、铜两种成分在还原气氛中自然形成。

魁梧的台灯
跳跃的狗
2025-09-11 22:59:06

钧瓷以绮丽多变的釉色、严厉古拙的造型、特殊的审美风仪,丰厚的文明内在,以及别具特性的治世思惟,卓立瓷林、入主宫殿,变成真实意义上的御用珍品--"君王之瓷"。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钧瓷鉴定 方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钧瓷鉴定方法

1从技术方面看,这一期间的钧瓷,胎质已十分巩固,实验证实,其烧成温度大约在1240±20℃之间,与宋钧烧成温度已十分挨近,多为半釉,首要是避免釉体活动过大,构成粘足等缺陷。从挖掘遗址来看,其窑址首要分布在河南省境内,陕西、河北、山西也有类似标本出土,首要的有禹州下白峪窑、鲁山段店窑、内乡邓州窑、郏县黄道窑、禹州长庄窑,山西交城等窑址。概括对比,能够发现唐代的钧瓷与 其它 瓷种有以下几个特征,唐钧以釉层丰厚,差异于同一期间的青、白、黑瓷类产品,常有釉泪、釉痕、釉淌等表象,属双层复合艺术釉类。

2润: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柔软,不同于通常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这种乳光使钧釉的光泽如玛瑙通常,似玉非玉胜似玉,有一种温润高雅的质地美感。

3活:釉面有动感,不呆板。常见到流过足的钧瓷釉面格外美丽,就是釉面对比活的缘由。钧瓷只有釉面活才干表现出对比好的艺术作用。其口沿、凸棱、炫纹、乳钉的地方釉面脱口、出筋,产生虚与实的对比改变的美感,都与釉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4纯:釉质纯洁的窑变单色釉,如天蓝、天青、月白、豆绿等,色纯而不杂。釉具有前述厚,润活的特色,釉面通常有开片纹理,赏识起来有纯洁的美感。

5变:釉面颜色改变丰厚,彩色浸透。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时呈现多种杂乱的颜色,很难用言语来描述,可谓紫中藏青、青中透红、红中寓白、白里泛蓝、蓝中有绿,各种颜色交错在一起,改变万千。富于改变,是艺术审美的根本要素之一,钧瓷也不破例。

6厚:厚有两种意义,一种是釉质扎实,乳浊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层较厚,不浅陋。厚是钧釉的根本的特征,釉厚更利于钧瓷的窑变。钧瓷之所以大气、凝重、耐看、釉厚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要素。

7正:釉面颜色纯粹。例如赤色就要艳丽美观,或如鸡血,或如海棠,不能发乌。釉面短少改变色又不正的钧瓷就太通常了。鲜艳的釉色明快点,老辣的釉色深重点,都是钧瓷纯粹到位的颜色。

8纹:釉面上呈现的各种纹理或斑驳。有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龟背纹、蟹爪纹、飞瀑纹、兔豪纹、蛛网纹、流星斑、虎皮斑、雨点斑、雪花点、油滴斑、珍珠点等。这些纹理和斑驳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肌理美。

9境:釉面上构成的意境图像。其条件有必要是通过窑变天然构成,不是人为所造成的。这些意境图像有人物、动物、山水、风景、 传说 故事 等等。这种改变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赏识时能引起人的联想,情景交融,从而使人心情愉悦,获的美的享用。

10浑:釉面窑变颜色,纹理,斑驳,意境天衣无缝。天然天成,给人以整体的美感。釉层浑匀共同,无部分过厚堆积或露底的表象。浑是钧釉窑变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钧瓷是怎么保养的

1、钧瓷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2、瓶、罐、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

3、久置未擦拭的钧瓷,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污渍,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4、在洗刷污渍积垢时,应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1)一般的污渍可以用碱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净水冲净。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温,以防冷热水的交替使瓷器发生爆裂。

羞涩的服饰
美丽的蜗牛
2025-09-11 22:59:06
清代钧瓷的特征大致可用“飘逸”概括。
清代钧瓷可分为两个活跃期:一是康雍时期,二是光绪年间。
清代,整个制瓷工艺已达到较高水平,南方瓷业生产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尤以景德镇为甚。此时景德镇设御器厂,专烧宫廷用瓷,并仿烧宋代名瓷。特别是雍正皇帝对宋代名瓷十分青睐,因此,宫廷不仅大量收藏宋代流传下来的名窑瓷器,而且还命景德镇御器厂进行仿制。在仿制过程中,以仿钧最为成功。
据史料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景德镇御器厂协理陶务的唐英曾派厂署幕友吴尧圃来禹州调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这说明清朝宫廷对仿钧的重视,同时也说明唐英仿钧之时,禹州的钧窑可能有少量烧制者,但已不能生产上乘的贡品了。
清代后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入侵,使中国陶瓷业受到严重打击。为了挽救我国的陶瓷工业,民族工商业者在清王朝提倡的“振兴实业”的口号下,创办了一些新式瓷厂和公司。光绪五年(1879年),神垕镇陶工卢振太、卢振中及振太之子天福、天增、天恩兄弟三人,受古玩商人高价收买宋钓的影响,立志恢复钧瓷。经过多年反复试验,终于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出孔雀绿和碧蓝相间的仿钧器。他们还用悟火(还原焰烧成)方法,用风箱炉烧制小件仿宋钧瓷。卢氏第三代艺人广同、广东、广华、广文等为恢复钧瓷矢志不渝,终于使失传已久的钧瓷于清光绪年间恢复生产。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禹州知州曹广权为给慈禧太后祝寿,征集工匠在州衙内设窑烧造钧瓷贡品,做了钧瓷炉、瓶、盆、寿桃等36件寿瓷上供。这些寿瓷形神兼备、莹润超玉,慈禧太后称赞不已。从此,钧瓷又登上艺坛,进入宫廷,受到多方重视。
审视清朝的钧瓷,当着意于“飘逸”的风格。主要因苑丝缕、火焰青、火焰红等釉色为代表的流散、飘洒状,与唐、宋、元、明各时期的钧瓷相比,其色斑活而透变、变而有幻、幻而有样,潇洒飘逸,随人意现,无羁无绊,故人们称“飘逸”为清代钧瓷的主要特征。
总之,清代钧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致力釉色的突破,在南北方文化的撞击中,完善了北方粗犷豪放的造型、典雅古朴的釉色,透射出一种“飘逸”之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