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我要几个化学实验的过程
1实验室制乙烯化学式:C2H4相对分子质量:28反应方程式:C2H5OH(无水)+(浓H2SO4)=170℃=C2H4↑+H2O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反应物状态:固液控制温度加热水溶性:难溶颜色:无色气味:略带甜味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可选用的干燥剂:无水CuSO4,碱石灰,无水CaCl2,P2O5注意事项:要使反应物迅速达到170℃,以免在140℃时生成乙醚。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2乙醇的催化氧化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10—15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铜丝的变化,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3实验室制溴苯将液溴与苯混合,加入铁粉(起催化作用),常温反应,注意用的橡胶塞需加铝箔,溴苯对橡胶有腐蚀作用。4银镜反应醛类具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硝酸银的氨溶液氧化成羧酸。同时,银氨配合物中的银离子被还原析出金属银,在洁净的玻璃容器内壁上形成一薄层光亮的银镜,这就是银镜反应。试剂:2%硝酸银,4%氢氧化钠,稀氨水 步骤1用碱洗试管(加热) 22毫升2%硝酸银,加稀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再滴入1-2滴4%氢氧化钠,摇匀,加2-3滴40%乙醛,用才摇动1分钟,使之变黄,静置即可得银镜 5乙酸乙酯的制取在一支试管中加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连接好装置后,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加热试管3-5min,产生的蒸汽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在液面上可以看到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这就是乙酸乙酯。
(1)浓硫酸密度大于乙醇,所以应该先加乙醇,然后缓缓加入浓硫酸,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加入乙酸;
给乙酸和乙醇的混合液体加热时容易发生暴沸现象,所以加入碎瓷片起到了防止暴沸的作用;
由于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碳酸钠能够中和乙酸、溶解乙醇,便于混合液分层,
故答案为:先加乙醇,然后缓缓加入浓硫酸,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加入乙酸;防止暴沸;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2)碳酸钠溶液为碱性溶液,加入酚酞后溶液显示红色,实验过程中乙酸沸点降低,容易挥发出来,乙酸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碳酸钠浓度减小,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乙醇和乙酸易溶于水,实验中注意长导管不能伸到B试管液面下,否则B试管中的液体倒吸进入A试管,发生倒吸现象,
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发生反应导致溶液的碱性逐惭减弱;防止倒吸;
(3)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较小,反应后混合液分层,可以通过分液操作分离;分液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乙酸乙酯在混合液上层,分液时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分液;分液漏斗;上口倒;
(4)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碳酸钠溶液,且具有果香气味的油状液体,则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一层无色、有果香味油状液体,
故答案为: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一层无色、有果香味油状液体;
(5)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6)设醇的分子式为CxHyO,由于与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相似,则CxHyO+CnH2nO2→Cn+2H2n+4O2+H2O,根据质量守恒,x=2、y=6,所以该醇的分子式为C2H6O,该醇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
故答案为:CH3CH2OH.
(1)防止暴沸。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防止倒吸。 (2)先加入乙醇,在缓慢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在加入乙酸。 (3)催化剂和吸水剂。 (4)上,分液漏斗。 (5)CH 3 COOH + C 2 H 5 OH CH 3 COOC 2 H 5 + H 2 O (6)② |
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 (1)酯化反应需要加热,为了防止液体沸腾时剧烈跳动,需要加热碎瓷片以防止暴沸。乙酸和乙醇都易挥发,所以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加入饱和碳酸钠一方面可以吸收乙醇,中和乙酸,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析出。乙酸和乙醇和水互溶,所以不能直接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 (2)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为了防止乙酸和乙醇的挥发,应该先加入乙醇,在缓慢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在加入乙酸。 (3)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浓硫酸除了作催化剂以外,还起吸水剂的作用,使反应有利于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4)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的小,且难溶于水,所以在上层,通过分液漏斗即可实现分离。 (5)反应方程式为CH 3 COOH + C 2 H 5 OH CH 3 COOC 2 H 5 + H 2 O。 (6)①③中反应速率的方向是相同的,在任何情况下恒成立。②反应速率的方向是相反的,且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正确。 |
浓硫酸 |
170℃ |
浓硫酸 |
170℃ |